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皇孙 >

第18部分

大明皇孙-第18部分

小说: 大明皇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元璋不愧是草根出身,戎马一生经历无数磨难的皇帝,在朱允炆进来之后便一改之前的神色,神情和蔼的看着朱允炆,在听了朱允炆的提议之后,心里宽慰了不少,任由朱允炆双手拉着自己的左臂,笑呵呵的道:“好啊,那就听允儿的,标儿你也跟着来吧。”

    “是,父亲。”朱标并不想在自己儿子面前露出一丝的怯意,也早已恢复如常,成了那个温文尔雅的大明太子。

    左右有太监侍女们跟着,朱允炆早已经习惯,没有半点拘束,依旧黏在朱元璋身边,时不时说几句讨心的话给朱元璋听,让朱元璋原本在朱标那里碰了一鼻子灰郁闷的心情顿时好了许多,许是朱允炆小心翼翼的慢慢的改变让朱元璋没有戒心,也许是朱允炆年纪小本来说话就十分讨喜,朱元璋并没有发觉出他和以前的不一样,这样朱允炆悬空已久的心顿时放进了肚子里,没有半分的顾虑。

    朱元璋是极为喜欢这个孙子的,不仅仅是因为他是他的嫡子嫡孙,更重要的是这个所以打小就知道讨他的欢心,也许是因为没有处理政务的原因,朱允炆从来没有忤逆过他的命令,也能够很好的与他的众位叔叔们相处,即便是朱元璋再怎么宠爱他,他都没有半点的娇纵之意,孝顺之情甚笃。

    想起前段时间王国用曾上书诉说李善长那厮的冤区,朱允炆三言两语便说到自己的心坎上去,并用十分巧妙的方法将事情妥当的处理掉,朱元璋便想知道他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情,便开口问道:“允儿,刑部尚书杨靖上书下个月为皇爷爷庆祝生辰,此事允儿怎么看?”

    (本章完)

第73章 朱允炆献策2() 
朱元璋便想知道他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情,便开口问道:“允儿,刑部尚书杨靖上书下个月为皇爷爷庆祝生辰,此事允儿怎么看?”

    朱允炆一愣,顿时想起来下个月是朱元璋的生辰,心里暗怪自己蠢,生辰什么的,是多么好的表现机会啊,于是思索片刻道:“以孙儿之见,皇爷爷的生辰是必须要大肆办理的,一来可以弘扬皇爷爷的威望,让周边诸国看到大明的昌盛;二来可以使天下百姓与天子同庆,让百姓体会到皇爷爷的皇恩浩荡。

    皇爷爷一直以来提倡节俭,如果大肆办理,必会引来铺张浪费,有骄奢淫逸之嫌,所以若想有两全其美之法,必定要有十分周全的方案执行,如果皇爷爷信得过孙儿,此事就交给孙儿来办,必定能够让皇爷爷过一个舒舒服服的生辰!”

    “哦,”朱元璋看着朱允炆自信的笑脸,调笑道:“允儿可是已经有什么好的策划,不妨先说出来与朕听听,也来让你父亲给你出出主意。”

    “嘿嘿,”朱允炆摸摸自己的脸,神采飞扬道:“皇爷爷,现在这个季节,正是秋猎的好时节,我想着不若等到皇爷爷生辰那天将诸位皇子王爷大臣集中在一起举办一个秋猎比赛,所获猎物作为献给皇爷爷的生辰礼物,所有吃食也将由当天在山上觅得,而且前三名者将由皇爷爷亲自赏赐,这样一来王公大臣皇子王爷们摩拳擦掌,所有人都将尽力而为,相信皇爷爷也能够尽兴而归。”

    “不错,”朱元璋欣慰的点点头,道:“这倒不失为为一个好办法,标儿你怎么看?”

    秋猎比赛?朱标心想这的确是一个好方法,但根据一往的经验,一次秋猎出行耗费的人力物力绝不像朱允炆说的那么简单,于是开口道:“儿臣也觉得这的确是一个好方法,只不过,这秋猎比赛需要准备的东西很多,单单这吃食这一项就将是平常花销的几十倍,怎么会如允儿所说的节俭?”

    “回父亲,皇爷爷,”朱允炆狡黠一笑,道:“这个也正是这次秋猎比赛的重要环节之一,民间一直流传着以物易物的习惯,此次参加比赛的人员均是我大明朝的青年才俊,个个必定勇武有加,所猎的猎物必然也是数不胜数。

    倘若令人前往猎场附近的村庄,寻找村中穷困人家,让他们提前一天去山间天地采集野菜之类新鲜食材,之后拿来与我们猎得的野味交换,不求交易平等,只求能够适当减轻穷困百姓的生活负担,让穷困百姓以自身之力换取生存之根本,以鼓励百姓们只要勤恳劳作,未来生活必能十分美好。

    若其中有人拿来的食材最多且最为新鲜,皇爷爷便适当奖励,这样一来百姓们皆感恩皇爷爷皇恩浩荡,王公大臣们也势必奋勇争先,如此一来吃食费用非但不出一分一毫,还能够挣得不少的美味食材,早知道向来美味出自民间。”

    (本章完)

第74章 贺报传来() 
朱标一惊,万万没想到朱允炆会想到这样的方法,与民同乐是君王长久流传之道,只是这样的方式太过于冒险,自己的父亲朱元璋乃是天子之尊,倘若其中一个环节出现一点问题,大明就必将迎来大的动荡,于是他斥责道:

    “允儿不要胡闹!与百姓以物易物是我朝历来没有做过的事情,况且你皇爷爷是天子,生辰那天到场的也都是大明朝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容不了半点差池,百姓之中倘若隐匿有心怀不轨之人,发生了任何一点事故。都是你承担不了的!”

    朱允炆见朱元璋抿着嘴不说话,而且没有半点开口帮助自己的意思,索性直接反驳道:“这些父亲是多虑了,我大明如今在皇爷爷的带领下日益昌盛,百姓们感恩皇爷爷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做出那等荒唐之事?况且倘若这些穷困百姓有人亲自筛选,御膳房的师傅们在做完菜之后再由太医们试药,几层的措施下来肯定不会出任何差错。那天是皇爷爷的生辰,吃食肯定是不一样的,这些允儿自当亲自准备,留给皇爷爷一个惊喜,父亲便不用有任何担忧。”

    朱元璋还真不晓得这孩子竟然有如此多的点子,见朱标被朱允炆一句又一句话的打消顾虑,赞赏的点点头,道:“允儿考虑的已经十分周全,皇爷爷但不知道你脑袋里还有这么些小点子,你又打算给皇爷爷何种惊喜呢?”

    “哎呀!”朱允炆笑嘻嘻的道:“皇爷爷,既然是孙儿献给爷爷的惊喜,自然是要等到皇爷爷生辰的当天献给皇爷爷看呢,孙儿现在还没有想好呢,皇爷爷就静候佳音吧。”

    朱元璋自打做了皇帝之后何曾听人家拒绝过自己,可如今被朱允炆拒绝之后却是哭笑不得,笑骂道:“你个臭小子,也知道捉弄你皇爷爷了,要是到时候有惊无喜,你可仔细你的皮!”

    说完,将自己的贴身玉佩摘下来,递给朱允炆,嘱咐道:“这是朕的贴身玉佩,今天朕就把这件事情交给你去做,你拿着它直接去找刑部尚书杨靖,既然是他提的,便让他给你出主意,此人心思缜密,办事严谨,有他在朕也放心些,那么,朕就静静等着允儿给朕的‘惊喜’了。”

    朱允炆心里一喜,脸上顿时笑颜如花,接过玉佩,大声道:“谢谢皇爷爷,孙儿必然不辜负您的期望。”

    朱标还想说些什么劝阻的话,却听见身后有慌乱的声音传来,便转身向后看去。

    朱元璋自是看到了这一幕,硬声对着匆匆赶来的内官太监总管元直怒骂道:“狗奴才!这可是在朕的御花园,你等如此慌慌张张,匆匆忙忙成何体统?!”

    元直普通一声跪下,即使被骂也是一脸喜色,大声道:“皇上,贺报:燕王于十七日大败北元军队,将索林帖木儿等数十人俘虏,十八日燕王亲领骑兵追击到兀良哈秃城,又遇北元将领哈剌兀,再次大败北元军!”

    (本章完)

第75章 燕王凯旋() 
“好!好!好!”朱元璋拿过贺报,仔仔细细的查看一番,连说了三个好字,然后大笑道:“老四这小子还真有些能耐,颇有朕当年的风采啊!元直,传旨,即日令燕王大军班师回朝,朕要亲自为吾儿接风洗尘!”

    原本低着头的朱允炆脸色突变,朱元璋果然是很喜欢这个与他十分相似的四儿子,以前看野史说朱棣的娘出身低微,朱棣很可能不是朱元璋的亲儿子,便肯定是某些人茶余饭后一些无聊之谈罢了,朱元璋对自己那么推崇,怎么可能不喜欢这个与他在秉性还是行为上都十分相似的儿子。

    不过,据朱允炆后世对于史料的掌握,今天贺报上的这些原本应该是发生在洪武二十九年的事情,却为何提前了五年就发生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燕王朱棣此时已经具备了很强的军事能力,旗下笼络了一群能征会战并且忠心耿耿的将士。

    见朱元璋发下话来,朱允炆连忙上前一步,拱手道:“恭喜皇爷爷,贺喜皇爷爷,索林帖木儿被俘,北元群龙无首,灭亡指日可待,四叔真乃我大明朝之福将,提前为皇爷爷的生辰送上了这么一份大礼,孙儿请求皇爷爷应允,特允燕王妃世子以及诸位王子提前回京与四叔团聚,共同为皇爷爷庆祝生辰!”

    “允儿所说的很有道理,”朱标也跟着道:“父亲,四弟此次征伐北元长达两年之久,期间少有回府,怕是十分想念家中亲眷,若是先来面见父皇在回北平与他们一起来京,路上就耽搁太多时间,也不得休息,请父亲考量。”

    朱元璋心里早就乐开花,北元势力一日不除,他心里的疙瘩就在,虽说其大势已去,却始终是一颗隐瘤,不过经历这一次之后便形如枯槁了,再也不能成为他的心头的隐患,看来他没有看错自己的儿子,至于朱允炆提出的小要求,他还是能满足的,虽然他曾经表明过籓王及其家属无故不得返京,朱棣也算是‘出师有名’了,为当今圣上庆贺生辰这个难道不算理由?

    “来人,”朱元璋点点头,道:“去御书房,朕要拟旨,派人亲自去北平将棣儿的家眷带来应天,算是给他此次打胜仗的一个奖励。”

    朱元璋说完,又转过身对着朱允炆道:“允儿,你四叔早就被朕封为燕王,也曾打过许多胜仗,收到了许多奖励,这一次朕却不知道怎么奖励他好,你主意多,帮朕想想这一次如何奖励他!”

    奖励?朱允炆心里忍不住吐槽,我四叔燕王朱棣,最想要的奖励莫过于储君太子之位,仰或是皇帝九五之尊之位,你现在能给他吗?即便是你愿意给,我还不愿意呢?!

    心里虽然这样想,朱允炆却不会傻到真的说出来,而是恭敬的道:“是,皇爷爷,金银财宝什么的四叔肯定不缺,也不需要,孙儿这下可得好好想想要为四叔准备一个什么样的惊喜了!”

    (本章完)

第76章 被撞() 
从朱元璋那里出来,朱允炆还是相当郁闷的,他好不容易赚点钱开了中华第一铺,然后又机缘巧合的得到珠宝和金锭,谋划多时正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却猛然发现自己的对头竟然已经超前了那么多。

    燕王封王多年,余部留守北平,钱财比自己多了不知道多少倍,手中的将士也不知道比自己多了多少倍,现在又打了胜仗,朝野上下均是好评,就连当今圣上对他也是宠爱有加,可谓春风得意。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样对比下来朱允炆深深感受到了这个世界对他的恶意,他叹了口气,承认了自己实力不如人的事实,脑海里构想着如何改良火锅,使其成为能够放在室内并且能够在使用的过程中永远保持干净舒适环境的炊具,现在没有电,他也没有手段发明电磁炉,只能如此。

    中国人在饮食上面是极为重视却含蓄的,寝不言食不语是大家一直遵守的主旨,所以在吃饭的过程中有一个好的环境是必不可少的,火锅的成本低,简单易制作,收益高,成了朱允炆选中它作为中华第一楼首选菜谱的理由,其余再辅以小吃,小炒,水果,面食等小点,必然能成为中华第一楼独特的风景。

    当然传统的‘四菜一汤’等平常百姓常消费的菜色,朱允炆便会让人将这些特定的菜形成套餐形式,如单人餐,双人餐之类,以合理利用食材,做到尽量开源节流,让中华第一楼也如茶馆一样一炮打响。

    朱允炆甚至干事情不可冒进,所以他才将中华第一楼开张的时间一拖再拖,不过,现在倒是有了好的主意,他之所以请命将朱元璋生辰的差事抢了过来,绝不是吃饱了没事干没事找事,而是为了给中国第一楼打名号做铺垫,倘若他改良了火锅、研究琢磨出后世一些绝世美味之后,在朱元璋生辰当天将东西献上,必定在王公大臣皇子皇孙之中引起轩然大波,然后在中华第一楼试点,顾客肯定络绎不绝,当然他自然不能让他做的东西被列为御用,那时候他便不敢明目张胆的再卖了。

    思及此,朱允炆皱了皱眉头,他现在要亲自去做的事情太多了,导致这样的原因还是自己手下的人太少,卫三那个鬼精的自己招了一批奇人异士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