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81部分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81部分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说会宁府、幽州的大事都有所耳闻,却也只是听说而已。其中很多详内情却并非知之甚详,尤其是有人刻意隐瞒的情况下。

    加之他一心全都扑在伐宋大业上,并不十分注重要后方的勾心斗角,所以多少有些许“孤陋寡闻”。

    徐还这个名字,好像听说过,契丹之乱好似有提过此人,但是具体的,他却不太清楚。

    但如今,完颜挞懒给他来了信函,详细介绍了徐还此人。

    什么会宁府救走宋国公主,辽阳劫持皇孙,辽河畔戏弄盖天大王,挑起契丹之乱

    这些竟然都是此人所为?

    金兀术不禁有些心惊,旋即又看到徐还是河内粮仓着火的主犯,最近则是其在东京制造混乱。

    言过其实吧?

    宋国真有这般厉害的少年人才?如果真是这样,金军又怎能攻陷东京,俘虏宋国皇帝与宗室,几乎将他们灭亡呢?

    所以金兀术下意识觉得有点危言耸听了,并不是格外重视。不过完颜挞懒特意来信函,要求自己留意并拦截此人,全不理会似乎也不合适。

    哪怕不为徐还,单单是为了队伍中的宋国柔福帝姬,也值得派兵走一遭。但没必要亲自出马,眼看着快要二月春来,南征即将开始。当前要准备大军出征事宜,实在不宜因为这些小事分神。

    不过完颜挞懒这边煞费苦心地安排了许多,或许对自己的那个计划有所帮助

    兀术没有亲自前往,但派出了一个人——金吾卫上将军耶律马五。

    虽说都是前锋将领,但说到底前线是四太子兀术和完颜挞懒说了算,耶律马五是个辽国降将,虽貌似身居高位,却也只有听命行事的份。仔细算起来,应该是前锋中的前锋。

    此人出马,追剿徐还不足千人的队伍,应该不在话下吧?当然了,派出一员悍将,目的当然不只是这么简单。

    南下扬州,沿着运河行走本来是最便捷的道路,几是直线,且道路平坦。

    但对徐还等人而言,这条路却并非最好。金军已经做好了南征准备,运河这等交通枢纽沿线陈有重兵,千余宋人行走难免有些招摇,安全很难保证。

    眼下实力弱下,徐还并不想与金兵交锋,那样对自己没有一点好处。

    不能沿运河南下,那么只有迂回前行,为了避免金军从后面衔尾而追。在等到辛赞前来汇合后,索性折向西南。

    汝南就在应天府西南方向,根据先前的消息,岳飞的兵马暂时驻防在那里。虽不知是否离开,但至少是宋军地盘,相对安全。

    从应天府经亳州往汝南方向,正是黄河决口后的重灾区,一路上但见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路有冻死骨。

    见此情景,众人少不得唏嘘,但暂时能做的紧紧是将随身的粮食匀出些许,但能救助的人也十分有限。

    这个年代,救灾能力太有限了。

    如果是和平时期,大宋朝廷大概可以从常平仓中分发粮食赈灾,并在灾区募兵,从而减缓灾情,保证不出现流民动乱。

    但如今的大宋朝分崩离析,上到朝廷,下到地方官府,哪里顾得上这些?更何况黄淮地区大部分落入金人之手,宋庭更不会顾念。

    至于金人,他们更不会在乎宋人的死活。当然了,如果他们有需要,会用少量的粮食换取大量的民夫,甚至是兵卒,这些人被称之为签军,跟随在女真兵马之后,再次对江淮、江南的宋人举起屠刀。

    如此悲剧,也不知身在扬州的皇帝赵构作何感想?

    赵构近来的心情还算不错,不管怎么说,总算是过了个平安年。

    秋天的时候,种种迹象表明金军会大规模南侵,让他一直惴惴不安,但后来却平安无事。

    其中原因嘛,一来是听说北方契丹人叛乱,牵制了金军。二来也离不开大宋将士的浴血奋战,比如驻守滑州的杜充。

    年前他接到奏报,杜充一把火烧了金军在河内的粮仓,导致金军短期内粮草供应不足,南征延迟,一时大感欣慰。至于其中提到一个名叫徐还的青年,赵构看到的却并未在意,只当是杜充手下的校尉。

    不过很快,几个便有不好的消息传来,杜充遭到金军反扑,不得已掘开了黄河。虽说此举有些过分,但想到黄河沿岸地区都被金军占领,灾害并不在眼前,赵构并不十分在意。

    更何况,杜充再三强调,此举能够延缓金军南下的步伐,赵构不明就里,信以为真。尤其是接到岳飞除夕夜突袭东京金军大营的消息后,甚至还下旨褒奖。除了褒奖岳飞这个具体征战的少年,对杜充这个运筹帷幄的指挥者,更是多有赞誉。

    甚至还给了杜充一个新身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所谓的宰相,理由是杜充守土抗金有功。

    功在何处呢?如果说烧粮草,突袭金军算是抗金,那守土呢?别忘了,杜充原本是东京留守,好歹将大宋名义上的都城保全了一年之久,岂能不算功劳?

    但也有人想说,东京似乎是宗泽老将军夺回来的,而杜充也不过是半年多前,宗泽故去之后才继任为东京留守的。

    不过堪堪半年时间,他不仅丢了河朔与东京,此番南撤某种程度上算是放弃了淮北的大片土地。

    这样的人怎么能算是守土有功呢?不过这种事,往往是敢怒不敢言。加之杜充运气不错,刘豫献出济南府,投降金军,甚至还要被册封为伪帝的消息传到扬州,上下一片哗然。舆论全都转为对刘豫的指责与批判,杜充的事情自然而然也就雨过天晴。

    皇帝赵构,为此更是恼怒不已,大宋国土被金军占领是一回事,但有傀儡皇帝上位,那又是另外一事。赵构可以忍受金军,甚至可以委曲求全,但绝对不能忍受一个昔日的宋臣与自己平起平坐,可惜束手无策。

    却没想到,当此之时,从东京传来了好消息

第一六三章以为己任() 
东京上元灯会,太祖显灵,杀叛贼,警臣民。

    消息传到扬州,宋庭上下少不得惊诧。

    不过太祖显灵这种话,百姓们虽然深信不疑,但朝堂上却大都持怀疑态度。毕竟鬼神之说太过缥缈。

    什么阴兵鬼鼓之类的就不说了,针对金将和降臣家眷的暗杀,显然是有人刻意而为的,那么整件事多半就是人为的。

    不过目前没有更多消息,根本不知到底是哪路人所为?不过有一点算是达成共识,如果此事真是人为,那么背后谋划之人,着实不简单。

    大宋什么时候出了这么一位高人?众人惊讶的同时,也颇为庆幸。

    毕竟结果是喜人的,伪齐王刘豫受惊吓重兵卧床不起,金军如此傀儡的计划暂时失败;东京百姓震惊不已,对大宋多有怀念,当此之时民心所向极为重要。

    毕竟,东京是大宋的都城。

    至于那数十个金将、降臣的妻儿被杀虽说有祸不及妻儿之说,但这种数典忘祖,十恶不赦之徒,没几个人怜悯。

    这个喜讯,无疑冲淡了济南府失守,刘豫伪帝的阴霾,大宋流亡朝廷总算是暂时松了口气,皇帝赵构的心情也好了许多。

    关于东京上元之事,赵构甚至询问过司天监的邵冲,会不会真有太祖显灵的可能?邵冲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陵寝安宁,太祖在天之灵应该欣慰。

    虽然答非所问,但赵构还是欣然点头,旋即又问起邵冲是否有其他发现,比如天空中那颗微弱的将星。

    “将星日渐光辉,与紫薇星渐有呼应之势。”

    “哦?”

    赵构微微惊讶,想起那些在北方作战的将领们,不禁若有所思。

    一时间,皇帝的脑海中浮现过很多人的形象,比如杜充,比如岳飞,或者沿江驻防的韩世忠和张浚等人,谁才是那颗将星呢?

    奈何左思右想,很长时间都难以对号入座,赵构这才摇摇头,恰好看到新晋嫔妃张才人走过来。

    正月里,地处南方的扬州已经微有暖意,花枝招展的张才人容光焕发,赵构瞧见后不觉心中荡漾。

    为康王时,妻妾一连为他生下五个女儿,唯有潘氏生下一个赵旉这么一个儿子。随着宗室被尽数掳去北方,皇家人丁单薄,所以嘛赵构一直以为皇家开枝散叶为己任,如此大好时光,当然不会错过。

    皇帝在扬州行宫为皇家血脉操劳之时,徐还一行人正直奔汝南,路上偏偏遇到了金兵。

    这是一支金兵征粮队,因为河内粮仓被烧,南征在即,金兵为了储备更多的粮食,自然而然将目光对准了周遭百姓。

    冬末春初青黄不接,正是百姓一年中最为艰难的时候,尤其是今年还遭遇了黄河水患,可谓生计困顿。偏偏这时候,金兵出动征粮,可谓是雪上加霜。

    所谓征粮,其实和明抢没有什么区别,直接进入房舍,抢走百姓家中所有余粮。尽管百姓多有哀求,奈何金兵根本不为所动,但凡有反抗,轻则拳打脚踢,重则直接杀人。

    其实在这种灾荒时刻,抢夺粮食本身就和杀人没有什么区别,附近百姓苦不堪言。

    当然了,金兵也留了一条所谓的活路,那就是进入金营为民夫,或兵丁,方能得到一口能活命的粮食。不过也仅仅是多活一时罢了,南征开始后,这些人会是运输的苦力,与攻城拔寨的炮灰。

    至于妇孺老人则完全不在金兵的考虑之人,一时间淮北之地饿殍遍野,惨不忍睹。徐还等人由此经过之时,震惊不已。

    许多从太行山和五马寨南下的兵卒,只当河朔凄惨,却不想两淮这等鱼米之乡如今也沦为人间地狱。

    看到有母亲抱着孩子而死在门边时,铁骨铮铮的汉子们拳头紧握。柔福帝姬和辛夫人则捂着嘴巴,几乎落泪。辛文郁则是目瞪口呆,仿佛看到了另一个世界,他终于明白“人间地狱”这四个字的含义。

    不能坐视不理!

    看到这一幕时,几乎所有人都有同样的想法。虽说着急南归,不宜节外生枝,但是此情此景,若是无动于衷,实在有些

    当有人提出建议时,徐还没有丝毫犹豫。

    实际上,他心里是有负罪感的,烧了金军河内粮仓这肯定没错,但金军并未因此延缓南征,反而为了获取粮草储备,才有了如此疯狂举动。

    虽说本质上是金军残暴,行径恶劣,但论起前因后果,两淮百姓如今的遭遇多少与自己有些关联。

    没看见也就罢了,如今就在眼前,哪里能无动于衷?

    于是乎,徐还派出了一队斥候,四处打探,很快便找到了金军征粮队的下落。徐还二话说,立即与傅选带着人马出动。

    近千精锐,对付些许征收粮食的寻常金兵自然不在话下。两天时间里,一共剿灭了五支征粮队,俘虏自然一个不留,对这些残忍可恶的金军着实没有仁慈可言。

    夺回来的粮食随即全部发放周围村镇的百姓,暂解燃眉之急,不至于再有人立即饿死。

    看着百姓们不待粥食煮沸,便迫不及待入口的情景,徐还拳头紧握,悄然转过身去。暂时也只能帮着他们做这些了,想要彻底解决问题唯有那十二个字——誓破金贼,还我疆土,重铸山河!

    不知不觉,徐还已然以此为己任。

    连续多支征粮队被剿,自然而然惊动了金军高层。

    耶律马五听到消息,还当是淮南的宋军骚扰,但详细调查之后才发现并非如此。

    徐还等人先前曾分发粮食接济灾民,而且近乎千人的队伍太过招摇,很容易被发掘蛛丝马迹。

    一队自北方而来,千人左右?

    耶律马五回过神来,这不正好符合完颜挞懒让留意的那群人的特征吗?四太子虽然有知会,但因为有更为重要的事情,耶律马五对此并未特别上心,没想到这群人却自己撞上来。

    真是胆大包天,不知死活,先是烧了河内的粮草不说,现如今又绞杀征粮队,着实可恶。

    是可忍,孰不可忍,耶律马五当即带领人马朝汝南方向杀去

第一六四章你追我阻() 
因为些许杯水车薪的救助,而引来金军,看似有些不划算,但徐还并不后悔。

    利弊固然很重要,但有些时候不能完全以得失论断,何况到底是失还是得,亦未可知。

    虽说是绕道而行,但徐还从未奢望可以完全避开金军,所以没有丝毫的慌乱,不过他却没打算与金兵硬碰硬。

    尤其是到了汝南,发现岳飞所部已经奉命南撤,没有外援接应的时候。徐还当即决定——故技重施,化整为零。

    近千人分散在两淮无数的难民之中,如同泥牛入海,顷刻间便不见了踪影。耶律马五气势汹汹赶到汝南的时候,两眼一抹黑,不禁恼怒非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