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沉浮记 >

第154部分

汉末沉浮记-第154部分

小说: 汉末沉浮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勉请荀攸入厅安坐,又命人上得酒食,二人边饮边谈。荀攸问道:“前时曾闻义忠于袁公路麾下为将,更于雒阳南部三关硬阻汝南韩明远的十万大军。虽然不幸战败,但世人皆以汝为当世良将。为何义忠如今既不在韩明远麾下,又不复归袁公路麾下,却在此地落草作甚?”

    朱勉摇头叹息道:“义忠之事,一言难尽。袁公路难成大事,韩明远与我有怨。义忠一时无处可去,只得借此落草暂避。不知公达先生为何不在长安陪侍天子,却回颍川作甚?是奉诏出使关东么?”

    荀攸叹道:“先时董卓为乱朝纲,攸与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人商议除董。因事未成就被人发觉,于是被收入狱。何颙忧惧自杀,倒是攸言语饮食自若,又恰好碰上董卓被杀而得以免罪。本要弃官返归,又被官府征召,升迁为任城相。彼时因青州黄巾为乱兖州,所以没有赴任。后来攸见蜀汉地险城坚,百姓生活殷实,于是请求担任蜀郡太守。又因道路不靖,停驻在荆州数月不前。至今方思返乡,不想却与义忠相识。”

    朱勉奇怪的问道:“益州牧刘焉入蜀不久,就以米贼作乱阻隔交通为由,从此中断与朝廷的联络。天下诸侯讨伐董卓之时,刘焉也拒不出兵,保州自守。初平二年,刘焉更造作天子乘舆车千余重,意欲称帝。”

    “犍为太守任岐及之前平乱有功的校尉贾龙,在赵司徒彦信公的游说下起兵反刘焉,彦信公又奉命率军进益州,但因贾龙等被刘焉击杀,于是撤军。此时的益州几乎是刘焉的独立王国,公达先生此去任蜀郡太守,不是羊入虎口么?”

    荀攸叹道:“此事以败,攸也不怕说出。数月前刘焉曾向朝庭称病,让朝廷将其子奉车都尉刘璋从长安派往益州去。朝庭认为这是收回益州的大好时机。而我亦有心效仿刘焉据有益州之地,以观天下大势。或出兵东向,或出兵北向,虽不能兼并天下,亦能割据一方。只是刘焉称病只是诈言,刘璋一入蜀,他人又不得入了。此策落空,已成纸上谈兵也。”

    朱勉听后,面色阴晴难辨,良久方道:“我青年时,曾经与人护送恩主龚彰公的灵柩入蜀,彼时也是黄巾为乱,道路受阻。后来寻觅多时,终能入蜀,所以深知入蜀之小径。伏牛山中,我亦有兵卒近千,大将两员,或可护送公达先生入蜀。未知公达先生此时尚有入蜀割据一方的雄心么?”

    荀攸目瞪口呆的望着朱勉,自已本来早熄的割据之心,不想又被眼前之人挑起。思虑良久,荀攸拍案叫道:“义忠若肯助我入蜀,与刘焉一争益州之地,荀攸感激不尽。日后若能成事,吾愿与义忠同领益州之地,吾只掌政事,必叫义忠尽掌益州之兵事也。”

    朱勉大喜,当场就与荀攸设案盟誓,同入蜀中谋取大事。

    高览叫道:“文兄,上党、河内、颍川、陈国、梁国之战已经大战良久,你到底是北上还是东进,好歹也要给我一句实话啊。日日躲在荥阳算什么事。空让我等两万余人在此日夜焦虑不安,却是何顾?”

    文丑不紧不慢的说道:“主公多曾劝说你我,为将者除了持勇之外,还要多思少燥,日后才能委以方面大任。你不见汪洋乃是后进小子,却早已独镇西河三郡之地数年之久。然而你我二人才刚刚算是一方的镇守大将。如今荥阳的位置极好,东进可取空虚的兖州之地,北上可袭攻打怀县、山阳二城的袁绍之后。只是倒底是东进还是北上,却叫我一时想不明白。”

    高览听了白眼直翻,叫道:“袁绍名重天下,他才是主公的生死大敌,自然是以攻袭袁绍之侧后为首重目标了。不然的话,河内失守,我等又将与西河失去联系。并州的上党与太原两郡,也将落入袁绍之手了。”

    文丑长吟道:“袁绍是吗?可是我总觉得,主公应该更加忌惮兖州的曹操才是。”

    高览白眼又翻,叫道:“那就直接东进,攻取空虚的兖州之地好了。”

    文丑叹道:“我亦想攻取兖州之地,但是河内兵少,还能支持多久却是未知之事。若是被袁绍占得了河内之地,并重新沿河布防,我军只怕会数年都难入河北之境了。”

    高览不奈的叫道:“向东不成,向北又不成,干脆你我就此分兵,我东你北,两面并重好了。”

    文丑叹道:“我部只有两万余人马,一旦分兵,在东在北皆难成定局之势,最多只能迫使袁绍、曹操退兵罢了,实在做不到击败任意一方之目地。”

    高览被文丑气得哇哇大叫,“那也总比在此什么也不做要好吧。”文丑不应,高览最终还是无可奈何。

    曹操听闻韩易领兵将要接近,而颍川的夏侯惇,梁国的曹仁两路兵马皆败,无奈之下只得引兵撤退。当韩易来到陈国,见到入眼之处满目苍夷,郡县残破,百姓流离,陈国一郡只怕又丧命数万人了。而颍川、陈国、汝南三地的兵卒也丧生万余之众。

    韩易顿时勃然大怒,喝令汝南郡各县尽快向陈国输送粮食。又令陈国相韩馥尽快恢复好陈国各县的安定,好给予陈国百姓一个安定之新年。自集合三郡五万大军,进入陈留郡中,继续追击曹操所部,直至外黄。

    陈留太守张邈见韩易领兵入境,大恐之下领兵屯于雍丘。韩易怕张邈相助曹操,领兵断已粮道,于是暂退襄邑,并遣使责问张邈借道曹军之罪。张邈一向与曹操交好,并无从解释,只是一味的善言劝和。

    反倒曹操见张邈领兵助已,心下大安,于是领兵复来,却不与张邈合兵一处,只在北方与雍丘做掎角之势。韩易大怒,令车腊领兵万人防备张邈,自领大军前往襄邑之北的蓼堤,与曹操军大战。

    襄邑在陈国北五十里处,有惠济河从境内通过。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曾在此建立霸业,死后葬于此地。

    襄邑为此时中原之地的纺织中心,陈留一郡的财帛收入多出此县。而曹操大军所在的蓼堤,又称蓼堤岭,堤生蓼草远望如岭故而得名。蓼草又正是布匹靛青染料的重要原料。此战过后,不知襄邑可否还是中原的纺织中心。

    曹操领兵与韩易在堤下相遇,七、八万人马就于堤下对峙起来。韩易出马大喝道:“曹孟德,我与汝曾共约讨伐董卓,今日董卓余党未除,你却举兵来犯我州地界,行如此无义之事,却是何道理?”

    曹操亦出马大笑道:“韩明远,我本以为你是忠义之人,然而你却三番两次的与董卓议和,却对讨董的同盟势力大加侵犯,更逼凌盟主。曹某身为讨董同盟的一员,不得不对明远大加的声讨与惩戒。”

    韩易耻笑一声,叫道:“曹孟德,讨董同盟可与我韩易无关,你与我共约讨伐董卓却是在雒阳之事了。在某看来,袁氏、董卓乃是一丘之貉。如今你却以此由来侵犯于我,实在令人大失所望。”

    曹操大笑,正欲再言说什么,可是韩易已无心与曹操作口舌之争了,回身厉声叫道:“谁人与我擒此曹瞒。”

    一将应声而出,乘黄骠五花班点驹,持古月象鼻刀直奔曹操而去。韩易视之,正是帐前护兵都尉许褚是也。曹操吃了一惊,不等回转,一将手持双铁戟越众而出,截住许褚厮杀了起来。

第二百二十四章 战事方歇() 
二将就于阵中拼斗了起来,正可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二将刀戟并举,连斗五十回合也不分胜负。韩易、曹操见了都暗暗称奇,似这般武技不分上下的对手,世上还真是少见。

    韩易自思道:曹孟德方得兖州不过半年时间,就能召揽得这般的猛将。听闻其他将领,好像也都不差。若是再给他时间发展,只怕我亦不是他的对手了。当速速击灭为上。

    曹操亦思道:韩明远麾下本有成齐、文丑、高览、车腊、汪洋五大良将,如今又涌现车靖、余化、太史慈、黄忠、周戈、邓当等骁将,田棕、王当等擅守之将。韩氏麾下之良才何其多也。想兖、豫二州本就紧密相连,现如今又有韩明远亲自坐领,我之霸业未知何日能成?

    曹操看向韩易的眼神,不禁狠厉了起来。二将又斗了三十回合,依然不见胜负。曹操正欲有所动作,突然曹军背后一军杀出,曹军后阵大乱。韩易大喜,文丑一军终于来了,当即令成齐、王当左出,令余化、太史慈右出,自领大军亲战曹操。

    曹军突遭两面夹击,顿时大乱,忙令各将分头抵御。然而韩军气势正盛,又有援军夹击,攻势猛烈,曹军不久后全军败退。韩易军衔尾追杀,曹军抵敌不住,连战连退,一直退到济阳城,方被闻讯而来的邱瑞引兵接住。

    此战曹军伤亡大半,就连雍丘的张邈也被车腊、高览联手击败,一路逃至东郡去了。曹操倍觉惶恐,问计于戏志才与邱瑞,道:“韩明远果真不愧是世之名将,麾下精兵强将良多,我军远远不如也。现如今韩明远领兵来攻,我军方败,当如何是好?”

    邱瑞说道:“可引兵先退守济阴,并速速召集民壮,操练成军,待韩军疲惫,方可反攻也。”

    曹操摇头道:“我之基业在东郡,韩明远如何不知,焉知他不会弃济阴攻打东郡?”

    戏志才亦劝道:“主公勿忧,韩明远尚有袁绍两路大军未破,绝对不会在陈留滞留许久。最多会留一大将在此牵制主公,自会领兵北渡河内。”

    曹操急令人探查,发现果如戏志才所说,韩易留下车腊、高览二将统两万人马于平丘牵制曹军,又令车靖、周戈等将攻已氏、单父。曹操这才松了口气,留邱瑞一军守济阳城,自引大军返回甄城。

    韩易弃曹操,直奔酸枣,河内传来消息,说袁绍军已破怀县、山阳,鲍鸿已逃奔温县而去。河内只有数千兵马,能在五万袁军的猛攻之下,坚守月余时间,河内十八县,还尚存八县,可说鲍鸿已尽全力了。

    韩易欲渡黄河,但早有闻讯而来的袁绍军在河北严阵以待,大军不得渡河。韩易只得调文丑军转至成皋渡河援救鲍鸿,自领军屯于酸枣养军。

    韩易召杨理问道:“河内郡地近冀州,一日之内可至邺城,袁绍坐立不安,于是领兵取河内十县之地以作前沿。如今袁军攻势已消,只在河北汲县、黎阳严阵待我,黄河又有大量浮冰,小舟过河坚难,大军难渡。我欲回军再战曹操如何?”

    杨理劝道:“大军出动两月,转战有千里之地,士卒已疲。况寒冬时节于攻城者不利,曹操也非一战可灭之人,可暂且退兵,等明年春夏之交时,再征曹操不迟。”

    韩易思及新得陈留、梁、沛三郡之地的百姓徒遭兵乱,人员丧身,流离失所者众多,急需官府速去赈济。只得暂时熄了怒火,退军返回汝南郡中,任命官员,准备救济百姓一事。

    韩易以车腊为陈留太守,陈郡阳夏人何夔为梁相,郭贡为沛相,尽掏汝南之粮救济三郡百姓。直到初春时节,三郡百姓始安,但汝南、颍川、陈国三郡之存粮已尽。高览急从河南援来四十万石屯粮,韩易方才有粮养军。

    韩易思及河南雒阳只是区区两万人屯田,耕牛什么的一样也无,却可收粮一百二十万石。与官府四六分后,官府可得粮五十万石,而且百姓的日活还不为难过。

    而汝南、颍川、陈国有人口五十万户,田亩三千万,官府却只能收粮五百万石。加上从市场中花钱所购,也不过一千万石左右,看来屯田在得粮方面,还是要更优一些。韩易思到,是不是再多召收一些少地的百姓至缺人之郡县屯田?

    此战过后,韩易连败袁术、刘表、曹操三方势力,只让袁绍小胜一场,取得河内十县之地。但是韩易却又夺得三郡之地百万人口,袁绍军也在壶关之下损兵而归。一时间韩易的声望大增,得到领内众多士豪的信重,纷纷遣族中的子弟前来投效,也欲从中分上一杯羹来。

    于是韩易又新得不少士人良吏,有颍川陈群,钟演、钟进、荀祈、荀悦、荀衍、荀棐;陈郡梁习、袁涣、袁霸,更有他郡的邯郸淳、张仲、张礼,沛人嵇昭、武周、郑礼、吕贡、谢松、徐箕、刘涣、胡敏等。一时间,韩易麾下之文吏充足矣,赈济灾民之事方能快速的抚平下来。

    不过韩易对于士族还是心存疑虑,前来投效作官可以,但在领内的必须上报族中的田亩丁口。按所得官职大小,可以免除小部分的税率。如颍川士人,族中田亩少的,基本全免。其他占地多的,必须大部交齐。

    而对不愿在韩易麾下为官的士人,族中的田亩丁口税,一钱也不能少。而且还派出大量的酷吏督邮,成年累月的于四方巡视,若是有士族豪强仗势欺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