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乌江战纪 >

第191部分

乌江战纪-第191部分

小说: 乌江战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火药还未发明,更不用说比落后还要落后的龙宝寨。可是,他们同样有让瞫梦语观赏的“炮仗”……

第267章 梦里谈兵() 
龙宝寨四周多竹,人们自然而然会使用并不神秘的爆竹来辞旧迎新。

    瞫梦语发现他们还用了一些怪异的石头,或是贝类,混在湿竹中燃烧,同样会发出响声。

    这虽然太过粗放,但其实,比起现在许多家庭“麻将声声辞旧岁,板子炮响迎春来”的方式,要有“文化”(注:“板子炮”,一种流行于今重庆、贵州地区的四人玩扑克游戏)。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祭祀仪式、歌舞等,巴人各部族过节的习俗,大同而小异,不一一细述。

    冬去,春虽初来,寒意未全退。

    自从拜了师,木莽子知道了长见识有捷径,天天去见老师。

    今日,阴天。

    木莽子吃过朝食,先去女人们常聚的地方,打了一个望,又去巫贞处,本想向他请教和讨论《诗》,又怕先生看出他的“不良”心思,不得已照例看师父今天的兴趣在哪一部分。

    今天,师徒二人讨论起兵法、阵法来。

    巫贞并非武将,但他的父亲巫元是楚军中级将领,再加他自己涉猎的书籍广泛,向木莽子介绍了各种阵形:什么圆阵、方阵、疏阵、数阵、锥阵、雁阵,名目多多。

    随后,巫贞介绍有名战例,木莽子也积极提问发言。

    正在热烈之时,巫城闷头闷脑钻进房来,道:“父亲,听母亲说你在找我,有何事?”

    巫贞抬头道:“多时不来!还要大轿去抬你吗?我正事完了再来!”

    巫城咕噜道:“这也算正事。”喜得放他的风,转身就跑。

    “你屁股上长有刺?一刻也不可以坐下来?  ”  巫贞喝道。

    巫城只好回身来,笑道:“我屁股上没有刺,是席上有刺,你们的书上有刺。”

    巫贞道:“我们正谈到齐、鲁长勺之战,你坐下听一听何妨?”

    巫城讥笑道:“不过是一鼓作气,再二衰,三而竭,有何议法?”

    木莽子道:“此是表面,归根的,应是曹刿认为鲁庄公可以一战的断论,与申包胥对越王勾践同样的精彩。”

    巫城未想到木莽子此时会多话,不服道:“你有何能,见到鲜血就打摆子,只配梦里谈兵!我至少在楚国名将养明身边两年余,经过数战,见过场面,没学会弹琴,也学会了调音。”

    巫贞冷笑道:“公输般门前走了一圈,就以为自己会弹墨线!我敢说,若是现在各交一师到你二人手中,你定会败于他。”

    巫城道:“我不需要一兵一卒,必将此人杀得片甲不留!”

    木莽子笑道:“不妨,我们再去安排一次水战?”

    巫城听这话,气得要吐血,不便发作,“哼”了一声。

    木莽子又道:“或者,敢不敢像墨子和公输般一样推演?”

    巫城道:“你以为我不懂!我可不是公输般,只会造云梯!难得陪你师徒在这里嘴上谈兵,隔靴挠痒。”扭头走了。

    巫贞失望道:“他同巴人一样,至死都不明白什么叫真正的战争。”

    “巫子不必如此,龙宝坑永远不会有战争。”

    巫贞道:“一介武夫,不足与论!”

    “巫子休要怪他,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木莽子虽然仍不喜欢巫城,但既然已拜巫贞为师,难免与巫城扯上关系了,再加他毕竟是虎安宫侍女如烟的亲兄,安慰巫贞道。

    巫贞道:“罢了,不说他。”

    二人继续讨论,这一次讨论到了更大的事情。

    木莽子道:“夫子以为,天下之势如何?”

    巫贞喝了一口龙宝坑里的一种土茶,笑道:“洞天之中,尚问国事?正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已!”

    木莽子也笑道:“此老生常谭。”

    巫贞笑。

    木莽子又问:“巴国之外,世道究竟如何?”

    “礼崩乐坏。”

    木莽子又笑道:“仍是老生常谭。”

    巫贞笑而不言。

    木莽子道:“巫子,我至今没弄明白,你到底信谁?信孔子之说?还是老子之说?”

    巫贞道:“我信天道。”

    “那是老子了?”

    “非也。天子出事了,当然应由他之父来收拾,因此,我信天道。”

    木莽子笑。

    笑毕,木莽子道:“巫子,那些都是空事,再教我对奕如何?”

    巫贞笑道:“你进步神速,大出我意外。再教,我怕已不是对手了。”

    木莽子笑道:“猫儿教老虎,最后总有绝招不教的。”

    二人摆开前些日子共同自制棋盘、棋子。

    木莽子施施礼道:“请巫子先手。”

    巫贞执白,木莽子执黑,二人先在对角星位分别放白黑两子,称为座子,是为最大限度限制先手优势,因为当时没有贴目。

    下了两盘,木莽子见先生无意中打了一个呵欠,料想是乏了,提议停棋。

    收好棋子、棋盘,巫贞的精神又来了。

    木莽子又想起“那美人”说过还有一册书,于是道:“《山经》到底是什么书?”

    “《山经》,我也未曾细读过,走马观花过,记载的是天下的山山水水。”

    巫贞努力回忆,把能记起的一些内容,讲给木莽子听。

    木莽子觉得,对书中记载的同一座山,巫夫子和瞫梦语所讲的大不相同,但从师父的讲说中能够在脑海里(当然他认为是在心脏里)形成一个立体的图画。

    比如,当巫贞讲到“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西四十五里,曰松果山……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一座一座山峰的方位很清楚,就像地图一样,在他的脑子里出现。

    而瞫梦语所讲的,大多是一些怪诞的动、植物以及那座山上的神是什么,想到哪里讲到哪里。

    木莽子有超人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超人的想象能力,从见识的角度出发,他更喜欢巫贞的讲说;但从自己的心思出发,木莽子更喜欢听瞫梦语讲说,而且她的记性明显比巫贞好很多,他喜欢她说话的声音、动作和表情,与内容无关,尤其是对自己一个人说话。

    还有一点,他很高兴的,就是几人一起聚会时,每当说到《山经》或者其他书上的事情时,巫城会因不感兴趣或者以不屑一听为荣而主动离开。

    天气渐渐开始暖和起来。

    按“天人合一”理论,人心也开始活跃起来。

    巫城虽然与水仙之秘密约会渐入佳境,却始终未忘外间的花花世界,尤其未忘你死我活的武力争斗,常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叹息。

    这一日,太阳上了树梢,巫城方才习惯性起塌,习惯性用了朝食,在龙宝寨中无精打采转了一周,发现除了木莽子在房中观什么书,以及平常看家的水民等年纪较大的人,  大多不在,纳闷暗道:“人都到哪里去了?怎未有人来叫醒我?”

第268章 志异道合() 
巫城突然想起来了,昨晚有人说旺龙湾什么长老后日五旬大寿,估计是祝寿去了。

    他想到,那旺龙湾松青青与水仙有婚约,水仙自然也不得已是去了,心中有些酸味。

    他转而又想到:“听水仙说木莽子与松青青是最好的兄弟,他又为何没有去?”

    巫城十分无聊,打算再回梦里打发光阴,突然灵机一动:“地心洞,是龙宝坑中神圣之地,虽然进去参与过活动,但并未深入。

    “这天坑十分反常,或是那地心洞并不是他们所说的那般恐怖,甚至可能是出天坑的一条路。”

    想到这里,这小子如无意中拣到宝物一般兴奋。

    “不如趁他们不在,去那个宝洞探一探,若真是有出路,岂不是卧虎出山。”

    心动不如行动,巫城出了寨子后门,边上石级,边又想到:“地心洞里供有神像,平常不准进去,且上有关锁,这却不便。今日寨主等人都不在家,正好有一个傻儿在家,他若同去,一则有个伴,二则他可准备所需物件,三则万一有甚麻烦,他可顶缸。不去约他同去,更约何人?”

    于是,巫城转回到木莽子房中,亲切叫道:“好兄弟,观什么书?”

    木莽子正在专心于周文王设的圈套之中。

    木莽子是龙宝寨未来的寨主,自然要学巫术,由于他接触过一些其他书籍,因此对巫术的学习兴趣没有他父亲水融希望的那样大,甚至可以算得很不上心。

    当他开始学习《周易》,他认为周文王应该是一个巫术极高的巫师,甚至可能与巫咸天师在差不多的水准上。

    同时,他又发现,似乎越开始学《易》,却越糊涂,会不会是那“女神仙”(巴永春)随口之言,自己却当了真了?

    听巫城一叫,木莽子从书中出来,见是此人,不想搭理,出于礼貌道:“《易》。”

    “有甚收获?”

    “十分怪异,看不明白,豪无收获。”

    “听说易理微妙,岂能轻易就懂。”

    木莽子此人,好奇心强,听巫贞说《周易》是天下第一奇书,再加心中有事,便开始认真研读,才发现与其他书大不一样。

    虽然经巫贞指点,他明白了一些“字面意义”,  但仍然觉得是大棒棒掏耳朵,入不了门,心中不服。

    他又是坐得下来,善于思索的人。从上前天看到今天,手不释卷,因此虽然是与松青青最要好,也没有同去旺龙庄。

    水融夫妇知道他的性情,也未勉强。

    巫城与松青青有宿怨,自然不会去自讨无趣,也没有人欢迎他去。

    木莽子不请客人坐,低下头又观起书来。

    巫城静站了一会儿,以言挑道:“听说地心洞很深?”

    木莽子仍是不理。

    巫城又道:“我料地心洞,或许是出天坑的一条路。”

    此言一出,木莽子心中一惊,暗道:“我连日苦思冥想,未想到此处,他却有这根筋,或是有理。”便道:“有何道理?”

    “我一路来到龙宝坑,发现龙宝坑是个怪异之地,很多东西,不能按常理去看,要反过去想。外间以为天坑是个魔鬼坑,其实却是人间仙境;再拿天浴池外面的路来说,都以为外面是悬崖,却是大路。因之,都以为地心洞是下阴朝地府的,但或许正是出天坑的路。”

    木莽子暗想,他这番言论,居然曲蟮过细沙,有些道道,便道:“不全是胡话。”

    巫城心喜,上前到木莽子面前两三步,弯下腰,以更加亲切的语气道:“好兄弟,不如,我们去探它一探?”

    木莽子惊了一下,暗想:“我也正想找出去的路,他却与我一样心思,如果真如他所说,岂不妙哉。但是,我不必与他同伙,等水华、水云回来自去。”便道:“地心洞平常不能进去,等他们回来了再说。”

    巫城的想法却正与木莽相反,他明白此事不能让父母知道,至少不能让他们知道太早,于是道:“兄弟差了。若是等他们回来,就去不成了。”

    “为何?”木莽子这次没有再说完话就仍低头观书。

    “你想,在龙宝坑所有人心中,地心洞一定是个送死的洞,他们会同意去探吗?肯定不同意!”语气坚定得木莽子不得不信。

    木莽子心想,他说的确实不差,在龙宝坑里,下地心洞就如外面的人说下天坑一样,是个大忌讳,必然不会同意,但依他所说确实值得一探,若成了,正好去完成大洞主之令,也为天坑人走出这个天牢找到一条路。

    同时,眼前这个讨厌的人是个武功高手,这点不能否认,有他同去,还多了一层保障,便道:“可以一试。”

    巫城心中狂喜,但并不十分表露,道:“现在就去!”

    木莽子道:“不用如此急,父母他们最早要大后日才能回来,我让民伯准备一些东西,再去。”

    巫城道:“最好最好!”

    二人心思不同,目标却一致,一拍居然即合。

    好不容易熬过一天一晚,巫城起个大早,便来约木莽子,却见木莽子还未起榻,叫醒他。

    木莽子起来,用了朝食,二人背了所需物件,从寨后门出发。

    这是一条青石路。

    走到半路,木莽子见引水到寨中的两根竹枧之间在漏水,上前重新把位置对好。这样的竹枧有数十根,连接在一起,从山上的清泉眼直到龙宝寨。

    这大约是原始的自来水,只有生长在高山峡谷的民族才会发明,正如清代李调元描述的“竹桶分泉,最是佳事”。

    巫城笑道:“想不到龙宝坑中人,还会这一招,省了多少事。”

    木莽子道:“你想不到的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