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门阀 >

第130部分

我要做门阀-第130部分

小说: 我要做门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君!”贡禹站在当初董仲舒亲笔所书的那块勒石之前,大声疾呼着:“夫本仁祖义,以爱人为根本!”

    “孔子曰:善人之治国百年,可以去暴胜残!”

    “今天下豪强士大夫,皆广蓄奴婢,大兼田地,岂不闻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且夫,蓄人为奴,令百姓父子相离,夫妻相散,使老不得养,幼不得教,坏人伦之大道,伤乡党之序,乱先王之法,败祖宗之德……”

    “此其诚可谓,当今天下最大时弊!”

    “吾辈士大夫,幼读圣贤之书,安能安坐于太学之中?必拔剑而起,仗义而言,以导世间之风!”

    “春秋之义,臣不讨贼非臣也,子不复父仇,非子也!而吾辈士大夫,世受国恩,以立于太学之中,若得见不法而默,遇不道不言,睹不伦不笞,何以称士?”

    “岂非上愧君父,下惭百姓?百年之后,又何面目,见先贤列子于九泉之下?”

    贡禹在台上大声疾呼。

    台下,王吉、杨望之和曾胜,也纷纷附和,大声议论着:“昔者董子在世,曾教诲吾等:春秋之义,贼不讨者不书葬,臣子之诛也!”

    “今虽无乱臣贼子,然有蓄奴不德之事,致使百姓父子分离,夫妻相散,令孤老不得赡养,令妇孺不得教育,吾辈倘若坐视不理,岂非如晋之臣?”

    “君等难道希望,青史之上,后人言吾辈:皆非汉臣也?”

    太学生们听着,一个个都只觉得热血沸腾,难以自抑。

    纷纷振臂高呼:“安敢为乱臣贼子乎?誓以吾血,以讨时弊!”

    这也是公羊学派这个思想学派的独特之处。

    对于公羊学派而言,假如有乱臣贼子弑君,那么,天下仁人志士,忠贞之臣,全部有责任,也有义务讨贼诛逆。

    在没有完成对大义的声张前,所有人全部有罪!

    这种罪孽,必定会生生世世,永永无穷的跟随每一个人。

    直到有朝一日,他们能用贼子的血来清洗自身的罪,完成对正义的声张。

    同样的道理,父仇未报之前,子不为子。

    这个理论,不仅仅可以用来解释国仇家恨,更可以用到其他所有领域。

    在公羊学派眼里,若世道不公,就需要有人出来挽天倾。

    用自己的血和生命,来修正偏离正常轨道的世界。

    一个人失败了,后来者也应当接过这面旗帜,继续战斗下去,直到将偏离的世道,恢复正轨。

    若,有人明明看到了某些事情,却装作看不见。

    这是会被鞭笞一万年的!

    就像《公羊春秋》之中,在襄公复九世之仇,大之之后,紧接着就写了一句话:公与齐人狩乎郜。

    这一句话,就将鲁庄公,钉死在了万年耻辱柱上。

    因为,在这次历史事件发生之前四年,鲁国国君,庄公之父恒公被齐襄公诱杀于齐。

    在国仇家恨未报之前,鲁庄公与杀父仇人,弑君仇寇,行狩礼。

    正如董仲舒的解释一般:臣不讨贼非臣也。

    此所谓孟子所说的‘无耻之耻’,更是对春秋一书之中的大义的彻底践踏。

    必遭春秋之诛,蒙篡逆之耻!

    而这正是大复仇思想的核心!

    如今,天下蓄奴之风,人尽皆知,作为公羊学派的学者,国家千挑万选的太学生,精英中的精英。

    若目睹了如此之事,还无动于衷。

    必遭《春秋》之诛,蒙篡逆之耻,会被后人以为是乱臣贼子,至少也是‘无耻’之人。

    死了都不会被历史记载,甚至不敢进祖宗坟墓,以免让先人蒙羞。

    在春秋大义面前,没有人敢异议。

    因为,蓄奴与限奴,本就是公羊学派的政治正确!

    于是,整个太学,瞬间沸腾。

    五十名太学生,在贡禹等人的组织下,拿着《春秋》,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太学出发,一路高喊口号,浩浩荡荡。

    董越站在太学的阁楼上,望着那些浩浩荡荡,群情激愤,向着长安走去的学生们。

    耳中听着他们慷慨激昂的宣言:“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今天下蓄奴蔚然成风,乱乡党之教,坏先王之法,断先帝之德,使百姓父子相离,夫妻相散,吾辈士大夫,既食汉禄,岂敢营营苟且,熟视无睹?……”

    “年轻……真好……”董越沉声叹着,心潮澎湃,恨不能加入其中。

    但他不能。

    因为……

    他知道,他加入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甚至可能引发极大动荡。

    但学生们去鼓噪,去宣传。

    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年轻人嘛……血气方刚,很正常。

    况且,豪强士大夫贵族们,恐怕,也不敢直面这太学生们的正义声讨!

    ………………………………

    太学生虽然只有五十人。

    但,每一人,皆是天下郡国的精英中的精英。

    许多人本身,就是出生名门。

    而当他们浩浩荡荡,集结起来,一路高喊口号,在长安城十二门门外,开始宣讲各种蓄奴的坏处,在道德上狠狠鞭笞蓄奴的非德之处时。

    整个长安,就像一锅沸腾的开水,瞬间翻滚起来。

    首先反应过来的是,执金吾的上下。

    “太学生们在长安城各门向过往士人、百姓和商贾宣讲蓄奴的坏处?”执金吾王莽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

    ??????

    他满脸不解。

    讲道理,这些太学生,七成以上的家庭,恐怕本身也是蓄奴大户啊!

    他们现在跳出来反蓄奴?这是什么鬼?什么花活?

    “明公,吾等要不要干涉?”有属下问道。

    “不必了……”王莽摆摆手道:“这事情,自有京兆尹去管……吾等就不用掺和了……”

    但王莽忘记了,现在,京兆尹于己衍被天子诏去了甘泉宫。

    整个京兆尹衙门,现在群龙无首。

    留守的京兆尹丞和各级官僚,在面对太学生们集体出动的情况时,几乎拿不定主意。

    也没有人敢提出什么提议。

    因为,那可是太学生啊!

    抓不得,动不得,甚至呵斥不得的国家精英,社稷支柱。

    天知道,你今天抓了的那个年轻人,十几年后,会不会是你儿子、孙子的顶头上司?

    哪怕没有这个顾虑,他们也不敢动。

    因为,那是太学生。

第两百零八节 学潮 (2)() 
在执金吾不插手,而京兆尹上下不敢插手的情况下。

    太学生们的宣讲,进行的非常顺利。

    他们兵分十二路,堵在长安各门门口,聚集起数百甚至上千的听众。

    大声疾呼,高声宣讲和鞭笞蓄奴的危害。

    一时间,听者如潮。

    人人都为这些年轻人的慷慨激昂的演讲鼓掌、叫好。(虽然很多人,其实压根就不支持这些太学生说的那些话……)

    于是,等到这一天结束,太学生们返回太学后,人人都如同喝了仙酿一般,飘飘欲仙,自己都不认得自己是谁了?

    这是太学生们,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世界的真理与正义,握在自己手里的感觉。

    对于文人来说,这种感觉胜似世间任何麻醉品和毒药。

    只要尝过这味道,几乎都是欲罢不能。

    “吾辈士子,就该如此!”许多人彻夜难眠,聚集在一起议论。

    “是啊,是啊,教化世人,本吾等之职也!”有人感叹着,颇有种今日始知我是我的感触。

    至于家族之中的千顷良田与上千奴婢,在这个时候,许多人都遗忘了。

    即使偶尔想起来,也觉得没有什么太大紧要的。

    当前,最重要的还是要继续扩大声势,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主张,让自己的名字,让更多人知晓。

    于是,第二天,太学生们继续浩浩荡荡的排着队,分赴长安城各门。

    这一次,他们有了经验,开始出现了组织。

    许多人都呼朋唤友,叫来了一大堆往日里,自己相熟或者兴趣相投的朋友。

    于是,情况开始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假如说昨天,太学生们的宣讲,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哪怕是听他们宣讲的人,其实也是抱着看热闹的心理。

    但现在,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每一个太学生都有一个自己的小圈子。

    这个小圈子里,既有贵族子弟,也有商贾之后,更有长安本地的地头蛇。

    当他们将自己的小伙伴召集起来,共襄盛世后。

    整个长安的舆论,瞬间就被影响了。

    这些贵族子弟,这些商贾子弟,这些本地的豪强子弟,在被太学的小伙伴们召集起来,共同参与了活动,进行了宣讲,鞭笞了蓄奴后。

    伴随着围观群众的阵阵叫好和欢呼。

    他们不可避免的沉浸到了这种气氛之中。

    年轻人,血气方刚,加之集会宣讲,又有人捧场叫好。

    自然就飘飘然,以为世界在我手中,真理被我掌握。

    加上,大家所宣讲的东西,确实是真理,是大义,是正义。

    这下子,情况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变化。

    一群年轻人,还是生活优渥,无忧无虑,充满正义感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后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正义的事业后会干什么?

    当然是高举正义的旗帜,大力鞭笞丑恶!

    特别是当鞭笞丑恶,没有成本的时候,他们的血液之中,简直等于被人注射了一堆肾上腺素。

    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一样。

    于是,飓风成型了。

    在短短的两三天之内,整个长安,都被飓风席卷。

    很多人,甚至都还没有反应,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时候。

    他们就不得不愕然面对,汹汹而来的舆论。

    ………………………………

    “父亲大人……蓄奴有伤天和,儿子恳请父亲大人,削减奴婢,释放其中勤勉忠肯之人,以给其土地佃租,其必感恩戴德,为我家勤勉劳作而无有怨言!”一个年轻人,满脸正义的找到了正在书房之中读书的老爹,一见面就跪下来拜道:“如此,更可上合先王之路,而中与孔孟之道相近!”

    “嗯?”正在读书的中年人闻言,吓了一大跳,不敢相信的看着自己的儿子,问道:“汝因何如此说?”

    要不是知道自己的儿子,素来聪慧,机敏,他甚至得怀疑,这是不是个傻蛋?

    就听着那面前的年轻人慷慨激昂的宣讲着:“儿子闻说:上下相亲谓之仁,故仁者可以观其爱也,孔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春秋大义,以仁为本,而天下正义,莫过于爱人……”

    “我家富贵已极,有十万石之积粟,有百万钱之积蓄,有千顷之田,有千人之奴……”

    “夫物盛而衰,不如释放奴婢,以为佃农,养我家之清誉,而积君子之德……”

    中年人听得一楞一楞的,看着自己的儿子,久久无语。

    要不是确信,眼前这个人,与他的爱子确是一人,他真怀疑有人假冒自己的儿子来忽悠自己了。

    释放奴婢?

    开玩笑!

    每一个奴婢都是移动的摇钱树。

    一个壮年男奴,每年的衣食费用,最多不过三千五百钱。

    但他可以为家族耕作六十到七十亩之地,岁得粟在一百二十石到一百四十石之间。

    折算为钱,就是一万两千钱到一万四千钱之间。

    平均每一个男奴至少净赚一万钱!

    当下奴婢卖身的价格,官府平贾为三万左右。

    换言之,一个男奴,三年就能回本。

    剩下的全是净赚。

    他家蓄奴四百余人,其中男奴两三百之多,就是这些人,日以继夜的劳作,使得家族财富日益增多。

    现在,这个蠢儿子居然跑来劝自己释放奴婢?

    疯了吧?

    要不是自己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中年人真想将这个逆子吊起来,抽死丫的。

    “吾儿……”中年人放下手里的书册,叹道:“汝到底是听了谁的蛊惑?”

    ……………………

    类似故事,在无数长安豪族家庭上演。

    豪强们可以抵御和无视来自外界的压力,但他们对于来自内部的纷争,特别是来自下一代的质问和请求,就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了。

    而就在这时,一个消息传来。

    关中大贾,超级富豪,大汉首富袁广国宣布,因其爱子所请,释放他家所蓄奴婢两百人,以积阴德。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整个长安震动。

    太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