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沉浮记 >

第12部分

汉末沉浮记-第12部分

小说: 汉末沉浮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邱瑞见到远远在一旁募召新卒的邱易,打马向这边而来,在二十步外勒马翻身而下,大步走来,只听见玄色铁甲哗哗作响。邱瑞叫道:“大兄,县君所颁发的临时义勇曲长之告身以下,小弟特给大兄送来。”

    邱易迎了上去,淡淡的说道:“劳烦瑞弟了。”

    邱瑞笑道:“都是自家的兄弟,有什么好谢的。”说着转头看向排队应募的民壮,问道:“大兄已经开始召募义兵了呀,不知可曾募到几名可堪一用的勇士?”

    邱易望了望少了大半的竹筹,与还在召募兵员的陆平、成齐说道:“这几年不是水旱之灾,便是瘟病,今年又是兵灾,凡有一技之长的全都自谋生路。勇武之士不是投入到豪家之中做护卫,便是早早的在上一批义勇成军时投军。剩下的都是些赤贫之民,投军只为吃一口饭食罢了。”

    邱瑞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道:“大兄说的极是,只要速速平灭了黄巾蛾贼之乱,想必天下就会大安了吧。”

    邱易瘪瘪嘴,并没有回答邱瑞的话语。自已可不像邱瑞这般自小生活得无忧无虑,丰衣足食的不明世事。低贱的赘婿生涯,让自已不愿常待在召陵城中。更愿意出城四处的游猎,或与乡间淳朴之民交往,所以相对的对世间之事也更为了解。

    黄巾蛾贼非贼也,官吏士豪非善也,太平道只是恰逢其会罢了。若是没有了太平道之起事,也会有陈角、吴角之类的义士号召广大的赤民起事,直如先秦时的陈涉、吴广一般。

    只是太平道自起事后,不过才两月的时间,传闻就已然变味,成为只知破坏,不知生产的黄巾蛾贼。若非如此,说不定自已也将成为黄巾义军中的一员,而不是转而成为镇压义军之汉室鹰犬了。

    此时朱勉领着十辆马车行来,叫道:“姐夫,我给你这一曲的兵械已送到了,还请查点一下。”

    邱瑞忙请邱易上前查点,之后又从马车中取出一套玄色铁甲,说道:“大兄,这是县君命人新打造的铁甲,总共十套,县君分给县尉五套,留下五套你我兄弟三人各一套,再有一套留给表兄付薪,一套给了质叔。大兄可穿上一试,看看合不合身?”

    战场之中刀箭无眼,若有一套坚固的铁甲护卫,对已大有益处。邱易也不推辞,当场在邱瑞、朱勉的帮助下,穿上了这套玄色铁甲。

    一幅铁甲重达五十余斤,在勒条绑带的束缚之下,并不是太过沉重。只是平时静坐还好,但若是在战时与敌人拼搏时,对邱易这种未曾时常习武之人,就显得有些累赘了,恐怕施展不开。

    邱易略略皱眉,说道:“好是好,就是不够灵巧,在战场之中有些不便。”

    朱勉说道:“不会呀,我还觉得太轻,正想再披一层铁甲才好。”

    邱瑞笑道:“大兄虽然体健,但是并未习武,有些不便极为正常。小弟之师曾教过小弟一套强身健体的功法,或可对大兄有些益处,等会小弟可教予大兄。”

第十七章 谋算错误() 
邱易不禁一愣,若说自已对邱质的是第一恨,对邱庆是第二恨的话,那对教授邱瑞、朱勉之师当是第三恨了。邱瑞小时身体极弱,时常有夭折之忧。邱庆为以防万一,所以邱易在十三岁之前的生活还算尚可,可以称得上邱氏的庶长子之名。

    可是自从邱瑞六岁得到异人之教授后,身体不过数载便大为康健,十岁之时已然比同岁的少年更为健壮。之后便是邱瑞强自骑马单人出游,而邱易做为长兄,急随其后的追赶。接着便是邱瑞马失前蹄昏迷过去,邱易则被邱庆、邱质怀疑为夺家业谋害邱瑞,于是邱易害点被药死之事发生了。

    邱瑞自那时起,便一直对邱易心存愧疚之感,却不知该如何去弥补一二。而邱易也随着年岁渐长,对邱瑞的怨恨慢慢地消散了。只是也不知如何对邱瑞解说,自已并不怪他。所以两兄弟的感情从外表上看,十分的平淡。

    邱易淡然的说道:“听闻习武在少年之时最好,我已年过二十了,不知是否有用。”

    邱瑞笑道:“小弟之师姓费名长房,他自言是修仙之方士,所传之功法可不是寻常武将打磨力气的功法,而是修身练气成仙之术法。所以并不以年幼年老为准,只要是修习了便有许多的好处。只看个人的天份,来看最终的成就。”

    邱易迟疑道:“如此好的功法,你若是传了我,不怕被尊师责罚么?”

    邱瑞笑道:“吾师曾有留言,想学此法纯凭一个缘字,不是其人习之不通。对于常人来说,只是一套强身健体的功法罢了。若能习成此功,他只会更加欢喜,因为他之功法后继有人了,可算是他的再传之徒,习之可也。”

    邱易这才放下心来,原来自已想学还不定能够学成,这倒是无妨事。于是与邱瑞计议,等夜间无事时再学不迟。

    朱勉问道:“姐夫,瑞大兄一直说您的箭术高明,百步之内百发百中,不知可否真实?能否指点一下我,下月就要征战了,可我对弓箭之术一窍不通啊。”

    邱易让成齐将背上背负的大弓取来,解开布包,对朱勉说道:“我之弓术只能说是熟能生巧,并什么无技巧,与教授你的弓术师父所用相同。勉弟习之不通,这也算是个人对于弓箭是否有天份的问题,我也无法改变。瑞弟说我百步之内百中之事,我可没有千斤之力,可拉三石之硬弓。只是有一张宝弓,只需一石半的力量,便可射出三石强弓的距离罢了。”

    朱勉接过后轻轻一拉,就将大弓拉了个满圆,取了枝长箭去掉铁簇,朝空地一射,竟然能射一百七、八十步远的距离。邱瑞奇道:“如此宝弓,若作成三石之力,那不是可射两三百步了。”

    邱易摇头道:“为求精准,最好在百步之内引弓射箭,一百五十步距离后,视之难见,射之不准,使之无用了。况且能开三石之力强弓的多半为军中猛将,平常弓手如何能拉开三石之弓。”

    邱瑞点点头道:“说得也是,不过常弓通常都在一石半左右,常弓在六十步之内最强,射出百步之后,便偏软无力了。此弓在百步之内还如此强劲,也算是一件难得的利器了。不知此弓的费时如何?若是能够多制一些,我军在没有大黄弩之时,便算是有了另一大利器了。”

    大黄弩是朝庭的军国利器,威力强大,有十石之力,七十步内可透三层重甲,两百步外都可射透双层皮甲,最远可射三百步距离。武帝时的名将李陵,传闻只有千张大黄弩,便与匈奴单于亲率的八万匈奴骑兵周旋,杀敌数万之多。除了李陵个人的能力,便是大黄弩之威了。

    只是大黄弩制作困难,非能工巧匠制作不易,而且耗时长久,无数年之功制作不成。多年来,传闻整个汉室也不过存有一万只左右。若是此弓的制作稍易,或可成为一大新的常备利器。

    邱易回忆道:“此弓是城西山中一王姓木匠费时数月之久所作,是为报我救助其甥,安葬其姐一家所赠。应该会比大黄弩制作更易吧。”

    邱瑞拱手劝道:“如此人材,大兄既然与之有旧,大可召入我军中效命。”

    邱易说道:“唔,怕是有些麻烦,过几日再试试看吧……”

    三人正在商谈间,只见黑衣老仆邱质领着数十人朝这边行来,邱易见了不禁眉头一皱,于是住嘴不言了。

    邱质阴沉着一张老脸,双目中少黑白之色,多淡黄色,犹如死鱼一般的瞳孔紧紧的盯着邱易,邱易却不为所动。

    自已早已长大成人,不再是当年那个十三岁的无助少年,对上这黑衣老仆,没有了从前的害怕,最多只是对他所掌握的邱氏家中的权力有些忌惮罢了。

    只是从今日起,邱易已然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对邱、朱两族也不再如从前那般的忌惮了。

    只见邱质先朝着邱瑞与朱勉恭身行了一礼,表现的十分谦卑。但面对邱易时,那几近老朽的躯体却挺得笔直的站在三尺前,略带不屑的说道:

    “大公子,这些人是老爷特地为你所挑选的屯、队、什、伍中的官兵长,还望你好生认识一下,免得临战之时,还是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会闹出大笑话,从而影响到我召陵邱氏的声望。”

    一旁的邱瑞向来对邱氏大总管邱质尊敬非常,但对于邱易与邱质之间的恨仇根本无法化解,此次同样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二人又斗了起来。

    邱易冷冷的扫了一眼那三十余人,虽然大都不识,只看邱质的四个儿子赫然有二人挺立其中,想来,这些人应该都是忠诚于邱氏的忠心仆役吧。

    邱易知晓邱质这是欲行架空之事,但是邱易早就想好了对策,对于邱质基本无畏,于是谈淡的说道:“我是县君所任命的义勇兵卒后军曲长,要如何对待我麾下众多的兵卒与官长,那是我的事情,就不劳邱总管烦心了。”

    邱质冷笑一声,说道:“你的确是义勇兵卒的曲长,但这三部之兵却是用朱、邱两家的钱财所全力供养而出的,这几乎与朱、邱两家的私兵无异。我身为邱府的总管,必须要对这些兵卒有所看顾,可不能让他人随意的夺了去。”

    邱易也是一声冷笑,说道:“邱总管说这些义勇兵卒都是朱、邱二家的私兵?朱、邱两家什么时候拥有了朝庭的列候以上爵位了?已被朝庭所允许可以召募私兵了?这我怎不知?”

    邱质心内一惊,知道方才是自已一时失言了。按朝庭律令,除封国国主与食邑诸候、列候等有爵位在身之人,及朝中的杂号将军以上将领外,他人不得拥有兵械甲仗之私兵。全国各地的士族豪族,只能拥有少量可配刀剑之护卫。其他多出的有勇力之人,也只能称之为宾客与附徒,并不能称之为私兵。

    邱质挥袖冷哼道:“休得胡言,我可没说这义勇兵卒是朱、邱两家的私兵,只是说无异罢了。”

    邱易说道:“无异便是差不多的意思,我懂。这只是……昨夜我听闻朱、邱两家欲以全部家财,求得县君大人与召陵各族数十顷的土地与豪族的身份,及义勇兵卒军司马的职务。这些,似乎县君大人已然全部为朱、邱两家办成。也就是说,朱、邱两家的所有钱财,其实已经全部属于县中之公有之物。怎么你这邱氏大总管还是一口一个自家的钱财。莫非?朱、邱两家是在以诈言欺骗县君不成?”

    邱质闻后冷汗直下,邱易说得不错。如按道理来说,朱、邱两家自昨日起,既得到各族的同意卖地一事,与认同两家成为召陵豪族的身份,今日一早县君又授予了朱、邱两家义勇兵卒各级将官的职位,朱、邱两家的钱财其实已经与两家无关了,全部都算是县中的公中之物。

    道理虽是如此,可除了邱易以外,他人似乎还未反应过来这个巨大的转变。这似乎又与朱、邱两家最初的想法,以已之财为县中养兵,从而得到地位与县中大权的想法大异。没想到当初的妙着,在其中竟有许多没有想到的破绽。这让邱质万分的慌急,再也无心与邱易争辨,急急的转身回城。

    邱易等三人经邱质一闹,再也无心谈话,便各自离开扎营或募兵去了。

    可能是第一批义勇兵并无多少死伤便守护住了召陵,加上又得到县中不少的赏赐与募钱,这个榜样是巨大的。在得到又一次募兵千人的消息,全县缺衣少食的赤贫民壮纷纷赶来应募,当日便聚齐了上千人。于是邱易如愿的在一日之间便募集到了一曲的兵卒。

    只是兵卒们还需两三日的时间去安排家事,方能再度前来应募从军,所以邱易虽召了一曲的人马,其实手下还是无人可用。只有那三十余名虎视眈眈,不明其心的兵卒官长属下。

第十八章 练武习兵() 
深夜,邱易坐于简易的营帐之中,邱瑞朗声说道:“元气自然,共为天地之性也。太阳、太阴、中和三气共为理,故纯行阳,则地不肯尽成。纯行阴,则天不肯尽生……元气恍惚自然,其凝成一,名为天也。分而生阴成地,名为二也。因为上天下地,阴阳相合施生人,名为三也。当合三统,阴阳相得,乃和在中也。故元气守道,乃行其气,乃生天地……一气不通,百事乖错。三气合并为太和之气……阴阳者,要在中和。中和气得,万物可滋生,天地可调和。是为《太和功》”

    随着邱瑞所教授的养气功法运功,邱易不久便感觉到心腹之间产生一股热流在不停的涌动着,随着在身体中一种固定的路线,不停的运转。每行至一处,便感觉到彼处万分的舒适,更感觉到有一股股强劲的活力,莫名的喷涌而出,随着热流急速的运转着,最终归于脐下三寸处。

    邱易不禁大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