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门阀 >

第262部分

我要做门阀-第262部分

小说: 我要做门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一为开源,必须想尽办法,为百姓准备和找到一切可以食用的粮食!”

    “水里游的,天上飞的,山林爬的,地里长的,只要能够果腹之物,都要寻找,并且收集起来!”

    “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能大量获取的,易给百姓广泛食用的粮食来源”

    “而臣已经从前代贤人与大臣的记载中找到了一种可以大量获取的食物来源!”

    “何物?”刘进立刻就激动了起来。

    “臣闻西南夷群山之间,有大量蹲鸱(芋头)、蒻头(魔芋),太宗时卓氏迁至临邛,便以蹲鸱、蒻头为食物,招揽工人,开山冶铁,富可敌国!”张越说道:“臣偶从司马相如公著述中得知此事”

    “当然,那蹲鸱与蒻头,生吃有毒,虽然毒性不高,却也有些坏处!”

    “故臣会命人制造有些器械,用以加工,以蹲鸱为粉,做各种粉条,以蒻头为豆腐,做蒻头豆腐!”

    “此外,还有各种大豆类,皆可以加工为豆腐等豆制品”

    “小麦等杂粮也全数磨粉,为面粉”

    “如此算下来,以臣之见,若利用得当,至少可得粮食四百万,乃至于五百万石!”

    刘进听着却是不住的点头。

    在这个方面他是相信张越的。

    因为,张越曾经确实化腐朽为神奇,将本来口感差、根本没有什么人愿意吃的麦子,磨成粉,做成了种种美食。

    现在,未央宫、长乐宫、建章宫里,都开设了磨粉的磨坊,日夜磨麦供给宫廷,连长安的贵族们也都爱上了各种麦制品。

    而张越又言之凿凿,说起了西南夷和蜀郡的蒻头、蹲鸱之物。

    若这些东西,果然也能如小麦一般,变成种种美味佳肴,再加上补种冬小麦的行动。

    那么这次减产带来的危险,恐怕就能化险为夷了。

    但张越却知道,找到粮食,带回关中,只是一个开始。

    真正艰难的挑战和危险是怎么将这些食物分配给真正需要的人?

第四百零七节 对策(2)() 
    “其二,则是要节源……”张越看着众人,继续说道:“而欲要节源,则不可不制定计划!”

    “陈县丞……”张越扭头看向陈万年问道:“如今百姓之家,其夫妇一月之食几何?少年与总角之童,一月之食几何?老人一月之食几何?”

    陈万年闻言,拜道:“回禀侍中公,案《仓律》之法,隶臣妾其从事公,隶臣月禾两石,隶妾月禾一石半,婴儿勿母者,月禾半石……”

    “此虽为少府卿所御官奴婢供给标准,但臣下以为,或可为是……”

    刘进听着,也道:“孤近日读书,闻李悝曾曰:食,人月一石半,五人终岁九十石,与陈县丞所言无差!”

    “那就以始傅男子每人每月需粮两石,未始傅者一石,始傅妇人一石半,未婚女子一石,少年、童子、婴儿各以半石,年六十以上老者,月需一石为标准好了!”张越听着说道。

    他对陈万年吩咐道:“请县丞传本官告令,宣告全县:因秋收歉收之故,即日起,新丰全境禁粟米、大豆、小麦收购、销售,民需买卖者,需由乡吏公正,其平贾粮价,统一额定为一百钱一石!”

    “命令全县有司,即刻组织民兵,巡查过往商旅,有敢私返粮食出境者以犯令论处,罚没一百倍!”

    “命令有司,即刻按全县在册编户齐民之人,按户发给竹符,其一在县道,一在民众,每人每月,限制购粮,其购粮数如法,其以壮丁每月两石、妇人每月一石半,少年、童子每月半石,年六十以上老人每月一石,其价平为一百钱每石!”

    “令官吏晓瑜父老:私卖粮食或夹带粮食出境者,是害我新丰之贼!”张越抽出自己腰间那柄佩剑——霍去病的骠姚剑:“人人可得而诛之!”

    要解决粮食供需问题,就只能上限购与配给制度!

    限购与配给制度,在后世各大主要国家的战时制度。

    一战、二战,都曾风行全球。

    而如今,为了预防粮价高涨,从而害民,导致百姓大量破产,张越没有办法,只能祭出这一杀招了。

    张越话音刚落,所有人都惊讶万分的看着他。

    “侍中公……”陈万年动了嘴,想要劝劝。

    张越却是挥手道:“还不听命行事?”

    自然,张越知道,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明白,这样做的阻力,究竟有多大!

    旁的不说,他这么一做,在这个时代,等于开了一个超级嘲讽。

    贵族豪强商贾,恐怕都要恨他入骨!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张越的举动,何止是杀人父母?

    怕是比刨了他们祖坟还要夸张。

    从他宣布的这一刻开始,他在事实上就已经向那些企图借此良机大赚一笔的人宣战了。

    想想看,若这个制度最终被推行到整个关中。

    那么,那些本来可以获利十倍百倍甚至数百倍的粮商、地主豪强与贵族,一下子就可能要面临无利可图的尴尬局面。

    以国家的力量,限制粮食交易,再以国家的力量,强制恒定粮食价格,最后又用配给制堵住了最后一个漏洞。

    他们还有什么办法?

    张越已经能够预期到未来了。

    这些渣渣,肯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发起对他的攻仵。

    甚至就连公羊学派内部,恐怕也会有人非议。

    稍有行差踏错,他最好的结果也只是一个王安石。

    但,这却是现在唯一可行的办法,也是唯一能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他办法,都不会有作用!

    “吾辈士大夫,既食汉禄,自当尽忠职守!”张越负着手,稍微的装了一x:“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若为天下之事,若为太平之业……吾辈何惜此身?!”

    众人听着,都是感动不已。

    尤其是贡禹、王吉,甚至就连刚刚入伙的解延年与丁缓,都是感觉鼻子一酸,内心大受震动。

    几乎所有人,在这一刻都被深深折服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侍中情操之高,德行之盛,吾深服之!”解延年立刻就拜道。

    就连丁缓也恭身道:“有幸能为侍中麾下任事,丁某何其幸也!此生必誓死相随!”

    王吉与贡禹等太学精英就更别提了。

    他们甚至感觉,在这一刻,他们就是春秋记载的那些大事之中的当事人。

    心里面有一个声音在呐喊——是要做万世的大丈夫,还是要做苟活的贼臣、小人?

    自然,他们的选择必定是——大丈夫!

    哗啦啦,一下子,十几个太学生纷纷拜服:“侍中大义,义之所在,千万人而吾等誓死相随!”

    对于公羊学派的士大夫,特别是理想主义者来们说,为义而死,死得其所,为义而战,光荣无比!

    数十年来,一代代公羊士大夫,就是这样慷慨激昂的踏上战场,进入仕途,轰轰烈烈的迎接着无数他们可以应付或者不能应付的敌人与问题。

    死?算什么?

    对于他们来说,死一点也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蒙春秋之诛,受万世鞭笞。

    真正可怕的是,到老那一天,子孙问自己:大人仕汉数十年,可有行义之举?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至于刘进就更是激动的脸色都潮红了起来,对张越道:“爱卿放心,有孤在,必不会令卿受半分损伤……”

    只是瞬间,整个新丰的主要官员与成员的士气就x。

    在这一刻,所有人都觉得,天下兴亡在此一举,事业成败在此一战。

    热血立刻就充盈全身,至于那些可能的阻拦和阻力,如今已经微不足道,甚至不值一提了。

    子路先生,面对蒯聩的乱军时,就从容整理衣冠,坦然赴死。

    张越见着,在心里感慨万千。

    有理想存在的时代,就是如此的美好!

    哪怕现在的汉室,论物质条件与财富,连后世的一个指头都比不上。

    但,在这个物质匮乏,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却有着无数的满怀热血与激情的年轻人。

    有着这样的年轻人,有着这样的士大夫阶级,什么事情搞不定?什么敌人打不赢?

    张越看着众人,伸出手来:“诸君,让吾等去做一番大事业吧!”

    于是数十只手伸了出来,人人拱手而拜,长身作揖:“固所愿尔,敢不从命!”

第四百零八节 对策(3)() 
    激昂之后,众人回归现实。

    “卿的第三策为何?”刘进有些急切的问道。

    先前两策,开源节流,总结起来就是,如何在物资匮乏的时候,尽可能找到可用物资以及如何将有限的物资,最大化利用。

    这两个策略一出,让刘进真是拍案击节,心头感觉去了一块巨石。

    由是对于最后的一个办法,更加好奇起来。

    “这第三策嘛”张越笑着,看向丁缓,道:“却要着落在丁公身上了!”

    丁缓到了新丰也有七八天了,如今已经被任命为‘鲁班尉’,出任新丰鲁班署的长官,秩比四百石,已经得到了天子的认可,特别下了制书予以确认。

    这鲁班署和工商署一般这是一个张越自己发明创造的机构。

    其实你可以将它理解为‘工业技术发展委员会’。

    目前来说,这鲁班署还只是一个光杆司令。

    但张越已经开始准备将‘工坊园’的事务交给丁缓去负责,主要是让其负责少府的那个工坊的技术主导和生产安排。

    这个事情,让丁缓欣喜若狂。

    百五十年前,墨家在秦国,干的就是这个活计!

    如今,也算是重操旧业。

    虽然先师们的制度和传统都已经丢的差不多了,然而,不需要太多时间学习,丁缓很快就知道该怎么去做了。

    当然,鲁班署与工商署的设置,也让外界一些一直在盯着新丰的家伙,颇有微词。

    说什么‘新丰改易祖制’巴拉巴拉的。

    只是,这些家伙也就是私底下嘴上嚷嚷,根本不敢公开质疑。

    因为,现在谁敢在新丰的事情上叽叽歪歪,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落到‘意图破坏汉家致太平’的坑里面。

    那可是获罪于天,无可祷也!

    更别提,这些家伙的非议声音,听在公羊学派的士大夫耳里,简直就是韶乐,就是赞美,就是颂扬与褒奖!

    对于公羊学派来说,维新改制就是建小康兴太平的必须程序。

    董仲舒生前呼吁最多的和最挂念的就是改制之事。

    对于公羊而言,他们恨不得将整个国家从上到下全部改一遍。

    特别是对于那些激进派和少壮派而言,张越的举动简直就是天籁之音啊!

    在他们看来,董子生前,倡议了数十年,却依然原地踏步的改制之事,现在好不容易在新丰重新开始了。

    倘若有人敢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搞鬼。

    那么,这些激进派恐怕做梦都能笑醒!

    一万个大喷子早已经就绪,憋足了劲。

    这就给了张越在新丰极大的活动自由和施政自由。

    张越看着丁缓,郑重的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如今关中减产严重,人民嗷嗷待哺,亟需丁公率领诸工匠,及时打造出各种新式的器械与农具!”

    张越从怀里取出另一叠帛书,交到丁缓手中,嘱托道:“还需要丁公,督促工匠,组织人手,尽快的将这其中的器物赶造出来!”

    丁缓接过那叠帛书,打开来一看,顿时就是眼前一亮。

    在这一刻,丁缓甚至怀疑,眼前这个侍中官,是一个披着儒皮的墨者!

    因为,这帛书上所绘的种种器皿,只是看着,就已经是赏心悦目了。

    特别是其中的一件依附在水车之上的器械,简直是完美无缺!

    若此物真的能如这帛书上所绘制和描述的一般,可以借助水车之力,研磨谷物、舂米、磨粉,甚至将大豆加工成豆浆。

    乃至于

    以水力纺织

    再看另一件,那就更是让丁缓挪不开眼睛了。

    按帛书所言,此物名为耧车,耧车丁缓知道,在战国时期就有了,可以用来播种。

    但

    那些耧车基本造价昂贵,而且使用不便,一般百姓既不需要,也用不起。

    但这种全新的耧车,却让他眼前一亮。

    这种耧车,几乎全是木制,有三条用于播种的空心耧脚。

    更关键的是——它可以用牛马驴橐他牵引。

    这意味着,这种全新的器械一天就能播种上百亩!

    而在之前,无论是撒播式还是点播式等传统耕作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