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284部分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284部分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在张宪劝说,让岳云留下了,也算是不枉此行。当务之急是返回长安,将消息尽快禀报高阳王,安排营救岳飞事宜。

    朱仙镇到长安,距离略遥远。

    苏泽快马加鞭,尚未赶回之时,飞禽已经先一步将消息送到高阳王府。

    看到虞允文呈上的密信,徐还良久无语。

    失败了!

    没能拦住岳飞!

    他不禁有些后悔,也许自己该亲自前去朱仙镇劝说的。

    当然,也只是个美好的愿望,如今他身份尊贵,牵涉到的人很多,已经容不得而他轻易冒险。

    岳飞兄弟回了临安,会是什么下场?

    风波亭,莫须有

    一想到这些,徐还心里就有些不是滋味。

    身为穿越者,他有着未卜先知的能耐,这些年也一点一滴地改变了天下格局,他以为自己很有能耐。

    但是为何,不能左右岳飞的命运呢?

    突然之间,徐还有种深深的无力感和失落感。

    司马靖虽不完全明白徐还的心情,但多少有一些体会。

    “王爷,不必介怀,若能轻易劝说,岳飞也就不是岳飞了。”

    “没错!”

    徐还沉吟片刻,怅然道:“这样才是真正岳飞。”

    司马靖劝说道:“王爷,现如今只能在临安那边,安排营救?”

    虞允文道:“既然是有人在中间蒙蔽圣听,只要查明此事鄂国公至少能得保周全吧?”

    “彬甫,你想简单了,此事是有人蒙蔽圣听没错,但十二道诏书却是皇帝下的。难道他要向天下承认自己识人不明,昏聩庸懦,遭人蒙蔽,冤枉忠臣,累及前线战事功亏一篑吗?”

    “这”

    虞允文顿时无言以对,想想读过的那些史书,皇帝犯错,向来都是一错到底的。

    在天子威严面前,真相一点都不重要,臣子的性命乃至国家利益也无足轻重,一切都可以牺牲。

    徐还低声道:“我了解咱这位官家,坐在皇位之上本就如同惊弓之鸟,生性多疑,心胸狭隘。

    现如今这般情势,即便他知晓真相,或许会恼恨那些蒙蔽他的奸佞小人,却也只会将错就错。

    岳飞不说则以,若是执意强调自己遭人陷害,恐怕会适得其反正好予人口实,落下罪名。”

    虞允文只觉后背冷汗淋漓,在权谋面前,一位柱国大将,甚至朝廷清明,乃是国家前程都成了牺牲品。

    忠臣良将不得好死,奸佞小人反倒是风生水起,这世道

    司马靖悠悠道:“看到了吧,这就是大宋朝廷,腐朽不堪,已经烂透了。”

    虞允文失望叹道:“这般朝廷,着实没有什么值得效忠的”

    “彬甫,慎言。”

    司马靖嘴角拂过一丝笑意,叮嘱道:“有些事情不能宣之于口,尤其如今你是王爷的心腹亲随,一言一行当需格外谨慎。”

    虞允文赶忙道:“是,谨遵先生教诲。”

    “注意就好,眼下还是想办法营救岳将军。”

    “嗯!”

    徐还心里相当始终是这件事,一直眉头紧皱,沉吟道:“经此一事,即便是误会,官家也会觉得与岳飞之间生出了裂痕和嫌隙。

    鹏举兄或许并不在意,但是官家却未必再有这个容人之量,再难信任,加之本就有杀心

    此事,几乎是必死之局。”

第五七〇章唯一例外() 
必死之局!

    即便如此,徐还还是想要力保岳飞平安。

    虽然如此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甚至有害无利,但他还是愿意全力以赴。希望去弥补这个千古遗憾,希望可以心安理得。

    “调动临安半数人马,做好最坏的打算。”徐还沉吟许久,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

    “王爷”

    司马靖微微惊讶:“王爷,会不会太多了,这些人手可都是为长公主和世子、公子们准备的,轻易调动”

    徐还沉吟道:“我知道,是有些冒险,但值得。此番也算借机试探一下临安水深,看看我们的准备是否妥当,为以后做些准备。

    而且这些人马或许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明暗相济,让余下的人更好办事。”

    “是!”

    徐还叮嘱道:“还有,盯着朱仙镇、颍昌府,朝廷要杀岳飞总要有个由头才是。“

    司马靖陡然反应过来:“王爷是说岳家军将领有可能罗织罪名,谋害岳将军?”

    “别处他们找不到罪名的,唯有内部无论是小人诬陷,还是屈打成招,只要有一半句对鹏举兄不利的证词,他们就师出有名了。”

    徐还依稀记得,在原本的历史上,就是从王贵、王俊、甚至是张宪口中挖出了所谓的莫须有证词,导致了风波亭冤案的发生。

    那么,而今自己提前防备,能否避免呢?

    尽人事,听天命吧!

    徐还又想了想,沉吟道:“彬甫,你代我去一趟临安。”

    “虞允文当即领命:“是,请王爷吩咐。”

    “你以代我向官家,长公主问安的理由回去,如果朝廷对岳飞罗织什么罪名,你代表我公开作保。

    另外,你再代我向几个人送信,必要的时候可以请他们帮忙”

    “王爷,这”

    司马靖眉头微动:“王爷做好准备了?”

    徐还朗声道:“事已至此,还有什么犹豫了,好让天下人知道,我高阳王府并不与朝廷同流合污,长安与临安更是不同。”

    “是,当然不同,长治久安,临安一时,岂可同日而语。”

    司马靖点头,颇为认同,岳飞事件无疑是高阳王府树立威信,与朝廷初步分庭抗礼的绝好机会。

    “王爷,既然如此,有件事也该准备了。”

    徐还心知肚明:“没错,北地是该准备了,有劳先生联络准备。”

    “是!”

    徐还长出一口气,韬光养晦,低调隐忍这么多年,是时候直接面对,向天下发出声音了。

    岳飞离开,最开心的人当属兀术。

    岳家军撤退,岌岌可危的东京防线总算缓过来,暂时能松口气了。

    眼下只需要小心与岳家军对峙,等到韩昉在临安与宋国达成协议,他们就可以徐徐北撤。

    东京总归是要交还给宋国的,只是时机问题,在和谈达成之前,不得不坚守。

    岳家军太可怕了,如果不是宋国皇帝十二道诏书让岳飞回去,天知道会是什么后果,至今想来,仍旧心有余悸。

    岳飞必须死!

    否则金国永无宁日。

    现在他回了临安,决不能让他在活着回来。

    兀术当即修书一封,命人送去临安,催促秦桧——必杀岳飞。

    以宋国皇帝十二道诏书的情形来看,岳飞离死可能不远了。

    岳飞死了,算是去掉一个心腹之患,可是

    兀术不由自主看向西方,长安所在的方向,已经封王的徐还,那才是金国最可怕的敌人,该当如何对付呢?

    岳飞回来了。

    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张俊终于长松一口气,这件事让他提心吊胆了许久,可谓是坐立不安。

    岳飞要是不回来,一切的作为都是白搭,时间久了隐匿军报的事情或许会露馅,因此离间君臣,“逼反”了岳飞,可是十恶不赦的大罪过。

    官家震怒之下,岂会放过自己?

    还好,岳飞总算是回来了。

    可是一个新的担忧又浮上心头,岳飞肯定会向朝廷申辩自己递送过军报,届时官家问起,该如何解释呢?

    军报必经枢密院,一旦问责,自己首当其冲。可此事当时乃秦桧一手所为,自己不过是

    口说无凭,秦桧肯定不会承认的,此事该当如何呢?

    张俊回头看过去,秦桧端坐在几前,正在悠闲品茶,仿佛漠不关心,也可以说是胸有成竹。

    “秦相公,你不着急吗?”

    “着急?”

    秦桧摇摇头,笑道:“何必着急?”

    “岳飞就要回临安了,他必定会在官家面前提及军报之事,届时”

    “那又如何?”

    秦桧不以为然道:“有证据吗?首尾已经收拾干净,即便岳飞说了,又能如何?事已至此,此事无从查起。

    何况十二道金牌已经下达,天下皆知,难道还能撤回?官家会承认自己失察吗?军报之事,官家不会主动问的,岳飞不说则以,兴许还有活命的机会,若是不知趣说了必死无疑。”

    “当真?”张俊不免有些将信将疑。

    “不然呢?”

    秦桧反问一声,脸上神情格外笃定,他自问对官家赵构的了解无人可及,在这件事上把握十足。

    “秦相公有把握就好。”

    张俊见秦桧气定神闲,胸有成竹,这才放心不少。

    秦桧虽然看似淡定,其实内心曾同样惶惶不安,此番是一次不小的冒险,庆幸的是自己赌赢了。

    岳飞回来了,那么依照四太子的吩咐,便不能放过他。

    “接下来的事情是关键。”

    秦桧沉声道:“岳飞纵然回到临安,也没办法立即处置。”

    “这”

    “好歹是一方大将,岂能说杀就杀,总得师出有名才行。”

    “抗旨不遵不是罪过吗?”

    秦桧冷笑道:“说岳飞不遵撤军,执意要抗金吗?如此如何服众?”

    张俊悻悻无语,确实如此,岳飞或许真有不遵圣旨的嫌疑,但在大原则上没有错。治罪申斥,甚至贬谪都可以,但如果杀之,确实有些无从谈起,难以服众。

    秦桧摇头道:“我大宋素来对臣子优容,不轻易动刀,但唯独一件事是例外。”

    “何事?”

    “谋反!”

第五七一章欲加之罪() 
绍兴六年五月,岳飞回到临安。

    朝廷没有任何直接为难之举,也没有提及岳飞违抗圣旨之事,更没有因此而兴师问罪,而是将岳飞从淮西、京西路宣抚使调任枢密副使。

    如此,单单从职位上而言是小升半级,算是奖赏有功之臣。也就没有问罪将领,薄待功臣的情形,不至于留下话柄。

    但实际上呢?

    岳飞手中的实权被解除,枢密副使看似是两府八公之一,处置大宋军务大事。但上面还有一个枢密使,正是张俊。

    官居副职的岳飞实际上没有任何实际权力,不过是明升暗降的套路,被架空了而已。

    出乎意料的是,岳飞的反应和很多人的预期完全不同。他没有像以前一样,慷慨激昂地申辩,而是什么都没说,反而向朝廷申请解甲归田。

    此举可谓是一反常态,很多人看不明白,包括岳翻。

    “大兄,为何不申辩呢?”

    “朝廷没有问罪,申辩什么?”

    “难道军报之事”

    “不提也罢!”

    岳飞想起临走时张宪的特意叮嘱,回到临安之后,朝廷既然没有问,自然也就没有多言军报之事。

    赵高心里有愧,秦桧和张俊则是心里有鬼,故而谁都没有提及此事,最终暂时不了了之。

    如此结果,张俊倒是松了一口气,对风平浪静的结果十分满意。但是秦桧明显不这么想,甚至还有些意想不到的失望。

    一向正直的岳飞,为何突然变得机灵了?

    没有据理力争,自然也就避开了所谓的取死之道,皇帝纵然记恨岳飞,也不能立即动手。否则真的就有苛待功臣,自毁长城的嫌疑,也没有办法向舆论,向天下人交代。

    明升暗降,褫夺兵权算是最好的结果,赵构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达到了目的。

    至于杀心,虽然也是有的,但赵构不得不顾忌朝廷和皇帝的体面,而且岳飞之子岳云,以及张宪等部将还在颍昌府,多少有些投鼠忌器。

    至少在没有借口之前,身为皇帝,赵构不能有所动作。皇帝的权威和名声,终究还是要顾忌的。

    赵构有所顾忌,秦桧却是片刻都等不及。

    有句话叫作夜长梦多,何况兀术下了严令,和谈的条件是岳飞必死,他已经没有时间,也没有选择的余地。

    必须尽快动手,而动手的理由只能有一个——谋反。

    事情发生的很突然,很快秦桧党羽万俟楔、罗汝楫便上疏弹劾,声称岳飞驰援淮西,“逗留不进”、主张“弃守山阳(楚州)”,要求免除岳飞枢密副使之职。

    怎么说呢?

    这条罪名显然是罗织的,但从表面上说似乎并非完全无稽之谈。

    岳飞大军主要在淮西、京西路一带,逼近中原,对东线的防守参与的不多,但如今不救东线竟然成了罪名。

    盖因东线淮南沿线紧邻江南,岳飞与兀术在中原鏖战之时,完颜挞懒几次派兵逼近淮南,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