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305部分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305部分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岳翻反问道:“却不知朝廷调查与否?其实也不用调查,秦相公总揽朝局,洞见高远,想必一清二楚?”

    “哪里,老夫年岁大了,有时候难免糊涂以至于一时不察,累鹏举含冤而死,也时常心怀愧疚。”

    “当真?秦相公对家兄心怀愧疚?”

    岳翻连连冷笑,心中恨意上涌之时,当真恨不得对秦桧拳打脚踢,甚至杀了他。

    “当然,普天下都在悼念鹏举,听闻连北地的金人都在感叹,老夫又岂能例外?”

    “哦,是吗?”

    岳翻继续冷笑道:“处心积虑害死家兄之人,难道现在不应该开怀畅饮吗?”

    “岳翻”

    秦桧面色一沉,表情凝重起来。

    “秦相公是觉得话不中听?不好意思,岳翻一介粗人,说话向来如此秦相公若听不惯,请回吧,恕不远送。”

    “唉!”

    秦桧叹息一声:“岳翻啦,这世上若说处心积虑,确有不少,有些人哪怕看似卑劣,却也是无可奈何。

    可有些人,你想想难道就没有旁人处心积虑吗?表面大公无私,背地里步步心机,道貌岸然,他们恐怕才是真正的心怀鬼胎,不怀好意。”

    “你什么意思?”

    岳翻脸色一变,顿时神色凝重,秦桧言下之意,确实有所指。

    “这世上的事总免不了一个利字,唯利是图乃人之本性,凡涉嫌疑首当利高者。”

    秦桧话锋一转,叹息道:“总而言之,令兄亡故,实属遗憾想想若是书生们早那么片刻进大理寺,兴许可惜不巧,偏偏就差了那么片刻。”

    “你”

    岳翻脑中飞速旋转,一个念头不由浮上心头,脸色不禁有些变化。

    秦桧见状,立即补充道:“好在长公主及时出面,为令兄击鼓鸣冤,高阳郡王亲赴襄阳调查作保,终究是还了令兄清白。”

    “你是说难道”

    岳翻眉头几动,脑中浮过无数的画面,也浮起了无数的或荒唐,或可怕的念头。

    “好了,贵府新遭变故,老夫就不打扰了。”

    秦桧起身告辞,离去之时又突然停下,转身笑道:“对了,贵府小娘子与高阳郡王世子订亲,乃喜事,老夫险些忘了恭贺。”

    说罢,秦桧转身离去,出门之时,嘴角浮现出一丝奸邪的笑意。

    岳翻看着秦桧扬长而去的背影,想起兄长遇害前后的种种细节,心中不由翻江倒海,脸上更是一阵青一阵白,眼神里不时浮现出怀疑与愤恨。

    毫无疑问,一颗怀疑的种子已经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

    秦桧是来挑拨离间的,岳翻心里很清楚,他才是害死兄长的罪魁回首,但这并不等于秦桧的话完全是空穴来风。

    风波亭前后所有的事情他都是经历着,许多细节太巧合了,书生围攻大理寺的时间,诚如秦桧所言,如果再早那么一点,也许

    事后种种迹象都证明,书生们并非自发而来,是公主府有意策动,小车桥的禁卫也都是他们暗中料理。

    既然计划如此周密,行动如此迅捷,怎么偏偏晚了一点呢?人算不如天算,还是周密计算,故意为之?

    怀疑一旦出现了,便再也挥之不去,而且疑心越来越重。

    也许徐还和柔福帝姬压根就不是真的想救人,他们也是想要岳飞死,而且是借刀杀人,然后再以救人者的姿态出现。

    收获的不仅仅是天下人的赞扬,还有

    徐还到了襄阳,以其手腕,岳云哪里是对手?再加上徐承嗣和岳安娘的一纸婚约,岳家军的将士会怎么做显而易见。

    好一招借刀杀人,好一招兵不血刃,就这么把岳家军收入囊中。

    一时之间,岳翻有种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屈辱感。

    当一个完整的逻辑出现之后,他已经顾不上去推敲其中的细节与疑点,也全然忘记了昔日徐还多次劝阻岳飞回朝,以及诸多回护之举,已然疑心深种。

    而且与直接的仇恨不同,这是一种信任与感激之后,突然发现自己被利用,被伤害,反应更为激烈,恨意更为浓重。

    此时此刻,岳翻很想冲着徐还一番质问,很想去公主府闹个明白。

    可现实告诉他,此时此刻,他什么都不能做,也做不了。只能默默地观察,去慢慢验证这些疑惑。

    如果是秦桧的污蔑也就罢了,倘若确有其事又该怎么办呢?岳翻心乱如麻,全无主意。

    离开时看到岳翻的的表情,秦桧便知道自己的离间成功了。

    岳翻是个粗人,是个有些自负,性子急躁的粗人,那颗怀疑的种子在他心里一定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至于离间了岳翻能做什么?眼下还不知道,似乎也没有确切的手段可用。

    但直觉告诉他,总有一天会用上的,哪怕只是事先给徐还埋下一颗钉子,添点堵,也是极好的。

    钉子已经埋好了,等着某日破土发芽。至于现在,该去准备刀子了

第六一三章共借一刀() 
秦桧的动机是报复,那番话完全是恶意揣度,故意中伤,挑拨离间。

    目的只是为在岳翻的心里种下一颗怀疑的种子,所以不需要凭据,恶意的推测,甚至想象就足够了。

    裴元衍和冯五却是正经的当事人,对其中前因后果知之甚详。尤其是冯五,在满城人人凭吊岳飞的大环境下,难免有些不安。

    “裴先生,风波亭的事我们是不是做错了?”趁着回府述职的机会,冯五小声向裴元衍说起了心事。

    “怎会?切莫多想。”

    “岳帅那般受人尊敬,我们却虽说他是被奸佞所害,我们终究见死不救,难免”

    “冯五啊,你我虽然出身平凡,但如今身处的位置,局面却毫不平凡,所以格局要大些,眼光要远一些。”

    裴元衍道:“那日岳帅要是没死,会是今日局面?朝廷岂能善罢甘休,同意重新审理?”

    “这”

    “于岳帅而言,性命与清誉只能二选其一,他在狱中誓死不从,足可见将清誉看得比性命重,我等如此固然有见死不救之嫌,但并未害人,亦是为保全他的清誉。”

    裴元衍悠悠道:“何况你我并非什么单纯的忠义之士,我们是王爷和长公主的臣属,必须事实以王爷、公主为念。

    如今世子与岳家小娘子订亲,王爷在襄阳接管岳家军顺理成章,长公主在临安也收获赞誉无数,而我们在临安秘密力量也不曾动用,如此皆大欢喜的局面有何不好?”

    “皆大欢喜?”冯五想了想,除了岳飞死了之后,似乎确实是皆大欢喜。

    裴元衍眉头一动,叹道:“当然了,岳帅含冤而死,终究是遗憾。不过王爷肯定不会亏待岳家家眷,岳帅的身后的哀荣必定也非同寻常,算是对他的补偿吧!”

    “是!”

    冯五点点头,心中的愧疚略微舒缓,但仍旧担忧道:“王爷若是知悉此事,会不会”

    “此事无凭无据,王爷如何知晓?即便是有所猜疑,又能如何?”

    裴元衍沉吟道:“我们只不过做了王爷不能做,不便做的事情,终究是为大局着想,难道王爷会责怪我们不成?”

    冯五惴惴道:“这倒是,但愿王爷不要因此震怒。”

    “放心好了,此事就此打住,彻底烂在肚子里,从此莫要再提。”

    裴元衍拍拍冯五的肩膀,问道:“今日过府,有什么要紧的消息吗?”

    “有!”

    冯五道:“明面上,秦桧奉旨探望岳翻,然后送走了金贼韩昉,朝廷正在庆祝和议达成。至于暗地里,今日荣宝阁接到消息,说有人意图对王爷不利。”

    闻听此言,裴元衍的神色顿时一变,这可了不得,关乎徐还安全的消息是天大的事。况且来源是荣宝阁,足可见八九不离十,不可掉与轻心。

    “可以察觉具体动静?”

    “奇怪之处就在这里,临安,乃至江南平静的厉害。”

    裴元衍眉头紧皱,沉吟道:“罢了,你小心留意,我立即传讯王爷,小心防备。”

    “是裴先生,这荣宝阁的消息来源是何方啊,一直十分神秘?”

    荣宝阁是公主府在临安的一处秘密联络站,只负责转达一位要紧线人的消息,从重视程度与裴元衍的反应上看得出来,十分要紧。

    可一直以来,冯五都摸不透荣宝斋的消息来源,故而对此十分好奇。

    “这个你且先别问,该让你知晓的时候,自然就会知道。”

    裴元衍道:“去安排一下吧,岳夫人、岳雷公子要扶陵北归汤阴故里,这是个机会,能走的人且先跟着走吧!”

    “是!”

    冯五懂的规矩,当即点头称是,随即离去。

    宋庭为岳飞平反,赵构还下诏举行了盛大了祭奠追思,将其风光大葬。

    并欲借此机会宣召岳云、张宪等人返回临安奔丧,不曾想被岳夫人婉拒了。

    “先夫生前素来返回故乡之心,且北伐乃是平生志向,故请安葬先夫于汤阴祖籍之地。”

    这年代讲究落叶归根,扶陵归葬祖籍故乡乃普遍之举,岳夫人所请合情合理,朝廷很难拒绝。

    岳飞平反之后加了一连串的哀荣,恢复了鄂国公爵位,还有太子太保,检校太尉等一连串的荣誉性身份。

    正是因此,葬礼的规格自然而然有所上升,从临安扶陵北归汤阴故里,送葬的队伍很庞大。

    自然也就能夹带一些私货,高阳王府需要提前撤离的,但并不十分引人注目的人便可以提前夹藏其中。

    这一遭伏阙击鼓,以及彻底撕破脸皮,是时候该为撤离临安做准备了。

    那厢金国使臣韩昉也刚刚离开临安,踏上北归之路。

    岳飞死了,和议书也签订了,他此行的任务可谓是圆满完成。

    是以韩昉心情愉快,至于在临安受到的委屈,无论是秦桧的辱骂,还是宋国学子的攻讦,都宛如过眼云烟,不足挂齿。

    唯独让他有点忐忑的是,临走之时秦桧的提议,是以座船离开临安许久,仍兀自回味着秦桧的那番话。

    “岳飞虽死,徐还犹在,此为我等之心腹大患。”

    “相公意欲何为?”

    “今猛虎出山,岂可纵虎归山?早于尚书有商议,不若联手斩贼于汉水。”

    “相公莫不是要借刀杀人?”

    韩昉连连冷笑,此一时彼一时,金国为什么和议,不就是为了暂且停战,获取喘息之际嘛!

    现如今好不容易达成,可以作壁上观宋国君臣内斗之时,岂会轻易在掺和进来,惹祸上身?

    秦桧道:“心腹之患并非我朝,亦是贵国,坐山观虎斗固然是好,但一不小心,也极有可能养虎遗患。

    四太子、挞懒都统、粘罕元帅都是明智之人,想必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道理自然懂得,可是秦相公总想借我朝之手,自己置身事外,恐怕不仗义吧!”

    秦桧提议道:“既然如此,不若我们共同另外借一把刀?”

    “另一把刀?”

    秦桧笑道:“没错,贵国撤军,想必有人正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韩尚书或四太子不妨出面,给他点拨一条求生之路。”

第六一四章热锅上的蚂蚁() 
韩昉回到东京汴梁时,兀术和南下的完颜希尹都长松了一口气。

    岳飞死了,去了一个心腹之患,战事告一段落,金国终于有机会缓口气,可以重头再来。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摆在眼前,他们必须立即撤离,返回河北之地。

    “四太子,秦桧之意,我们可以徐徐准备撤退,等宋军自淮南北上后逐步交接。”

    “哼!”

    兀术笑道:“秦桧这是担心中原落到徐还手中啊!”

    “是!不止如此,临走之时,秦桧叮嘱臣转呈四太子,希望联手将徐还留在汉水,不要放虎归山。”

    “徐还”

    兀术下意识握紧了拳头,神色也变得有些不大自然,这才是他真正的心腹之患,甚至可以说是可怕的梦魇。

    为了除掉岳飞,他们煞费苦心,最终结果达到了,但明显不够完美。

    在原本的计划里,襄阳江汉是应该有宋庭来接管,然后宋金双方联合将徐还堵在潼关以西。

    但如今的局面却是徐还到了襄汉,接管了岳家军,而且在此次事件中,宋庭皇帝和宰相颜面大失,威信扫地,反倒是徐还夫妇大出风头,赢得无数赞誉与支持。

    这个结果,让人有些无奈。

    虽说宋金和议达成,但能不能成功实施实在是个未知数,因为主动权并不在皇帝手中,而在于徐还。

    他有能力颠覆目前的局面,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

    因此秦桧提议解决这个心腹之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