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29部分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29部分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拿下了涿鹿,便可延缓金兵前进的势头,挫其锐气,然后就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与谋划。

    萧高六走后的第二天,徐还也打算出发了。

    虽然不是契丹人,但燕云之事是他一手挑起,哪能轻易置身事外?而且燕云未来局面,对天下大势,对大宋兴亡将有重大影响。

    重生大宋,徐还满腔抱负,哪怕如今只是个籍籍无名的小人物,却早已以家国天下为己任。

    火中取栗的事情,哪怕冒险,也是要做的。

    得知要徐还要离开大同府,柔福帝姬自然有些不舍,且十分些担心。

    虽然彼此认识不过数月时间,但几乎每一天都生死相依,患难与共,一路逃亡至今,徐还早已是她心中最亲近,最重要,最依赖之人。

    她无法想象,如果没有徐还,自己该如何生活?在这烽火狼烟的乱世中能否活得下去?而徐还不在的每个夜晚,她都免不了辗转反侧,忧思祝祷,翘首以盼。

    徐还虽然没有明说,但她心里清楚,战事已经开启,肯定要去做什么凶险之事。战场上刀剑无眼,自然格外让人担心。

    “别担心,没事的,殿下好好在此间等我回来就是了。”看着泪汪汪的柔福帝姬,徐还柔声安慰。

    “嗯,你千万小心。”柔福帝姬眼眶泛红,已然有些湿润。

    “放心好了,和往常一样的,过些日子就回来了。”徐还伸手为柔福帝姬擦去泪痕,轻声道:“别哭,哭了就不好看了。”

    柔福帝姬被他一逗,不由破涕为笑,旋即从身上取下一个莲花状符坠,挂在徐还腰间,轻声道:“这是早年我与茂德姐姐在相国寺求来的护身符,法师说可保平安,我一直贴身带着现在你拿着,佛祖定护佑你平安。”

    “嗯,谢殿下!”

    徐还心中一暖,不再顾及,众目睽睽之下,直接将柔福帝姬抱在怀中。这个年代,女子以贴身之物相赠男子,足以说明心意。

    柔福帝姬微微惊讶,但没有丝毫的不悦或抗拒,而是安静地待在徐还的怀抱里,靠着他坚实的胸膛,只觉格外温暖安全。

    至于旁人的目光,已经被她完全忽略了,甚至有些许“得意”,让她们羡慕去吧!

    徐还附在柔福帝姬耳边,轻声道:“殿下不必担心,我定安然归来,答应过陪殿下去临安西湖看断桥残雪的,绝不失约。”

    “嗯!”柔福帝姬轻轻点头,十分乖巧。

    徐还在柔福帝姬额上轻轻一吻,转身大踏步而去。

    此举有些大胆,徐还是真情流露,却也有特意让契丹人,尤其是耶律余睹看到的意思。自己出征在外,柔福帝姬就相当于是人质。

    也许在契丹人眼中,宋国公主的身份或许不及情侣关系靠谱,徐还对柔福帝姬越是亲昵,人质的价值也就越突出。如此,契丹人对出征在外的徐还也能更放心些。

    乱世之中,凶险环绕,谈情说爱的亲昵举动,也不得不夹杂功利之心,着实无奈。

    柔福帝姬并不知道这些,也不在意,轻轻一吻已经将她的心融化,只是呆呆站在原地,痴痴地看着徐还的背影,目送爱郎离去。

    这一幕有很多人看到,耶律余睹不动声色,若有所思。

    余里衍则是有些羡慕,同样天家公主身份,同样的遭遇,但柔福帝姬却如此幸运,有个男人的怀抱可以倚靠,自己却

    不知为何,余里衍突然想起,那日在雪林的营地里,自己曾趴在徐还肩头泪流满面,那个肩膀坚实、温暖。

    秋荻夫人也看得分明,她不由自主想起前两日,也曾和徐还靠的很近,曾感受到他浓烈的阳刚气息。更曾经隔着一层面纱,蜻蜓点水,两唇轻触。

    当徐还朝他们走过去的时候,两位契丹贵女不约而同,因为同一个男人——莫名脸红了。

    “夫人!”

    “嗯!”秋荻夫人轻声应答,却不敢抬头,下意识避开了徐还的目光。

    徐还轻声叮嘱道:“我不在这段时间,还请夫人照拂柔福公主。”

    “放心好了。”

    “另外,还请夫人留意大同府情形,以防意外。”徐还最担心的其实是后院起火,如果大同府有什么变故,那可就麻烦了。

    “好!”秋荻夫人点头道:“这边有我在,不必担心,出征在外,一切小心。”

    “有劳夫人记挂。”

    “徐还”耶律余里衍轻呼一声,上前对秋荻夫人道:“姨母,让徐还带着灵鸢吧,一来探查敌情,二来也方便传讯。”

    “嗯,带上吧!”秋荻夫人轻声道:“望君马到成功,凯旋而归。”

    “请夫人与公主静候佳音,静待捷报。”徐还拱手告辞,带着萧百发等人三百契丹好手,离开大同府。余下的三百萧氏宫卫军则由萧战率领,留在大同府人保护余里衍、秋荻夫人和柔福帝姬的安全。

    夜色之中,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甚至连随行的萧百发都不明所以,出城之后才小心询问。

    “徐公子,我们这是向东南方走,这是要去何处?”对方向敏感的萧百发微微诧异,敌军主力应该在桑干河下游的东北方向才对。

    徐还道:“渡过桑干河,往蔚州去。”

    “蔚州?这是要”萧百发仍旧有些不明所以。

    “先到蔚州与萧特谋将军汇合,然后再做打算。”

    徐还的回答很简短,但不完整。萧百发很清楚,到蔚州与萧特谋汇合只是第一步,后续肯定已有完整计划,绝不可能临时打算。

    不过徐还既然不愿意说,他也不便多问,临走时秋荻夫人有交代,此行唯徐还马首是瞻。

    既如此,听命行事即可。

    萧百发隐约有种感觉,徐还一定在谋划着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他一直很庆幸当初在辽河边救下这个宋国少年,徐还已经带给他们太多惊喜,这一遭又会是什么呢?

    踏过桑干河厚实的冰面,萧百发看着徐还坚实的背影,不由充满期待

第五十七章八字军() 
南渡桑干河,首先进入的是应州地界。

    徐还本无意在此停留,按照原本的计划,应该直奔蔚州,节度使萧特谋已经等候在那里,然后再做进一步行动。

    但走了不久,意外情况出现了。

    振翅高飞的灵鸢突然返回,盘旋在队伍头顶,不断挥舞着翅膀,发出一声声尖锐的鹰唳。

    随行懂训鹰的契丹人很快辨识信息——正南方向二十里处,有两支队伍正在交战,人数约数百人。

    幸好听了余里衍的话,带上了灵鸢,察敌于先,“空中雷达”的作用在这种时候格外突出。

    应州境内,有不明身份的武装交战,规模不大,却也不算少。

    这个消息,着实让人一惊。

    众人心里都有些打鼓,泛起各种猜疑,到底是些什么人?会不会有金兵?

    应州是耶律余睹的地盘,算是大同府的腹地,若是此间有金兵出没,无疑是非常严峻的情况。

    所以无论如何都得先搞清楚状况,侦查这两支武装的来历与目的,否则他们根本无法安心东进。

    萧百发当即派出斥候前去探查,不多时,带回来的消息让人又是一惊——交战的是汉人与金兵。

    汉人!

    徐还经禁不住心头一震,重生以来,在异族地盘上摸爬滚打许久,今日算是头一遭遇到汉人。

    随之而来的则是惊疑,在应州这块契丹人的地盘上,一帮汉人与女真打了起来,有点意外,也很耐人寻味。

    “情况如何?”

    斥候道:“金兵占了上风,汉人已经快要顶不住了。”

    “徐公子,我们怎么办?”萧百发小心询问,这件事他们可以选择视而不见,避开金兵继续前进。

    但毕竟被围困的是汉人,是徐还的同胞,他不可能无动于衷。而且金兵身份未明,似乎也不能完全坐视不理。

    “此间有金兵出没,大家都心存疑惑,总要弄个明白吧?”

    徐还道:“另外,如果金兵回神发现我们的踪迹,追击或是传讯幽州,抑或是有金兵图谋北上过了桑干河就是大同府地界了,公主和夫人可都在那里。”

    契丹人可以不关心汉人死活,但这伙来路不明的金兵对大同府有潜在的威胁,关乎耶律余里衍和秋荻夫人的安全,他们岂能置之不理?

    萧百发问道:“徐公子的意思是,相助汉人,立即绞杀金兵?”

    “既然金兵不是很多,我们何不尝试将其一网打尽?”徐还低声道:“至少也要搞清楚他们的来历和目的,也好安心。”

    唯徐还马首是瞻!

    这是临走前秋荻夫人的原话,徐还此举虽有相救汉人之心,却也有稳妥行事,以绝后患的考虑。况且关乎大同府安危,甚至是复国大业,自当遵命行事。

    三百骑兵,当即南下。

    不多时,果然在一处山谷间发现了交战的双方。满地血污,尸横遍地,足可见战斗值惨烈。作战的金兵并不算多,二三百人的样子。但汉人少得可怜,约莫就剩下数十人,退守在一处小丘上,凭借地势死守。

    远远地看到一个大汉,手持大刀,正在与金兵恶斗,骁勇非常。不过渐显疲态,恐怕也支撑不了多久。

    虽然这群汉人的身份尚不明确,但金兵的敌人就是友军,徐还当即命令三百契丹勇士掩杀进去。

    进攻很突然,金兵全然没想到背后有人突然来袭,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倒在精准的箭镞之下。

    萧氏宫卫军乃是辽国仅次于皮室军的精锐,寻常金兵根本不是对手。何况金兵已经作战多时,早已疲惫,契丹人却是骁勇无比的生力军,冲杀进去,就好像狼入羊群,顷刻间便将金兵杀的七零八落。

    “一个不留!”

    有金兵见势头不对,且战且退,有逃跑的打算。徐还见状,立即下达严令,为防止消息走漏,务必全歼。

    命令被契丹人不折不扣地执行了,金兵几乎全是步卒,在骑兵面前根本没有逃跑的可能,抵抗也变得全无意义。

    何况还有几无虚发的羽箭,不过多时,便全部倒下。即便没死的,也都失去了逃跑和反抗能力,躺在地上痛苦地哀嚎,等待他们的依旧是死亡。

    战斗就这样结束了,萧百发立即命人打扫战场,以防有漏网之鱼。当然了,还需审问俘虏,获知其身份等相应情报。

    徐还则快步往小丘而去,他要去见见这些被围困的汉人。

    小丘上的汉人没有统一的服侍,兵器也比较凌乱,看样子并不是正规军旅。此刻疲惫的脸上的表情也十分复杂,有绝处逢生的惊喜,却也是一头雾水,满意疑惑。

    已经被金兵围困,眼看着就要全军覆没的时候,突然一支队伍从天而降,将金兵杀的片甲不留。

    何其幸运,却也震撼不已。

    数百金兵,战力如何他们有体会,但顷刻之间便尽数被歼,而这群人似乎没几个伤亡,此等战力,厉害啊,却也有些可怕!

    他们是什么人?小丘上的汉人心中都浮现出一个大大的问号。

    徐还也有同样的疑问,走到小丘前喊道:“金兵已尽数伏诛,诸位兄弟安全了。”

    “多谢恩人相救!”

    小丘上汉人见徐还等人并无恶意,相互扶持着缓步走下小丘,当先之人正是那位挥舞大刀的汉子。此人满身鲜血,臂膀上缠着止血的布条,显然有伤在身,但脚步坚实,目光灼灼,气势不凡。

    汉子走下小丘,拱手欠身,再次致谢道:“多谢救命之恩,请问恩人如何称呼?”

    请问姓名,却也是请教身份。

    徐还淡淡一笑,并未回答,反问道:“诸位是?”

    大刀汉子心里明白,作为被救的一方,有义务自报家门,当即沉声道:“我等是晋地抗金义勇今日遭遇金兵追剿落入险境,多亏诸位恩人相救,才不至全军覆没。”

    抗金义勇?

    看打扮倒确实像,徐还仔细打量着这群汉人,目光从中间某几个人脸上扫过,顿时心头一震,讶然道:“你们是八字军?”

第五十八章义军骁将() 
八字军!

    赤心报国,誓杀金贼!

    自东京城破,二帝被俘之后,除了大宋朝廷抗金的队伍外,太行河朔等地民间涌现出不少抗金义勇。

    建炎元年,河北招抚司都统制王彦统率义军,抵抗金军入侵。是年九月,王彦率领岳飞等十一将七千余人收复新乡,但随即遭到金兵围困。

    王彦无奈,只得率部突围进入太行山区,继续抗金。许多将士在面庞上信刺有“赤心报国,誓杀金贼”这八个字,因而获称“八字军”。

    河东、河朔义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