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再造伟大 >

第221部分

再造伟大-第221部分

小说: 再造伟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二战中和德军激战四年的苏军,尽管损失巨大但是也锻造出一支无论兵力规模还是战略战术都堪称一流的军事力量,特别是苏联的装甲部队更是令人生畏,铁甲洪流,滚滚向前,无坚不摧,所向披靡,任何力量都阻止不了,如果与这样一支军队做对手,实在不是一件明智之举。

    麦克拉斯不敢耽误,立即把情况上报,并命令海空军暂时停止一切行动,陆军也集结待命。弄不清苏方的真实态度,决不能轻易行动。美军的谍报系统全球之最,美军的战略情报分析也是最强的。短时间内,美国高层就得到最确实的情报,苏联暂无出兵计划,命令联军迅速行动,尽快歼灭共军精锐第一方面军,达成最终战略意图。对苏联空军的参战,美英也做出应对策略,加强前线空军实力,以强对强,全面压制苏方,夺取战区制空权。

    联军在山东半岛登陆以后,经过几天的修整,随即发起了全面进攻。美英军的装甲部队负责实施突击,步兵紧随其后,兵分三路杀向济南。麦克拉斯的战略思想是,以强劲的装甲力量突破对手任何的阻拦,先期占领敌人最重要的战略要地,在这一过程中,共军绝不会袖手旁观,一定会拼力阻拦。这正是他想看到的局面,因为他知道,林虎的部队虽然精锐但在前期作战中损失严重,一直处于修整状态,现在战争突然爆发,把所有部队集结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对于机械化部队来说短时间内完成大范围的集结调动不是一件难事,但对于共军这样一支纯粹的步兵来说,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按照一般速度,一支部队从集结、出发再赶到目的地,需要的时间是较多的。所以,这就为联军各个击破创造了绝佳的机会。

    (本章完)

第364章 两线作战(三)() 
    第三百七十二章两线作战(三)

    方天朔一身美式军装,如果不看脸活脱脱就是一名美军军官。能够参加联络军官团,方天朔也没有想到,本来接到这个消息后,他从心里并不想参加,因为他现在毕竟是手握军权的人,将来可以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这对国民党军队的军心士气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也会在国民党军队中形成连锁反应,那些早就对国民党、老江不满的人以及大批杂牌将领就会纷纷效仿,这就可以极大加快国民党政权的垮台速度。

    然而中党高层经过仔细研究,认为方天朔在联军内部对我军将来的作战更为有利,也会发挥更大的作用。经过一番深入交流,方天朔也明白了上级的良苦用心,很明显中党高层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眼前的战局,我军不得不面临两线作战的局面,这是一个常人看来非常不利的局面,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可以说形势非常危急。

    分析一下,不难发现,南北两线战场,最关键的其实在北线。南线我军实力雄厚,虽然说国民党发动大举反攻,但是短时间内根本无法突破我军防线,我军虽然攻势受挫,但是稳守战线的实力还是绰绰有余,不出意外,南线敌我两方将形成一个相持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北线就成为重中之重,只要我军能够大败或重创联军,迫使联军退出中国内战,那么可以设想,国民党军队将会迅速土崩瓦解,统一中国的宏伟大业也就会水到渠成。

    因此,如何对付来势汹汹的联军就成为我党我军面临最急迫、最重要任务。联络军官团的出现就成为我军打入敌人内部的绝佳机会。方天朔弄清这些后,非常愉快的接受了任务。当然他也不是没有担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深入敌人内部,情报信息无法及时传递。要知道,在国民党军队内,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我军情报系统已经形成一套完整而流畅的传递渠道,无论人员还是信息来源,都已经非常熟练、安全、可靠。

    打入联军以后,这些条件荡然无存,如果说搜集、获取情报还可以独立应付,那么如何传递情报就成为大问题,周围没有熟悉的人,没有自己的同志,更没有完善的信息通道,这对于一名资深情报人员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都知道情报最重要的价值就是时效性,耽误了时间就等于失去了价值,所有的努力都是无用功。

    上级对这个问题和方天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明确了他的具体任务:关于敌人的一般作战情报不要轻易出手,要很好的隐秘自己。只有事关重大战役时,才能果断行动。同时确定了一些极为特殊的联络方式,并明确告诉他,联络军官团内部还有自己的同志,关键时候会有人联络他。

    对于方天朔的安排,龙行云也是非常高兴。在他看来,凭着方天朔的能力,方天朔早就应该是师长了,都是军队中的那些秘密情报机关疑神疑鬼,才使得方天朔迟迟不能转正,现在是个绝好的机会,只要在联军那里好好表现,上升的通道彻底打开,方天朔前途无量,为此,他还专门和方天朔深入交谈一番。

    联军的地面部队开始行动了,主力从青岛出发,由麦克拉斯亲自指挥,作战部队包括八个美国师,两个英国师,一个法国师,大部分的装甲部队,还有部分海军陆战队,四个战斗机联队负责空中掩护。其他两路分别从烟台、威海出发,三路大军预定在济南汇合。分进合击是麦克拉斯惯用的战术。

    一般来说这样的战术必须保持各部兵力大体相当,才不会有被敌人各个击破的危险,但是在现在情况不同,整个山东半岛范围内共军除了少部分正规部队,剩下的基本都是地方武装,这些根本就算不上军队,所以麦克拉斯并不担心力量较弱的两支部队会遇到什么危险,就算遇到什么麻烦,凭借强大的空中火力也足以让敌人望而生畏。

    方天朔随联络军官团进入联军部队工作两天了,已经基本适应了周围的环境,尽管在思维和生活习惯上差别依然巨大,但作为职业军人适应能力还是极强的,主要是语言上的交流并没有多大障碍。方天朔知道整个联络军官团总共有几百人之多,分散在联军各个部队,主要是在营以上单位,越是高层人数越多。

    几天下来,方天朔的感觉就是联军上下对他们这群人并不重视,作战指挥、计划制定根本不让他们参加,方天朔虽然是师一级高级军官,但是在联军眼里依然被瞧不起,中国军人就是懦弱、无能的代名词,这样的待遇让方天朔他们非常气愤,但是也只能忍着,毕竟寄人篱下,不得不低头。

    方天朔在美军一个师部负责,这是美军一个主力师,番号第二十四师,参加过太平洋战场上大大小小的战役不下几十场,算得上老资格的部队。师长是一位少将,叫做凯特·汤普森,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军人,脾气暴躁,独断专行,却又非常敬业,作战经验丰富,深受士兵爱戴。

    面对骨子里就高傲不羁的美国人,方天朔并没有太多的牢骚,一老本能的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名义上是联络军官团,实际上联军只把他们这些人当做“向导”。只有遇到地形不熟、人文不通时才想起他们,叫过来交流几句,随即又把他们晾在一边,不理不睬。

    联络军官团的人大都是营以上军官,许多还有留洋的经历,在国民党军队中也算是实权派,至少在自己的部队呼风唤雨,风光无限。本来以为到联军这里出出风头,等回到部队就成了一笔不小的资本,帮助美英联军作战,这可是了不起的事情。以后的飞黄腾达就没有问题了,所以许多人是想尽办法参加这个联络军官团,没成想,竟然是这样一个待遇。简直是被人赤裸裸的羞辱。

    但是大多数人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这里毕竟是联军,临来之际,江总统曾经亲自接见他们,一再要求务必听从联军指挥,除了服从还是服从,无条件地服从。看来也只能忍气吞声,夹起尾巴做人了。许多联络军官团的成员表面上不敢抗议,只能私下里发发牢骚。

    不管怎么说,联军部队的机械化程度非常高,行军速度也非常快,却是表现出一流的军事素质。但是在进军过程中,遇到的抵抗非常微弱,偶尔会有少数民兵在联军行军路上埋上几颗地雷,放上几枪,才让昏昏欲睡的联军大兵们猛然惊醒,这是在打仗呢?怎么想在花园里散步一样轻松惬意。

    这样的情况也引起了联军的注意,难道共军都撤早了,就算正规部队集结不及,地方部队也应该有所动作。联络军官团的国民党军官也是提心吊胆,他们可是领教过共党地方部队的厉害,游击战术玩的如火纯青,让你打不着、看不见,但是弄得你走不好、住不好,浑身上下说不出的难受。难道共军被联军的阵容彻底吓破了胆?

    (本章完)

第365章 两线作战(四)() 
    第三百七十三章两线作战(四)

    与地面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空中,双方的战斗却是日趋激烈。我军回撤的部分空中力量汇合苏军,从遥远的东北直到平津地区再到中原广大地区,还有渤海湾沿线的众多港口地区,成了双方交战的主战场。自联军再次空袭沈阳失败后,联军终于收起了傲慢和不屑,打起精神和对手争夺。

    双方的空军各有各自的优势。对联军来说,整体实力强大,飞行员大战经验丰富,个人单兵作战能力也非常突出,空战作战的战术更是一流,唯一的问题就是敌占区作战,飞机一旦被击毁、击落,飞行员很难被己方时救起,大部分情况下只能束手就擒,这对联军飞行员的气势和战斗意志影响极大。西方国家看重生命,只要活着就是最好的结果。飞行员更是如此,一个合格的战斗机飞行员不知要经过多少时间、花费多少金钱才能培养出来,损失一个就很难及时补充,所以,西方国家的军队中普遍要求飞行员不能轻易战死,遇到紧急情况宁可投降也不能自杀。

    此外,联军后备兵力补充也是一个大问题。毕竟联军的每一架作战飞机都需要千里迢迢从欧洲或北美运过来,战斗损失很大、很快的情况下,及时补充就成为一个软肋。

    对中苏联合作战部队来说,整体实力明显不如多方,特别是我军飞行员,大都是才培养起来年轻人,谈不上经验更不要说熟练的战术,在浩瀚的空中和地面作战差别实在太大了。没有时间磨练和实践锤炼根本无法迅速成长。但苏军的加入极大地弥补了这一缺陷,苏军飞行员拥有不亚于美英飞行员的一流素质,苏军战机虽然在总体质量上比不上美英,但好在性能可靠、坚固耐用。

    当然对我方来说,最大的优势还是本土作战,军心士气足,更重要的是力量补充方便,战斗损失能够及时补充,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持强大的战斗力。苏方为了切实做好支援,已经连夜把位于中苏边境苏方一侧的所有军用机场紧急动员起来,大批战机源源不断从苏联各地调来,集结一批就立即开赴前线,直接投入战斗。

    因此双方实力总体上差不多,空战的争夺战也就越发激烈、残酷,无数的空中英豪血洒长空,饮恨大地,绞杀反绞杀,突袭反突袭的战斗场景每天都在上演,这是二战结束后最大规模的空战,双方最多时三百多架各型军机同时在空中追逐缠斗,每天都有飞机拖着浓烈的烟幕坠落在地面、海上。

    当今世界最先进、最出众的飞行器纷纷登场,美苏两国也不惜血本,纷纷把最新研制的军机投入战斗,一方面力图取得压倒性优势,另一方面也是在测试新武器的性能。在实战中检测武器装备的优劣是提高、改进武器性能最好的的方式。特别是强悍的对手就像最好的磨刀石,刀子好不好、快不快,就由磨刀石来决定。

    空战陷入胶着,陆战也开始逐渐激烈起来。随着联军三路大军的不断推进,遇到的抵抗和麻烦也不断增加。解放区的地方部队和民兵开始组织节节抵抗,尽管面对武装到牙齿的联军基本没有对抗性,但是我军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胶东半岛地区,是我党我军重点发展的革命根据地,虽然从影响力看,比不上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陕北等地革命根据地,但是在大革命时期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根据地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到抗战结束之时,这里已经发展成为我党在北方实力最强、地域最广的牢固革命根据地之一。

    这里的民风淳朴,民众吃苦耐劳,革命意识强烈,具有较强的自我牺牲精神,因此在我军进军华东地区时,普遍感到一种回家的感觉,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民众无不热情高涨的参与支前,宁可自己吃点苦受点罪也要把家里最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