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宰执大宋 >

第85部分

宰执大宋-第85部分

小说: 宰执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雷、地雷是不错的选择,应该研制的难度不大,当然炸药包这种最简单的爆炸杀伤武器也少不了。

    不过等到钟浩真得开始着手开始研制,发现如今的基础条件实在太薄弱,很多东西难以实现。

    在一众铁匠的研究下,好不容易制作出容易炸裂的铸铁壳子可以用来制作手雷了,但是引爆火药武器的触发装置,却又让钟浩瞪眼。

    后世的那种延时触发装置、撞击触发装置、燧发触发装置等触发引爆装置,一概没有,也难以制作出来,钟浩暂时也是无能无力。

    钟浩无奈,只能暂时采用简单的火绒引信点燃方式引爆手雷。

    撞击触发装置和燧发触发装置,钟浩觉得日后多加研究还是有可能解决的,只是现在暂时没法解决,地雷这种主要靠撞击触发的武器,暂时没有必要研究了。

    钟浩和那几个老工匠集中精力,主要研究试验手雷这种爆炸杀伤武器。

    用试验出来的比较容易炸裂的铸铁壳子装上火药,里面填充上铁砂子、铁钉、铁蒺藜等杀伤物,顶上留上一个小孔装上引线,一个简易的点火引发的、可以姑且称之为手雷的爆炸杀伤武器便诞生了。

    钟浩看着这个铁壳子武器,虽然看着丑陋无比,但是心中对其还是颇有期待的。

    钟浩在静羌寨外,离得战兵营训练场很远的地方找了一个试验地。

    钟浩在预先做好的掩体内点燃手雷顶端火绒,用尽全力扔了出去,立即和那几个老工匠趴在掩体内。

    等了好半晌儿,才听到一声闷响。

    闷响过后,钟浩和那几个老工匠爬出掩体,上前去查看。

    铁壳子爆炸的效果很不理想,只是炸破一个洞,并没有四分五裂。不过爆炸的冲击力还是不小的,周围的草人都被爆炸的气浪撕碎。

    “铁壳子需要让那几个铁匠铸造的再薄一些,火绒引线再缩短一寸吧!”钟浩看了看爆炸效果,对几个老工匠说道。

    那几个老工匠都一一记下。

    钟浩又把颗粒火药制造的一些技巧,说给几个老工匠听,让他们一起制造一些试试。

    颗粒黑火药,是火统等管状射击武器大量出现后,才应运而生的。

    因为火药制成颗粒状,颗粒之间就有足够的空气,会使爆炸时火药燃烧更充分。而且火在颗粒状火药表面传开,这会大大加强火药燃烧速度,通过缩减反应时间获得更大的威力。火药威力提高,可以加大推力,提高命中。

    而且采用颗粒火药,会使枪镗内的残留物也会大大减少,枪械的可靠性会大大提高,堵塞可能就降低了,清理枪镗所耗费的时间减少,而且颗粒火药状填速度更快。这样便大大提高了射击速度。

    当然,钟浩如今暂时没有条件制造火统等射击武器,但研制一下颗粒状火药还是有用的。就算手雷用上颗粒火药,也能大大加强爆炸威力。

    而且此时的火药大都是用木桶盛装的。粉末火药就算再粉碎充分也不可能原料微颗粒大小全都一样。而粉状火药在木桶这种密闭的空间里不断摇晃,这些固体混合物中颗粒大的会上升,颗粒小的会下沉,到时使用时就会造成成分配比不准确,难以发挥其最大爆炸效果。

    长途运输后经常都会发生硫磺沉积在木桶底部的情况,使用前还得再次搅拌均匀,否则会大大影响威力,而颗粒火药大大减少了这个麻烦。

    粉末火药有这些缺点,而颗粒火药制作并不是太难的事情。钟浩觉得既然有办法让火药威力更大,自然要研究试验一下。

    其实做颗粒火药说简单了,就是将火药用水和一部分粘合剂混合后压成饼状,然捣碎做成颗粒状烘干。当然细致做起来,需要很多注意的要点,也是一项需要水磨工夫的活计。火药这东西,多下功夫是没有错处的,这种东西做得越精细,威力自然就越大。(未完待续。)

第一一五章 收获的季节() 
最近快要秋收时节了,静羌寨的寨墙也快完工了,钟浩的事情比较多,要安排秋收工作,还要验收静羌寨寨墙,暂时没有时间来和这几个老工匠们试验了。

    所以,钟浩把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跟他们详细说了,最近让这几个老工匠自己摸索试验,并表示秋收之前试验出趁手的火药武器来,每个都有五贯制钱的奖励。

    这几个老工匠不由的大喜,试验的积极性大增。

    火药火器试验是高危的事情,钟浩嘱咐他们务必注意安全,不要贪功冒进。

    钟浩又嘱咐这几个老工匠做实验的时候,记得务必记得记录试验笔记。比如每次试验火药的用量、铸铁壳子的厚度、火绒引线的长度、爆炸时间的长短、爆炸的破坏力度都要记下来。到时方便总结归纳,以便找出最合适的各种参数,到时用来批量生产制式火器。

    钟浩还宣布如果试验笔记能让自己满意,额外还有十贯制钱的赏钱。

    那几个老工匠一听记笔记还有赏钱,不由得更加高兴。不过高兴了片刻之后,就都变得都苦着脸了,他们这时都记起来,自己这几人中没一个识字的,这笔记如何记录。

    几个老工匠把自己不会写字的事情跟钟浩说了,钟浩不禁苦笑,自己这寨子里人手的素质……唉,说多了都是泪啊。

    好在如今寨子里的孩子们都开始识字了,钟浩从学堂里挑了两个年纪大些、识字多些的孩子来帮着几个老工匠做记录。

    据韩虎说左厢神勇军司的擒生军每年秋收之时,必然回来麟州掳掠扫荡的,钟浩觉得绝对不能心存侥幸。所以,火药就暂时按照十五比二比三的比例,先制造一部分便是,他让几个工匠先专注于这火器研制,尽量在秋收之前做出些可以用于实战的火器。

    等秋收收以后,钟浩也想试验一下别的比例的火药。硝石、硫磺、木炭十五比二比三的重量比例,虽然是一个效果很不错的经典比例。但其实根据不同的火药用途和特性追求,这个比例也是可以有不同的调整。比如,硝石的增加会提升火药的反应速度,也就是爆炸能力会强一点。而如果完全去除硫磺的话,就是通常所说的无硫火药,爆炸产生的烟很少。

    当然,这是个需要费工夫的事情,不是一时半会能研究出结果的,需要留待日后慢慢研究。

    …………

    秋风习习,悄悄的赶走了盛夏的暑意,带来令人舒爽的丝丝凉意。秋天的气息越来越浓郁了。

    相对于春的繁丽,夏的浮华,冬的死寂,秋的宁静和收获,不在追逐浮华,而是静静的,悄悄的,淡淡的。

    静羌寨的寨墙终于完工了,钟浩带着崔峰和杨怀玉等一起仔细查看后,对工程的质量和寨墙的建制还是比较满意的。

    钟浩和崔峰设计的寨墙一开始定得是四尺厚,一丈高。可是后来人手多了以后,觉得四尺厚的寨墙太单薄,防御能力太差,便增加至六尺厚。

    而且寨墙上需要建垛口,还要存放擂石等防御器材,四尺厚的寨墙实在太窄了,垛口就要二尺多厚,建上垛口后,四尺的寨墙就剩下二尺宽,连防守寨墙的士兵来回走动,都要小心翼翼,更别提堆放守城器材了。

    寨墙虽然不算太高太厚,但是建造的颇和规制,非常规整,寨墙四角都建有坚固的角楼。因为静羌寨是寨墙基本接近于方形,方形城池四角的是防御死角,建上角楼可以强化其防御和监视能力。

    角楼的高度要高于城墙不少,还可以用来作军事瞭望用,而且可以储存铠甲、兵器和防守器材等,所以建造角楼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且角楼不但高度高于寨墙,宽度也远宽于寨墙,万一要是敌人攻上寨墙,还可以依托角楼射击,阻滞敌人,甚至组织反攻等。

    静羌寨的寨门都是从天台上砍伐的大木制作而成,制作之前都是浸泡过数次桐油的,可以防火防腐,为了保险寨门外侧还钉上铁皮。

    寨门一般是一个堡寨的薄弱处,为了加强防御,静羌寨的寨门外侧还装有无数突起的狼牙钉。

    为了便于防守,静羌寨只有南北两个寨门,北门为正门,建得比较高大。南门则通向天台山,寨门外地势险要,难以摆布开军马,不便攻打,万一静羌寨危急,可以静羌寨的人可以从南门撤向天台山。

    寨墙外是夯实寨墙时,取土挖出的七八尺深的大沟,用来做静羌寨的壕沟。如今静羌寨寨墙完工后,工匠们又从窟野河引水到壕沟,将其变成了静羌寨的护城河。

    护城河和寨墙之间还设置了拒马和鹿角。

    总得来说,静羌寨还是建设的颇为合乎防御规制的,在河西之地算是建设的比较不错的堡寨。

    当然,这些东西,很多都是杨怀玉他们讲解给钟浩听的,钟浩本身这方面懂得非常有限,正在努力学习。

    杨怀玉虽然年纪比钟浩还小,但出身将门世家,对行军作战和城寨建设及防御等这些东西,从小耳濡目染,懂得还是颇多的。

    如今马上就要秋收了,钟浩招募来得兴县等地的农户,都要回家秋收了。

    寨墙建完了,钟浩如约给他们结算了工匠,送他们离开。

    不过,他们都带走了一个消息,就是静羌寨周围的荒田,任凭百姓耕种,而且还免费提供粮种,三年不收田赋,收成尽归耕种农户所有,静羌寨还会给他们提供保护,而且每户前来的农户,都会在静羌寨有一块宅基地,可以在此安家落户。

    有人,静羌寨才有可能发展,只有多吸引更多的人来,钟浩屯田练兵进而吸引横山羌蕃部落前来的计划,才有可能实现。

    静羌寨周围、窟野河畔有许多的抛荒的田地。这些田地虽然抛荒了,但抛荒的年岁不长,只要翻耕一遍,便可以种庄稼。

    以前这里没有堡寨保护,怕夏军来骚扰掳掠,可能不但自己辛苦种了一年的庄稼,被夏军摘了桃子,就连自己身家性命都难保,自然不愿也不敢在此地耕种安居。

    但是如今有了静羌寨,可以给百姓们提供庇护,钟浩觉得应该可以吸引一些百姓来。河东的兴县等地有土地的那些百姓,自然不会来这里,钟浩主要是想通过他们之口广为宣传自己的优惠政策,让逃亡河东的那些原先河西麟州等地的百姓知道。

    那些河西百姓逃亡河东后,客居他乡,又没有土地等家资,而回来却能有地种,而且有许多优惠条件,也是不错的选择。虽然种得庄稼有可能便宜了夏军,但起码有静羌寨保护,性命至少应该无忧。万一夏军没来,可就白捡一年的收成,当然他们需要投入劳力,但在这些贫苦的百姓眼里,自己的劳力是最不值钱的,不能算是投入的。也正是因为此,钟浩才想通过兴县等地这些来做工的农户的口,让他们知道,进而吸引他们来静羌寨这里。

    当然,静羌寨想要吸引更多的百姓来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够保护他们辛苦一年的庄稼不被夏军抢掠。

    只是这点钟浩暂时没有把握,只能留待日后解决,先能吸引多少百姓来算多少吧。

    这半年一直提心吊胆,怕夏军来骚扰掳掠,好在夏军颇给面子没有来,一直没有来。

    不过,钟浩听了韩虎的话,知道也不能一直抱着侥幸,如今马上要秋收了,必要的预防措施是必须要有的,说不定那天夏军就来。

    好在静羌寨的寨墙如今建好了,只要哨探及时,让静羌寨的人都躲入寨子里,应该可保安全。夏军来扫荡掳掠,定然不会带什么笨重的攻城武器的,寨墙应该可以保护静羌寨里人的安全。

    …………

    秋风渐渐有了凉意,树上的叶子渐渐开始变黄了,可是果实却渐渐成熟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秋天的庄稼,也到了收获的季节。

    七月底是麦收的时节,静羌寨的一千五百多亩麦子,今年收成都不错,麦穗已经非常饱满,金黄的麦穗将麦秆压得有些直不起腰来。

    最近连续几个大晴天,麦穗已经没有多少水分了。钟浩指挥静羌寨抢收麦子。

    静羌寨男女老少,一起上阵,全部在麦田里用剪子剪麦穗。说不定什么时候,夏军就来,必须抓紧抢收。

    钟浩记得小时候和爷爷住在农村,那时收麦子都是带着麦秆,从麦子根部割断,然后打捆运到打谷场,等各家收割完了,然后一大家子人一起拉来脱粒机,一起“打场”。麦秆“打场”出来之后堆成垛,留着当柴禾。

    每到“打场”时,都是孩子们疯玩的时候。因为全家大人们都要一起“打场”,一家子麦子多的话,有可能打很久,孩子们没人管,只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