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沉浮记 >

第110部分

汉末沉浮记-第110部分

小说: 汉末沉浮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连沉稳的高顺都如此说,韩易只得摇头苦笑道:“你们对和连的了解颇深,既然认为和连确实是因我而来,不是为九原城百姓前来,大可今日便领着他们离去。这和连就交由我来牵制吧。”

    吕布不满的叫道:“我等岂有让明远在此困守孤城,自己却远遁之心。”

    韩易傲然笑道:“若无九原城万余百姓的拖累,我与麾下的这一千铁骑欲走,谁敢阻拦?”

    吕布击掌大叫道:“壮哉明远。君理,你等会领着九原百姓先退,我留下与明远共抗和连。”

    不等高顺答应,韩易再劝道:“和连性情不定,只恐他攻我不下,会回头拿着九原的百姓转来要挟于我。野外又无城垒的防护,只有君理一人在,我怕护卫有所不到,奉先还是一道离开吧。”

    吕布迟疑了一阵,才松口道:“好吧,不过明远也不要与和连硬拼,毕竟其有四万骑在此,硬拼非良策也。等我回返并州之后,必寻张刺史为明远寻到数名美人前来,送予和连,让和连放明远离去。”

    韩易哈哈大笑,说道:“大丈夫在世,岂有送弱女求饶者……”见吕布与高顺颇有不悦之色,忙说道:“若非前时有九原城的万余百姓之故,谁人会一意奉承和连这庸愚儿。今日九原百姓既能安然离去,易虽一人,又何惧区区和连乎。”

    吕布与高顺大壮此言,在再三道别之后,二人领着早已准备好迁徒事宜的九原城百姓向城外行去。和连果真放开了一条阔路,任由吕布、高顺等离去,只把韩易等一千并州军困于城内。

    韩易站在城南遥望迁徒离去的万余九原百姓,一直消失到不见时,也无鲜卑人的突袭。韩易见了连连点头,看来和连虽然不贤无智,但能被檀石槐立于继承人,还是有他的优点的。至少言出必诺,虽错不悔,却能得到不少人的忠诚。

    宋宪爬伏在城垛上,望着城下连绵成片无尽的鲜卑人军帐,心惊胆颤的问道:“韩司马,这鲜卑人如许之多,我军能安然的离去么?”

    马延耻笑一声,说道:“去年我在乌桓山中,与主公被二万余鲜卑人团团围困时,虽也有这般的想法,却决不会有你这般的胆怯无用。”

    宋宪老脸一红,强自站直身子,与魏续、候成同时对马延怒视,然马延一旁,也有张铠的相助。韩莒子、吕威璜虽与马延、张铠二人不和,但毕竟是同征过东部鲜卑,生死与共的同袍,于是也站在二人身后,以示支持。

    韩易望见除了宋宪、魏续、候成三人之外,就算是魏越、成廉二将,面上也颇有愁色,其他并州军能谈笑自如的,几乎无人。唯有从征过东部鲜卑的十余人,才视城下的四万鲜卑突骑于无物,谈笑无忌。

    韩易含笑问道:“文兄,君悦,你们二人可有破敌之策?”

    文丑、高览二人笑道:“敌数倍于我时,我二人或可战而胜之。敌数十倍于我时,我二人只听司马之命行事。”

    韩易摇摇头,转问车腊、汪洋、余化等将,众将皆摇头无策时,韩易才笑道:“和连率四万鲜卑大军前来,不为掳掠九原城的万余百姓为奴,只为区区一女之事而牵怒于我。兴兵之因便就差了,其军战力会有多强?在我看来,还不如在乌桓山中的四千意欲复仇的东部鲜卑人。城外虽有四万大军,我视之如草芥,其军易破也。”

    胡虏征战与汉军不同,向来因利而战,无利不征。此战对于鲜卑人来说,决无半分之利,反会死伤无数,却只为和连一人泄愤之故,谁人会愿意死战?即使是直属部众,也不可能。众将一思,还真是这般,顿时欢喜起来。

    汪洋问道:“司马还是意欲先守后攻,先怠敌心,再行破敌之法?”

    韩易点点头道:“九原城城高三丈五尺,方圆一千八百一十五步,城防颇为完善。我军虽少,守卫有所不便,但鲜卑人不擅攻打城池,当无大妨害。只要守得月余时间,鲜卑人军心一散,就将是我军反攻之时。传令下去,全军收集城中的守城事物,准备守城之备。”

    众将纷纷应诺,散开后各自领兵准备去了。九原城孤城困守敌境多时,近几年来鲜卑人基本没有再来攻打,是以守城的物资不少。大都是因地制宜之物,但汉人的心思略同,稍加琢磨就能猜测出来,纷纷被搬至城下准备好。

    城中有九原城百姓带不走的许多粮食草料,韩易一军只有千人,两千匹战马,倒也食用不了多少,可供三月之食。有三月的时间,韩易早破和连大军了。

    第二日一早,和连派出使者在城下大呼,只要韩易答应送出十名不逊色马雪儿的美人予他,和连便饶恕韩易先前的冒犯之罪。韩易对此言嗤之以鼻,若无破和连之法,自己迫不得已之下或会答应他。可有破其之法,谁会以献女来求命。

    和连大怒,当下就派出五千大军前来攻城。然而果真与韩易所料一般,鲜卑人的战意不高。一日下来,都没能攻上城头一次。双方的死伤加起来也不足五十人,并州军更是只伤了七人。

    和连大怒,然而麾下的各部鲜卑大人,不是他的叔伯兄弟,就是檀石槐时代留下的老将,除了责斥又不能如何,无奈之下,双方在攻守数次之后,便彻底的停滞下来,对峙不动。韩易与并州军在城中无事,便自寻其乐,倒也两厢安稳。

    十一月,河套之地虽有阴山的阻隔,大雪天来临之日稍迟,但寒风一吹,在野地中扎营的鲜卑人心情还是不免的愈加浮躁。韩易在城中望见连日有好几部人马陆续的开拨退走,自思鲜卑人的心思已差不多丧尽了,再过数日,便是已军反攻之时。

    这一日,忽有一名使者从鲜卑人大营而来,欲要求见韩易。韩易命人将其置于吊篮放入城中,那名使者出得吊篮,又整了整衣服,才朝韩易一拜,笑道:“我家单于听闻汉地并州发生大事,不想欺瞒韩司马,特意命我前来转告于你。”

    韩易微微一笑,说道:“请说。”

    使者清了清嗓子,开言说道:“数日前,匈奴的休屠各部落起兵反汉,在白马铜部的组织下攻入西河郡,杀了西河太守邢纪。右贤王部与屠各胡合兵反,众十余万人攻杀了单于羌渠,共立立须卜骨都侯为新单于。”

第一百六十三章 借兵平乱() 
韩易大惊,南匈奴人也反叛了,这怎么可能?如此一来,大汉的整个北境就都是战火了。并州又无大军在侧,各郡之兵加上州兵也不过才三万之数,而且多不经练,只能保守城池。可用于平叛的,就只有张懿手中的五千州兵可用。区区五千的州兵,张杨等便是再勇又如何能够平定叛乱?

    韩易心下虽急,面上却不露半分,问道:“哦,匈奴人真的反叛了?西河太守邢纪死了,就连南匈奴的单于羌渠也死了?”

    使者笑道:“正是,匈奴一叛,汉地的救援道路便断绝了,你们若想等到汉军的大举来援,只怕是不成了。怎么样,你们这是准备继续坚守下去?还是出城投降?亦或是答应我家单于的条件?不过此番还想用汉地的美人平熄我家单于的怒火,需得献来五十名才行。”

    韩易遥望着城外的鲜卑大营,这几日有数部鲜卑人离去,总数在万骑左右,此时只剩三万骑了。和连在得知此消息后,认定韩易外无援军,不是投降就是告饶,防备必定松懈,今夜就是破敌之际。

    只是,破敌事小,并州之乱事大。若是和连于今夜败后,心生不忿之下,引领河西鲜卑所有的突骑与匈奴人会合,一同入侵汉地,这可不是件好事。虽能破敌,却不可破之。

    韩易思虑再三,唯有缓兵之计了。这才出言应道:“请使者回禀和连大单于,此时并州大乱,易又被困于九原城中,无法立即献出五十名美人。可否容我先回并州,等匈奴乱事平定之后,再细细的为和连大单于挑选美人,一并送来?”

    使者傲然的说道:“我家大单于早有言在先,量你一时也献不出五十名美人。似那等的美人,只有大汉的雒阳城才能找到。你区区一介军司马,就算是威名再大,也不可能求得。我家大单于特别开恩,那等美人只需献上一名即可,其他的,全部可用并州刺史所献之美人为准。”

    韩易一怔,还有这般的好事?使者又道:“此事需在匈奴乱后的一年中全部办到,若是韩司马心存欺诈之念。韩司马于去年在东部鲜卑所引起的大乱子,我家大单于可是一直记在心中的,未曾忘却。到时不见美女送来,可不要怪我家大单于重起我族与大汉之间的战事。到时,汉地的千万户百姓家破人亡时,韩司马可切莫后悔。”

    韩易眉头大皱,和连的这个威胁份量颇重,看来送女不是不可接受之事。反正他也不挑美女的身份地位,就算是娼者奴婢也可凑数。只是……唉,还是先退回汉地后再说吧,若是大汉与自己有实力时,又何惧和连的威胁。

    韩易正欲答应下来,然而心中一动,一个念头突然升了起来。细细一思,还真有这个可能。那和连平日处事不公,在鲜卑人中的威望大失,东、中、西三部鲜卑人,大多不来朝拜于他。若非河西鲜卑本部的实力颇强,只怕连名义上的单于之位,也无人肯认了。

    然而自已于去年在东部鲜卑地的威名颇盛,和连却能在今年的九原城下不费一兵一卒,就让自已向其求饶服输,献女示弱。如此一来,正可显得和连比之韩易有更强的威势。鲜卑人在不明情况之下,必会转头认为和连颇为英明神勇,连带着和连这单于的威势也大大的增强起来。

    既能使韩易献上五十名美人求饶示弱,又能使自己大失的威势立涨,离散的人心重新回拢,还不损本部的一兵一卒,这和连哪里是传说中的那个愚昧不堪之人啊。就算是真的愚昧,但在此事上,他却是愚者千失,必有一得啊。

    韩易又思虑了片刻,认为和连绝不是为了诱出自己,方对使者笑颜道:“使者大人,韩某有一事相求和连大单于,不知可否?”

    使者傲然的问道:“何事?若是此事不大,我可替大单于答应于你。”

    韩易谄媚地笑道:“韩某在九原城中,望见和连大单于麾下的虎贲突骑十分骁勇,思及此番回返汉地时要与匈奴叛贼大战,手下无兵可不成啊。有意向和连大单于借麾下虎贲突骑五千,用于平叛之事。韩某愿意出资五千金为雇金,再献上五十名美人为谢礼,凑足一百之数如何?使者大人若能帮韩某办成此事,韩某来日愿献上三百金给使者大人,以表今日使者之大恩大德。”

    使者眉眼直跳,强自按捺不住的问道:“此事当真?只是,这借兵一事,似乎是重来都没有的事啊。”

    韩易笑道:“谁说没有,在我国西周时,申侯便向北方的犬戎国借兵攻击昏庸的周幽王。在前汉时,又有羌族首领与先零首领订立盟约,向匈奴借兵,共同对抗我国。所以借兵一事,是为常事,使者大人不必多虑。还请使者大人回去之后,多多为我美言几句,勿求办成此事。使者大人若还有他求,韩某一并应承。”

    使者眉开眼笑的问道:“我若这般这般……你也答应?”

    韩易笑应道:“正是,正是,还望使者大人能多多帮我说项一二。”

    使者欢喜连天的离去,众将都有所不解,问道:“主公这是想慢敌之心,以便夜袭吗?”

    韩易解释道:“非也,汉地并州有危,我无心与和连在九原争斗,而是真的借兵。”

    汪洋疑惑不解的问道:“司马不是常说鲜卑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向其借兵,不怕将来有后患么?”

    韩易笑道:“借兵之后,让他一味的在其冲锋陷阵,死伤再重,我也不用心痛。如若胆敢不听的,全部坑之。五千突骑而已,到了汉地又能翻起什么大浪来。”

    众将不禁全都倒抽一口冷气来……

    十二月,当韩易领着六千骑卒冒着大雪,一路匆匆的绕道云中郡回归雁门阴馆县时,南匈奴似乎因为天寒,已经渐渐的平息了下来。南匈奴之乱只限于定在定襄,雁门西部,上郡与西河几郡之内,就连阴馆的邻县马邑,也没有被匈奴人多加侵攻。

    韩易得知后,不由大松了口气。南匈奴毕竟归附汉庭日久,即便生乱,也不敢大肆屠与戳掳掠百姓。听闻三郡之汉民有大半逃入了吕梁山中躲避,也不知三郡的官吏是如何处置的,有没有过冬之物?阴馆县物资本就不足,韩易也有些无能无力。

    在向张懿回报任务经过时,听闻高顺、吕布二人早已领人迁徒回到了汉地,原本是想留在西河的,却又临时被改安置在上党郡中,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