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210部分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210部分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公见谅,老夫并非窥人隐私,只是想着此事是否能加以利用,将来或有非常之效。”

    徐还摆摆手:“先生不必紧张,虽说是皇家丑闻,但先生不是外人,直言也无妨。”

    丑闻!

    司马靖心中一动,他自然早有猜测,如今看来,似乎八九不离十。

    徐还道:“南归之时,在辽阳府,韦妃认出了长公主,向金贼举发,我与长公主险些因此葬身。”

    “哦?”

    司马靖恍然,难怪长公主那般紧张,原来是有过节。

    “这都是小事,关键当时韦妃委身金贼盖天大王,小腹隆起,身怀有孕。完颜宗贤更是嚣张声称赵官家当呼他为阿爹。”

    徐还叹息一声:“我与长公主目睹此事,先生以为,韦妃南归当上太后,会怎么对待我们的夫妇?”

    原来如此!

    历朝历代,亡国皇族不会有好下场,尤其是妇人女子,遭受淫辱不足为奇,往往让人同情可怜。

    但韦妃是当朝皇帝生母,若丑闻公开

    为了掩盖这桩丑闻,韦太后和赵构做出一些非常之举,丝毫不足为奇,长公主担心完全是有道理的。

    不过

    司马靖道:“国公,此事虽有危机,但危中有机,兴许可以觅得良机,拿此事做点文章,没准”

    “先生有办法?”徐还眉头一挑,有些惊喜。

    司马靖悠悠道:“只是一点想法,尚不成熟,这样吧,如果国公放心,此事交给老夫来处理,国公专心对西贼战事即可。”

    “好,那就有劳先生了,静候佳音。”

第四二三章由何处破敌() 
宋夏开战了!

    临安震惊,兴庆府何尝不是。

    李乾顺听信了完颜叶图的游说,准备趁火打劫,跟着金国一起敲竹杠,同时也作为试探。

    但得出的结果,虽不算出乎意料,却也并非他想要的。

    宋国商队被打劫,两国兵马在秦州莫名交锋

    两件事发生的稀里糊涂,并是他授意,也不是西夏蓄谋已久,反正就这么发生了。

    到底是金国人从中挑拨所致,还是宋国自导自演,如今都已经不重要了。

    宋夏开战,这是不争的事实。

    宋金和议达成,暂时息武止戈,宋国这是调转刀锋,全力对付对付西夏的节奏。

    秦陇陕西路,宋国有十几万精锐,领兵的徐还则是宋国头号武将徐还,尽是百战精锐之师。

    如此情形,让他丝毫不敢掉与轻心。

    不过李乾顺也并不很担心,西夏是个以武而立的国家,在西北荒蛮之地,众多强国和部族的夹缝中求生,能够撑到今天,让宋辽金都不敢小觑,确有其凭恃。

    尤其是这几年,借着宋辽金混战,无暇西顾的机会,西夏在河西开疆拓土,占领宋国州县,疆域达到全盛。

    但武力

    虽说也强盛,但能否强过开国的李元昊时代,这个很难说。

    不过李乾顺也颇有底气,觉得西夏有实力与宋国一较高下,一心想着如先祖那样,攻克宋国边界,占领陕西路,最不济也要逼他们签订城下之盟。

    宋夏开战,主战场目前有两处,一时在延安府周遭,折彦质与西夏大将李良辅形成对峙。

    李乾顺则派出晋王察哥亲率主力,进攻秦州。

    选择秦州作为突破,并非这里首先爆发冲突,而是此地要战略要冲。

    宋有秦凤路,秦州、凤翔算是一体,乃宋国主帅和主力所在,若能一句攻破,无疑占尽主动。

    秦州扼守渭水,只要夺取此地,便可沿着渭水一路东下。

    渭河两岸尽是平原,夺取秦州之后,西夏骑兵便可顺流而下,直取关中。

    而且得陇望蜀,蜀中粮草物资北运,秦州是重要中转之地,攻陷便可截断宋军粮草补给。

    西夏人的眼光很精锐,某种程度上,秦州更是宋军的七寸,咽喉之地。

    是以,察哥率军猛扑秦州,气势汹汹,似乎想要一举拿下城池。

    同样的道理,秦州何其重要,徐还岂会不知?

    若非如此,也不会特意派刘子羽前来驻守秦州。

    大半年的时光,刘子羽算是成绩斐然,前期用榷场商贸稳住了西夏人,与此同时也招兵买马,加固城关。

    将近几年破败的边防重新整顿,城池加固,还从陇南等地的羌人手中购买了两三千匹马,装备了一支骑兵。

    不得不说,此事刘子羽功不可没,张浚荐人也恰到好处。

    然西夏大军来势汹汹,也不能让刘子羽一个人苦苦支撑,故而徐还第一时间派出吴玠前去支援。

    至于其弟吴磷则留守在潼关,宋金虽有绍兴和议,但金国人狼子野心,岂可轻信?

    潼关险要,蒲津关有黄河天险,吴磷擅长防守,有他在,东线基本上无忧,可专心西线战事。

    对敌西夏,徐还打出了“讨叛逆,复疆土”的旗号。

    西夏曾经向大宋称臣,至少前几日他们还承认过这层关系,理直气壮要岁赐,结果一转眼便动刀兵,不是叛逆是什么?

    趁着宋金交战之时,抢占了大宋多个州县,现在是时候还回来了。

    徐还暂时没有前往前线,作为主帅他需要全盘考虑,宋夏两国战线绵长,开战之后不能只着眼于一城一地得失。

    此番对西夏开战,表面上是被动地防御入侵,但实质上徐还早有心思,算是主动出击。

    那么就要有个全盘计划,阶段目标。

    凤翔帅府之中,一个巨大的沙盘摆在厅中。

    徐还和司马靖、牛皋等人盯着沙盘,啧啧称奇,西北山川地貌尽收眼底,一目了然。

    众人纷纷赞叹,徐驸马果然奇思妙想,这可比地图形象直观多了。

    徐还指着沙盘,说道:“诸位,现在我们必须明确一件事,一战灭夏,几乎没有可能。”

    众人对此深以为然,西夏屹立西垂百多年,宋辽两国都无法奈何,而今疆域国势更胜于往昔,想要将其灭亡绝非易事。

    哪怕击败金贼,给他们奠定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哪怕徐还百战百胜,又有火器之利,他们依旧没有这个雄心。

    徐还自己也很清醒,穿越者并非无所不能,必须理性对待。

    尤其当前自己只是个将帅,是大宋的臣子,能够调动的资源有限,权限亦有范围。

    更重要的是考虑自己的战略计划,需要的是以秦陇蜀为根基,发展壮大,而非与西夏拼命,损失手中以为凭恃的十几万兵马。

    司马靖悠悠道:“适可而止,此战要紧的是解决西贼威胁,而非灭夏,否则无论临安还是会宁府,都不会答应。”

    “嗯,正是此意,那我们商议一下目标和策略吧!”

    徐还在沙盘上点了三个点,问道:“诸位如何?”

    牛皋道:“陇山、萧关、横山,夺下此三处,陕西路便有险可守,西贼的威胁将大大降低。”

    司马靖盯着沙盘仔细瞧了一会,沉吟道:“拿下陇右,关中后顾无忧,且陇右产马,大有好处。

    萧关乃关中门户,横山是府、麟、延安府屏障,如此倒也不错。”

    杨再兴道:“倘若战事顺利,一举向前,以黄河为界岂非更好?”

    黄河为界!

    听起来倒是个不错的想法,如今宋金算是以黄河为界,将黄河以南的土地尽数拿回来,不失为一个好选泽。

    但司马靖却摇头道:“黄河虽险,但入冬之后会结冰,骑兵踏冰即可过河,无险可守。

    暂时而言,还是以陇山、萧关、横山这些险要关隘为屏,利于防守更为妥当些。”

    杨再兴思索片刻,认同道:“先生所言有理,只是陇右之地,西贼断不会轻易放弃,察哥在秦州的兵马颇为强盛,我们该从何处着手破敌呢?”

第四二四章牛哄哄的老丈人() 
萧关!

    司马靖在沙盘上一指,指向了最为险要之处。

    牛皋盯着那处看了片刻,点头道:“萧关乃是关中门户,也是连通陇右与灵夏的要道。夺取萧关,不仅关中无忧,便可切断察哥的粮草补给,断其后路。”

    “断其后路倒未必,他可以向西撤离,绕道兰州返回,只是如此一来,便失了主动便捷。”

    司马靖沉声道:“但西贼的粮草补给将会拉长是必然的,如此一来,察哥大军又能支撑多久呢?”

    “有道理,萧关在陇右和陕北中间,拿下此处,就能将西夏战线切为南北两段,无法呼应,便可各个击破。”

    “没错,是这个道理。”

    徐还悠悠叹道:“难点是如何南下萧关,以往此处是大宋所属,但如今

    西贼也知萧关要冲之重,陈以重兵,防守严密。且萧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想还是等内子携新制造的火器北上之后,再行筹划。”

    对此徐还也颇为无奈,这般不得已的情形下,只得考虑动用火器。

    好在黄若彤那边加紧赶工,制造了一批火器,并亲自押送前来凤翔府,正好派上用场,也是徐还最大的凭恃。

    司马靖沉吟道:“国公,上兵伐谋,萧关未必需要强攻,倘若换个方式能”

    “先生是说?”

    “萧关而今守将任得敬是个汉人,本是大宋翔庆军都统军,判西安州(宁夏海源),前两年才降西贼的。

    如果能策反此人,为我所用,兴许可以兵不血刃拿下萧关。”

    “有可能吗?”

    徐还不禁皱起眉头,一个降臣能策反,肯回来效忠吗?

    再者,萧关如此要冲之地,李乾顺能否放心让其守卫,足可见对任得敬已得到充分的信任。

    “先生,据我所知,任得敬之女已经得李乾顺许诺,入兴庆府为妃,你觉得任得敬能放弃西夏国丈的身份,再归心大宋?”

    既然对西夏动手,辛赞麾下的谍报人马自然早就开始工作,各路将领,关键人物的情况也都已汇总。

    任得敬之女虽才年方十岁,但已得了李乾顺垂青,下诏许诺,成年之后便入宫为妃。

    在原本的历史上,任氏之女还登上了西夏皇后宝座,在李乾顺死后被奉为太后,任家因此权倾西夏数十载。

    司马靖笑道:“任氏之女还小,且尚未入宫,而李乾顺已经四十多岁,一切都存在变数。

    任得敬投降,与先前西北局势亦有关联,或有迫不得已,未必那般心甘情愿。否则李乾顺也不至于册封一个十岁的小女娃来笼络人心。”

    “李乾顺真是不要脸,不惑之年竟对一个十岁的小姑娘任得敬也是,竟然把女儿”

    杨再兴忍不住吐槽这等老牛吃嫩草的行为。

    徐还虽然也不屑,但在这个年代似乎是寻常事。

    在原本历史上,任氏女入宫册为皇后,任得敬成为西北牛哄哄的老丈人。

    可惜没两年李乾顺就一命呜呼,任氏女二十岁左右便守寡,被一个比自己小不了几岁的“儿子”称太后,想必心里也不是滋味。

    但任家不在乎这些,牺牲一个女儿,能换来家族的荣耀和权势,何乐不为?

    当初投降或有不得已,但李乾顺送给任家的这份大礼太重,重到任得敬难以拒绝,从而可以轻易取得西夏朝廷的信任。

    以至于明明是个宋人,但策反难度比一个党项贵族还难。

    徐还对此并不乐观,但司马靖却觉得可以争取。

    “此一时,彼一时,如今西北局势变化,大宋已经不是那般孱弱,欣欣向荣。如果再让任得敬有利可图的话,未尝没有可能。”

    徐还沉吟道:“高官厚禄可以许他,但相比西夏国丈的诱惑”

    “任氏女只有十岁,好歹得再过上四五年才能入宫,李乾顺可已经四十有七了,能不能再活五年都是问题。

    任氏之女能否得宠,生育子嗣,站稳根基也都未可知。”

    徐还心中一动,这话倒是没错,任氏女后来虽然登上后位,但而今历史偏差,一切尚未发生。

    任得敬料不到女儿的前途,还会押上全部身家吗?

    司马靖道:“倘若让任氏女有更好归宿,给任家更大的盼头,不知国公以为”

    瞧着司马靖的眼神,徐还的表情有些不自然了,尴尬笑道:“先生,莫要看我,十岁的小姑娘,禽兽不如的事情我干不出来。”

    司马靖闻言哈哈笑道:“国公误会了,老夫是说让驸马做媒”

    “做媒?”

    “先生是说让国公推荐任氏女入宫?”牛皋好奇询问。

    “这”

    别人不知道,但徐还心里清楚,赵构如今是银枪蜡头,中看不中用,把任氏女送入宫,不是把小姑娘推入火坑吗?

    再者,为帝王进献美人固然是好,任家或许也会求之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