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门阀 >

第675部分

我要做门阀-第675部分

小说: 我要做门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死罪!”卫律恭身抚胸,鞠躬谢道:“臣无话可说,甘愿听从母阏氏发落!”

    母阏氏呵呵的笑了一声,声音比寒冬的冰雪,更加冰冷。

    “我只是一个老妇人,哪里敢发落丁零王呀……”她轻声说道:“只是,我这老婆子,却不是很理解……”

    “从尹稚斜单于开始,自次王就一直在说什么‘中国之制,胜匈奴之法数十倍’,丁零王归义以来,也一直在国内说‘今天下之势,学中国则生,不学则亡’……”

    “这些年来,又是变法,又是革易法度,又是推行文字教育……”

    “可这学了三十多年……到底有什么成绩呀?”

    “依我看,还是保持老祖宗的制度和传统比较好!”

    “汉朝的衣冠,本来就不适合匈奴,他们的法度,对于自由自在惯了的引弓之民,太过繁琐,他们的制度,本来是适合在农耕冠带之室使用的……”

    “他们的食物、文化,也都和引弓之民格格不入……”

    “还是冒顿大单于和老上大单于制定的制度与法令,适合我们匈奴,适合引弓之民!”

    “有战就功,无战自散,逐水草而居,轻行简装,君臣简易,上下一心!”

    “母阏氏说得对……”帐中无数贵族,纷纷恭身,附和了起来:“我大匈奴自古便是如此!”

    “当初,冒顿大单于、老上大单于,依匈奴之俗,制轻简之政,南伐汉朝,北灭东胡,西逐月氏,天下无敌!”

    卫律听着,却只能低头,不敢反驳。

    而他身后的贵族们,则都流露出愤慨、不满和怨怼的神色。

    这就是当今匈奴帝国的现状!

    整个匈奴的统治阶级,已经日渐被两个集团所割裂。

    支持改革、学习汉朝的改革派,以及认为一切都不需要变化,遵循祖制的保守派。

    两者的构成,也非常有意思。

    保守派,基本都是匈奴国内不领兵,但占据了权力的世袭贵族们。

    而改革派,基本都是手握兵权,并处于与汉争霸的第一线的军事贵族。

    在过去,依靠着单于支持,改革派一直占据上风。

    但现在,保守派们抓住了这次兵败,大肆攻仵和诋毁改革派来。

    “和我想的一模一样啊……”卫律心中感叹着。

    匈奴的保守派们,还是和过去一般。

    屁股比脑子更好使!

    就像现在,明明前线大败,王庭空虚,姑衍山、狼居胥山,更是危在旦夕。

    但他们却还有空打嘴炮,甚至还在想着利用这个机会,来打击和限制改革派。

    “这些家伙,皆是蠹虫!”卫律攥着拳头,在心里想着:“若有机会,我当一次清洗干净!”

    表面上,他却是平静的道:“母阏氏,臣以为,如今的当务之急,当时防备汉朝可能的乘胜攻击!”

    “如今,大单于率王庭主力,远在天山,王庭空虚,若汉人溯河而来,半个月便能兵临姑衍、狼居胥山!”

    “还请母阏氏,尽早做决定!”

    母阏氏听着,转过身去,道:“丁零王的意思,我明白!”

    “老婆子我也还没有老糊涂!”

    “老婆子我已经下令,让右贤王奢离,带他的本部,并统领车奢、屯头、姑且三部主力,前去难侯山布防!”

    “伟大的匈奴勇士,会用勇武和实力,向丁零王和单于证明——匈奴不需要什么改革,也不需要学习汉人,一样能打胜仗!”

    “伟大的天神与护佑匈奴的日月之灵,会庇佑我们的!”

    卫律听到这里,恭身一拜:“但愿如此!”

    他对奢离能否在难侯山,阻挡汉军的攻势,根本没有信心!

    且不说,那位右贤王和他率领的那三部骑兵,都是些汉军的手下败将——二十七年前,那位汉朝的骠骑将军,就是踩着屯头、车奢、姑且三部骑兵的尸骸,踏着左贤王本部的精锐骑兵的大纛,一路大摇大摆,杀到姑衍山下,然后优哉游哉的禅姑衍而封狼居胥山。

    如今,二十七年过去了,汉军比当年更强大了。

    而这些人却依旧和当年没有什么变化。

    这支军队,根本就不可能是汉人的对手!

    更何况,汉朝军队里,还有那个铁甲人!

    只是想着,当日的狼原一役,卫律就忍不住颤抖起来。

    那根本不是人可以对抗的东西!

    所以,奢离此去,必败无疑!

    而一旦奢离兵败难侯山,汉军就能迅速渡过弓卢水,直趋姑衍山。

    到时候……

    卫律嘴角微微翘起……

    “这姑衍山龙城之中的贵人、王族,不知道有几人能活?”

    不过……

    “这也算是一个好事吧……”卫律心中想着:“也算是当前局势下,最佳的结果了!”

    让汉朝人,杀光这些阻拦改革的保守派,最好将他们全部杀光!

    从此,匈奴国中,改革派就将占据绝对优势。

    …………………………

    延和二年夏四月初九。

    在狼原休整了两天后,汉军主力,再次踏上征途。

    上千辆武刚车,满载着各种军需辎重,率先开拔。

    飞狐军的步兵与弓弩手,则乘车而行。

    骑兵则牵着战马,紧随其后。

    在大军最后面的,则是数千名乌恒义从以及他们驱赶着的十数万头牛羊(这些都是呼奢、南池、诸水等部先后送来的劳军牲畜)。

    这些牛羊牲畜,将成为大军这一路上的主要粮食来源。

    这很匈奴!

    骑在马上,张越看着这浩瀚的大军,感慨万千。

    此次远征,或许是汉军乃至于中国历史上,消耗最小的一次远征了!

    大军仅仅携带了标准的干粮、醋布和酱料。

    绝大多数的粮草,都是在幕南就地获得的。

    若是得胜归来,便足可用此战,向天下证明,经营和稳固漠南的重要性。

    说不定,可以刺激朝堂,将在幕南设立郡县的事情,提上日程来。

    正准备跟上大军时,远方,数十辆牛车和马车,不期而至。

    杨孙氏带着人,走下马车,来到张越面前,盈盈一拜,道:“妾身闻说明公将欲远征,特地送来些劳军布帛……”

    说着,便让将那些牛车、马车上载着的东西,都卸下来。

    全部都是这些日子以来,杨孙氏在呼奢、雁门塞下收购和纺织出来的羊毛布料。

    雪白的布料,堆磊在一起,充满了质感。

    而且,都经过了进一步加工,被制造成为毯子或者被褥类。

    粗略的估计了一下,足足有上千件被褥或者毛毯。

    张越见着,连忙下马,谢道:“夫人大义,本使谨代全军将士谢之!”

    有了这批毛毯与被褥。

    这趟远征的非战斗减员,就可以大大减少了。

    漠北夜晚的严寒,也不再那么可怕了。

    不过……

    杨孙氏能舍得,而且主动将这些被褥、毛毯送来,而不是拿去贩卖获得利润,让张越对其的印象和感观,也是大大改变。

    “夫人义举,本使必定上报天子,必定有所报偿!”张越再拜谢道。

    杨孙氏听着爱郎的话,却只觉得,心里面高兴极了,也就是人多耳杂,不然她早已经扑进对方怀里,用小拳拳锤他胸口了。

    即使如此,也依然哀怨的看了一眼张越,道:“明公言重了,小妇人哪敢奢求什么朝堂报偿,只望明公早日得胜归来……”

    说着,就悄悄的将一个香囊,塞到了张越手里,低着头,小声的道:“君此去,勿忘妾身……”

    张越抓着那个香囊,摩挲着其上的纹路,顿感美人恩重,忍不住脱口而出:“待吾归来,若夫人愿意,吾愿以礼聘之……”

    杨孙氏闻言,顿时就羞涩的和小姑娘一样,满脸通红,内心更是心如鹿撞,甜蜜非常,只觉得这一直以来的辛苦与付出,总算有了期望。

    或许,她与张越,最初纯粹只是彼此依靠和需要。

    然而,所谓日久生情。

    终究,还是卷入了这旋涡之中。

    或许,这也是男女之间的差别吧!

第九百五十七节 晴天霹雳() 
    延和二年夏四月十二中午。

    张越终于见到了著名的弓卢水。

    湍急的河水,在崖原的东南绕出一个巨大的河湾。

    滚滚河水,就这样一路奔流向东,最终注入遥远的黑龙江。

    河岸两侧,芳草菲菲,数不清的野花,开满了河谷上下,充沛的水气,使得哪怕在夏天,这河谷地区也依然绿意盎然,成为了千里瀚海中的绿洲。

    数不清的蝴蝶、飞鸟与昆虫,被吸引到这里。

    张越策马,沿着河岸走了一遍,将此地的大致情况摸了一次。

    不得不说,这条弓卢水,确实是一条大河!

    河道最宽的地方,几近二十丈,如湖面一般深沉。

    而且,河水湍急,波涛汹涌。

    好在,在河湾处,相对较窄,水流也比较平缓,适合搭建浮桥。

    随军而来的飞狐军隧营步兵,在抵达后,立刻就开始了伐木、造桥作业。

    西元前的中国,制造浮桥,主要是用舟。

    用数十甚至上百条串联在一起的木舟,构成浮桥的主体,然后固定的木舟上,铺设木板,用绳索捆绑在一起,形成一条可供人马辎重通行的浮桥。

    这事情,说起来看似简单。

    但实则,困难无比。

    哪怕是专业的隧营,也花了许多时间来勘探和测试。

    然后,再派人划着木舟,抵达对岸,拉起一条作为连接的绳索。

    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发现了匈奴人先前过河时,营造的浮桥残骸和一些没有被烧毁的桥墩。

    这让整个浮桥工作的进展,得以大大加快。

    经过两天的紧张建设和铺设,飞狐军的数百名隧营士兵,成功的在这弓卢水两岸,建立起八条可供辎重马车通行的浮桥。

    于是,汉军主力,便从这些浮桥上,有序通过。

    一时间,弓卢河上,密密麻麻的人马、车流,汇聚成洪流。

    时隔二十七年,在冠军侯骠骑将军霍去病济弓卢水后,又有一支打着黑龙旗的军队,跨过这条匈奴人的母亲河,踏上了河北的河谷土地。

    而展现在汉军面前的,则是一个荒漠、河谷、黄沙与戈壁并存的世界。

    这一天,是汉延和二年夏四月十四(乙未)。

    ……………………………………

    汉军跨越弓卢水之时。

    远隔万里的西域重镇轮台城中,也迎来了数年来的第一支新生骑兵。

    原本驻屯于敦煌的敦煌校尉部,一千五百骑兵,护送着五千多民夫,将超过十万石的粮草,运抵此地。

    这样,加上去年轮台屯田所获的麦豆。

    这座要塞,现在拥有了超过五十万石军粮。

    足够支撑三万大军,一个月的需要!

    而如此大规模的军粮输送行为,立刻就像一块巨大陨石,砸进了西域本就沸腾的局势中,引起无数连锁反应。

    无数情报与信息,向水花一般,不断飞向设立在天山南麓的单于庭中。

    “单于!敦煌汉军,向轮台运粮了!”

    “禀大单于:姑墨王报告,三日前,发现乌孙昆莫翁归靡的王庭大纛,离开赤谷!”

    “禀大单于:有商旅报告,汉遣使者,入大宛王都,以天子节欲发大宛兵!”

    “大单于:楼兰王的车师都尉主力,在昨日离开楼兰王都,去向不明!”

    一个个消息,皆如晴天霹雳,将狐鹿姑原本的好心情,一下子破坏的干干净净。

    本来,他是很开心的。

    在七天前,李陵率军奇袭莎车,然后兵围龟兹,三天之内,就为他打开了通向危须、尉黎、焉奢的道路。

    使得他的主力,终于获得了一个一劳永逸,彻底消灭先贤惮分裂集团的机会。

    但,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坏消息就接连不断。

    先是,斥候报告,先贤惮将其主力向西北收缩,并放弃了整个天山北道的大部分要地。

    当时,狐鹿姑还以为,先贤惮只是故技重施,并不敢真正的做出这等事情。

    哪知道,先贤惮这次来真的了!

    他真的彻底的放弃了轮台北部,将整个天山、西域北道和南道,都放开给汉军。

    这使得他不得不手忙脚乱的,立刻将三个万骑的兵力调过去,接管和控制该地区的战略要地,并锁死轮台汉军的北向道路。

    好不容易,重新封印住轮台。

    结果,却听到了汉军向轮台大举调集粮食的噩耗!

    兵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