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门阀 >

第113部分

我要做门阀-第113部分

小说: 我要做门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军六校尉之一的长水校尉的主体最初就是以归义乌恒人为主。

    哪怕到了现在,长水校尉大营内的士兵,也依然有一半以上是乌恒义从或者乌恒义从的后代。

    如今的乌恒人,就是汉帝国的廓尔喀雇佣兵。

    但东汉就不一样了。

    特别是东晋,简直糟透了。

    所谓的五胡乱华,其实是东晋自己的胡人奴婢暴乱引发的。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张越沉思着,暂时还找不到答案。

    但有一点,张越还是明白的。

    那就是现在在汉室境内,人人持械,几乎家家备有弓弩刀剑。

    北方郡国,特别是边塞一带,更是全民皆兵。

    在这样的情况下,恐怕胡人奴婢连跳的机会都没有,就会被当地的亭长带兵镇压了。

    所以……

    “无论如何,我要确保人民的持械权力,永不受到威胁!”张越在心里想着。

    这个事情,倒是挺好办的,在汉室拥护和支持人民持械权力的声音,甚至比后世米帝支持持械的保守势力还要大。

    因为人民持械不仅仅是传统,更关乎祖宗与子孙。

    对于汉人来说,祭祖之时,不向祖先展示自己的射术,那就是对祖先的不敬。

    生下男丁,若不能握其手以射四方,更会使这个孩子的未来蒙上阴影。

    任何事情,在中国一旦与祖先与子孙后代联系起来,便是君王也不敢轻易去动。

    所以,张越只需要在未来稍稍鼓动一下舆论,进一步抬高持械权的地位,将之上升到‘辨别贤明与否’的地步。

    那么,后世的野心家,再牛逼恐怕也不好下这个手了。

    这样想着,张越就跟着王顺的脚步,走到了王府的正厅之前。

    “两位公子请……”王顺站在门口,做了请的手势。

    张越与刘进走进大厅内,顿时眼睛一瞎。

    就见这客厅的两面墙壁上,挂满了各种装饰品。

    有些张越认得,譬如犀牛角、鲸角、象牙、豹皮什么的。

    但有很多,他根本认不得。

    客厅的地板铺的是青石,两侧坐席之间,都立有屏风,屏风下跪侍着一个少女,看不清模样,但想来应该姿色差不到哪里去。

    王顺洋洋得意的对着张越和刘进介绍着:“两位公子,这客厅之中,皆是某家这二十多年,走南闯北收集起来的珍品!”

    “有交趾的犀角、象牙,西南夷的明珠、虎皮,更有来自西域的珍宝……”

    张越打量着这些收藏品,忽然问道:“尊驾是经商发家的?”

    对方闻言,稍稍矜持的颔首道:“然!吾当年本想从军,奈何身高不足七尺,不得为行伍之士,于是一气之下,便变卖家产,购得一批丝绸,西出河西,往西域一走……”

    “那一次,就让某的身家翻了数倍!”

    说到这里,他就得意的抚着胡须。

    “此后,赖天子之威,大汉虎贲之庇护,某于居延之间,建立起了一条商道……”

    “吾将中国的丝绸、香料以及药品,运至西域车师、大宛等地,换回了无数财富……”

    “数载之前,吾思念家乡,于是带着家奴和訾产,从居延归家,建起了这宅邸……”

    这也是多数汉室商贾最后的归宿了。

    他们在壮年之时,经商致富,然后在走不动了的时候,回家置产,富贵于地方。

    只是……

    张越忽然出声问道:“阁下为何不继续经商呢?”

    “以晚辈所知,经商之利,远大于农耕,尤其是阁下往日所营的丝绸、香料之业,其利恐怕十倍百倍于农桑啊……”

    “富贵不归乡,如衣锦夜行……”王顺笑着道:“某既发达了,当然要回家享福,况且,商贾终究是贱业,不如耕读传家来的显贵……”

    这也是中国商人的顽疾了。

    赚了钱以后,没有人想着去扩大再生产,去赚更多钱。

    而是带着自己的财富回到家乡,购置田地,建起豪宅,广蓄奴婢。

    于是他们从工商业赚到的钱最终涌入了农村,以这些大贾的体格,轻轻松松就可以击溃小农经济下的农村秩序。

    于是,一个旧商人消失了,一个新豪强诞生了。

    更要命的是,这个新豪强是商贾出生的。

    这意味着,他不会有什么人情味,也不会有什么太重的乡党之情。

    他的眼里只有利益。

    于是,他的乡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所以,儒法两家,对商贾喊打喊杀,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一百八十四章 汇合(1)() 
直至出了王府大门之前,王顺都极力的向张越和刘进炫富。

    但他不知道的是,他的奇珍异宝拿出来越多,他的未来就可能越悲惨。

    名字被大汉皇孙记到了小黑本上,还能讨得了好?

    出了王府,乘上马车,张越与刘进立刻榆树里,继续旅途。

    “张侍中,这商贾之利,真有那么丰厚?”坐到马车上后,刘进想了很久,终于对张越问道。

    “当然……”张越的脑海中闪过《史记。货殖列传》和《汉书。食货志》中记录的那些文字,他想了想道:“臣听说,坊间有传言:若利不及什二,则非良业……”

    “两成利润都非良业!”刘进有些不可思议了。

    “当然!”张越心平气和的道:“错非工商之利,如此显著,大司农何以支撑至今?”

    现在大司农的盐铁收入,都快赶超口赋收入了。

    稳居国家财源的前三甲,地位几乎不可动摇。

    为了让刘进有更直观的认知,张越想了想,便对他道:“如今天下人口数千万,仅仅是每人每岁消费一百钱的商品,就是数百万万的一个市场……”

    “更何况自博望侯凿空西域,西域三十六国及其远方之国的市场,也渐渐为汉商贾所洞开!”

    如今,丝绸之路已经开始成型。

    从长安出发的汉室商人,运着大批货物,转卖至西域,由西域倒手,经过康居、大夏,贩往身毒、安息、大秦等地。

    新兴的丝绸之路,一下子就引爆了整个世界的商业热情,创造了无数商业神话。

    刘进听着,叹道:“可怜良善躬耕之民受贫穷之苦,而经商贱业之人,却可坐享如此富贵……”

    这也是大多数汉人贵族士大夫在见到了暴富的商贾们的夸张排场后的第一反应——一群贱业贱籍之民,却富贵比拟公侯?干死你!

    “殿下所言虽是,但有些偏激了……”张越轻声道:“臣闻: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昔在春秋,管仲用轻重之权,以鱼盐利,辅佐恒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孔子赞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袵!”

    “可见古代的圣王与先贤,皆无轻商之念,真正轻商之人,还是自秦开始……商君以为商人乱法非民,乃以酷法禁绝,佐以打压、歧视之制……”

    “然而……商君却想不到,向富之心,求富之念,乃人之本性,酷法也好,苛政也罢,都不足以吓退人民心中对于财富的渴望与追求之念……”

    “秦国七世之间,就有乌氏倮、寡妇清的豪富之人,财富足可敌国!”

    “至秦王政,又有吕不韦,以‘奇货可居’而入主秦朝社稷,自诩亚夫……由此可见,商贾与工商,是杀不光也禁绝不了的!”

    “臣以为……”张越看着刘进,微笑着道:“既是如此,何不学大禹治水?”

    “堵不如疏?”刘进呢喃着。

    “然!”张越笑道:“堵不如疏,疏不如导,商贾坏民风,伤农事,天下皆共见,以臣来看,朝廷宜当建一官衙,指导和监管商贾诸事,如有不法,如有偷税者,皆严惩之,而守法纳税积极者则表彰之……如此便连贾人也得教化,也能知仁义忠恕……”

    听着张越的话,刘进的眼神一下子就亮了。

    但他旋即就想起了一些事情,垂头丧气的道:“若如此,恐怕天下人难服!”

    是啊,桑弘羊也就玩了一下盐铁官营,干了一下均输之事,插手了一下商贾的囤积居奇的事务,就已经被喷了个半身不遂。

    若再来一个专门对口管理商人的中央机构。

    别人不知道,但谷梁学派一定炸锅。

    齐鲁梁楚的大商贾也肯定不干。

    这事情闹腾起来,影响太大了,不是现在的他与张越可以把控的。

    张越自也明白,法家在战国花了两百年时间,将仇商和歧商的精神写进了诸夏士大夫贵族的骨髓之中。

    要改变天下人对商贾或者说工商业的看法,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工作。

    西元前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社会模式,也难以容忍,一个国家内部有太多脱离了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人存在。

    张越可不会忘记,明朝中后期,仅仅是因为江南地区发达的手工业,特别是织造业的兴盛,就直接导致了明朝的崩溃。

    因为,江浙一带的土地,有太多被改种了桑树。

    所以,当地的粮食产量逐年暴跌,到了后期甚至需要从湖广进口粮食。

    当北方遇到小冰河,干旱不断。

    明王朝脆弱的统治立刻就土崩瓦解。

    所以,在中国想要发展工商业。

    首先也是最主要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不是资金、法律、制度和环境。

    而是粮食安全。

    只有中国的粮食能够大大富裕,并且有着好几个稳定的产粮区的时候,中国才有条件去玩工业化。

    不然,任何不顾粮食安全去搞工业化的人,都是在耍流氓。

    好在,张越有这个本钱。

    有着空间之助,只要推广得利,帝国的粮食产量在未来十年翻番,指日可待!

    粮食产量跟上去了以后,就意味着,可以解放出很多富裕人口。

    这就有了玩工商技术的基础了。

    这么一想,张越就信心满满,容光焕发的看着刘进,道:“殿下不用着急……”

    他意味深长的道:“臣曾听一位长者说过: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刘进听了,也是眼神一亮,对张越深深的看了眼。

    …………………………………………

    接下来两天,张越与刘进沿着直道,一路向南,走访了十余个亭里,考察了枌榆社、新丰乡的许多户农户、豪强之家,同时将两条流经枌榆社、新丰乡的河流和几条溪流的流域流向都绘到了布帛上。

    等他们来到新丰县县城的城门口时,记录的考察文牍和河流图,已经塞满了整整一箱子。

    这一路行来,张越与刘进最大的收获,就是对走过的地区,有了第一手资料和印象。

    现在,新丰县的枌榆社与新丰乡,不再是两个模糊的印象。

    而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亭里,一户户热情勤勉的农户以及一个个或豪爽或吝啬或奸利的豪强之家。

第一百八十五章 汇合(2)() 
新丰县县城不大,约莫也就占地两三里,有着三五百户人家。【。m】

    这也是这个时代一般县城的规模。

    主要居民基本都是商贾、官吏和胥吏。

    一般来说,只有在赶集的日子,县城才会热闹起来。

    平日里,基本上都是冷冷清清,偶有几个游侠在街道上喝醉了酒,到处撒酒疯,很快就被街坊上的差役抓走了。

    等待他们的自然是罚款、劳役。

    站在县城之中唯一的一家供给过往商旅投宿的客栈阁楼上,张越远眺着这个小小的县城。

    心里面无数想法冒了出来。

    “新丰县的县城还是太小了……”

    “手工业严重不发达……”

    “私营经济落后!”

    这些都是他上任要着手改变的情况。

    作为穿越的公务员,他首先反应过来的第一想法,就是寻找新丰的优势。

    这是一个现代官僚的本能。

    “或许可以尝试搞一搞农家乐……”张越在心里琢磨着。

    新丰与长安城的距离很近很近,最多只有三十里的路程。长安城的富户、官员弟子,士大夫以及商人,最多只需两个时辰就能抵达新丰县境内。

    若能开发出几个旅游项目,能吸引到这些人来玩乐。

    新丰的第三产业就可以发展起来了。

    这样就能吸纳大量的富余人口进入服务业和旅游业,解决很多问题。

    只是,这个事情今年是肯定搞不了了。

    “或者可以在新丰搞一下棉花种植与棉纺织业……”张越转念又想了起来。

    新丰县南部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