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344部分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344部分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庆一直密切关注着中军大营的情形,适才的烟花是个讯号,证明他是时候该行动了。

    这是他与岳翻商议好的计划,直接突袭中军大帐的胜算不大,以虞允文所部的战力,即便不能死守,也能掩护徐还杀出重围,逃离出去。

    那样的话,可就功亏一篑了。

    毕竟襄汉大军并非他们一家所有,还有张宪,苏泽,以及其他一些中立将领,若不能一击将徐还置于死地,他们将承担难以想象的后果。

    故而岳翻先以王翰为先锋,突袭中军大营,让徐还成为惊弓之鸟。即便虞允文不掩护撤离,他也会提出的相应建议。与此同时,王翰是张宪所部,事后还能将罪责顺手推出去。

    从中军大营到汉水之畔,仓皇撤离的队伍护卫不会很严密,埋伏在途中的徐庆突然杀出,得手的可能很大。

    岳翻及时赶来增援,可以从旁策应,甚至隔绝内外,将真正护驾的援军阻挡在外围,从而给徐庆创造机会。

    当然了,还有一层不便说出的原因,倘若失败了,真正的谋反袭击之人是徐庆,岳翻还有脱身的可能。

    岳翻有这个想法,大概是不像给兄长蒙羞;徐庆隐约也想到了这一层,他并不想被黑锅,却也不愿意全都翻船。

    如果真的出现什么意外,自己担下所有的罪过,保住了岳翻,自己的家人也能有人照料。

    于是乎,当徐还撤离在汉水畔的开阔地带时,埋伏在此,等候多时的徐庆率部杀了出去。

    汉水之畔,顿时喊杀声震天,再度一片混乱。

    军中的虞允文却没有丝毫的惊慌,脸上最后一丝遗憾与惋惜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嘲讽与冷笑。

    更远处,黑暗之中,张宪看到这一幕,则是痛心疾首。倘若自己能够早一些察觉,也许能及时劝阻,不让他们走上这条不归路。

    可惜,为时已晚。

    不打算和他们一起成为遗臭万年的罪人,便只能听命行事,诛乱平叛乱。

第六九一章早有腹稿() 
汉水岸畔,徐庆朝着撤离的中军掩杀过去。

    和预料的完全一致,他们遭到了殊死抵抗,到底是高阳王府的近卫,而且还护卫王爷在内,表现的格外顽强。

    如此一来,徐庆越发相信徐还就在其中,否则虞允文那般惶急指挥兵马抵抗突围是为哪版呢?

    于是乎,徐庆所部的进攻越发猛烈了。

    汉水畔的剧变自然也引发了其他部曲的疑惑,苏泽率领襄阳守军疾驰而来,徐还遇刺最紧张的无疑是他。

    苏家已经与高阳王府深度捆绑,所有的荣耀和利益全都系于徐还一身,断不敢有所闪失。

    他万万没想到,好端端的校阅兵马竟然有人叛乱袭击王驾,事发突然,也惊险无比。得知虞允文护卫王爷撤向汉水岸边,他立即带着襄阳守军前来驰援。

    冲到江边,他发现了徐庆,那个被他延误军粮却没有半句怨言的家伙。

    是他,叛乱谋害王爷?

    看到阵中的虞允文,苏泽来不及多想,便指挥麾下兵马,想要闯进去打开一条生路营救徐还。

    然而不等他杀入重围,后路便被堵塞了。

    岳翻来了,立即将整个汉水岸畔围的水泄不通,最先偷袭中军大帐的王翰横插入战场,将苏泽的兵马分割在一边,根本无法接近最中间的王府中军。

    苏泽不由好生焦急,这般情形始料未及,岳翻和徐庆应该都反了。王翰是张宪麾下的前锋将领,难不成

    岳飞旧部全都反了?

    苏泽顿时冷汗之下,如果是这样,岂非

    无力回天!

    苏泽心中不由生出了些许绝望,襄汉大部分兵力都是岳飞旧部,虽然改编一直在进行中,却还未到见成效的时候。

    最重要的是岳翻、张宪和徐庆几人的威望与能力,如果他们联起手来,其他即便是忠于高阳王府的将领也无可奈何。

    至少自己无可奈何,而且

    苏泽懊悔不已,自己身为襄阳知府为何没能及早发现异常呢?或者他们的叛乱与自己延误军粮有关?

    无论是哪一条,苏泽都觉得自己罪过不过。

    这些倒还都是小事,当务之急是徐还的安全,倘若今日高阳王有个三长两短,后果不堪设想。

    虽说王府有世子,却只是个小孩子,柔福帝姬和太上皇虽都在,却无人有徐还的威望与才能。

    所有人都知道,徐还才是这半壁江山的主心骨,稍有闪失,西军与洛阳必将分崩离析。而等待他们眉山苏氏的恐怕是灭族之祸。

    该怎么办?

    苏泽焦急不已,抬头看向叛军重围,不由露出了疑惑神色。虞允文在指挥兵马拼杀,可徐还呢?

    他才是这支大军的主心骨,虽说身份尊贵,但这等要命的时候,难道不该露面鼓舞士气吗?

    徐还从来不是避战畏敌之人,想当年也是亲率兵马上阵,身先士卒也是家常便饭,今日怎么

    难道

    苏泽心中突然泛起一个念头,岳翻、徐庆和张宪联手谋反,这么大的事情自己没有察觉,徐还也懵然不知吗?

    想起高阳王府庞大的情报网络,以及司马靖的老谋深算,徐还的睿智远见,他们怎么可能毫无察觉呢?

    那么,现在的情形

    说明什么呢?高阳郡王可是以料敌预先,用兵如神而著称的,这些年何曾有过失守,这一遭又岂会例外?

    而且徐还来之前也没说什么校阅兵马,完全是临时起意,所以

    想到这里,苏泽的神色稍稍舒缓,眼神里多了些许期许。

    果不其然,马蹄声在远处响起,成片的火把熊熊燃烧,连成一条火线,从远处逼近过来。

    “徐庆谋逆作乱,奉高阳王之命,平叛绞杀。放下兵器者免死,顽抗者格杀勿论。”

    近百名声音洪亮的大汉齐声呐喊,即便在嘈杂的军阵中也得听的清清楚楚。激战中的兵卒不由一怔,回头瞧见远处的火光下,高阳郡王的大纛正在迎风飘扬。

    王爷果然没有重围之中!

    苏泽喜极而泣,岳翻和徐庆却是神色剧变,徐还没在其中,那么意味着

    上当了!

    徐庆看到虞允文突然不再紧张,终于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不妙,负隅顽抗试图扭转局面是必然选择。

    “不要听信,虞允文与张宪勾结,意图谋害王爷”

    徐庆声嘶力竭地呼喊着,可声音却淹没在潮水般的大军之中,根本没有传出去。

    更重要的是,随着熹微的晨光出现,当第一缕朝阳照耀在大纛上的时候,所有人清楚地看到,高阳郡王徐还与统制张宪并骑而立,凝望前方。

    到了这份上,还有什么可说的?

    张宪所部已经杀入重围,与虞允文所部里应外合,夹击徐庆与岳翻。苏泽也终于摆脱了压制,加入战团,兵力优势很快便显现出来。

    岳翻与徐庆顿时慌了手脚,疲于应付,他们麾下许多将士压根不知实情,完全是被误导裹挟,只当是平乱,岂料竟然是谋反。

    如今高阳郡王现身,亲率兵马前来平乱,而且是被大军包围的情况下,该当如何似乎不言而喻。

    听到“放下兵器者不杀”的呼喊,许多兵卒心动了,也不知是谁率先抛下兵器,紧接着兵器落地声纷纷响起,越来越多的兵卒扔下了兵器,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人在负隅顽抗。

    但是在张宪、虞允文和苏泽三方的联合压制下,很快便动弹不得。等到天光大亮的时候,叛乱已经彻底平息。

    整个军营逐渐恢复了平静,大部分将士这才知道昨晚的混乱竟是有人胆大包天行刺王爷。只是到底是何人谋反,是何情形,他们并不是很清楚。

    兵卒们只知道高阳郡王平安无事,而且指挥有方,轻易粉碎了叛乱。

    这就足够了,其他的消息暂时并未披露,徐还这般作为自有道理,他需要足够的时间来处置后续。

    从军事角度而言,昨晚的变乱实在算不得什么大事,但从政治角度而言,意义非同寻常,必须妥善处置。

    对此,徐还已经有了大概的腹稿

第六九二章王者的宽容() 
军营的秩序已经彻底恢复,平静的好像什么都不曾发生过,但中军大帐里很平静,却是暴风雨来临前的风云密布,阴沉的有些可怕。

    徐还坐在帅位上,没有想象中的阴沉愤怒,相反十分平静,只是淡淡地看着堂下被绑缚的岳翻、徐庆、王翰等人。

    许久,徐还端起侍卫刚刚呈上的钧瓷茶杯,不紧不慢地饮着茶汤,嘴角甚至还扬起了一丝笑意。

    然而在场的其他人却一点也笑不出来,而且感受到了一股强烈的肃杀之气。

    虞允文、张宪、苏泽站在一旁,肃容而立,等待着一场大风暴的降临。岳翻、徐庆和王翰等人则如同霜打的茄子,全都蔫了。

    成王败寇,这个道理他们再清楚不过,这时候外强中干硬挺没有任何意义。只是不知道,徐还到底会给他们怎样的结局。

    此刻他们都像等待死刑判决的囚徒,处在绝望的前夜。

    “徐庆、王翰,犯上作乱,意图谋害本王,当斩!”

    沉吟许久,没有任何询问和审讯,直接给出了判决。

    “徐庆、王翰,满门抄斩。”徐还又淡淡了补充了一句,却宛如平地惊雷。

    大宋是一个仁慈的朝代,文官最高的刑罚不过是流放崖州,处斩不多,更别提满门抄斩了。

    当然了,叛乱终究是个敏感的大罪,是要严惩的,并不在此列。可是满门抄斩,夷三族这等血流成河的严刑还是非常少见。

    王翰惊惧之下已经瘫坐在地上,想要说话可惜被堵住了嘴巴,支支吾吾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徐还压根不打算给他这个机会。

    徐庆则是瞪大了眼睛,他已经坐好了自己受死的准备,却断然没想到妻儿族人也会

    “徐还,没想到你狠毒至斯。”

    徐还冷笑道:“哼哼,你现在不是知道了吗?然而那又如何?”

    “一人做事一人当,我妻儿家人何辜?”

    “是啊,妻儿家人何辜?”

    徐还淡淡一声反问,旋即冷冷道:“你现在知道念着自家妻儿族人了?那昨夜可曾想过本王的妻儿家人?

    倘若被你们侥幸得手,本王此刻身首异处,我的妻儿家人又会是什么下场?本王不过如数奉还而已,不公平吗?”

    一句反问让徐庆哑口无言。

    徐还若是死了,高阳王府必然分崩离析,届时妻妾幼子的下场多半好不到哪里去。无论是出于仇怨过节,抑或是斩草除根,几个孩子多半是难逃一死。

    也正因如此,徐还出离地愤怒,才会如此狠辣。

    当然了,也有杀一儆百的考虑,谋反叛乱非常可怕,必须及时扼杀,警告哪些野心勃勃之辈安分守己,让他们知道一旦发现绝不手软,罪不可恕,从而起到震慑之效。

    别看徐庆嘴硬,咒骂不起作用之后,他心里也开始真的怕了,他可以一个人去死,却无法承受家族全部灭亡的惨痛代价。

    “一人做事一人当,可否不株连我的家人?”徐庆没有哀求,他知道自己没有那个资格,哀求也没有用处。

    当此之时,昂首挺胸兴许还能被徐还高看一眼。只是想要让徐还答允自己的请求,必须拿出足够的利益交换。

    徐还心知肚明:“你能拿什么换?”

    “幕后主使。”

    “哦?可有凭据。”

    “密信为证。”

    “意义不大。”

    徐还摇了摇头:“绝对不会是那些人的亲笔,所以没有太大用处。”

    “不过”

    徐庆无言以,他手中的这份证据确实没有多少作用,然而徐还吐出的两个转折字眼让他重新看到了希望。

    “不过也并非全无用处,本王需要你的认罪书,不止是谋害本王,还意图危害太上皇,你明白吗?”

    听到徐还的话,徐庆略微沉默,谋害高阳郡王已经是大罪,若是再危害太上皇,岂非十恶不赦?

    可徐还既然这么说了,自然有其道理,这应该是交易的一部分。

    “当然了,你不是罪魁回首,乃是受临安奸臣谋害”

    徐还悠悠道:“所以嘛,多少有那么点有情可原之处。”

    “王爷的意思是?”

    徐庆不相信徐还会饶恕自己的死罪,如果能为家人争取到活命的机会,也是极好的结果了。

    “孤听说你有个不足两岁的幼子,上天有好生之德,稚子无辜,且饶恕之,算是为你徐家留一条香火。

    至于其他人,不要太贪心,他们终究要为你犯下的大错而付出代价。”

    徐还握紧了拳头,给出了一个王者最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