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乌江战纪 >

第20部分

乌江战纪-第20部分

小说: 乌江战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瞫伯伤痛不已,令杀郑重生前一个卑妾和三个侍者,取下头颅放在郑重尸体脚下陪葬。葬礼为虎安山最高级别,仅次于虎安伯去逝,细节不表。

    丧事完毕,瞫玉欲任相善为中卿,总理大部族事务,客卿邓路谏道:“当今天下,天子弱,诸侯强;各国内,主弱卿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早变成自诸侯出,如今变为自大夫出,尤其是一些中小诸侯,大权旁落,先是政出卿大夫家门,后来纯粹取代主子。

    ”自来奸雄行事,或是树威,或是立德,或是养兵,皆是潜移默化,得寸进尺。

    “远的,鲁国三桓专政,近的,三家分晋,田氏欺齐,大关节上,无不是类似故事。过程之间,其手段一则是收买人心、暗结朋党,阴蓄死士,以成于外,二则是安插心腹以成于内,即所谓瓜熟则蒂落。

    “相善三世树恩于人,他外表温和谦恭,实则心高气傲,相氏数次轻赋,施惠于民,正是自来奸雄所为。其子侄相胤、相美、相真皆是人杰,其侄相胤武功更是称丹涪水第一,又有心腹朴延沧等人为辅,羽翼渐丰,如有不轨之心,急切难制。”

    瞫玉道:“目今虽有战事,然而我虎安山在相善等人协助下,境内平静,民众安定,乱世之中,我复何求?”

    邓路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叶可嶂目,邑君不可为丹涪水峡门表面的平静所蒙蔽。”

    “我与相善结为生死之交,他必不负我。”

    邓路固劝道:“画虎画皮,难画其骨,知人知面,难知其心,邑君忒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

    瞫伯不言。

    邓路又道:“听说朴延沧曾是相氏隶儿,重用恐有不妥。”

    瞫伯道:“相仲早给他自由之身,有何不妥!何况,邓夫子你四处浪迹,难道还依旧是贵族?”

    瞫伯不听,邓路也无言再对。

第018章 邓国人曼路() 
且说这邓路,本名邓琦,时年三十八岁,其祖上是邓国贵族,曼姓。

    商代武丁帝,封其叔父曼公德阳于邓,爲诸侯国,大约在今河南邓洲一带,后来几次迁徙;西周以后,  邓国都湖北襄樊,与楚国为邻。

    邓国在周代爲五等次爵位中的第二等侯爵,当时面子比楚、巴大多少。

    周僖王4年(公元前678年),楚文王伐灭邓国。

    邓国被灭后,邓琦先人一支逃到鲁国,为纪念故国,改曼姓为邓姓。

    邓琦自小好学,学孔子学说,兼习其他杂书,精于琴棋书画,后与堂兄邓鲁等族人相约回到故土,咸尹荐与楚王,用为谏官;其堂兄邓鲁则被用为少正,就是司法官员。

    历朝历代,谏官最容易得罪人。

    几年前,邓琦因在一场著名辩论中同情吴起的变法(现在,他认为如果吴起不死,楚国有可能完成统一,因为战国时期最牛的操盘手商鞅这时候还不知在何处),得罪楚国位高权重的上柱国,后牵连进一桩王族风流案,被下大牢,等侯处斩。

    亏其堂兄利用职务之便,多方周旋,打通牢管,诈称杖刑致死,逃得性命,于是他舍了妻女,潜出楚国,四方流浪游历,成了一名游士,更名曼路,既还本姓,又暗含“路漫漫”之意。

    邓琦曾到巴国都城江洲,通过卿大夫相尚引荐,见了巴主,上《过庸论》书一篇,论庸国之误,暗喻巴国之失,并提出巴国可借鉴楚国吴起变法的部分举措。

    这一严重损害贵族利益的主张,不消说是严重不合地宜、时宜,遭到巴国贵族强烈反对,扼杀于摇篮之中,并有大贵族要追杀他。

    相尚见邓琦是个人才,才引荐给巴主,未料到他会第一次见面就冒昧上书,陈述不符合国情的主张,虽然也同样不认同他的荒唐主张,但可怜他四处漂泊,并认为杀他有失风度,令心腹秘密救了他,并资助他到各地游历山水。

    邓琦心想无家可归,四处流浪,一个路上行走之客,再次更名,改为邓路,取字景行。

    几经转折,一年多前,邓路进了丹涪水,听说虎安山风景不错,便进了虎安山草原,不仅风景美,而且当地人虽然卤莽却很朴实,果然理想,认为可作为自己暂时的栖身之所。初见瞫伯,欲以学说打动,恰如对牛谈琴。

    邓路方才离去不远,瞫夫人巴永秋得知,对瞫伯道:“鲁国是礼仪之邦,听虢昌夫子说邓夫子学于鲁国,博学多闻,多才多艺,更重要的是,虢夫子说他懂兵法,不如请邓夫子留在草原,为梦龙之师。”

    瞫伯是最听枕边话的人,令人追回。当即聘为客卿,其实就是门客,主要任务是教梦龙兵法,  也难免要给他点面子,参与一些政事。

    说是教兵法,不如说是“说”兵法,就是讲来听——瞫梦龙不屑认得中原的文字,他认为巴人巫术神秘的图案才是自己必修的。

    巴永秋在一次出虎安宫时,无意中碰到邓路,见他气质与虎安山人大有不同,感觉在哪里见过,突然想起有点像自己在梦中见过的觋师,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羞得面红耳赤。

    儿子不读书,母亲却来了兴趣。

    巴永秋受姐姐影响,对《山经》零零星星的散片刻传本中的故事感兴趣,常听姐姐说起,现在又在无事时讲给女儿听。

    巴永秋姐妹喜欢的《山经》,即《五藏山经》,后经增补后称《山海经》,是我国古代典籍中公认的一部奇书,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物种演化、地理变迁的传奇之作,其成书后代至今尚无定论,大约草创于尧舜时代,成书于夏,完善于春秋战国,后人有增益。

    关于这部奇书的作者(创作集体),更难确定,现代有人考证,最大的可能是巴、蜀人及其前面的庸人,理由是从当时庸人的都城上庸看世界,与《山海经》中记载的山、水方位吻合度较高。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到处是大泽(湖泊),如著名的云梦大泽———江汉平原上古代湖泊群——书中所记“海经”的“海”,不一定是现代的海洋,应包括湖泊,如西海,大约指今洞庭湖,人类随湖泊的收缩乃至消失而跟进、定居。

    甚至有学者说,《山海经》就是一部巴蜀人的世界地理图志,当然不是指现在的圆的地球,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更不会走到那么遥远。

    巴永秋受《山经》的影响,还对药物有些兴趣,将宫中的一些侍女的称呼改成药名,比如甘草、桂枝,对她来说便于好记,对别人就不一定了。

    她还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稀奇古怪的药物,多数药物当地人听都没听说过,比如鹊山中的祝余草,说是吃了不知饥饿,估计夫人不会自己吃;杻阳山中的旋龟,说是吃了可治耳聋,估计祭献给先祖瞫棹有用;还有蜀地的丹参、生姜,夷水的竹节参等,更不用说巴国名药巴豆、巴戟天、椒类。

    虎安山有大医家瞫瑞,几乎没人见过夫人用药为别人治过病。还传说她能制毒药。因此,有人称她是巫师。

    不知巴永春失踪前在什么地方找来一册《神农氏本草》早期版本的残本,被巴永秋一次回家清理姐姐遗物时找出来带回虎安山,一直想向虢昌请教,见他有正事,便未放在心上。

    等到邓路这个空人来了,见过他一面,于是想起这件事,请邓夫子帮她讲说《神农氏本草》,后又请他讲说《诗》(《诗经》)中的一些诗歌,不过是打发时间。

    宫中一老妇人说梦话:“夫人哪里是对诗歌感兴趣,是对读诗的人感兴趣。”被梦惊醒,边打自己的嘴巴边骂:“叫你说梦话!叫你说梦话!不给你食吃!”直到打肿。

    巴永秋喜欢听说书的真假不去计较,有一个忠实的陪听却是真,就是小小的瞫梦语。

    客观地说,瞫梦语语速较快,反应也较快,可是智商并不算是超常,还不如她母亲,甚至有时还一根筋,但她有过耳不忘、过目不忘的超人记忆,简直是读望天书的天才,因此记得一些诗歌,跟邓路在一起的时间长了,还能认得不算多的中原文字,会写的不多。

    在当时,巴永春是个较开明的女人,又因为是自己要听诗才造成的不良后果,因此也没过多管女儿。

    俗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邓路屡次在瞫伯面前劝谏防范相善专权,相善渐知,万分恼怒,每欲除之。

第019章 相善荐才() 
听说瞫伯要加相善为虎安山中卿,大觋师瞫瑞进宫劝道:“人心似海深,比天意还要难测,我观相善此人,外表大方,内实猜疑。

    “其长嫂苴氏女,极有颜色,当年寡居后,与相氏中一武士有情有义,相善暗中阻止其改嫁,有传闻是相善贪她美色。此人不可重用。”

    瞫伯道:“弟坐兄床,同族相婚,本有其俗,何以人品相论?”

    瞫瑞明白没说到点子上,又道:“现成有郑重之子郑吉,忠厚老实,可以起用。”

    “不然,老实人无大用。古仗境内,相氏救我几百人的命,我与相善是生死之交,肝胆相照,非外人可知。人无完人,他也定然是有些小毛病,不妨观其大略,更何况其嫂之事,只是传闻,何必足信?

    ”我料,他阻其嫂改嫁,是因毕竟是相氏长子未亡人,颜面放不下。他侄儿相胤,我更是待得不能再厚,忠勇不可怀疑。”

    瞫瑞转个思路,又道:“相善是长生亲舅,若二人联手,不可预料。”

    “长生是我瞫氏正宗,纵有怨言,也不会大逆不道。相反,若我对他过分,如何对得起早逝的兄长!我真心待相善,他必死心相报,又有何疑!”

    瞫瑞是个老好人,对权力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左右别人想法的习惯,不该说的一定不说,该说的要说,听不听由人,见瞫玉固执己见,不再多言。

    瞫瑞退出,正遇府中文史官虢昌有事求见瞫伯。虢昌见他面色难看,问有何难事,瑞与昌素来交好,知昌口紧,便简单说了。

    虢昌见过瞫伯,禀完正事,道:“人传郑中卿之死,或与相某有关。”

    瞫伯生气道:“捕风捉影的事,岂是你史官应当相信的!他们说史官无用,我看还真是无用!”

    虢昌无言作答。

    瞫伯对虢昌向来有几分敬重,话出口觉得说重了,安慰道:“害死郑中卿的主谋,我疑另有其人。你的忠心,我心里有数的。”

    昌无言而退。

    虎安宫中阉人存焘,年四十四,万风寨果氏的一子部族人,本是武士,擅长捕鹰。虎安山瞫氏自有捕鹰的绝活,但好鹰可遇而不可求,因此若有人献上好鹰,有重赏,存焘有捕鹰的爱好,自然想捕捉一只足以换取半生富贵的鹰。

    当年,他发现一只形体巨大、飞行姿态、速度和高度都非凡的雄鹰栖息之所,爬上悬崖想要观察如何捕捉那鹰,不幸摔落,又幸得被树木所救,但被一根断树杈刺裂下身,化脓不能治,伤医无方,为保性命,纯粹将受伤的阳物连根割了,救得性命,却成了废人,于是他自愿到宫中充为阉人,已二十多年,

    存焘  忠于职守,只知做事,从不多言,瞫松末期便令掌印符,此时在服侍,道:“老仆也看出相善心大,爷不可不防。”

    瞫伯不悦道:“你只需管好你的印符,没让你管其他。”

    存焘正颜道:“爷此言差矣!不是我的印符,是与五鼎同样沉甸甸的虎安伯的印符!”

    瞫伯不听几人之言,执意授相善为中卿;郑重之子郑吉,字世安,为虎安宫下卿,报与巴主,不过备个案。

    不久,瞫玉堂叔、盘口盐官瞫表年迈去逝,郑吉到盘口主持盐务。

    相善接手虎安山大事,事瞫伯极为谨慎,  尽心竭力,公正公平,人多敬服,瞫伯对他信任有加,除军务大事稍加过问,一应事务如前郑重榜样,交与相善处断。

    时值虎安山百花盛开,众人赏花,相善见瞫伯心情颇佳,便道:“虎安山能人本少,又过逝了几个,要治得境内平安,须广纳人才。”

    瞫伯点头称是。

    相善趁机道:“舟师现无主将,代主将牟诚,为人忠厚,但缺少点虎气。五百长朴延沧,现已成熟,可当大任,请邑君任朴延沧为舟师主将。”

    瞫伯本来就非常喜欢朴延沧,当场同意,又素知牟诚忠义,武功也还不错,令到虎安山草原之上任山师五佰长。

    相善又推荐火巴山苴氏头领苴仓之弟苴怀为全境粮草总管。

    苴怀,字有容,时年三十六岁,丹涪水水巴山苴氏人氏。这处苴氏,缘何到这里安身,无从查考。

    苴怀身材中等,略胖,不知是对尖器过敏,还是青铜过敏,或是其他原因,总之,青铜剑一上手,便虚汗直冒,因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