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300部分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300部分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夏数千年历史上,从来不乏这样的忠贞义士,他们籍籍无名,身份低微,却常义举让人感动。

    隗顺就是这样的人,岳飞入狱之后,他日日狱中对大理寺所谓的审理,以及岳飞的反应一清二楚。

    也深悉岳飞乃是蒙冤,可是一个小小的狱卒根本做不了什么,只能痛心疾首,默默垂泪。

    直到昨日,有人联系他说今日会有人来大理寺营救岳飞,需要他在适当的时候打开风波亭附近的角门。

    隗顺一度以为是劫狱,纵然如此,他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能够营救忠臣,铤而走险也在所不惜。

    当然了,这些忠义之士已经答应,事后会安排他们全家离开临安,后顾无忧。

    杨沂中带着禁卫到来之时,他一度恍惚,以为是官家圣明恩赦,谁曾想竟是谋害岳将军。

    他等候许久,角门处一直没有传来约定的讯号,反倒是被喊到了风波亭,前去处理岳飞的尸体。

    看到敬爱的岳将军含冤长逝,死不瞑目时,隗顺悲从心头起,付出了很大努力才控制住情绪。

    抬着岳飞的遗体去了牢狱,准备伪造畏罪自杀的现场,经验丰富的老头吩咐他去取来绳索,意图显而易见。

    唉!

    隗顺暗叹一声,朝廷竟如此对待忠臣良将,实在即便在大理寺中见过太多的冤狱黑暗,但这件事着实深深触及他的底线。

    以至于拿着绳索的手都在颤抖,一时间挪不动步子,他实在不想成为谋害岳将军的帮凶

    就在这为难的时刻,约定好的声响在院墙外响起,救援终于来了吗?为何不早一点呢,此时已经晚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可转念一想,岳将军的兄弟还在,还有不能让岳飞将军死的不明不白,死不瞑目。

    于是乎,趁着万俟楔和杨沂中带人去前面应付学子,其他狱卒伪造岳飞畏罪现场的空当,隗顺趁无人注意,打开了角门。

    他以为来的会是一群人高马大,前来劫狱的武者,却不想是一群少年书生。

    “岳将军何在?”

    面对书生几乎咄咄逼人的质问,隗顺几乎没有开口回答的机会,只是下意识地向牢狱方向指了指。

    然后一群义愤填膺的书生便奋不顾身地冲向牢狱,直到书生们都过去,隗顺才朝门外瞧了一眼。

    守卫在角门之外的禁卫和差役都倒在了地上,不省人事,书生们会有如此大的能耐?

    这里面

    隗顺是个机灵人,不敢多想,当即按照约定离开大理寺,前往指定指点与妻儿老小一起离开临安

    没能像原本历史上那样青史留名,但是义举依旧值得称赞敬佩。

    万俟楔和杨沂中来到大门口,强势阻拦书生学子。

    “尔等都是读书明理之人,冲撞朝廷衙门,目无法纪,成何体统?”万俟楔大声怒吼,官威十足,希望以此震慑众多书生。

    可书生们毫无惧意,也毫不客气:“那有人不遵朝廷法度,暗地里草菅人命,谋害岳将军,又当怎么说?”

    “休得信口雌黄,岳飞乃是朝廷重犯,自会依律处置。”万俟楔很奇怪书生们从何处得到的消息,此时也顾不得深究,只得睁着眼睛说瞎话。

    “万俟御史言下之意,岳将军仍旧健在喽?”

    “岳飞尚且押在狱中。”

    “当真。”

    “自然当真。”

    书生代表大声道:“既然如此,我们请见岳将军,如此仕子安心,也能还大理寺一个清白。”

    万俟楔眉头一皱:“尔等过分了,岳飞乃是谋逆重犯,大理寺乃朝廷刑狱重地,岂是你等说进就进,说见就见的?”

    “身正不怕影子斜,万俟御史如此推三阻四,莫不是”

    “岳将军遇害了,岳将军遇害了”

    不等话音落地,便有一群书生绕道而来,大声哭喊,泣不成声。

    “什么?季泽,说清楚,发生何事?”

    “岳将军,岳将军被这群奸佞用白绫谋害,已经遇害了。”

    胖书生带着哭腔的一句话彻底点燃了书生们的怒火,万俟楔再多的解释也全无用处,再多也兵丁也阻拦不得。

    尤其是角门打开的情况下,书生们由其涌入,然后里应外合,将万俟楔、杨沂中和禁卫兵卒堵在其中。

    大理寺的大门生生被挤开了,然后书生齐刷刷地涌进了大理寺,涌向了风波亭。

    禁卫们明明手持兵刃,但当此情景之下,即便给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轻举妄动。

    而赶来增援的临安府差役,以及枢密使张俊授意而来的巡城兵卒也都大眼瞪小眼,不敢动手。

    当此之时,事情已经完全失控了。

    数以千计的书生学子涌在大理寺内外,临安百姓也都闻讯从四面大方赶来,小车桥方圆三里之地被围的水泄不通。

    群情激奋,民愤汹汹,当此之时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大乱子,阵势与情形让人震撼,望而却步。

    陷入人民群众汪洋大海的兵丁差役一脸茫然,甚至心怀恐惧,哪里敢有半分妄动,唯恐一个不小心被唾沫淹死,被激愤的眼神杀死

    风起风波亭,雨袭临安城,仿佛在为忠臣良将而哭泣悲伤。

    疾风骤雨瞬间便席卷了整个江南,继而是整个大宋王朝,天下四方

第六〇三章拳打奸佞,击鼓伏阙() 
风和日丽,秋高气爽的天气说变就变,惊雷乍响,疾风骤起,潇潇雨歇迅速笼罩了临安城。

    小车桥,群情激奋的书生和百姓已经将大理寺围的水泄不通,万俟楔、杨沂中以及所有的禁卫兵丁与差役全都陷入人潮之中,束手无策。

    书生们冲进了牢狱,再出来的时候人人面带悲色,抬着岳飞的遗体,热泪长流。

    岳飞死了。

    被谋害至死,所有人都瞧的分明。

    书生们冲进去的时候,岳飞颈上的白绫甚至都没来得及取下来,被直接抬出来,甚至不需要岳翻的控诉,众目睽睽便明白了来龙去脉,忠良被害的真相便再清楚不过。

    一代名将,忠臣良将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被奸佞谋害,含冤而死。

    风雨泣忠良,举城同悲,大理寺门口书生们面含悲色,呜咽哭泣之声一片。也不知是谁先屈膝,书生们纷纷跪在雨水之中,送岳将军最后一程,表达最后的敬意。

    “是他们,害死了岳将军”

    悲伤之时,自然格外愤慨,有书生按捺不住心中的悲痛,朝万俟楔和杨沂中冲了过去。

    适才万俟楔的信誓旦旦成了信口雌黄,赤果果的欺骗,而岳飞分明是刚刚咽气,那么发生了什么显而易见。

    在书生和百姓眼中,万俟楔无疑成为谋害岳飞的第一凶手,这样的人岂能饶恕?

    于是乎,书生们冲了上去。

    万俟楔眼睁睁地看着书生们义愤填膺,目露凶光冲了过来,不由胆颤心惊。

    自从岳飞尸体被抬出来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自己完了。

    岳飞判定的是谋逆死罪,但百姓并不这么认为,在这个风口浪尖上秘密处死,无疑是掀起轩然大波。

    虽说乃是金人逼迫,皇帝默许,宰相授意,但真正出事之后,谁都不会承认,只会推出一个替罪羔羊。

    自己是执行者,偏生又被书生们逮到现行,已然是避无可避,在劫难逃。

    这一刻,万俟楔特别理解罗汝楫,也非常羡慕。

    只盼着官家体恤,秦相公积极运作,能让自己暂时外调,避避风头,以待来日。

    但是

    当书生们红着眼睛冲上来的时候,万俟楔觉得自己想多了,也许已经撑不到见到秦相公,另行处置的时候了。

    此时此刻,他感受到了莫大的恐惧,一种生命危在旦夕的恐惧,在书生们眼睛里,他分明看到了浓浓的杀气。

    “拦住他们,快,拦住他们”

    万俟楔惶恐地呼喊,希望兵丁差役能保护自己,能想办法离开大理寺这个是非之地。

    可是此等情况下,哪里是他想走就能走的?水泄不通的小车桥宛如牢笼一般,将他死死地困在此间。

    至于兵丁差役,虽然有刀剑兵刃在手,可在混乱的人群里,他们最初压根不敢拔刀。等到迫不得已想要动刀时,才遗憾地发现已经没有机会了。

    他们惊讶地发现,有书生侵到了身旁,或是死死拉住他们的手脚,或是恰巧按住刀兵,或是将他们分割控制。

    难以想象,印象里柔弱的秀才书生竟如此懂得武人策略,而且力量动作那么精巧,悄无声息地便让禁卫失去了反抗能力。

    万俟楔自然也失去了最后的保护,被愤怒的书生们拉出来,扔进了人群里。然后拳打脚踢,一顿痛打,杨沂中同样也没能幸免。

    可恨的万俟楔发出了阵阵哀嚎与告饶声,可惜很快便被书生们的喝骂掩盖。学子百姓恨急了奸佞,目睹岳飞之死的悲愤全都化作仇恨,全都发泄到了万俟楔和杨沂中身上。

    书生们拳脚相加,没有停顿,也没有阻难,群体行为到了高涨之时,根本停不下来。

    万俟楔和杨沂中死了。

    当朝侍御史和禁卫中军统制生生被书生百姓打死了,身体已经被踩踏的不成人形,几乎快成了一滩肉泥,只能从残破不堪的官服上和身形轮廓上辨认身份。

    在场的兵丁差役目睹此情此景,完全被吓傻了,刀枪兵器扔了一地,默默蹲在一旁,唯恐一不小心也步了万俟御史与杨统制的后尘。

    书生们是解气了,但逐渐冷静下来后,部分人员也有些心生怯意。不管怎么说,他们打死人了,打死的还是朝廷命官与禁军统制。

    可谓兹事体大,焉知朝廷会怎么看待,如何处置。

    “奸佞小人,谋害忠良,人人得而诛之,有何可惧?”

    那个曾在文澜书院前阻拦万俟楔的书生陈俊卿再次站了出来,高声呼喊。

    “是啊,有何可惧?”

    立即有人附和,引起了广大书生的共鸣,心中些许畏惧瞬间被冲淡了很多。

    “岳将军遇害,凶手何止一个万俟楔,走我等前去敲响登闻鼓,请官家出面主持公道。”

    陈俊卿很聪明,中军统制出现在此处,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是皇帝的意思。但他立即将皇帝摘了出来。

    请官家主持公道,潜台词是皇帝不知情,皇帝仍旧是圣明天子。如此不至于逼的赵构无路可走,狗急跳墙。

    为了维护自己形象,平息事端,赵构很大程度上会有所让步,息事宁人。

    另一方面,这个年代皇帝仍旧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为君讳的观念仍旧根深蒂固。请皇帝主持公道,追究奸佞这符合大多数人的认知,从而避免好不容易聚集,情绪调动的书生百姓心生畏惧,从而失了今日之举应有的效果。

    从而达到清算奸佞,施压朝廷,却不至于彻底撕破脸皮的预期效果,可谓是拿捏恰当。

    “走,去皇宫,敲登闻鼓,请官家主持公道。”

    书生百姓立即附和,抬起了岳飞的遗体,扶着虚弱悲伤的岳翻,浩浩荡荡往皇宫而去。

    而万俟楔和杨沂中的尸体仍旧泡在雨水之中,被人踩踏踢开,下场凄惨。

    终于放松的兵丁差役见状面面相觑,确信书生和为官百姓已经走远,这才勉为其难上前为二人收尸。

    与此同时,飞速将消息报知政事堂,报知宫中。

    岳飞之死,大理寺的混乱才不过是个开始,真正严重的是书生们正往登闻鼓而去,准备伏阙请命。

    惊天之变,正在快速酝酿,即将爆发

第六〇四章慌慌惶惶() 
入秋时节,雷声响彻临安。

    傅选匆匆忙忙进了公主府,带来了最新消息。

    “长公主,裴长史、彬甫”

    “情况如何?”

    “一切按照计划,但是”

    “但是什么?”见傅选眉头紧锁,众人顿觉不妙。

    傅选遗憾叹道:“稍稍晚了片刻,岳岳飞将军遇害了。”

    “什么?”

    柔福帝姬心头一震,经不住有些失神,脸上浮现出悲伤神色。

    虞允文等人也是虎躯一震,拳头咯咯作响。一方面是忠臣良将离世让人悲痛,另一方面是自家王爷煞费苦心,谋划许久,最终还是功亏一篑。

    尤其是在最关键的环节稍有偏差,以至于事与愿违,着实让人感到遗憾,懊恼。

    裴元衍脸上同样面带悲色与恼怒,却不着痕迹地轻轻松了口气,继续问道:“那小车桥情形如何?”

    “书生们冲进去的时候,岳将军刚刚遇害,学子百姓悲愤不已,群情激奋,冲进了大理寺,打死了万俟楔和杨沂中。”

    “这”

    这个结果有些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让人有些震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