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门阀 >

第815部分

我要做门阀-第815部分

小说: 我要做门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偏偏没有任何人可以指责他。

    因他已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

    隽不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然后问道:“那么,那些胡姬呢?”

    “将军在居延,广以胡姬配中国男子这会不会有问题?”

    “有什么问题?”张越笑了起来:“夷狄之女以配中国君子,此诗所颂之,书所赞之之事!”

    如今这个世界,全世界都是父系为尊。

    以张越所知,三国孙权,被人耻笑为碧眼小儿,阿瞒的儿子曹彰人称黄须儿!

    这并不妨碍他们执掌权柄。

    讲真,混血宝宝其实很可爱!

    隽不疑听完,却是低下头来,默然不语,只好道:“您就真的有信心,您在居延所行之事可以长久?”

    “不谈胡人之事,单单就是居延、河湟之政,一旦传回长安,我恐天下以为您是商君在世”

    “届时恐怕议论纷纷”

    “嘴巴长在别人身上”张越笑了一声,道:“我还能管得住?”

    “贤如周公,尚且恐惧流言,我等凡夫俗子,焉能避免?”

    “只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罢了!”

    他自是知道,自己做这些事情必然会招致非议、为难以及阻力。

    所以,他很早就布局,拉下了大半个长安的公卿贵族去河湟开庄园,更尽心尽力的协助他们,将河湟开拓。

    如此,便将这些人捆绑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利益联盟与共同体。

    果不其然,效果斐然。

    以至于,他在居延这里的作为,在长安一点讨论都没有掀起来。

    大家都非常默契的帮张越将他的政策里的一些敏感点给抹消掉了。

    而没有人讨论、议论,就意味着张越可以潜心种田,一点一滴的做事。

    不过,他也明白,这样做的副作用也是相当明显的。

    现在拿了他好处的那些人,必然会跟着一起成长。

    说不定,这些人里面会出现一些可怕的存在。

    譬如,西汉版的辛迪加、托拉斯、卡特尔一类的奇奇怪怪的存在,都可能会在未来陆续出现,并成为张越的敌人。

    这是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

    所以,张越知道自己得提前准备。

    拉拢一些未来帮他来清除、清洗这些怪物的盟友。

    隽不疑就是一个很合适的对象!

    他有正义感,有使命感,关键还是——隽不疑极有可能在未来会成为暴胜之的接班人,成为大汉御史台的执掌者。

    所以,张越看着隽不疑,发出了邀请:“隽兄,明日吾将在此设宴招待乌孙使者”

    “不知道隽公是否有空来观礼”

    “说不定,隽公可以通过此事,找到些答案”

    隽不疑听着,点点头,拜道:“既蒙将军厚爱,不疑敢不赴约?”

    

第一千一百一十四节 口衔诗书,手持斧钺(5)() 
“将军,王都护急报……”

    第二天,张越才起来没有多久,便有人急匆匆的捧着一份被装在竹筒里的密报,送到了他面前。

    张越拆开封泥,取出藏在竹筒里的纸条,摊开来一看,脸色立刻便肃杀起来。

    “去请辛将军来!”张越想了想,就对身侧的田水吩咐了一声。

    “诺!”田水点点头,立刻就退下去办事。

    他的出门时,正好和来找张越的隽不疑碰了个面。

    “张鹰扬,出了什么事情?”隽不疑看着张越的脸色,好奇的问道。

    “没什么大事……”张越笑了笑,将纸条递给隽不疑,道:“不过是小孩子不听话,得打屁股了!”

    隽不疑接过那纸条,仔细一看,神色立刻就紧张了起来。

    只因纸条上的文字,太过触目惊心:蝉王已死,宛贵人共立蝉王弟银蔡为新王。

    作为侍御史,隽不疑虽然对外交藩国不是很了解,但也是知道,大宛乃是汉家将士用牺牲与鲜血换回来的藩国。

    现在,宛人旧王崩卒,却不思请示天子,而是擅自拥立新王。

    哪怕是往小处说,也是大不敬,是对大汉天子威严的挑衅。

    若是上纲上线的话,一个背主谋叛的罪名就能直接扣在其脑袋上,甩都甩不掉!

    只是……

    隽不疑抬起头,看着张越,劝道:“鹰扬请暂息雷霆之怒,当此之时,实在不宜再发起一次远征了……”

    作为故青州刺史,隽不疑是真的被前两次大宛战争吓坏了。

    万里远征和其后的赏赐、抚恤,将当时汉室数年积蓄打空,但好处却只有几千匹马。

    至少对齐鲁吴楚之地的人们来说是这样的。

    简直是大亏特亏血亏!

    若再来一次远征大宛,隽不疑怀疑青州百姓恐怕要集体造反!

    “隽兄多虑了……”张越轻笑着:“惩戒叛逆,可以加之以雷霆,但不加恩泽,有时候也是惩戒的一种方式啊!”

    “宛人以为他们现在的和平是靠他们得来的吗?”张越冷笑起来。

    这个世界在张骞凿开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后,就已经贯通在一起。

    尤其是在葱岭以东地区,各主要大国互相影响,互相羁绊。

    哪有什么人可以独善其身?

    也没有人能回到过去那种老死不相往来的田园牧歌世界。

    现在,所有国家之间的联系、影响,将越来越深。

    片刻之后,辛武灵急匆匆的赶到张越面前,拜道:“末将恭问将军安,敢请将军令!”

    张越看向辛武灵,轻轻拿起一直被他搁置在案几旁的天子钦赐黄钺,下达了命令:“吾汉鹰杨将军、并州刺史,兼领西域、居延、玉门、令居事张子重今假天子钦赐黄钺,以告西域诸国及匈奴:自今日起,大宛,非汉臣也!为汉叛臣哉!杀之无罪,获之有赏!”

    张越一边说着,一边提起笔,扯来一条帛布,在其上龙飞凤舞的书写着。

    待到写完这条命令,他拿起手里的黄钺,沾了沾墨水,在帛书上印下,然后又拿起腰间系着的鹰杨将军将印在其上盖印。

    然后,他将这帛书递给辛武灵,道:“将军请将此令,广告西域诸国,宣于天下!”

    背叛汉室,想要有什么好果子?

    呵呵……

    张越只想说——弟弟,你想多了!

    大宛人为何不想想,为什么大宛战争结束都十几年了,连乌孙这样的强国,都几次卷入战争,被匈奴人大军压境。

    而为什么是他,却可以置身事外,甚至可以躺着坐收丝绸之路的利润与好处?

    大宛人为何不仔细看看自己,这个人口数十万,有着数十座大小城镇,有着无数财富、工匠、商人聚集的王国。

    它是如此的肥美多汁,又是这样的脆弱无力——大宛战争,汉可隔着一万里打败它,让它跪下来称臣。

    匈奴人同样可以!

    匈奴人为什么不去?

    几十万人口以及无数庄园里窖藏的粮食、财富,还有让汉家垂涎的大宛宝马,可都躺在那里。

    说句不客气的话,连乌孙都可以灭其国,吞其地,并其口。

    为什么没有人去做这个事情?

    还不是,每一个想打大宛主意的人,都必须掂量掂量大宛人的主人——大汉帝国的态度?

    还不是大宛王乃是大汉天子册封的封臣?

    俗话说,打狗也要看主人。

    匈奴、乌恒,想动大宛,就不得不考虑汉军的援救的可能性,这才在权衡了利弊得失后放弃。

    而宛人却傻不自知,偏偏还以为自己很萌。

    大宛人现在的行为,在张越眼里,和后世八十年度霓虹的东芝公司以为自己很萌,就瞒着他爹把机床卖给老毛子的行为有的一拼了。

    霓虹人为他们的蠢萌行为付出了代价!

    而现在,大宛人也必须为他们的愚蠢付出代价!

    ………………………………

    张越的命令一下,立刻就传遍整个黑城塞,进而迅速扩散到整个居延地区。

    无数胡商闻之,纷纷窃窃私语起来。

    “这宛人是脑子糊涂了吗?”有人闻之,不可思议的说道:“他们难道不知道,在西域如今若能得汉天子之册封,那就等于接住了一个金饭碗,子子孙孙都不需要发愁了吗?”

    “可不是!”有人接过话头,道:“如今天下,能得汉天子封王者,不过两国而已,一大宛,一楼兰……我听说,龟兹王想寻求往长安朝贡,得天子册封已久,却一直不能如意,常自哀伤……这宛人是脑子被马踢了吗?”

    这些人所言,确实是事实!

    自匈奴俯首,西域列国就纷纷想要向汉靠拢,寻求汉册封。

    企图借此紧紧抱住汉朝爸爸大腿,然后狐假虎威,在匈奴人的淫威下获得些喘息之机。

    然而,他们的所有企图,都告失败。

    不管是渠犁的西域都护,还是居延的鹰杨将军,对这些投机行为,予以了冷处理。

    甚至连已在自己治下的龟兹,都没有同意龟兹王朝觐长安的请求。

    有人曾猜测,这或许是汉朝与匈奴达成的某种默契。

    也曾有人揣测,这或许是居延和渠犁的汉朝贵族们私心作祟。

    但不管怎样,所有人都公认——现在的局势,就是汉朝最强,只要能抱住其大腿,就可以衣食无忧。

    甚至,有西域国王在仔细研究和分析了,汉朝的文化与传统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答案——只要能抱住汉朝大腿,死心塌地的当汉朝的舔狗。

    那么……

    那么,他们就可以子子孙孙无穷尽的享受荣华富贵。

    不需要担心叛乱、政变和敌人。

    因为,汉朝人是绝对会保护和庇护他们的封臣的。

    这是汉朝人的文化——所谓兴灭国、继绝室。

    在汉朝人的思想里,对于封臣,只要其没有绝后,那么就一定要扶立。

    这是不会考虑其他因素,而只考虑其对汉朝皇帝的态度极其表现的。

    换言之,只要舔的够好,够到位,那么即使作死也有人给擦屁股!

    而那位国王的研究结果一披露,西域列国顿时争相舔汉,特别是汉家控制之中的楼兰、龟兹、尉黎之地。

    已是舔到连脸都不要的地步了!

    对于那些国君、贵族而言,只要自身和子孙可以千秋万世,永享富贵。

    下面的屁民屌丝的死活,与他们有什么干系呢?

    正是因此,胡商们完全看不懂大宛人的这波操作的意义何在?

    简直就是纯粹的作死啊!

    自己将自己的保护伞给丢了也就罢了,还惹怒了人家,现在好了,暴躁的汉朝人直接了当的给出了他们的回答。

    那道命令,在一些有文化的胡商们看来,其实通篇就是一句话——二三子可鸣鼓而击之!

    和吃瓜看戏的胡商们不一样。

    此刻,一直在静待着等候召见的乌孙使团听到这个消息。

    顿时,整个使团驻地陷入了一片死一般的寂静。

    片刻后,这里变成了一个欢呼的海洋。

    “汉朝万岁!”不知道谁喊了一句,紧接着无数使团成员都跟着欢呼了起来:“汉朝万岁!”

    哪怕是素来以沉稳著称的渠糜也激动的挥舞起了拳头:“汉朝万岁!”

    他马上叫来一个亲信,吩咐他:“你立刻骑马回国,不惜一切代价以最快速度回去告知昆莫——宛可破矣!”

    对于葱岭脚下的乌孙来说,大宛,就是他们一直想要吞下却不敢下手的对手。

    在乌孙立国之初,初代昆莫猎骄靡已敏锐的意识到了,乌孙想要壮大,就必须灭掉大宛,并吞并之。

    然而,在猎骄靡时代,横行世界,照耀天下的是匈奴的老上大单于。

    在这位单于的注视下,猎骄靡没有任何机会。

    且当时大宛还是很能吓唬人的。

    人口数十万,城邦无数。

    其首都贵山城,更是坚固无比,号称不可陷落之都。

    他们的军团,强大而勇敢,方阵看上去坚不可摧。

    乌孙人试探过几次,都吃了闷亏。

    只好不了了之,等到老上单于驾崩,猎骄靡也步入了晚年。

    乌孙国内内斗严重,各势力互相争斗,也就不再有精力关注大宛了。

    等猎骄靡时代结束,乌孙人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对外扩张的时候,他们却赫然发现,大宛人已经有了一个主子——汉朝。

    在仔细掂量掂量了得失利弊后,乌孙只好默默的收回了爪子。

    无论是前代昆莫军须靡还是如今的昆莫翁归靡都深知汉朝的实力,也很清楚,在有汉朝庇护下的大宛,是不好吃,且容易崩掉牙齿的。

    但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