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70部分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70部分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可笑的是,这个主意是秦桧出的!

    先前他们烧毁了皇陵的雄伟宫室,此次则是冲着地宫而来不过挖坟掘墓也是个技术活。

    想当年项羽率军进入关中,想要挖秦始皇的陵墓,结果全无所获。黄巢义军进入关中,动用四十万大军去挖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的乾陵,结果挖出了数十米的黄巢沟,最终却因为一群大老粗不懂风水与陵墓设计的基本常识,挖错了方向,压根没有触碰到地宫。

    民国孙殿英盗掘清东陵,也曾一筹莫展,还是借助一位清朝遗老的指点才找到墓道。而且还是借助了炸药这等现代武器,才将陵墓炸开。

    完颜挞懒派出的金兵不是专业的摸金校尉,更没有炸药,所以到了永安皇陵之后,转了好几个圈,竟然对地宫束手无策。

    尤其是那些年代久远的皇陵,地宫建筑与大地几乎浑然大体,完全没有入手的地方。研究了许久后,唯有最后下葬的宋哲宗的陵墓埋藏时间不长,且陵墓修建下葬时遇到大雨,微有损坏塌陷,这才找到了入口。

    于是乎,宋哲宗的永泰陵被挖开了。

    棺椁遭到破坏,甚至连宋哲宗的遗体都被挖了出来,曝尸荒野,陵寝之中的陪葬物也被抢掠一空,现场可谓是一片狼藉。

    紧接着,金兵的目光又落到了其他几座皇陵之上。通过对宋哲宗陵寝结构的研究,他们大概了解了大宋皇陵的构造,有信心打开余下的陵墓。

    让所有的大宋皇帝曝尸荒野,抢掠走所有的陪葬珍品出一口恶气,发一笔大财

    不过很可惜,他们尚未来得及动手,皇陵守护者便出现了。

    金兵是来挖坟掘墓,因而并非精锐,人数也不是很多,更是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毕竟附近的东西二京,汴梁与洛阳都在金军掌控中,乃是不折不扣的“自家”地盘,因而金军没丝毫防备。

    万万没想到,这支宋军仿佛从天而降,突然杀了出来。

    跟随徐还的千人兵马都算得上精锐,加之看到大宋皇陵被盗,对这些挖坟掘墓的蛮夷鞑虏仇恨不已,又抢得先机,一个个红着眼睛杀将上去。

    结果不言而喻。

    不多时,金兵便被杀的七零八落,很多人被杀,少数被俘的也被在陵前斩杀,向大宋诸位先帝谢罪。唯有少数金兵趁乱逃了出去,仓皇逃遁。

    徐还等人没有追击,毕竟维护皇陵比追击几个残军败将更要紧。

    仔细检查,发现其余帝陵地宫无损之后,徐还稍稍放心。但看到永泰陵的时候,心情不免颇为沉重。

    封建社会,皇帝地位崇高,臣民本就有崇敬敬畏之心,视君若父。君父陵墓被掘,自是不共戴天之仇。

    是以千余兵卒都悲愤不已,裴元衍更是怅然叹息,他闻喜老家的裴氏祖坟也遭到了金军破坏,难免触景伤感。

    一个狼藉的场景,血淋淋的事实摆在所有人面前。

    异族入侵,上到皇家,下到庶民百姓,谁都难逃灾祸;那马,想要平安无事,只有联合起来将敌军击败、赶走,自己做主。

    柔福帝姬是皇家公主,此间埋葬的都是她的祖先长辈,如今却破败如此。尤其是见到伯父宋哲宗的遗体被曝尸荒野,甚至尸骨不全时,不由悲由心生,嚎啕大哭

    徐还将柔福帝姬揽在怀中,轻声安慰,旋即从身上脱下外袍,上前裹住了宋哲宗的遗体

第一四〇章不费一兵一卒() 
很多年后,这一幕被载入宋史。

    “还乃解衣,以覆帝尸,复葬,泪洒山陵”

    徐还用衣服将宋哲宗的尸体覆盖包裹,然后重新收殓进残破的棺椁中,葬入已经被破坏的帝陵。

    虽说过程和形式都过于草率,但当此之时唯有如此,至少算是入土为安了。

    不过徐还有种深深的担忧,如果不能宋军不能及时收复黄河以南的土地,皇陵再度被盗只是时间问题。

    大宋历代先皇,死后都不得安宁,真是

    悲哀啊!

    也不知身在扬州的大宋皇帝赵构,此刻究竟是怎样的心情?身为皇帝,身为子孙,却连皇室祖坟都不能保护

    柔福帝姬是在场的唯一皇族成员,看到祖先的陵寝被破坏,心里多少有些难过,眼睛通红,热泪盈眶。

    徐还看在眼里,却没有再去劝慰,这是正常情绪流露,还是让她宣泄一下为好。

    安葬好宋哲宗之后,他带着人四下巡查,更为狼藉的景象映入眼帘。原来金兵刚开始找不到地宫入口,便率先破坏起周遭的陪葬陵。

    皇陵从来都不只是皇帝一个人的陵墓,陪葬陵也不在少数。当然了,能够陪葬帝陵的都不是寻常人,要么是皇族太子、皇子、公主,便是重要大臣、将领。

    比如唐朝章怀太子便陪葬于乾陵附近,汉朝霍去病早亡之后,汉武帝特意下旨将其陪葬茂陵,坟茔还特意修成了祁连山的形状。

    大宋皇陵自然也不例外,徐还很快在宋哲宗陵墓附近发现了两座被破坏的陪葬陵。裴元衍仔细探查之后,断定墓主人是两个小孩。

    能够陪葬皇陵的孩子自然不是一般人,宋哲宗死后虽然没有子嗣继承皇位,才兄终弟及由弟弟赵佶继位。但宋哲宗并非没有亲生子女,而是自小便夭折了。

    宋哲宗曾有过一个儿子——冲献太子赵茂,三月早夭;嫡出之女邓国公主亦两岁夭折,全都陪葬在永泰陵周边。

    这也符合常例,早逝或是得宠的皇子,以及未出阁的公主才有资格陪葬帝陵。

    不消说,其中的陪葬品已经被金兵挖了出来,棺椁也散落一边。他们已经夭折数十年之久,幼小的遗体也已经腐朽,不成模样。

    徐还看在眼里,轻叹一声!

    这是两个可怜孩子,虽然生在皇家,却并未享受过皇家子女的荣耀与尊崇。若干年后却因为身份虚名,坟茔遭到破坏,不得安宁,难免让人唏嘘。

    宋哲宗已经入土为安,小皇子、小公主自然不能曝尸荒野,徐还立即命人收敛那幼小干枯的遗骨。

    没想到在收殓小公主的遗骨时,一只玉镯掉落下来。好在地上满是荒草,并未摔碎,擦拭干净之后晶莹剔透,质地上佳,显然是皇家精品。

    公主遗骨上有玉镯不奇怪

    不,不对邓国公主夭折时不过两岁,怎会佩戴成年人的玉镯?当然了,做过陪葬品是可能的。

    皇室希望公主在另一个世界长大后佩戴,算是美好的祈愿;抑或者亲人寄托的哀思吧!

    也算幸运,玉镯裹在丝织物下面,没有被掘墓的金贼发现,亦没有损坏。

    徐还轻叹一声,准备将玉镯放回去,不想裴元衍却阻拦道:“徐公子,这只玉镯的你还是拿着吧!”

    “这”徐还不解道:“邓国公主陪葬之物,带走不合适吧?”

    裴元衍道:“是不合适,不过若能物归原主,岂不更好?”

    “物归原主?”徐还看了一眼那个幼小的遗骨,表情有些许不自然。

    裴元衍摇摇头,正色道:“徐公子可知否?邓国公主乃是哲宗嫡女,孟皇后所出!”

    徐还在永安守护皇陵的同时,岳飞阻击张用的过程很顺利。

    张用也是汤阴人,曾经做过弓手,与岳飞有过交情。不过岳飞是个忠诚之人,对主将杜充的命令执行的不折不扣,压根没有顾念同乡之情。

    张用所部虽有数万人之多,但在岳飞数千精锐面前,几乎是不堪一击。这也正是杜充调派岳飞前来的原因。

    岳飞已经成为他手中的一柄尖刀,所向披靡。

    虽然大获全胜,但岳飞的心情却不是很舒坦,尤其是被俘的张用对他破口大骂之时。

    “岳鹏举,你狼心狗肺,你派人来求我,称金兵围了滑州,特意赶来相救,你竟设计害我。”

    张用是赶来救援滑州的?

    之前岳飞就有过这种猜想,可当时任凭他怎么说,杜充就是不相信,他不得不奉命行事。如今看来,事实可能就是如此。

    再和张用交流,终于确认事有人假冒杜充和自己的名义,前去拜访张用。声称滑州遭到金兵围困,急需救援。

    张用此人本就对抗金之事比较用心,又见是杜充主动求援,是个彼此冰释前嫌,得到朝廷认可的好机会。于是便带着兵马前来,没想到迎来的却是岳飞的迎头痛击。

    哪怕岳飞不断解释自己无可奈何,是奉命行事的一切全是是误会,张用也难以释怀。

    岳飞不免无奈,心中亦满是担心。

    毫无疑问,肯定是金贼的计策,目的显而易见——滑州!

    当此之时,金兵正渡过黄河扑向滑州。

    杜充方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中计了,调走了岳飞,麾下没了猛将,根本难以抵挡金军进攻。

    所幸杜充早就觉得滑州不可守,所以并不觉得意外和难过。他也从未想过与金军对决,或者是死守滑州,于他而言,这里早就是一片绝地,已经没有守卫的价值和意义。

    眼下要紧的是如何尽快撤离,余下的事情,杜充并不在乎。

    可恨岳飞击败张用的速度有点慢,回防不够及时,不能殿后掩护自己撤离。那个叫徐还由去了偃师、永安附近,不过即便他在没用,一个陌生的将领,他不敢信任。

    那么,眼下局势,似乎只有自己想办法来阻击金军,以便尽快撤离。

    可是该怎么办呢?

    正在犯愁的时候,他的儿子杜岩却笑道:“父亲不必着急,阻击金贼有何难?不费一兵一卒即可办到。”

第一四一章何去何从?() 
徐还等人刚刚离开永安,便听说了金兵入侵滑州的消息。

    这个结果,一点也不意外。

    自从岳飞被调离的那天起,徐还和裴元衍就有不好的预感,如今应验了。

    果然是金兵的调虎离山之计,偏生杜充这个草包真的中计将岳飞调走了,结果被金兵趁虚而入。

    没有岳飞在,他杜充绝对守不住滑州。

    逃跑是必然的,这两年不知道有多少大宋将领都是这幅德行,徐还对此已经不抱希望。

    但有一件事,却完全出乎他们意料。

    杜充南撤之时,做了一件大事——掘开黄河!

    黄河是华夏母亲河,但因黄河流域开垦过甚,水土流失严重,自汉朝之后便屡有决口,时常水患。

    尤其是大宋立国的这些年,黄河更是隔三差五地泛滥,不时有决口,甚至改道。大宋百姓为此没少受罪,死伤不少,损失惨重。

    大宋朝廷为治河,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更是不计其数,就是为了防治黄河水患。如果说北宋王朝是被黄河水患拖死的,其实也不无道理。

    万万没想到,杜充竟然反其道而行,掘开黄河!

    诚然,从战争的角度而言,有时候掘开河流大堤,阻击、延缓敌军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

    古往今来,很多人都用过,最近比较有名的一次好像也是在黄河,在花园口。

    掘河阻敌的效果到底怎样姑且不论,此举自然导致严重后果,受苦受难的必然是无辜的老百姓。

    杜充掘开黄河大堤之后,黄河水位下降,冰层空虚,金兵无法再继续踏冰过河,这似乎是唯一让人欣慰的作用。

    紧接着汹涌的黄河水冲入泗水河道,然后冲入淮河,东流入海。

    从这一天开始,黄河改道!

    本来流经河北平原的黄河改道向南,夺淮入海,入海口从燕云附近的渤海,变成了苏北一带的黄海。

    这个一局面,沿袭数百年,直到近代才改为自齐鲁入渤海。

    黄河改道,自然也意味着巨大的水患,黄河以南的大片区域顿时成为一片泽国。房舍、道路、田地被淹没。

    而且事出突然,谁也没想到寒冬季节,新岁元日,黄河水毫无征兆地冲过来,猝不及防,沿岸死伤惨重。

    按照裴元衍的估计,死伤恐怕不下二三十万,更有成千上万的黄淮百姓家园被毁,无家可归。

    这便是杜充,一个手握重兵,驻防中原的东京留守的阻敌之策。

    有没有淹死几个金兵不知道,但黄淮一代无数无辜的大宋百姓成了亡魂,更多人则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则是事实。

    哼哼!

    徐还连连冷笑,心情一团糟糕。

    他不是优柔寡断之人,如果是万不得已,为了大局需要牺牲些许百姓,他也会这么做。

    但杜充此举,必要性和最终结果都实在让人难以接受。一个畏惧敌军,贪生怕死,偏偏不将百姓生死放在心上的将领,却偏偏手握重兵。

    这样的大宋,让人不寒而栗!

    不过,徐还更为关心的问题是,岳飞去哪了?

    击败张用之后,岳飞察觉到金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