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皇孙 >

第4部分

大明皇孙-第4部分

小说: 大明皇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能。”卫三道。

    “好,卫三,那我问你,你的功夫如何?”朱允炆再道。

    说起自己的功夫,卫三自信道,“虽比不得上郑洽指挥使,可在十三太保中也算得上一等一的。”

    朱允炆听后会心一笑,道:“嗯,那就好,锦衣卫多是鼠辈,功夫好的不多,但你要万事小心,我的要求是不但要掌握蒋焕这些年作奸犯科的证据,你还要完好无损的回来,他不配你用命来换!记住了吗?”

    这句话一出,卫三的眼睛顿时湿润,他进入太子亲卫五年,又当上十三太保,太子对他们算得上亲和,却也没像朱允炆这般看重,蒋焕是谁?那可是皇上身边的红人,皇孙竟然说他不配用他卫三的命来换,得此良主,他卫三还能何求?当即双手抱拳,道,

    “卫三定不辱命!”

    其他三人也被他的情绪感染,都是心情澎湃,朱允炆满意的看着他们的表情,松了一大口气,声音也变得温和,

    “那卫一就留在我的身边,作为你们联系的对象,我发布的任务以后都会通过他来传递,你们的情报也将通过他传给我,在手底下做事,没有什么捷径,有能力者居上,你们尽情的发挥你们的作用吧,任何的细节我都能看到。”

    “是。”四人共同答道。

    “今天的事到此为止,你们各自行动。”朱允炆最后吩咐道。

    “是!”

    (本章完)

第14章 沉淀() 
原来的朱允炆虽然性格懦弱了些,但自身的修为功底还是很好的,四书五经样样精通,还画得一手好画,只是现在的朱允炆对着那些书怎么也不感冒,似乎那一切只是一个梦,他也不愿提起,好在朱元璋在学习上是个半吊子,朱标又生病,无能监督他的学业,他也乐的自己学习。

    后世朱建文就写得一手好字,当了官之后又爱上了毛笔字,却与之前朱允炆的风格极为不同,所以他连下笔都有些困难,为了能够快速恢复,朱允炆每天晚上都要在书房练上一个半时辰的毛笔字。

    除了每天的练字,他还有隔三差五的去看看朱标,他的病时好时坏,总是彻底不了,朱允炆看在心里,却也是无能为力。

    他现在能做的就是沉淀自己,不管是健身也好,练字也罢,都是给他自己增加砝码的东西,他一刻也没有偷懒过,倒是之前他问过卫一,武当上有没有一个叫张三丰的人,他有武功秘籍叫做《太极》,卫一矢口否认,称没有听说过,这让朱允炆十分郁闷,果然金庸先生不仅是坑爹的,还是坑祖宗的。

    卫一他们的功夫,大多数是从小的时候就开始练得,他现在已经十四岁,学些基本的防御套路还是可以的,但要想在精进一步是难上加难,但他也曾未放弃,世道险恶,他又是重生而来,不得不防范。

    他毅力过人,又怕离开太子府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只得整日除了练功健身,就是呆在书房读书练字,不出几天,宣纸上的字又恢复了当初的端正,不过其中夹带着几分的俊逸,倒是比以前舒服了许多。

    翠竹将茶递到朱允炆手中,低头念道,“别人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咦。皇孙,这是你做的诗?”

    “翠竹你识字?”朱允炆诧异道。

    小丫头低着头,声若蚊蝇,“只认识一点点,前些年家里富裕些,就跟着先生学了一段时间。”

    “哦,那敢情好啊,来,写几个字让我看看?”朱允炆端起茶杯闪到一边,示意翠竹可以开始。

    小丫头拿起笔,有模有样,照着之前朱允炆的诗抄了一遍,字迹娟秀,虽略显稚嫩,可看得出来是下过功夫的,朱允炆心想自己身边原来藏了个宝,别人他不放心,可对于自己内定的女人他还是十分放心的。

    这两天他一直在想,怎么淘到第一笔金呢?明朝流行什么?小说啊,上了十几年大学别的没学什么,四大名著总是看过的,初中的时候他已经把《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看完了,至于《西游记》根本不用看,电视上不知道重播了多少遍。

    他要是在平常的时候给小丫头讲一讲,让她写成书,再请两个人在皇城生意最火爆的茶馆讲上那么一讲,他还愁不来钱?

    打定主意,朱允炆放下茶杯,搂着翠竹亲上一口,叫道,“翠竹,你可真是我的福星啊!”

    闹得小丫头的春心止不住的泛滥,********的扑在他身上。

    (本章完)

第15章 中华第一铺() 
写书这件事毕竟是一个技术活儿,坐在那儿写上几页就累的小丫头腰酸背痛,朱允炆不舍得她太辛苦,时不时的提醒她休息,可翠竹见自己能为他帮忙,那肯休息,朱允炆无奈,只好严令禁止她一天最多只能写三个时辰。

    这期间卫二将京城的铺子摸了个遍,朱允炆变卖了自己的一些贵重物品,才盘下了三间店铺,一家茶馆,一家饭馆,一家布行。

    铺子到手了,他也不急,为了能够将自己的店铺打响名号,他将所有铺子起名中华第一铺,茶馆就叫中华第一茶馆,之后开了分店就叫中华第一茶馆第一分店,以此类推,完全运用的是现在的连锁模式。

    有了商业模式,还要资金,广告等等,他自己改写的书《三国演义》上册基本上已经成形,在完成之后,朱允炆就派了卫一找到两个说书人将里面的内容背好,在茶馆开业的当天,茶馆免费供应茶水的同时,为皇城老百姓讲述这本书的故事,这样不仅能过宣传新书,还能给茶馆增添生意。

    饭馆、布行、米行和酒楼皆采用中华第一铺的模式,朱允炆还为中华第一铺设计了商标,商标是一个硕大的麦穗和稻米的结合体,商铺成熟之后,商店里的每一样东西都会加上这样一个简单的商标。

    这时候的人们对复杂的东西接受的较慢,简简单单的民以食为天道理大家都懂,朱允炆之所以选择商铺的时候侧重这几个方面,也是因为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人人都离不开这些东西。

    商标想好了,铺子准备好了,广告台本也写好了,只剩下搭台子唱戏了,不过主角不是他,他只能作为观赏嘉宾出席一下,陪着演个戏。

    但搭台子唱戏也需要选好时间,现在朱标的病情也还不见好转,朱允炆几次去都被他的情绪感染,饶是自己心理强大,也难免替他难过,他除了忙着自己伟大的中华第一铺的事业,也在想方设法为治愈朱标的病而努力。

    他知道朱标的病不在外,而在于心里,气闷于胸,长年得不到纾解,不成病才怪,现在唯一能够让他好一点的办法就是想法子让他高兴高兴,将胸中的苦闷全部诉说,当然,朱允炆有很多方法能够做到,可是这样一来自己就会暴露,自己暴露了朱标也就没救了。

    在刚重生到这里的时候,朱允炆其实是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来过日子的,虽然看着他一直在努力地改变,最终的目的也就是为了自己,可是这才短短的二十天下来,他就已经改变了当初的想法,因为是因为朱标确实对于他这个儿子很好,即使他这段时间生病,也未曾停止过对自己的关心,对于他提出的要求,也是有求必应,朱允炆后世没有享受过亲情,这辈子却觉得十分温馨。

    于是,经过再三思量,他准备冒险,为了他这辈子的父亲,冒一次险,即使被怀疑,也在所不惜。

    (本章完)

第16章 换位思考() 
寝殿里很静,只有朱标翻书的沙沙声,看起来他今天的气色不错,朱允炆不由的心情也好转了许多,他连忙上前问候,

    “父亲。”

    “允儿来了,”朱标放下书,眼神柔和,“快到父亲这里来。”

    朱允炆小跑两步,做到朱标的卧榻旁边,仔细的为朱标掖掖被子,轻声道:“父亲今天气色不错,可得好好注意了。”

    见他紧张的模样,朱标笑骂道:“你这孩子,小小年纪怎么和你爷爷一样,就会叮嘱我注意身体,你爹的身体没你想的那么差。”

    “允儿也只是希望父亲早日康复,父亲好了允儿才能有福气。”朱允炆解释道。

    “父亲知道,”朱标叹了一口气,道,“你是真心的希望父亲好。”

    朱允炆踌躇道,“父亲,允儿有些话憋在心里有一段时间了,想告诉父亲,不知道能不能。”

    “你这孩儿,说话怎么老是吞吞吐吐的,但说无妨。”朱标摆手,不在意道。

    “允儿知道父亲因何而病,是因为皇爷爷。”

    “允儿!”意识到他要说什么,朱标赶紧呵斥道。

    朱允炆并未因他的话而停止,目光反而更加坚定,“允儿并非议论皇爷爷的不是,而是觉得父亲的所作所为有所欠妥。”

    朱标一愣,目光顿时暗淡,“连你也觉得为父做错了吗?”

    “不,父亲没有做错,”在朱标的注视下,朱允炆继续道,“父亲所坚持的,也是允儿所倡导的,但我们所想的是在站在我们自己的立场上考虑的,而皇爷爷有自己的立场,父亲应当学会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朱标疑惑道。

    朱允炆解释道:“对,就是换位思考,父亲应当做站在皇爷爷的立场上思考一下问题,他考虑的事情太多,有很多是我们没能想到的,他所做的一切未尝不是为了父亲,可怜天下父母心,那个当爹的不为自己的儿女考虑,何况皇爷爷?这就像父亲你为允儿考虑一切一样,皇爷爷只是为了以防万一。”

    朱标似乎想通些什么,赞扬他道:“好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允儿真是长大了。”

    “但是,”朱允炆话语一转,“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皇爷爷也会办错事,但作为儿女的应该多为他着想,即使要反对也要讲求策略,就像带兵打仗一个道理,我们可以有很多种打败敌军的方法,唯有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上策。”

    “哦,怎么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朱标毅然被朱允炆的话语吸引,连忙问道。

    “那就要看对手是谁,像皇爷爷,他一辈子经历了太多的风雨,父亲做事只能顺着他的一,而不能明目张胆的违背他的意愿,只要是在他的允许范围内怎样做,还不是看父亲的斟酌,只要父亲想办法,就算不得做到完美,也能达到目的的七八成。”朱允炆自信的道。

    朱标看着朱允炆似有所悟,突然他开口道:“允儿与之前有所不同了。”

    这可吓的朱允炆满头汗,急忙回复道:“允儿这些天闭门不出,读了很多圣人书籍,才方能有所悟,只希望可以帮到父亲。”

    “嗯,”朱标未曾深究,他沉浸在朱允炆刚才的话中,自言自语道:“多读圣人之书甚好。”

    (本章完)

第17章 中华第一茶馆开张() 
自朱允炆与朱标谈话后,朱标的病情明显又好上了许多,每日已经有大半的时间是在外室度过,朱允炆又教他了几招健身方法,不出几日,病情好的七七八八,但朱允炆知道,他的身体常年积弱,需要长期调养,又恰逢他的中华第一茶馆开张,他决定带着朱标去看看热闹,调节一下心情,顺便让他试一下卫一私下找的偏方。

    当然,朱允炆不能直接告诉他,这中华第一茶馆是自己的行业,只是借口让他出去散散心,微服私访,查看民生百态,朱标这才答应了他的请求。

    是日,阳光高照,南京城一个极为繁华的地段,一群人在一个店铺下边吹吹打打,引来无数人观看,只见那店铺的额匾上盖着一段大红绸缎,绸缎将店铺的名字遮了个七七八八,引得人们驻足观望猜测。

    眼尖的人看到店铺旁的一个竹竿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布幡,布幡的上面画着一个茶壶,就立马猜到这可能是一家茶馆,果然,吉时一到,店主亲自点燃鞭炮,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大红绸缎被店主一把拉开,六个气势磅礴的大字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内。

    有人高声大喊,中华第一茶馆!

    门前的人越围越多,店主不得不高声制止,“各位,安静,安静,”待到议论之声渐渐小去,店主才又高声道:

    “鄙人姓卫,在家里排行老二,大家都叫我卫二,今天我的茶馆开张,为了庆贺中华第一茶馆成立之喜,今天所有光顾中华第一茶馆的人,茶水免费供应,直至今晚酉时。”

    “真的假的?茶馆开门做生意不是不赚钱的吗?怎么会不收钱?会不会是坑人的?”

    “不知道呢,不过应该不是骗人的,这是在天子脚下,怎么可能有人这么明目张胆的招摇撞骗?”

    “是啊,许是人家老板钱多,不在乎这一日的钱。”

    “不管了,我先去试试,这位兄台你请给我做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