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311部分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311部分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河东与河南都他在手中,出太行山口,渡过黄河,徐还完全有这个主动权,除非他被拖住后腿。

    这个时候,竟然不得不指望南边的赵构,金国不禁要寄希望于宋国鹬蚌相争,以坐收渔人之利,想起来不禁觉得有些讽刺。

    嗟乎,为之奈何?兀术不禁一声长叹。

    希望争夺东京,会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作为大宋旧都城,也是法理上独一无二的都城,东京的意义不言而喻。

    赵构虽是皇帝,却只有临安行在,徐还若窃据都城东京,无疑会助长野心,到时候两人的争斗无疑会更加剧烈。

    “四太子,赵构和秦桧恐非徐还对手。”

    完颜希尹在这件事上态度一点都不乐观,奇怪的是兀术并不觉得是长他人志气,亦不觉是高估了徐还,心中隐隐也表示认同。

    无数次的事实证明,低估徐还没有往往没有好下场,想来这次也不例外。

    “以目前局势,徐还和赵构若是真内斗起来,获胜只是时间问题,若在此期间,大金能坐收渔利,成功恢复元气倒也罢了,万一不能”

    想起金国皇室亦是四分五裂,明争暗斗的局面,完颜希尹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若徐还短时间内成功,于大金而言,实非好事,所以必须尽力拖延,争取时间。

    若是宋国内部真能两败俱伤,我们再举兵南下,行未竞之事,最好不过。”

    “没错!”

    兀术叹道:“张俊接管的东京的兵马行动迟缓,恐怕要落在徐还之后了,如此当真让失望。”

    完颜希尹附和道:“是啊,宋人实在可笑,反倒是迎接韦氏南归的韦渊一马当先,不分轻重至此,也的确让人无话可说。”

    兀术问道:“韦氏南归宗贤并无不满吧?”

    “盖天大王是明白人,甚是配合,欣然应允韦氏南归至于两个孩子,自有人妥帖照顾。”

    完颜希尹道:“倒是韦氏虚伪的厉害,明明迫切想要南归,却装的依依不舍,舍不得孩子,舍不得盖天大王。”

    兀术冷哼道:“不管她是不是舍不得,只要有那两个孩子在,就不怕她不听话。”

    “是!”

    完颜希尹道:“恰逢韦氏南归,臣有个想法。”

    “希尹又有什么好主意,但说无妨。”明明完颜希尹曾算计过他,但大敌当前,兀术不得不放下成见,共商良策。

    “既然我朝护送,宋使也专程北上迎接,不妨将死去的宋国皇族尸骨一并赏还,也算是我朝的些许诚意。”

    其中以赵构发妻邢皇后为尊,另含几位宋国皇子、公主的尸骨,比如茂德帝姬柔福帝姬。”

    提及茂德帝姬,完颜希尹脸上闪过眼中闪过一丝不自然,旋即便是满脸奸笑与得意神色。

    “柔福帝姬”

    兀术闻言,不由眉头一动。

    “是啊,柔福帝姬初到北国,便水土不服,天会六年便死在会宁府,我朝上下,无人不知。北地宋国皇族亦无人不晓,只是碍于消息闭塞,两国交战,一直没能通报宋庭罢了。如今韦太后南归,自然再也瞒不住”

    完颜希尹笑道:“至于宋国现如今的柔福帝姬,却不知是何许人也,想来多半是什么人冒充皇室吧!反正此事与我朝无关,任由宋人自己去调查好了。”

    “哈哈,妙哉!”

    兀术闻言大喜,笑道:“希尹不愧是我朝智囊,此计甚妙,若公主是冒充的,徐还那个驸马可就名不正言不顺。

    宋人不是有句古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届时宋国朝野民间该如何看待徐还夫妇?文臣武将还能一如既往听命于他?他还能像今天这般游刃有余?”

    “宋人将此计称之为——釜底抽薪!”

    完颜希尹笑道:“这算是我大金送给赵构的一份大礼,想来他会欣然笑纳的。至于韦氏,我可听说,当年徐还夫妇南归,在辽阳驿站撞破过韦氏的大肚子。”

    “还真是巧,韦氏身为太后之尊,肯定不想她在北国的丑事为人知晓,免不了会有杀人灭口的心思。”

    兀术笑道:“让宗贤循循善诱,交代一番,让那韦氏乖乖配合,否则五国城浣衣院和暴病身亡由她自己选。”

    完颜希尹道:“倒也不必,韦氏若不允,就让盖天大王把那两个孩子带到南边来,让天下人瞧瞧宋国官家的小兄弟即可。

    以韦氏贪生怕死,贪慕富贵的性情,定会俯首帖耳,乖乖听话的。”

    兀术点头到:“那就好,此事务必办好,给徐还沉重一击。”

    “釜底抽薪之后,不妨再为赵构锦上添花。”

    “哦?”

    “既然公主是假的,那么此二人处心积虑冒充公主驸马意图何在呢?”

    完颜希尹笑道:“倘若徐还与我大金之间有什么联系,或者早有协议,四太子以为会怎样?”

第六二五章救命稻草() 
金军要撤离,刘豫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襄阳的行刺失败了,派出的三十多名刺客全部杳无音信。

    据说已经被全部擒获,首级全都挂在襄阳城头,以作震慑。

    唉!

    虽说行刺不易,但刘豫多少还是报了点希望,死马当活马医,尤其派出的刺客首领林子义,那可是手下一等一的好手,被寄予厚望。

    可惜,在强大的高阳王府面前,终究还是不堪一击,功亏一篑。

    更要命的是,自己指派刺客的事实被揭露,成为人人喊打的老鼠。行刺徐还与岳云这两桩罪名,成为讨伐他的最佳口实。

    刘豫觉得自己很冤枉,行刺徐还确有此事,可杀岳云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虽说这几年被岳飞打的很惨,心中一直记恨,可不管怎么着,即便想报仇,也不会去找一个十几岁的小娃娃。

    尤其是如今这生死存亡的时候,哪里有空节外生枝呢?

    黑锅背的有些莫名其妙,至于行刺岳云的真实目的,他不得而知。但幕后之人,他隐约有所猜想,只需想想当初是谁怂恿自己去行刺徐还即可。

    自己被人利用了!

    刘豫不是不明白,能当上伪齐皇帝,成为一方诸侯,在乱世的夹缝中求生之人,岂会是草包?

    只是迫于形势,佯作不知罢了,毕竟行刺是为数不多可以保命的手段,只是差了点运气,没有成功罢了!

    失手了,自保不得,反而惹来了催命符。

    徐还的两路大军已经向洛阳逼近,届时沿着黄河一马平川,不日即可抵达东京。

    现如今城中早已人心惶惶,宋金和议,金军撤离,自己为数不多的齐国兵将也都惶惶不安,各怀鬼胎。

    只要宋军兵临城下,缴械投降只是时间问题。

    无论来的是徐还,还是临安的兵马,都不会饶恕自己。

    一个金国的傀儡,一个僭越叛国的伪帝,是不赦之罪。

    可是刘豫并不甘心,荣华富贵,什么王朝基业他都可以不要,反正这些并不属于自己,不过是天上掉下的馅饼罢了!

    如今馅饼成了催命符,扔掉都来不及,有什么可留恋的?

    当务之急,他只是想要留一条命,负隅顽抗也罢,苟延残喘亦可,或者

    思来想去,确切的生路还是跟着金国人北上。

    只是,失去了利用价值,金国人还会在乎自己的生死吗?

    刘豫不知道,但他想要尽力一博,不顾一切地想要抱住金国人的大腿。

    是以当金人撤离前疯狂席掠时,他助纣为虐,主动打着自己的旗号为金人遮掩。

    此时此刻,他愿意付出所有的代价,哪怕是把整座汴梁拆了运到黄河对岸亦可。

    可是有用吗?

    兀术住进了军营,以主持撤军为由,闭门谢客。就连完颜希尹也是推三阻四,不见自己,刘豫不禁有些绝望。

    就在他火烧眉毛,几乎要抹脖子的时候,一个的归来给他带来的新的希望。

    林子义回来了。

    在襄阳东躲西藏,凭借自身实力、丰富经验和机警,成功逃出了岳家军的搜捕,趁着大军出动,秩序混乱的当口,悄然潜出城外。

    然后马不停蹄地赶回东京,前来面见主人刘豫。他对刘豫并非简单的君臣主仆,而是救命之恩与知遇之恩。

    为了报恩,哪怕拼上性命也在所不惜。

    襄阳行刺失败,罪过不小,但他还是勇敢地回来面见刘豫,不为恳求原谅,只为带回那个至关重要的消息。

    看到满身污秽,风尘仆仆的林子义跪在面前,刘豫长叹一声。

    “官家,属下无能,未能完成你的嘱托,请降罪。”

    “无妨!”

    刘豫摇头道:“我叹气并非怨你失手,是感慨总算有个人回来了,你还活着,很好。”

    “官家,属下”

    “子义啊,此事本来极为困难,不成功不怪你,能回来就好。”

    刘豫叹了口气,也不在意林子义身上的污秽,上前轻轻拍拍肩膀,算是安慰。

    林子义热泪盈眶道:“官家”

    刘豫怅然摇头:“莫要再叫官家齐国没了,我如今不过是个人人喊打的叛国贼罢了。”

    “官刘公,切莫这么说。”话到嘴边,林子义急忙改口,换成当年熟悉的称呼。

    刘豫道:“你回去收拾一下,走吧,东京已是是非之地,不要待在这里,回齐州老家去,改名换姓,从此好好过日子。”

    “刘公说哪里话,子义的命是您救的,任何时候都不会离开刘公眼下东京危急,属下更该留下来为您效力,护您周全。”

    “子义”

    不等刘豫多说,林子义抢道:“刘公,属下在襄阳发现了一件奇怪之事。”

    “哦?何事?”

    林子义道:“针对徐还的袭杀可谓突然,快速缜密,倘若对方全无防备,当真有可能一击必中。”

    刘豫眉头一皱:“你的意思是有防备?”

    “是,王府扈从看似漫不经心,实则防备严密,最重要的是动手之后,襄阳兵马立即赶来救援,而且迅速封闭城门,开启全城搜捕。”

    林子义道:“据属下观察,行刺之时,徐还本人也根本不在马车上好像故意设下圈套,等我们跳进去。”

    “如此说来,徐还事先知悉此事?”

    “属下以为知悉,然我等行动小心翼翼,并未露出破绽,徐还怎么会知晓呢?”

    林子义道:“恕属下冒昧,我想也许是东京或者其他地方漏了消息”

    “东京”

    刘豫摇了摇头,自己这便是断然不会的,难道是金人,还是

    不对啊,金人难道不希望徐还死吗?没道理

    林子义道:“刘公,属下是担心,会不会是相关知情人身边,有徐还的耳目,一早便窃取了消息?”

    “这”

    闻听此言,刘豫心中一惊,倒是真有可能这可能。不过他确信不会是自己身边,难道是金人抑或其他知情人?

    他觉的有必要去提醒一下金国人,正好借着这个由头前去求见,完颜希尹应该不会再将自己拒之门外吧?

    希望能借此机会,抓住一根救命稻草!

第六二六章借粮() 
完颜希尹本来推三阻四,但刘豫自称有来自襄阳的重大消息要禀报,他便不好继续拒之门外。

    见到刘豫时,完颜希尹神色如常,甚至有些许不屑,目光下意识落到了身后的林子义身上。

    “他带回来的襄阳消息?”

    “是。”

    刘豫点点头,转身道:“子义,见过希尹相公。”

    “林子义拜见相公。”

    “罢了,不必多礼。”

    完颜希尹摆摆手:“说吧,从襄阳带回的什么消息?”

    “徐还应提前获悉行刺之事,早有防备,故而我等才会失手。子义以为可能是东京,或其他知情人身边有徐还耳目,走漏了风声至于行刺岳云,并非我等所谓,凶手另有其人。”

    闻听此言,完颜希尹顿时眉头一皱。

    身为金国宰相,朝中要害大员,他当然知道保密的重要性,身边若有旁人耳目,哪里还有什么机密可言?

    是以,下意识会有些震惊和后怕,可盘算了一下金国这边,知情者唯兀术、自己和韩昉寥寥数人,尽皆可信,且交谈之时都屏退左右。

    文字纸张甚少,且都是阅后即焚,断不会泄露消息。而刘豫信誓旦旦,表示自己断然没有泄露消息,这就有些奇怪了。

    至于此事另外的知情人,便是远在临安的赵构和秦桧

    想到这里,完颜希尹不由惊出一身冷汗。

    若说徐还安插耳目,徐还的手不容易伸到兀术和自己身边来,东京也不大容易,但是临安

    那可是宋国行在,徐还曾在那处经营多年,即便他本人现在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