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188部分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188部分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爱打小报告的人必须留意,不能关键时刻让他们在背后捅刀子。

    只是如此一来,辛赞的工作量成倍增加,徐还已然在他脸上看到些许疲态。

    找个人替他分担很有必要,与此同时也是为长远的安全考虑,机密全部掌握在一个人手里并不妥当。

    并非徐还不信任辛赞,而是为了安全考虑,是为他,也是为自己,为大局负责。

    至于这个负责人

    就当前而言,虞允文或许是个不错的人选。

    此番跟随杨再兴前去剿匪,表现不错,颇得赞誉,假以时日,必成可造之材。

    他很年轻,低调不显,不容易引起注意,与外界没有过多纠葛联系,倒是一个可以托付机密的人选。

    再考察一段时间,倒是可以考虑委以重任。

    出了成都府,沿着川陕故道北上。

    经德阳、绵(阳)州,出剑阁,一路到了利州,也就是后世的川省广元。

    剑门关、蒹葭关,这些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方,无疑是蜀中咽喉门户。

    如果秦陇防线有失,这里便是抗击金军最后的屏障。

    道路虽然崎岖险要,但经过历朝历代的多次整修,已经比秦汉时期好了很多。

    虽说依旧难行,却比上青天稍微好一些。

    道路两边树木成荫,有些参天柏树据说还是当年张飞栽植,年代悠久。

    到了利州之后,道路开始沿着嘉陵江前行,相对平坦。

    徐还盯着湍急的江水,心中泛起一个念头,蜀中道路如此艰难,有绝好的水道在眼前,也不知能否行船?

    如果水运可以利用自是最好不过,粮草器械运输省时省力。

    记得兴元府还有一条汉江,与下游的襄阳、江夏都可以通航,完全可以利用起来。

    至于嘉陵江,应该能有部分河段可以通航吧?

    徐还本打算找个当地人打听一下,黄若彤却给出一个说法。

    “再往上游或许不行,但到利州应该是可以的。”

    “何以如此断定?”

    “看喽,皇泽寺,据说每年祭祀之时,利州儿郎会划船竞渡。此间江水相对平缓,想来行船无碍。”

    徐还这才注意到,一座雄伟的寺庙矗立在嘉陵江畔。恰好暮色将至,大军就在附近扎营。

    皇泽寺!

    “此间是皇家寺庙?”单看名字,徐还并不知其来历。

    黄若彤悠悠道:“利州乃女皇武瞾生长之地。”

    “哦”徐还恍然大悟,难怪名为皇泽寺,还真是“皇恩浩荡,泽及故里”。

    “据闻此间原本是供奉李冰和灌江二郎神,武瞾为帝之后,重修此庙,待其死后,利州百姓以其为神灵,供奉此间。

    昔年蜀国皇室还专门重修皇泽寺,从那时起,便是蜀北之地,香火最为旺盛的寺庙,家父曾慕名而来。”

    “难怪你知道的这么清楚。”

    徐还与黄若彤携手进寺,瞧见高大的女皇塑像时,不由笑道:“看来女皇在民间颇受欢迎嘛!”

    黄若彤道:“亘古以来就武瞾一位女皇,而且在位之时,政通人和,并无太大过失,百姓并不反感。

    尤其是在利州故里,百姓对其多有称颂,并以之为骄傲,香火自然旺盛。”

    徐还悠悠道:“这么说,皇帝是男是女不重要,只要是明君,善待百姓,就能得到称颂拥戴?”

    “女皇恐怕不会再有了,牝鸡司晨,到底不合而伦常,容易引起国祚混乱。”

    黄若彤道:“武瞾也是气运巧合,自她之后,历朝历国对女子当政都多有提防。

    大宋章献太后(刘娥),也只是在仁宗幼年垂帘听政,并未有任何非分之想;

    宣仁太后(高滔滔)也曾临朝称制,甚至被赞为‘女中尧舜’,却也只是辅佐哲宗而已。”

    “你说只是一种情况,后妃称制古来有之,如同武瞾那般改朝换代仅有她一人。”

    徐还沉吟片刻,笑道:“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女子与男子一样,能够承袭帝位?”

    “啊?”黄若彤掩唇惊呼,显然是被徐还这个惊世骇俗的说法惊到了。

    “男女有别,公主与皇子不可同日而语”

    “寻常百姓家里,若无男儿,女子承继家财的不在少数,你不是就是如此嘛,皇家为何就不行呢?”

    “可是”

    显然这个观念有些超前,这个时代的人有些难以接受。

    不过时代在进步,后世男女平等,女皇、女王、女政要多得是,世人早就习以为常。

    即便是古代,女皇帝也未必不可能,毕竟武则天已经开过先河,事在人为嘛!

第三八〇章韩信故计() 
过了利州,再北行不久便到了阳平关。

    此处地势险要,北边是秦岭,南边是巴山、米仓山,嘉陵江从中穿过,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东汉三国,赵子龙曾在此练兵,夏侯渊于此鏖战,无论是北伐关中,还是南征蜀地,都绕不开此地。

    过了阳平关,也算正是进入兴元府地界。

    司马靖已经介绍过,兴元府夹在秦陇巴蜀山间,看起来貌似偏僻,却是大宋最为富庶的州府之一。

    汉水从秦巴山间流过,中间是富庶的谷地,鱼米之乡,农桑兴旺,也是著名的茶乡。

    再加上汉江水运之便,由此往来于西北东南之间甚是便利,兴元府的商业十分繁荣,商税仅次于东京与成都府。

    若非如此,早年间太祖也不会让皇子赵德芳遥领兴元尹一职。

    在原本的历史上,因为宋金绍兴和议,西端以大散关为界,关中之地尽数沦丧。

    兴元府也便从内陆鱼米之乡,变成了抗金的最前线,陆游便曾在此参与抗金之战,并且留下过不少诗篇。

    徐还不希望这样的悲剧重演,而今大散关还在宋军手中,北边还有“飞地”府州,以及盟友契丹人。

    大军正在北上,夺回关中,收复失地义不容辞,绝不能让悲剧重演。

    进入兴元府境内,建立兵工厂的计划自然也就该提上日程,辛赞早就得了徐还的吩咐,在兴元府秘密买房置地。

    地点就选在兴州,距离关中前线最近的地方,此处乃是军中重镇,便于控制。

    而且是沿着嘉陵江的山区,其中制造秘密基地,旁人无从得知,更利于保密。

    黄若彤在这里留了下来,她一个柔弱女子恐怕难以打开局面,徐还特意将辛赞留了下来,打好基础,妥善安顿。

    至于徐还近身随侍,掌管文书的事情则交给虞允文,涉及重要机密的则是徐还自己亲自处理。

    人才!

    依旧很缺乏,不够用啊!

    关中自古出人才,西军兵将更是名扬天下,定要好好发掘一些为我所用才行。

    大概安置好黄若彤之后,徐还准备率军动身,北上大散关,却被司马靖拦住了。

    “国公准备这么直接过去吗?”

    “嗯?先生的意思是?”徐还微微错愕。

    司马靖悠悠道:“若国公打算坚守大散关,现有的兵力足够了,甚至有多余;

    倘若国公打算主动出击,前往大散关,就意味着要在渭水畔的平地上与金贼的骑兵正面交锋。”

    不用再多说什么,徐还已经明白是什么意思!

    自己麾下的兵马从荆湖而来,适应山地平原野战还需要时间,最重要的是缺少骑兵,是硬伤。

    大宋自从立国以来,因为失去了燕云和西北牧马之地,骑兵一直就是短板,从而在对辽、夏的战事中始终处于下风。

    而今对金军作战也是如此,关中平原之上,如果野战,以骑兵见长的金军无疑占有很大优势。

    张浚、牛皋、吴玠联手干掉翰鲁古只是偶然,是先设伏,后利用对方的轻敌骄纵引入其入彀。

    能够成功,本就有侥幸,而今前车之鉴在那,金军肯定不会再上第二次当。

    单纯以步兵对抗金军的骑兵,无疑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徐还很早就料到了这一点,着急建军火作坊,生产火器也正是这个原因。

    没有对等的骑兵前,唯有火器才能有效克制金军骑兵。

    可一切刚刚开始,尚需实验、生产、运输、装备,这个过程需要不少时间。

    而且,徐还不想过早暴露这个大杀器。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发挥最大价值才好,若是让金贼提前察觉,有了防备,效果无疑会大打折扣。

    毫无疑问,这是徐还现如今面临的一个尴尬问题,而且显然不止这一个。

    “国公此番北上,要对付的不止是金贼。”

    司马靖续道:“且不说关中周遭还有党项、羌人虎视眈眈,只说西北宋军,恐怕也未必会对国公心服口服。”

    徐还深以为然,这是个不可否认的问题。

    自己虽有身份,也有几分薄名,但主要限于东南。西北兵将素来彪悍,未必知晓,更未必轻易服气,乖乖听命行事。

    有道是强龙不压地头蛇,自古以来便是个道理,军中尤其是如此。

    徐还之所以先派牛皋前去,目的就是为了与西北兵将接触,提前了解沟通,如果能打成一片最好不过。

    牛皋也算不辱使命,一到大散关便与张浚、吴玠联手打了场胜仗,算是开了个好头。

    不过司马靖似乎并不以为然“伯远是将,与兵将并肩作战,那是袍泽之情。国公是帅,需以上御下,统率全军,是上下之分。

    要使三军信服,除了赏罚分明之外,最重要的便是威望,让兵将看得见,心服口服的威望。

    就好比黄天荡、楚州那般,两战之后,东南之地,朝野上下再未有人质疑国公。而今在西北,也需要这么一个手。”

    徐还点点头:“明白了,先生是让我先给西北将士先放个炮仗?”

    司马靖笑道:“是呢,先声夺人,先夺人心。如此国公方能在西北彻底立足,做到上下一心,令行禁止,往后才有可能”

    不必在说下去,徐还心里明白:“如此说来,我不能立即前往大散关,更不能空着手去喽。”

    司马靖点头道:“嗯,最好带点东西,让西北兵将见识一下国公的手段与风采。”

    徐还深以为然,司马靖提到的这两个问题,无疑正好说到了点子上,是极重要的关键之处。

    “先生能提出问题,想必胸中早有谋划,已有对策了吧?”

    谋主的存在是为了拾遗补缺,更是为料敌预先,出谋划策,说话从来不会无的放矢。

    “呵呵,得国公器重日久,尚无所建树,靖心中有愧啊!”

    司马靖笑道:“此番有个想法,国公或可考虑。”

    “请先生教我!”

    “韩信故计。”

    徐还凝眉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没错,依样画葫芦。”

第三八一章被遗忘的古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华夏自古以来耳熟能详的典故。

    昔年鸿门宴后,项羽分封诸侯,刘邦被封为汉王,僻居于汉中、巴蜀之地。

    为了使项羽放心,刘邦入蜀之时烧毁了栈道,从而表示自己无心再入关中,好让项羽安心。

    待项羽东归之后,刘邦在蜀中日渐壮大,欲出北上关中。

    被拜为大将的韩信,明面上重修栈道,麻痹关中的雍王章邯,暗地里通过陈仓小道北上,出其不意,打了章邯一个措手不及。

    司马靖提出效仿韩信故计,显然不是修栈道,亦非走陈仓小道,那条路早就暴露,没什么秘密可言。

    司马靖铺开一张地图,指道:“国公瞧这里。”

    “和尚原?”徐还顺着指向瞧过去,目光落到一个关键之处。

    “不错,和尚原和大散关一样,乃是入汉中的要冲之地,如果被完全突破,大散关守与不守,其实差别不大。”

    司马靖道:“张浚先败于富平,后败于和尚原,此间已经被完颜娄室控制,之所以尚未酿成大祸,全耐仙人关坚守。”

    徐还凝神细看地图,仙人关紧靠和尚原,或许可以算是和尚原的一部分,是要冲中的要冲,乃真正的咽喉之地。

    如果金军一旦突破,秦岭天险等于被打开了一个缺口,后果不堪设想。

    很庆幸,仙人关有吴磷坐镇,始终牢不可破。

    “吴氏昆仲乃是少有的骁勇战将,吴磷固然坚韧,然倘若金贼不断增兵,先围困,后强攻,仙人关能一直坚守吗?”

    司马靖反问一句,忧心忡忡道:“看此前情形,金贼似更想夺取大散关,把秦州一带的大宋兵马全部清剿,待后顾无忧,直接南下。

    但翰鲁古被设伏斩杀之后,金贼极有可能改变策略,调转方向,完颜娄室迟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