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宰执大宋 >

第148部分

宰执大宋-第148部分

小说: 宰执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的岭南在大宋人的眼中,就是未完全开化的穷山恶水之地。

    大宋犯了事的贬官,犯得事情最严重的,一般都是贬往岭南地区。在大宋士大夫们的眼中,这已经算是最重的惩罚了。

    很多发配充军的罪囚,宁愿选择去苦寒又战争不断的西北边地,也不愿意去瘴气横行的岭南。在西北边地,最严重的事情,也就是遇到西夏人来攻打掳掠,虽然有危险,但是总归有活命的机会。但是在岭南若是遇到厉害的瘴气,基本没有逃跑的机会,随便遇到点有毒瘴气就有丧命的危险。

    岭南地区此时很多深山老林、河谷沟壑、泥塘沼泽的一些闭塞的地区都有毒瘴横行,而且这些瘴气有时还会随风飘荡,即使远离瘴气多发之地,有时也会被瘴气毒倒。

    特别是广南西路,大宋此时甚至有个不太好听的别称,叫做“瘴乡”,极言此地瘴气之重。外地人去了,极易瘴毒的袭击,轻则上吐下泻,重则昏迷不醒,甚至死亡。

    可以说此次西军进入两广平叛,最担心的不是侬智高军,反而是瘴气,一旦西军部队大面积遭受瘴毒,这仗还怎么打?

    钟浩后世恰巧在网上看到过一些避瘴的方法,据说都是千百年来人们总结的有效方子。

    钟浩不禁有些感谢后世发达的资讯条件,此时这方法或许能够挽救不少西军战士

    于是钟浩决定把这避瘴的方法,一起写进条陈。若是这条陈呈报帅帐后,得到采纳,或许可以为西军减少许多非战斗的减员。

    钟浩知道的能够避瘴的法子,比较简单并且容易实现的便是喝薏米粥和嚼槟榔。

    薏米,又叫薏仁、薏苡仁,其性凉,味甘淡,入脾、胃、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胃、清肺热、止泄泻等作用。据说久服薏米粥之后,可以轻身辟瘴。薏米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后世甚至有很多人说薏仁米是米中第一。

    其实这个法子自东汉时便有记载。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在交趾作战时,因为南方山林湿热蒸郁、瘴气横行,为了对抗瘴气马援经常食用薏米,不但能轻身省欲,而且能战胜瘴疟之气。正是凭借这薏米的神奇作用,马援所带领的汉军在交趾并没与受到瘴气毒役的侵扰,屡屡击败交趾军,伏波将军也威名远播。

    伏波将军可能是对这薏米太喜爱或是太认可其作用了,因此他在从交趾撤军时,还专门从南方运回的薏米来。结果在他死后,被进谗的人把这薏米说成了明珠,让他自己和妻儿等不白蒙冤,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薏苡明珠”的典故。后世往往以“薏苡明珠”比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或者故意颠倒黑白,糊弄是非。

    除了喝薏米粥,常嚼槟榔子也是一个简单有效的避瘴气的方法。槟榔别名“洗瘴丹”,常嚼槟榔有很好的对抗瘴气的作用。

    喝薏米粥和嚼槟榔这两样搭配服用,便能很好的避免人体受瘴毒的侵害。

    薏仁米和槟榔果,都不是什么贵重的玩意儿,都是南方的土产。到了南方可以轻易的调集足够的意仁米和槟榔果。因此这两个法子,钟浩认为是最简单有效的避瘴气的法子了。(未完待续。)

第二〇九章 上呈条陈() 
钟浩把关于马蹄铁的事情和避瘴的法子一起写成了一个详细的条陈。

    钟浩本想觉得自己位卑言轻,想让杨文广代为递上条陈。

    可是杨文光却说钟浩如今是帅府赞画,上这条陈是正事理所应当,职责所在的事情。应该钟浩自己来上,这样还能得到狄帅更多的赏识。

    于是钟浩在晚上时,便亲自把自己写好的条陈送到帅帐。

    狄青今晚并没有军务,倒是难得的清闲片刻。

    钟浩在来之前特意让杨怀玉找狄咏打听好了:今晚狄青有时间,才特意今晚来上呈条陈的。

    钟浩到帅帐门口请见。帅帐门口的亲兵进帅帐请示狄青,很快便回来请钟浩进帅帐。

    狄青今晚穿着一身蓝色道袍,头戴逍遥巾,意态悠闲的坐在一张胡床上,正在读一本《左氏春秋》。他看到钟浩进来把书合上,很是随和的道:“呵呵,文轩来了。”

    钟浩忙行军礼道:“末将见过大帅!”

    虽然钟浩是帅府赞画、先锋军行军司马,但好像都是文职,算不得军中之将,自称末将似乎有些不是太合适,但钟浩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具体该如何自称,索性一直是自称末将。在一军大帅面前,自称末将,总是没有错处的。

    “不必多礼,自己搬个杌子坐吧!”

    “大帅面前,末将不敢,末将站着回话便是!

    “让你坐,你就坐!你现在也是我的幕府赞画了,不用在我面前那么拘谨。”

    钟浩见狄青今晚颇为随和,毫无大帅的架子,便不再拘束。从旁边便搬个小榆木杌子,在狄青下首坐定。

    “听亲兵说你是来上条陈的,想说个什么事儿啊?!”

    钟浩听了狄青的话,忙把自己写好的条陈,从怀中拿出,恭敬的递给狄青。

    狄青接过钟浩的条陈,低头看了起来。只是看了几眼,便眼睛一亮,显然被钟浩这条陈的内容所吸引。

    一炷香的时间后,狄青看完条陈后抬起头来,有些兴奋的问钟浩道:“文轩你这避瘴气的法子是从何而来,可有把握?”

    狄青正愁去岭南怎样应付这瘴气呢,到如今没有了个妥当的法子。他这次南下最担心的不是侬智高军多么厉害,在他眼里,那些南方的蛮夷军队真不够看得,他最担心的正是岭南地区横行的瘴气。

    “末将是从《后汉书》上看到的这法子。《后汉书·马援列传》有记载:‘援在交阯,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伏波将军在交趾作战时时,之所能让战士免遭瘴气毒手,正是凭着这薏米的神奇作用。这个法子,末将在青州时曾经咨询过去过岭南的行商,确实是大有作用。

    至于这槟榔别名‘洗瘴丹’,南方湿热地区的百姓都是有嚼食这槟榔果的习惯。常嚼食这槟榔果确实对抵御瘴气有很好的作用。这事儿南方人都是知道的。

    末将敢打保票,这两样东西确实可以有助于抵御瘴气。不过个人体质有别,末将并不敢保证每个西军战士只要常食用这两种东西便可不受瘴气袭扰,但起码能保证大部分不用再惧怕这瘴气毒害!”

    钟浩虽然对这薏米和槟榔的避瘴作用很是有信心,但并不敢保证对人人都有效,是以说话给自己提前留了余地。

    狄青听了钟浩的话,不由的大是兴奋,这法子若是能保证大部分的西军战士不受瘴气侵扰便足够了。狄青想道:反正这薏仁米和槟榔果都是南方很容易得到的土产,再说吃了也没有坏处,可以照这避瘴法子一试。

    狄青心中已经决定明天便传令让两湖地区的官府大量搜集这两样东西,让他们都运到荆湖南路的路治潭州去。狄青如今对两湖、两广的事情全权说了算,让荆湖南路的官员办事儿,比找京兆府还方便很多。

    狄青打算等西军大军到达潭州、进入两湖地区后,便开始按照钟浩条陈上写得:每天两顿薏米粥,嚼八颗槟榔。

    狄青很是欣赏的看着钟浩笑道:“哈哈,文轩当真不错。本帅这幕府里十几个赞画,好多都是饱读诗书的宿儒,竟然每人发现这《后汉书》里竟然有此避瘴之法,实在是不像话啊。”

    钟浩忙谦虚道:“末将也是以前偶然翻看《后汉书》时,记得此法。这句话并不显眼,不注意的确实难以发现,却也怪不得帅府的那些赞画前辈!”

    其实钟浩要不是后世在网路上,偶然间看到这个避瘴气的法子,也不会知道《后汉书》上有此记载的。

    若是钟浩为了读东汉史,专门看《后汉书》,估计也不可能发现这个法子。文人们读史书,估计大都更注意“薏苡明珠”这个马援因为从南方运薏米被当做明珠冤枉的典故,不太会注意薏仁米的作用。

    狄青爽朗的笑道:“文轩不用在某面前那么拘束,在本帅面前随意些便是!”

    狄青前天让钟浩做了自己幕府的赞画后,自然要对钟浩的身份做些调查,以对自己这帅府的赞画的底细做些了解,可别这钟浩万一再有什么问题。

    一查之后,狄青发现钟浩竟然和自己最敬重的范公颇有渊源,据说钟浩便是范公荐举为官的,而且这钟浩能成为富相公的女婿,也是范公做得媒。

    而且这钟浩也是颇有些本事的,其做得诗词文采无双,而且还颇通军略。

    以钟浩的诗词文采,本来能走一条东华门唱名,然后一路坦荡的进士文官之路,却主动到西北去主持这窟野河畔的屯田练兵的事宜,丝毫没有看不起武将和武事的意思。

    这次钟浩更是主动带平西军请战,跟随杨文广先锋军。这平西军是这次南下平叛的西军中的唯一一支厢军。据狄青的人调查,这一营的平西军无论是装备,还是战斗力,都是不错的。这自然是这钟浩的功劳。要知道一年多前,这平西军还只是一支比乡兵强不了多少的杂役军。

    正是因为此,狄青对钟浩还是很是欣赏,是以这次见面狄青对钟浩很是和气,一直称呼其表字。

    如今看了钟浩的这个条陈,狄青不禁对钟浩更加欣赏。(未完待续。)

第二一〇章 踏破贺兰山阙() 
探讨完了避障的法子,狄青又问起了钟浩关于马蹄铁的问题。

    “文轩你这条陈上所说的给战马马蹄安装马蹄铁的办法,是从哪里得来的?

    “这……这是末将自己琢磨出来的!”

    关于这马蹄铁,本来钟浩是想随便编个出处的,可是还真不好编。这马蹄铁没法说是从什么古籍上看到的了,毕竟钟浩是从后世的得到这个法子,并没有古籍上有记载这马蹄铁。若是自己随便说了别的出处,万一狄青去考证,定然露馅,到时定然对钟浩有些坏印象。于是,钟浩只得说是自己琢磨的。

    狄青听了这马蹄铁是钟浩琢磨出来的,倒是没有怀疑,毕竟钟浩有发明千里镜的先例,而且狄青事先对钟浩做过调查,钟浩确实发明过很多东西,可见这方面他的造诣还很深的。

    当下狄青问道:“文轩对这给战马马蹄加装马蹄铁的办法,以前可曾有过试验?”

    “这个……末将以前确实未曾试验过,是到了这灞水大营才首次给战马试验!”

    “哦,效果怎么样?”

    “钉了马蹄铁的战马,没有任何问题,依旧健走如飞!”

    狄青沉吟片刻:“嗯,文轩既如此说,那这法子应该是很有用的。待本帅参详一下,若是真没有问题,就先给一部分战马安装上!”这毕竟是件非常重大的事情,狄青虽然欣赏钟浩,也相信钟浩的话,但是却也不敢轻易冒险。他打算若是这马蹄铁确实有效,便先让一小部分部队的战马安装上,等开拔到潭州,若是没有这战马的马蹄没有问题,再考虑是否再让其余部队安装上。

    这安装马蹄铁不像那避瘴之事那样,是必须迫在眉睫的事情。这安装马蹄铁虽然能减少战马马蹄的损耗,但是西军这么多年没有也都过来,这马蹄铁就算真得能很好的保护马蹄,也不是这次南下优先考虑的。

    毕竟这次南下平叛容不得一点差池,万一装这马蹄铁把马蹄弄坏了,可就得不偿失了。为了这次平叛成功,哪怕损伤些战马也是可以接受的。

    钟浩对狄青的决定没有任何意见,毕竟狄青是一军主帅,要通盘考虑,顾全大局。这马蹄铁虽然确实能保护战马,但是狄青不敢轻易冒险也是人之常情。毕竟现在不是平时无战事之时,可以从容试验,如今朝廷可是急等着狄青带西军南下平叛呢!狄青作为一个稳重的大军统帅,不敢轻易冒险,也是对的。

    钟浩觉得自己把这法子说出来,便是对得起自己良心了,也算对得起自己这帅府赞画的职位了。至于这马蹄铁以后到底能为大宋减少多少战马损耗,钟浩是懒人,也就懒得去关注了。钟浩之所以把马蹄铁造出来,完全是处于一个汉人,对这个民族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像这个民族发展得更好。不过钟浩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也仅仅止于造出这马蹄铁来,他还有没有那么大的责任感,去一定要推广这东西。

    既然这条陈上呈了,钟浩便准备向狄青告辞。毕竟作为一军元帅,狄青也是很忙的,自己这一个小卒耽误元帅太多的时间,就有些不识趣了。

    临走时,钟浩又想起一件需要在岭南必要注意的事情,于是向狄青禀道:“禀元帅,这防瘴气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便是西军到了岭南,万万不能喝生水,一定要把生水烧开后再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