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门阀 >

第435部分

我要做门阀-第435部分

小说: 我要做门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分郡县两千石,不能奉天子诏命,反与豪强勾结,倍公忘私,侵略百姓,聚敛为奸!”

    “部分地方,有强宗大族,横行地方,以强凌弱!”

    “部分官吏,未能知陛下内志,百姓疾苦,反而肆意妄为,喜则淫赏,怒则任刑,百姓多有怨怼,难称汉臣也!”

    而随着张越的话,朝臣们倒还没有什么。

    上计吏们已经是瑟瑟发抖了。

    概因为张越所说的情况,不是部分,而是大部分!

    特别是青州,尤其是齐郡、胶东国、济南郡和淄川郡的上计吏们,就差被吓出心脏病了。

    “针对各地的情况,吾稍作整理,做了一个图表,与诸位共同参详参详,看看,是否有所贻误……”张越却是轻描淡写的拍拍手。

    便有早就准备好的内侍,将一块巨大的木板抬进殿中。

    木板足足有三丈长,差不多两丈宽,哪怕在这宣室殿之中,也格外的显眼。

    张越面朝天子,长身而拜,请求道:“臣惶恐,请陛下授臣便宜行事之权!”

    天子看着那块巨大的木板,也是好奇了起来,很是期待这木板上的东西,于是点头道:“可!”

    张越连忙拜道:“臣谢陛下厚恩!”

    然后才起来,面朝上计吏们拱手作揖,又对两侧公卿稽首而拜,才走上前,揭开盖在木板上的幕布,露出了其中的阵容一个奇怪的被绘制在纸上的图表。

    纸是用的少府刚刚量产出来的宣纸,而其上,有着种种图案和文字。

    让每一个人看的都非常好奇。

    用符号和线条来描述和表达某些东西,在诸夏民族,由来已久。

    譬如,九章算术里就有着一些古老的数学符号。

    而后世出土的很多秦汉地图之中,甚至出现了等边线、山川河流以及国境、防线和驻军等种种标志。

    至于学术界,当代流行的谶讳学说,就有着各种各样的奇怪符号,来作为表达方式。

    正所谓‘言者意之深,书者言之计’。

    战国时代,名家的大能公孙龙,甚至还写了一本来详细介绍各种符号和标志的著作《指物论》,试图统一数学、天文、阴阳和军事等等领域的符号。

    可惜,彼时并没有一个秦始皇来支持。

    所以,他的努力基本等于对着天空放了一炮。

    影响很小,知道的人也很少。

    甚至,知道白马非马的人,数百倍于《指物论》。

    而在场的大臣贵族之中,还真有很多,读过这本公孙龙的著作。

    名家的东西,在当代其实已经变成了诸子百家的共同财产。

    不独儒家,法家、黄老学派都在研究,企图从中汲取营养。

    谶讳派的人,就是从这本书里面,找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然后稍微改了改就拿去玩封建迷信了。

    但,哪怕是再资深的谶讳专家,现在看着木板上的白纸之中,标识的各种圆圈和线条,也是一脸懵逼,根本认不得。

    但奇怪的却是,虽然自己不知道那些图案和符号的意思。

    然而,结合上面的文字,却似乎能看懂?!

    真是怪哉!

    而上计吏们,只是瞟着木板上的一些文字,就已经魂飞魄散了!

    因为,很多人都在其中,找到了自己所负责报告的地方的名字,以及罗列在地区名之下的各种数字。

    而这些数字,很不巧,刚好是他们报告的辖区人口、土地规模、税赋和徭役情况。

    这可真的是……

    无数人深深的吸了一口凉气。

    直到此刻,他们知道,这次上计,恐怕大家都没有什么好果子吃了。

    至于王豫等被张越敲打过的两千石们,现在就真的是诚惶诚恐,战战兢兢,如堕寒窟,感觉随时都可能被会几个卫士拖出这宣室殿,拉到东市砍了脑袋。

    张越看着这些人的神色,不动声色的走到木板前,然后将这块木板稍稍挪动一下位置,以方便可以灵活的转动,当天子或者朝臣提问时,自己可以将木板及时转向,这才微微恭身,对天子拜道:“陛下,如您圣目所睹,此乃微臣,将青州、扬州、徐州二十二郡国所报上计总略的统计表格!”

    他微微的伸手,指着木板左侧的一个巨大表格和旁边的一个圆圈状图案,然后才道:“据臣与兰台诸位尚书统计,青州、扬州、徐州二十二郡国,各自上报的人口规模如下……”

    张越闭着眼睛,将一个个郡国报告的人口数字吐出来。

    当然,这和实际情况,出入很大,甚至可以说有大海那么大的误差。

    譬如,齐郡报告,其境内辖区总户口二十二万七千八百户,总人口规模才不过将将百万。

    但事实上,在另一份报告中,齐郡太守王豫自己承认,临淄城人口规模几近百万。

    但不要紧,做统计的,假如没有调查,那就只能用官方公布数据。

    再说,现在这个年头,当官的连做假账的技能都没有学会。

    所以,很快,数据就会将这些人的脸都抽肿。

    但……

    张越不想打脸,他只想解决问题。

    所以呢,给这些渣渣留点面子,也是在情理之中。

    不过,尽管如此,当张越将一个个数字念出来。

    整个大殿立刻都陷入了一片议论和不可思议的震惊之中!

    这是朝臣们,第一次通过一个直观的数字和对比,来看到青徐扬三州的‘实际情况’。

    真的只能是触目惊心。

    特别是再想到,这些地方的赋税,尤其是田税和算赋每年都在下降这一事实。

    就已经有人将拳头攒的的咯咯咯的响了。

    譬如说将军列侯们……

    要不是当着天子,今天又是大朝议,得讲点规矩。

    这些暴躁的将军,已经能持剑而出,要青徐扬三州的官员给他们一个解释了劳资在前线出生入死,你们在后方花天酒地也就罢了,为何连田税和算赋、口赋也收不全?

    只是想着,青州扬州徐州,每年都有数万万的小钱钱不翼而飞。

    将军就已经怒火中烧,到了暴走的边缘了。

    而被这些人盯着,无论是上计吏,还是入朝的两千石们,每一个人都感觉脖子凉梭梭的,浑身的骨头都在颤栗!

    唯一的好消息或者坏消息是天子没有表态!

    他端坐在御座上,琉珠遮住了他的神色,一言不发。

    但每一个都知道,这恐怕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当今天子,生平最恨的就是别人偷他的东西。不管是权力也好,金钱也罢,谁敢偷他的东西,就要做好被他吊起来打的准备!

第六百六十三节 张布斯(3)() 
    张越将木板向两侧转动,停留片刻,以方便天子、太子和长孙以及朝臣们看清楚自己罗列在这木板纸张上的数字。

    作为一个公务员,做类似的表格,这是张越的本职工作。

    只是如今没有电脑,需要以手工绘制,稍显麻烦。

    等众人都看清楚后,张越才继续开口,道:“而各郡国所报告的土地亩数如下……”

    一连串的数字,再次从他嘴里清晰的吐出来。

    殿中的议论声音,也渐渐的大了起来。

    大部分朝臣,都是北方人。

    就算偶有南方出生的臣子,其职业生涯,也基本是在北方。

    所以,贫穷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

    本以为关中的很多地方,一夫狭五口而治百田,沦落为一夫狭五口而治三十田,就已经是耸人听闻了。

    但,东南郡国的情况,真的是让大家伙都大吃一惊!

    一些数学比较好的人,甚至一边听着张越报出来的田亩数字,然后以其户数一除。

    整个人都思密达了。

    齐郡二十二万户,但土地总数,只有三十万顷!

    看似好像不错。

    但……

    这是总耕地面积!

    是包括了山地和桑田在内的总耕地面积。

    而且其中还包含大量的其他用途的土地!

    要知道,汉室土地,分为三种:可垦、不可垦和群不可垦三种。

    可垦地是耕地,不可垦是保留地,群不可垦是公共用地。

    这是一种从商周时代,甚至更久远的时代流传下来的传统。

    乃是基于古老而朴素的教训既必须为灾害和其他可能发生的不可控意外,留出余地。

    正如《商君书。涞民》之中指出的一般:地方百里者,山陵处什一,薮泽处什一,谿谷流水处什一,都邑、蹊道处什一,恶田处什二,良田处什四。以此食作夫五万,其山陵,薮泽、谿谷,可以给其材;都邑、蹊道,足以处其民,先王制土分民之律也。

    也就是说,实际上,齐郡的这三十万顷土地是虚数,说起来好听而已。

    实则起码要扣掉三成的保留用地和起码五万顷以上的公共用地以及十几万亩的公田。

    换而言之,齐郡二十二万户,将将仅得十万顷耕地。

    纸面上的二十二万户,来分这一百万亩地。

    人均仅得一亩!

    更可怕的是,齐郡行小亩,一亩只得一百二十步!

    等于说齐郡百万人民,人均拥有半亩地!

    对于长安的保守派和自诩‘为民做主’甚至立志要‘开太平’的公羊学派博士官们来说,这简直就是无法想象,不可理喻的事情!

    每一个人都是呼吸急促,青筋暴露。

    恨不得揪住那些上计吏的脖子,问问他们:尔等究竟是吃什么长大的?

    上计吏们瑟瑟发抖,入朝两千石们战战兢兢。

    一个个都只能匍匐再拜,大气都不敢出!

    但张越,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他继续说道:“而各郡国上报的徭役情况,分别如下……”

    一个个数字,就像催命符一样。

    听得朝臣们,怒火中烧,特别是公羊学派的那帮激进派和理想主义者,更是怒目圆睁。

    因为,各郡国徭役负担的情况,简直是亮瞎了大家的二十四k氪金狗眼!

    同样以齐郡为例,二十二万户百姓,从去年秋八月到今年秋八月的一个财政统计年里,总计征发了大约五万个劳动力服役。

    但同时,其更赋收入,达到了六万万……

    换而言之,几乎每一个户口,都已经缴纳了一次更赋。

    更可怕的,还在后面秦汉两代,徭役分为两种。

    一种叫邦徭,又称内徭。

    是地方自行征发的,为辖区境内的公共设施和官衙修葺、城市建设而征发的徭役。

    另外一种叫外徭,乃是国家征发的,为了某些大型国防、公共设施而征发的徭役。

    两者的区别在于,内徭无偿,而外徭在一些情况下有偿。

    此外,依照国家规定,每一个始傅臣民,每年服役的无偿期是一个月。

    超过部分‘以平贾辄尝之’。

    意思就是,假如超期服役,无论内徭外徭,皆要由所在地的‘擅权’,给出一个符合物价和社会实际的工钱。

    数十年前,一代名臣北平文侯张苍为相时,为了提高大汉帝国的基层官吏业务水平,为了提升国家统治阶级的数学能力,穷尽十余年心血,在旧的《九章算术》基础上,重新根据实际情况,编写了诸夏第一部的综合性数学理论书籍和官吏自我技能修养培训指南。

    这一版本的九章算术,最终流传到后世。

    其中有很多题目,都涉及到了有关徭役补偿的情况。

    而后世的研究者,在计算了其中的很多有关徭役的题目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几乎所有题目的答案都最终指向,一个成年男子服役补偿为每日七点五钱左右。

    而出土的各种汉简以及汉书、史记的一些零星记载,都说明这一情况,在汉代是相当普遍的。

    特别是当指向的工程为河道、水利建设项目时,这一情况就尤为突出。

    《汉书。沟洫志》里就有两条关于河道建设,由时任天子亲自批复的诏命:著外徭六月。

    什么叫著外徭六月?

    著就是登记,意即当时的天子觉得这些民夫的工作非常有意义,特别加恩,命令官吏登记这些民夫,所有人都被标记上‘六月外徭’的标签。

    这真的是皇恩浩荡!

    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得到了皇帝亲口赐予的,他们服役六个月外徭的恩德。

    按照汉律,臣民每年的服役期是一个月,超期部分算是有偿。

    换而言之,这些民夫可以将这‘六月外徭’折算成现金,去地方官府领取。

    也可以用这六个月来抵消自己未来将可能要服役的徭役或者兵役。

    所以,秦汉的徭役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