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296部分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296部分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蓝圭瞧见这一幕后,轻轻点点头,悄然退出。

    他还有任务在身,要前往长公主府,前去送一些赏赐,当然了。这只是名义上的说辞,真实目的这是要配合万俟楔,抓捕岳飞家眷归案。

    唉!

    苦差事啊,不过整个临安,估计也只有自己能办好这事了。

    蓝圭暗叹一声,乘坐一顶小轿子,在几名小黄门与侍卫的护送下出了皇宫,往长公主府而去。

第五九四章安全之地() 
韩世忠怅然而归,张浚的奏疏石沉大海。

    消息传回公主府的时候,众人免不了有些失落,有些着急。

    能放上台面的办法几乎全都用过了,但全无用处,仍旧不能阻止岳飞蒙冤遭难。

    徐还那里或许还有办法,但因为远隔千里,赵构与秦桧、万俟楔匆匆定案,以至于有些来不及,远水难解近渴。

    为今之计,似乎只能铤而走险,用万不得已之策。

    不过兹事体大,众人都颇为慎重,消息已经飞禽传书送去给徐还,请他定夺。但身在临安众人,都有些坐不住,想要做点什么。

    “我明日进宫,向官家提出质疑,务必争取些许时间,好让徐郎想办法。”柔福帝姬已然做好亲自出手的打算。

    “长公主,你的身份不宜参与过度,毕竟此乃政事”

    柔福帝姬坚持道:“女子不参政但公道在人心,人人皆可发声,必要之时”

    “既然如此,便需瞅准时机。”

    裴元衍话音未落,傅选来报:“蓝圭来了。”

    “何事?”

    “说是岭南新到的供果,奉官家旨意送来给长公主尝鲜。”

    “无事不登三宝殿,蓝圭这时候来,恐怕不是送果品那么简单。”

    “那是?”

    “不出所料,多半是为岳夫人一家而来。”

    裴元衍略微沉吟,结合某些消息,立即得出结论,说道:“让岳夫人带着孩子们去书院,暂住岳雷公子处。”

    “这样妥当吗?”

    “置身事外,长公主说话才能更有分量。”

    裴元衍会心一笑:“我们都忘记了,营救岳将军还有一群极有分量的人可以用。”

    “书生?”

    “没错,文澜书院,天下第一学府,江南仕子聚集于此,他们的分量非同小可。”

    裴元衍道:“长公主若要发声,书院或许是个好选择比皇宫和大理寺更有效果。”

    蓝圭到来的时候,裴元衍和傅选笑吟吟地迎了出来。

    “大伴亲自登门,公主府蓬荜生辉。”

    “裴长史哪里话,折煞奴婢了。”

    蓝圭笑道:“岭南运送的果品,甚是鲜美,官家惦记长公主和二位公子,命奴婢赶紧送来。”

    “臣代长公主拜谢官家厚恩。”

    蓝圭上前扶住裴元衍,在其手上轻轻一拍,悠悠道:“裴长史免礼”

    “谢大伴。”

    “咦,怎地不见长公主殿下呢?”蓝圭抬头向四下望去,似乎有些好奇,又似明知故问。

    “长公主身体略微不适,正在休息。”

    “呀,长公主玉体抱恙,可奏报宫中,请太医诊治?”

    “医者已经瞧过,并无大碍,略微休憩即可,就不必惊扰官家和皇后娘娘了。”

    “那就好,奴婢就放心了,那就不当面请安了,还请诸位代为问候。老奴还得回宫去伺候官家”

    蓝圭甩下一番客套话,准备告辞离去,但不等挪动步子,便有仆从来报:“御史台万俟楔求见。”

    裴元衍会心一笑,早就料到会有如此情况,故而丝毫不觉奇怪。

    “快请。”

    蓝圭闻言,自然也就顺势慢了下来,没有着急离开。

    万俟楔一踏入公主府便感受到一道道凌厉的目光,那是一种愤怒和仇恨,他能清楚感受到,公主府上下有不少人欲将自己除之而后快。

    但哪又如何?有官家和秦相公庇护,能奈我何?

    不过饶是如此,万俟楔也不敢再傲然,不得不低调了许多,进了公主府的厅堂,接待他的自然是裴元衍,而蓝圭也恰好在场。

    这是安排好的,万俟楔心中明白,蓝圭是来给自己帮腔相助的,如此便不必惧怕长公主以皇家威仪压人。

    “万俟御史到访,不知有何贵干?”

    裴元衍可没有面对蓝圭时的好脸色,板着一张脸,爱搭不理。

    万俟楔心知肚明,敢怒不敢言,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面孔:“下官奉旨而来。”

    “哦?”

    “岳飞犯谋逆死罪,其妻儿家眷依律流放岭南,他们不宜再暂居公主府,下官奉旨前来缉拿他们归案,还请予以配合。”

    “哦,原来如此。”

    裴元衍不怒不燥,不疾不徐:“他们已经不在公主府了。”

    “不在了?”

    万俟楔和蓝圭都有些惊讶,有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

    “是的,岳雷已经入读文澜书院,岳夫人带着子女随同前往,现寄居那处。”

    “原来如此。”

    万俟楔心中很想咒骂,文澜书院和柔福帝姬、徐还是什么关系众所周知,这是提前预备,还是收到什么风声,把人转移到那处去了?

    哼哼,又能怎样?不过是出城往孤山走一遭便是了。

    “原来如此,下官冒昧叨扰了,告辞。”

    “不送。”

    万俟楔灰溜溜地走了,蓝圭此行的目的自然也就落空了,文澜书院那边他师出无名,说不上话,只能让万俟楔自己去折腾了。

    直觉告诉他,柔福帝姬能在此时将人送到书院,意味着那里比公主府安全,万俟楔此去怕是要碰鼻子。

    不过那就和自己没什么关系了,身在宫闱,恪守本分就是了。当然了,有些时候也要审时度势。

    “老奴也就回宫复命去了。”

    “大伴慢走。”

    裴元衍客客气气,将蓝圭送到了府门之外。一路上,二人有说有笑,傅选则带着人故意落后了几步,留给二人说话的空间。

    裴元衍再次回到厅堂,柔福帝姬已经在座。

    “长公主放心,妥当了,岳夫人已经带着孩子们到了书院,陆先生那边也已经打过招呼,有那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在,万俟楔不敢怎样。”

    “这也是权宜之计。”

    柔福帝姬叹息一声:“可也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届时该当如何?我何时出面?”

    “先让书院的先生们耗一耗,长公主您相机出面便是了。”裴元衍微微一笑,心中已然打起了如意小算盘。

    柔福帝姬则仍旧忐忑不安,即便她拼着以公主身份干预,也未必能够奏效,难道最后只能动用极端手段?

    徐郎大概已经知晓临安的状况了吧?也不知他有没有什么好办法?不由自主,柔福帝姬一颗心早已飞到了关中襄汉

第五九五章襄阳,襄阳() 
营救岳飞是徐还的心愿,他为此付出了不少努力。

    但由于种种原因,他身在长安,不能返回临安亲自参与,鞭长莫及。虽有飞禽快马传讯,但消息难免仍旧滞后。

    等他接到临安先后传来的消息时间,刚过了金州,正在前去襄阳的路上。

    柔福帝姬出面,赶走了罗汝楫,虞允文作证,表明高阳王府态度,但岳飞仍旧被判了莫须有的谋逆之罪。

    赵构和秦桧是完全不把自己放在眼里?还是担心出什么差错?压根不给自己前往襄阳的机会“调查”机会。

    这个局面,让徐还有些无奈。

    难道终究晚了一步,台面上的招数终究全无用处?虽说在临安准备了后手,但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不会轻易动用。

    而且,按照目前这个趋势,徐还不免有些担忧,即便用强也未必

    “王爷,为今之计,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司马靖劝慰道:“容老夫说句实话,救下岳将军自然十全十美,若是不能局面对王爷而言倒不算坏事。”

    “我明白,赵构和秦桧都以为我不敢和他们明着翻脸,但这次如果鹏举兄有个什么三长两短,我绝不客气。“

    徐还显然是被激怒了,赵构和秦桧认为只要先行确定岳飞案的兴致,碍于君臣之别,徐还即便有心公布所谓的襄阳真相,或者帮助岳飞,也无可奈何。

    因为那样意味着挑战皇帝和朝廷的权威,属于不臣之举,除非徐还要立即与朝廷彻底翻脸,否则绝非明智之举,是摆明了要让徐还骑虎难下。

    但徐还却已经打定主意,既出潼关,一战不可避免,只不过迟早的问题。岳飞一案让人忍无可忍,某种程度上也是个绝好的机会。

    司马靖更是心如明镜,悠悠道:“王爷,尽快赶去襄阳,无论事态如何,都能占据先机。”

    “本王最为担心的是张宪和岳云一时不冷静,做出什么不当之举,可就功亏一篑了。至于旁的,顺其自然。”

    徐还当然知道司马靖的意思,以高阳王府目前的作为,显然是有恩于岳家。而此时年轻的岳云多半六神无主,张宪恐怕也惶恐不安,岳家军也算是群龙无首。

    此时出现,以徐还的威望和恩泽,想要张宪和岳云归附,岳家军归心,并非什么难事。那样一来,徐还就等若掌控大宋半数的兵马,还都是精锐。

    届时关洛襄汉之地尽数在手,顺势东出,西京洛阳,东京开封徒手可得,当真是半壁江山在手,和赵构分庭抗礼又有何难?

    司马靖忧心忡忡道:“王爷,需得地方金贼和临安联手,毕竟王爷现在是他们共同的敌人。”

    “本王明白,但他们只有一次机会,一旦一击不中,金国人就会学乖。毕竟有坐山观虎斗的机会,他们岂能不明白?”

    徐还不客气道:“倘若他们一意孤行,非要和本王过不去,那就等于撕毁了所谓的和议,我们将毫无掣肘,想来金贼也不希望如此。”

    “王爷所言有理,此事可以在会宁府和幽州吹吹风。”

    “太阳若是能从北方出来,我们何须偷天换日”

    “王爷放心,此事已经在准备,进展不错。”

    徐还轻轻点头:“好,我们尽快赶路去襄阳吧,临安有柔福、裴元衍和彬甫在,无甚大碍,我真正担心的还是襄阳”

    襄阳,汉水中游要塞城池。

    得此地便可控制整个江汉地区,而江汉东连江左吴越之地,南控湘鄂,西接巴蜀,乃是无比重要的战略要地,得此一地便可席卷南方。

    这也是东汉三国,魏蜀吴三国为何激战争夺荆襄的缘故;也是蒙元灭宋,为何多年鏖战襄阳的缘由。

    之前被伪齐刘豫所控制,金国曾街道此处南下攻略荆湖,岳飞结束洞庭湖之战与徐还分别,率部沿汉水北上,最终收复。

    算是岳家军在京西、淮西作战的大本营,张宪曾是留守之将,在此处驻有本部兵马。这也是朱仙镇兵变,他们为何要撤退襄阳的缘由。

    来此之后算是稳住了阵脚,但处境却算不上多好,朝廷切断了他们的粮草供应,若非徐还授意从蜀中支援,恐怕难以为继。

    但岳云和张宪更为郁闷的是,因为他们的举动,“坐实”了岳飞的谋反之罪。尽管他们并未改弦更张,更未竖起反帜,并且一直向朝廷申诉,表明自己遇到危险,以及对朝廷始终未曾更改的忠诚。

    可是换来的是朝廷冷冰冰的对待,拒不接受,被指认为奸佞,更以此为借口将岳飞兄弟下狱。

    听到消息的时候岳云很着急,到底才十四五岁,还是个少年郎,哪里经历过这等风浪,面对过如此危局?

    好在身边有张宪相助,这才心神,也稳住了惶惶不安的岳家军军心。他们曾对审理抱有一线希望,认为朝廷不会糊涂到那个地步,何况还有消息传来,朝廷众多官员,江南士林,乃是福国长公主和高阳郡王都出面维护。

    可事情的结果却让人大为失望,他们才发现朝廷的腐朽与无耻程度,在各项利好的情况下,岳飞仍旧被定了谋逆之罪。

    岳云悲愤不已,岳家军上下也是义愤填膺。一想起父亲忠义无双,拼劲全力为朝廷尽忠征战,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心中便一阵阵悲凉。

    心中自小树立的忠诚不禁有些动摇,这等昏主奸臣当道的朝廷,还值得效忠吗?

    借此机会起兵营救父亲?

    岳云曾动过这个念头,但随后便打消了,留守襄阳让朝廷投鼠忌器可以,但真正起兵,只会坐实谋逆之名,让父亲清誉受损,而他们也将师出无名,也许朝廷正盼望着他举起反旗。

    更为糟糕的是,他们——投鼠忌器。

    毕竟岳飞和岳翻还在大理寺牢狱之中,唯一让岳云稍感欣慰的是,母亲、弟妹得到了柔福帝姬的庇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