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乌江战纪 >

第1部分

乌江战纪-第1部分

小说: 乌江战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介:梦幻的山水,诡异的民族,神秘的盐泉,乱世的佳人,绝代的武士。爱与仇,情与欲,巴国与楚国,斗勇与斗智的精彩搏杀,历史与神话的无缝对接……
 155049

笔名之来历——兼答友人() 
不止一个朋友问:“为什么想起用大背兜作为笔名?”

    2016春节前,与朋友喝酒,醉乃归家,无所事事,突然想起一直想弄一部小说,于是到17k小说网注册。

    注册需要笔名,想了好几个自以为是的笔名,但均被兄弟姐妹们捷足先登了。

    正在气馁,突然听到窗外有人大叫:“大背篼!大背篼!过来!”

    探头一看,七层楼下,三个身背背篼的兄弟(专门为货主背运货物的体力劳动者,当地人直接喊“大背篼”,与重庆主城区的山城棒棒军一样)从不同方向飞奔向我楼下的货主跑来,他们是来抢生意的。

    在他们讨价还价的过程中,突然悟到:“这不就是一个很有好的笔名吗?”

    重返注册页面,毫不思索,顺利在小说网上注了册。

    事隔一周,才发现“大背篼”的“篼”,因为酒醉,差了一个草头,成了“大背兜。”

    暗叹到:“天意如此,不须改了。”

    这便是“大背兜”笔名的来历,既不显眼,更不华丽,但自己喜欢,也希望朋友们喜欢。

    乌江巴人谢谢了!

特 别 说 明() 
从今日起,《乌江巴人》的临时书名,更名为正式书名《乌江战纪》。

    如果由此引起了您的不方便,恳请谅解!

    非常感谢一直以来支持、关心、指导、提携乌江巴人的所有朋友们!

    你们的浓恩厚德,背篼无以为报,只能以更加负责的态度,更加勤奋的努力,呈现《乌江战纪》的所有章节。

    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乌江战纪》将继续保持古代巴人特有的风格、特有的韵味。

    背篼相信,从这个新的起点出发,在未来的章节中,您会看到更加诡异的故事、更加玄幻的爱情、更加宏大的战争场面、更加悲壮的短兵搏杀、更加高级的斗智、更加迷人的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风光、更加奇妙的土家、苗、仡佬等少数民族的风俗人情,以及揭秘“五龙”与“仙女”及其他重要人物玄幻的因果关系和出人意外的结局。

    最后,真诚感恩所有朋友们!

    (很抱歉,这段时间很忙,很晚才作说明)

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 
《乌江战纪》的故事,主要发生在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地区(其中之一卷并将命名为《喀斯特之恋》)。因此首先介绍一下喀斯特地形。

    、

    (一)喀斯特

    喀斯特(karst)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喀斯特”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有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

    (二)  中国南方喀斯特

    “中国南方喀斯特”是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2007年被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2014年得到了增补,现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广西桂林、贵州施秉、重庆金佛山和广西环江七地的喀斯特地貌组成。其中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组成第一期的“中国南方喀斯特”进行申报,于2007年6月27日在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中全票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广西桂林、贵州施秉、重庆金佛山和广西环江组成“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项目,于2014年6月23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中通过审议入选世界自然遗产,作为对“中国南方喀斯特”的拓展。

    “中国南方喀斯特”拥有最显著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如尖塔状、锥状喀斯特)以及如天生桥、天坑之类的雄伟奇特的喀斯特景观,是世界上最壮观的热带至亚热带喀斯特地貌样本之一。

乌江简介() 
《乌江战纪》的故事,主要发生在乌江下游广大地区。因此,先向朋友们介绍一下乌江。

    (一)概况

    乌江,为长江上游右岸支流,流经贵州和重庆东南,以及湖北的利川、咸丰,以及云南镇雄等60余个县市。

    乌江,在重庆涪陵(巴国枳)注入长江。

    乌江,发源于贵州高原乌蒙山麓、威宁县境内的三岔河(次源北源为六冲河),接纳了花鱼洞、黑鱼洞、石缸洞的泉水,而始形成一条河流。

    乌江干流全长1037公里,流域面积8。9万平方公里。

    (二)别称

    古时,这条江有多种称法,如延水、延江、鳖江、别江、巴江,还称过夜郎水、巴涪水、丹涪水、黔江、枳江、涪水、涪江、涪陵水,不同地段、不同朝代有不同的称法。

    元代始称乌江,明代后通称乌江。

    (三)  上、中、下游

    六冲河汇口以上为上游,汇口至思南为中游,思南以下为下游。

    乌江上游:流经水城、纳雍、织金、六枝、安顺、平坝、清镇等县市,到化屋基。于化屋基与六冲河汇合。这一段称鸭池河。长339千米。

    乌江中游:流经黔西、修文、金沙、息烽、遵义,至乌江渡后称乌江。再下,经开阳、瓮安、湄潭、余庆、凤冈、石阡至思南。长369千米。

    乌江下游:流经德江、沿河等县境,至沿河县城后,折西北方向入重庆市境。经重庆酉阳、彭水、武隆至涪陵市汇入长江。长345千米。

    (四)地形

    乌江水系呈羽状分布,流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流域内喀斯特发育。地形以高原、山原、中山及低山丘陵为主。

    由于地势高差大,切割强,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号称天险。

    (五)民族

    乌江流域是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域之一;这里不仅地域广袤;而且民族众多;包括汉族在内;世代杂居着土家、苗、仡佬、侗、彝、白、布依、哈尼等30多个民族;人口约1800余万。

    (六)说明:

    这条江,不是项羽自刎的乌江。项羽自刎的乌江,在安徽和县乌江镇,那条江如今不叫乌江了。

    这条江,是红军长征时渡过的乌江(电影《突破乌江》),也是石达开到过的乌江。还是世界三大名腌莱即涪陵榨菜、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之首的“涪陵榨菜”出产的乌江。

巴国国都——重庆(江州)() 
本书是以战国时期的巴国、巴人为题材的,因此介绍一下巴国的重要城市

    巴国国都——重庆(江州)

    重庆,简称巴和渝,别称巴渝、山城、渝都、桥都,雾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世界温泉之都、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政治、文化、科技、教育、艺术等中心,国务院定位的国际大都市。中西部水、陆、空型综合交通枢纽。?

    重庆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简称“渝”。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宋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距今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在今重庆巫山县已经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人类——巫山人。

    距今两万年至三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铜梁文化”(今重庆铜梁区)。

    夏商时期,三峡地区是中国主要岩盐产区,由于盐是古代重要的硬通货之一,由此在巫山地区催生了早期的巴国文明。

    先秦时期,诸侯国巴国先后在枳(今重庆涪陵区)、江州(今重庆渝中区)、垫江(今重庆合川区)建都。周庄王八年(前689年),巴国与楚国激战于那处(今湖北省荆门市东南),双方相持数月,巴人不敌而归。巴楚之战时断时续,几乎贯穿整个巴史。

    周慎靓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张仪带兵灭巴之后,屯兵江州,筑巴郡城(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朝天门附近。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秦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

    汉朝时候巴郡称江州,为益州刺史部所管辖。汉光武帝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岑彭由江州入蜀平定公孙述。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刘璋分置永宁郡,治江州。汉献帝建安六年(201年)复为巴郡。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诸葛亮由江州入蜀平定益州。

    三国时期,蜀汉李严在江州筑大城。晋朝改永宁郡为巴都郡。晋桓温讨伐李势,朱龄石平定谯纵,皆由江州入蜀。南朝宋齐复为巴郡,郡治皆为江州。南朝梁元帝太清四年(550年),武陵王萧纪于巴郡置楚州,西魏文帝大统十七年(551年)改为巴州,北周闵帝元年(557年)又改楚州。魏晋南北朝时期,巴郡先后是荆州、益州、巴州、楚州的一个辖区………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国政府定重庆为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

    重庆市区,有多处旅游景区,如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白公馆、渣滓洞等(小说《红岩》、电影《烈火中永生》、歌剧《江姐》的原景)。

    巴人欢迎朋友们到重庆做客!

巴国旧都——涪陵(枳)() 
涪陵,居重庆市中部、三峡库区腹地,位于长江、乌江交汇处,距重庆约123公里。

    涪陵,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王陵多在此而得名。

    夏商至春秋前期,涪陵为濮人居住区。

    春秋战国时期,涪陵曾为巴国国都。是巴国的腹心地区。

    涪陵,在巴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是巴国走向强大的中转战。

    涪陵,还与巴国和楚国的灭亡都有关系:

    楚国攻占到涪陵,巴国的涪陵以下长江流域、乌江流域广大地区,不复拥有,巴国迁都;

    而楚国攻占了涪陵,加速了秦国对楚国的战争(秦国与楚国之间没有了巴国、蜀国的缓冲)。因此,苏秦说:“楚得枳而国亡,齐得宋而国亡…”。

    秦昭王三十年前227年在涪陵置枳县,为境内置县之始。历来为州、郡、专区、地区、地级市治所。

    涪陵,有渝东门户之称;经济上处于长江经济带、乌江干流开发区、武陵山扶贫开发区的结合部,有承东启西和沿长江、乌江辐射的战略地位。

    涪陵名胜景点主要有白鹤梁、武陵山大裂谷、白鹤森林公园、大木花谷、816核工程等。

    涪陵是中国榨菜之乡、中国绿色生态青菜头之乡、中国绿色生态龙眼之乡。

乌江下游风景简介(一)() 
《乌江战纪》中叙述的多处风景,取材于故事发生地的实景(原型+虚构),因此简要介绍一下当地著名风景名胜。

    顺便,也借这块宝地,为背兜的家乡做一下广告。欢迎朋友们到乌江旅行,您会感受到乌江流域风光、民俗、美食等等独特的魅力,感受到纯朴、善良、耿直、率真、豪爽的乌江人的热情好客,而流连忘返。

    (一)武隆仙女山(本书中虎安山原景)

    重庆武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地处重庆东部武陵山脉,奔腾咆哮的“天险”乌江从其山脚绕行而过。仙女山海拔2033米,夏季平均气温22度。以其江南独具魅力的高山草原,南国罕见的林海雪原,青幽秀美的丛林碧野景观而誉为“南国第一牧原”和“东方瑞士”。其旖旎美艳的森林草原风光在重庆独树一帜。2011年7月6日,武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正式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a(5a)旅游景区。

    (二)武隆天坑三桥(又  名天坑)

    天坑三桥位于重庆市的武隆县城东南20公里处,5a级景点,武隆至仙女山高速水泥标美路旁,距南国草原仙女山约15公里,距天下第一洞芙蓉洞仅30公里,是全国罕见的地质奇观生态型旅游区。景区内以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天生三座规模庞大,气势磅礴的石拱桥称奇于世,三桥平均高200米以上,桥面宽约100米,在距离仅1。2公里的范围内就有如此庞大的三座天生桥实属国内罕见。

    这里,还是由张艺谋执导,周润发、巩俐、周杰伦和刘烨等联袂出演的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唯一一处外境地;大片《变形金刚4》的取境地。

    (三)  酉阳桃花源

    “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您心中,一个在重庆酉阳。”一千六百多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