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279部分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279部分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相公,怎么能叫逞一时之气呢?老夫是据实而言。”赵鼎素来不喜秦桧,尤其是起一贯主张的和谈。

    “据实而言?难道真要与金人翻脸,让中原继续战乱不休,百姓生灵涂炭?”

    “生灵涂炭乃是金贼之罪,不是正该报仇吗?北伐乃是为解救被中原、河北被金贼压迫的众多百姓。”

    “说的轻巧,轻启站端,中原死伤不知几何?金贼已经答允交还京东、京西路,何必节外生枝?”

    “不必他们交还,岳鹏举大军出动,随时能够收复两京。”赵鼎不屑摆手,不以为然。

    秦桧振振有词道:“明明可以兵不血刃,何必非要动刀兵?若两京毁于战火,该当如何?”

    赵鼎当仁不让:“两京已被金贼损毁,何止今时?”

    张浚则不疾不徐,平心静气道:“两京姑且不论,河北呢?”

    “”

    果然,不说则以,一开口便是关键。

    秦桧顿时愕然无语,河北路也是大宋昔日故土,当年版图就剩下这最后一块了,但是金国压根没提归还的事情,也不可能归还河北路。

    赵鼎顺势道:“一点不错,没有河北路,黄河并非天险,两京日日在金贼铁蹄威胁之下,如何安生?”

    秦桧无奈:“凡事不可操之过急,河北路可以徐徐图之,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长到何时呢?”

    赵鼎厉声反问道:“难道还要看着国土沦丧?河北路的百姓继续受苦吗?从长计议,这话说的次数倒是不少了,别最后又不了了之。”

    如此这般被抢白,秦桧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不免越发尴尬。可偏生赵鼎言之有理,在大宋,从长计议某种程度上确实等于不了了之,他本意大概也是如此。

    现在答应和谈,等于是放弃河北路。

    赵构或许接受,但赵鼎、张浚,以及大宋太多的有识之士却难以接受。

    好半天,秦桧才道:“赵枢相莫要着急,兵刀之事无定数,能有今日局面已经来之不易。收复疆土,不能急于一时,就好比当年雍熙北伐太宗前车之鉴,不得不防啊!”

    “你此事岂能与雍熙北伐混为一谈?”赵鼎顿时有些气恼。

    雍熙北伐,那是太宗赵光义为了夺回幽云十六州发动的进攻,结果在幽州城下吃了败仗,以至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大宋彻底失去了收复燕云的机会。直到前几年,宋金海上之盟,夹击燕云。

    结果童贯北伐,燕山府回到大宋没多久,北疆防线便被金人攻破,锦绣山河彻底沦丧铁蹄之下。

    但雍熙北伐与绍兴和议情况不尽相同,秦桧明显有些胡搅蛮缠,但抬出太宗皇帝,一时间确实让人无语。

    秦桧见状,乘胜追击:“眼下大好局面,要是贪心,不小心再闹出澶渊那般局面,或是江南惨剧,可就

    何况,和谈不单单是战局,疆土之事,也关乎太后能否顺利南归,官家身为人子,岂能不顾人伦亲情?”

    “太后南归固然要紧,可”

    赵鼎想说,迎太后南归是孝道,那岳飞提出的迎回二圣呢?但此乃皇帝忌讳,心思还算通透的赵鼎终究没说出口。

    秦桧心知肚明,咄咄逼人道:“赵枢相,可是什么啊?”

    “你”

    这一遭,轮到赵鼎拂袖无语。

    张浚见状,不疾不徐道:“恭迎太后是孝,维护祖陵也是孝,永安皇陵屡遭金贼破坏,大宋历代先祖不得安宁。

    岳鹏举率军讨伐,惩戒金贼,保卫皇陵也算是为官家分忧,尽忠尽孝吧?”

第五六〇章调任的平章事() 
话题终于回到岳飞身上,这才是事件的核心。

    秦桧满腹怒火,恨急了岳飞,也正盘算着问罪处置,最重要的是阻止岳飞的行动。

    中原的战事要继续下去,和谈可就真的泡汤了,他们的一切如意算盘将会全部落空。

    张浚和赵鼎也明白这个道理,虽说大概明白这其中牵涉到的政治问题,但内心还是暗暗支持,希望岳飞能够拿下中原。

    没有经过朝廷准许,枢密院的调遣,擅自开战。毫无疑问,从程序上而言,岳飞是有过错的。

    但张浚也着重强调了,岳飞出兵是为了维护百姓和皇陵,乃是忠孝之举。无论是必要之举,还是情有可原,将来都有的说。

    秦桧则愤愤道:“金人已经回应,近来并无危害皇陵之举,岳飞纯属小题大做,甚至是无中生有,实在居心叵测。”

    赵鼎顿时不悦道:“秦相公这么说就不对了,难道我大宋朝廷不相信自己的臣子,反倒要去相信番邦虎狼之辈的话?

    将领忠肝义胆在外征战,秦相公一举居心叵测究竟是何居心?就不怕寒了前线将士和天下有志之士的心吗?”

    秦桧道:“秦某只是据实而言,话是谁说的不重要,要紧的是事情真伪。”

    “金贼入寇,占领我国疆土,百姓遭受压迫,此乃不争事实。岳飞讨伐金贼,保护百姓,保护大宋皇陵,夺回我大宋疆土,有什么好说的?”

    “那也不能任意妄为,和谈乃是国之大计,岂可因一人妄动而坏全局?”

    “秦相公莫要忘了,以攻占佐和谈,此乃金贼惯用伎俩,我们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罢了,有何不可?”

    一位当朝宰相,一位枢密使,当面这样直接争吵起来。

    张浚也许应该从中劝架,但他什么都没说,反而淡淡道:“事已至此,不若静观其变?”

    张浚、赵鼎,乃至许多大宋的有识之士,其实都是愿意乐见岳飞有所成的,但是秦桧是一点都不愿意,赵构也不愿意!

    和谈的目的是什么?

    不就是为了阻止岳飞北伐,阻止他迎回二帝,借此机会夺回兵权吗?

    结果倒好,岳飞变本加厉,竟然不听诏令,擅自对金军出兵,这是要干什么啊?

    拥兵自重,还是想要谋反?

    赵构对此十分恼怒,对于岳飞送来的解释的奏疏也不屑一顾,什么金军抢掠引发冲突,盗掘皇陵,惊扰大宋列祖列宗云云。

    都是扯淡!

    听到秦桧的奏报之后,赵构怒意浓重,拳头紧握,半晌没有说话。

    “传旨枢密院,命岳飞就地驻扎,不得妄动。”

    “官家,只怕没用。”

    秦桧沉声道:“枢密使对此十分赞同,包括张相公,都以为岳飞此举有利和谈,甚至支持其收复河南之地。”

    “他们”

    赵构拳头重重落在案几之上,无言以对。

    两位大臣说错了吗?站在国家的角度而言,没错。但是站在皇帝的角度,他们错了。

    大臣忠于国家没错,但更要忠于皇帝,很显然,赵鼎和张浚已经渐行渐远。

    “听闻闽南春旱严重,兹事体大,就让张浚代朕走一遭,视察灾情,安抚当地百姓吧!”

    “是!”

    秦桧闻言,顿时喜上眉梢。

    闽南或许真的遭灾了,朝廷也确实需要派人前去视察抚慰,但有必要是张浚吗?

    堂堂昭文馆大学士,大宋平章事,这份差事太过委屈了,简直是大材小用。

    赵构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坚持这么做只有一个意思,借机支走张浚,甚至还有几分贬谪之意。

    “官家圣明。”

    秦桧欣喜不已,随即道:“那枢密院”

    “迁赵鼎为参知政事,龙图阁学士张俊补枢密使。”

    三言两语,赵构便将一位宰相的支到了偏远的闽南,另一位则是明升暗降,离开了枢密院要地。

    赵构不糊涂,他知道这些年来赵鼎在枢密院为大宋军事做出的贡献。但当其作为和态度影响到皇位时,什么都不是。

    若非赵鼎并无过错,恐怕早就直接罢官了,从枢密使变成参知政事,微微降低了一点层次。但加一个大学士,算是补充,体面犹在。

    至于张浚,暂时不好安排,只能先将其赶其支出临安再说。罢相?赵构暂时倒是没想那么多。

    朝廷的宰相绝对不能只是一个人,虽说信任秦桧,但宰相中绝对不能只有秦桧一个声音。起码的制衡还是要有的,区别只在于暂时需要重用秦桧罢了。

    旨意从宫里传出来的时候,张浚与赵鼎相顾无言。

    怎么会是这样?

    他们一心为国,据理力争,难道有错吗?怎么转身之间就被调离权力中心了呢?秦桧一手遮天到了这个程度?

    能当宰相的,都是人精。

    顷刻之间,二人便明白了,这是皇帝赵构的意思。

    换句话说,和谈也是官家的意思。

    赵构到底是出于一种怎样的考虑,似乎并不是很难推断。

    但随后便心情沉重,有种说不出的失望。

    身为人臣,侍奉明君,富国强兵是他们最大的梦想,可当有一天,明君与富国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时。

    除了无言以对,还有什么?

    什么还我河山,什么中兴大宋,已经没有希望了。

    一瞬间,赵鼎像是泄气的皮球,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张浚也是一声长叹,也罢,当此之时,还是离开临安这个腌臜不堪的地方,眼不见为净。

    “元镇兄,你留在临安,切勿冲动行事,事已至此”张浚说了一半,叹息一声,不知该如何再继续说下去。

    不过赵鼎已经明白,同样无奈的表情,低声道:“明白,明白”

    简短的四个字,其中却透着强烈无可奈何,旋即又道:“你我倒也罢了,终究仍是位列朝堂的平章事,两府相公。

    可岳飞,岳鹏举恐怕”

    “是啊!”张浚顿时也眉头皱起。

    尤其是没过多一会,他们接到消息,宫中派出使者持皇帝金牌前往京西路前线时,两人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

第五六一章岳飞的让步() 
颍昌府!

    时间回到数日之前。

    岳家军大营,岳飞站在地图之前,表情有些凝重。

    朝廷的命令是按兵不动,但底下的兵马却已经打了起来。

    惩处下面将士不听命令?似乎做不到,面前将士们群情激奋的状况,岳飞无言以对。

    金军提出了和谈,虽然不乐意,却也无可奈何。

    但既然要和谈,就金国人该有个和谈的态度,不说主动撤军表示诚意了,至少严格约束部下,有停战的诚意。

    可是金军不仅没有停下,反而变本加厉,肆意抢掠戕害大宋百姓,这怎么可以?

    下面的将士见到,义愤填膺,出手相救百姓,继而引发冲突完全在情理之中。如果那时候,兀术及时约束金军倒也罢了,没准双方也能就此暂时罢兵。

    可是他没有,反而变本加厉,金军竟然干起了盗掘皇陵的勾当。

    在华夏,掘人祖坟是比杀父之仇,夺妻之恨更加不共戴天的大仇恨,何况还是皇家陵寝,是可忍,孰不可忍。

    与金军大规模的冲突就这样爆发了,有些一发不可收拾。

    此等情形下,除了派兵应战还能如何?岳飞也别无选择。

    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面前,此举违反了朝廷的诏令,岳飞对此难免有些不安。

    故而在第一时间上疏朝廷,言明金军盗掘皇陵之事,说明自己只是为了保护百姓平安,与大宋历代先皇陵寝之安,是被迫出兵,请朝廷理解。

    除此之外,岳飞也有意提出了一个建议——趁此机会,一举收复两京。

    说是岳飞的建议,其实首先是岳翻、王贵等人强烈要求的结果。

    岳翻本意道:“大兄,朝廷朝令夕改,不必听从,当此之时,我们一心一意,收复两京,直捣黄龙,迎回二帝。”

    “没错,朝廷让按兵不动,定是不了解前线情况,或是小人蒙蔽圣听,我们一举拿下两京,收复疆土,难道朝廷还会不满?还会怪罪不成?”

    王贵等人也表达了他们的意见,大部分岳家军将领都主战。

    直捣黄龙,迎回二圣,这是岳飞自己提出来的,也是他的一个愿望或者说目标,听闻将士们如此支持,还是颇为心动的。

    但是

    终究有些不符合朝廷命令,如此行动是不是过于自作主张?有违为臣之道?

    矛盾!

    “大兄,你想想,此事若是停战,金人还倒我们怕了他们,岂非越发变本加厉,临安那些胆小如鼠的谗臣,还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来,难保不会任由金贼漫天要价?”

    关键时刻,岳翻的一番话,让岳飞心中的天平略微倾斜。忠君固然重要,但是国家利益更是至高无上。

    张宪见状道:“国公,事已至此,且先打击金贼,与此同时上疏朝廷,言明情况。我等抗击金贼,乃是为保全皇陵,也是为——以攻占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