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187部分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187部分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情况下,损失一小股兵马,总比丢掉一座城池要好吧?

    难道张浚有信心在城外与自己的骑兵决战?

    自己找死,那就怪不得旁人了。

    斡鲁古立即下令发起冲击,希望借助骑兵强大的冲锋力,一鼓作气将宋军消灭在大散关下,然后趁机夺取城关。

    即便不能,尽可能消灭宋军主力也是功劳。

    斡鲁古的如意算盘很响,但进展似乎不妙,宋军没有想象的那般脆弱,不堪一击,与先前简直判若两军。

    很顽强,也很骁勇,在城下死死与金军缠斗。

    见此情形,斡鲁古不禁错愕,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在完颜希尹等人的倡导下,金国高层将领都在阅读汉家兵法,斡鲁古最近才看到过一句话——示敌以弱,诱敌深入。

    可不是眼下这般嘛,这也意味着——埋伏!

    斡鲁古顿时惊出一身冷汗,命令麾下兵马立即撤离,待完颜娄室大军赶到之后再做打算。

    可惜已经晚了。

    好不容易将他引入包围圈,宋军怎会轻易放他离开呢?

    金军刚刚调转方向,不等撤离大散关城下,一支兵马便从两边包抄而出,堵住了后路。

    一杆“牛”字大旗迎风飘扬,手持金锏的牛皋虎视眈眈,身边的宋军将士也都箭在弦上。

    大手一挥,羽箭迎空飞去,顿时金军兵卒中箭坠马。

    斡鲁古见势不妙,立即催促兵将突围,妄图借用骑兵的冲锋优势,在宋军的包围中打开一道缺口。

    只要冲出去,到了远离关隘山岭平原上,金国骑兵无所畏惧,所向披靡。

    然而他忘了一件事,既然是诱敌深入,设伏围歼,宋军岂能没想到这一点?又哪里会给金国战马加速冲锋的机会呢?

    一道道绊马索从地面上拉起,只听到一声声凄惨的战马嘶鸣。但见狂奔的金军顿时人仰马翻,狼狈不堪。

    就在这个空档,张浚、吴玠已经率领大散关守军追杀而来,与牛皋一起,两面夹击。

    在狭小的空间里,骑兵的优势荡然无存,反而恰好成为宋军弓弩手的活靶子。

    然后一排手持长矛的兵卒突过去,金军再度人仰马翻,且身上多了几个血窟窿,最终结果可想而知。

    不留降卒!

    关中几场战事下来,宋军损失惨重,伤亡众多,将士们心中都憋着一口气,恨的咬牙切齿。

    张浚深知兵将情绪,故而果断下令,宋军将士得到允许,一个个嗷嗷叫着冲上去,砍瓜切菜一般屠戮金兵,为阵亡的袍泽报仇雪恨。

    斡鲁古被生擒了。

    几个时辰前还不可一世,做着攻取大散关,立下大功的美梦,此时却成为阶下囚。

    从天堂到地狱,不过转瞬之间,想想也真是讽刺。

    张浚、吴玠、牛皋走上前来,瞧见这个不服气的阶下囚,连连冷笑。

    “伯远,贼将已经擒获,你以为该当如何处置?”张浚笑着询问一旁的牛皋。

    “张公是此间主帅,今日之局也是张公一手策划,敌将如何处置,怎么是你说了算。”

    牛皋心里清楚,张浚实际在问功劳归属问题。

    斡鲁古姓完颜,乃是金国宗室,擒杀也算一桩大功。对此牛皋并不以为意,哪怕斡鲁古是自己擒获。

    北上之前公子千叮万嘱,一定要配合张浚,不可贪功,他自然心里有数。

    “晋卿(吴玠)以为如何?”

    “悉听张公处置。”吴玠看了一眼对面的牛皋,笑着回答。

    “如此,便杀了吧,对金贼我们得一视同仁。”

    “你”斡鲁古自然不想死,闻言暴怒非常。

    不过刚刚张口,牛皋便一锏打过来,半口牙齿掉落,脸庞肿胀老高。

    张浚笑了笑,问道:“听闻徐驸马昔日在楚州,曾送了几十颗金军人头给兀术?”

    牛皋道:“确有此事,其中有金贼宗室悍将完颜突合速。”

    “既然如此,那就把此贼的人头砍了,送去给完颜宗辅、完颜娄室,效仿徐驸马,给他们送份大礼。

    来而不往非礼也,我大宋是礼仪之邦,可不能失了礼数。”

    一场胜仗一雪前耻,亦一扫连日来的阴霾,张浚神色轻松,开起玩笑。

    吴玠、牛皋也跟着笑了起来,斡鲁古则带着一脸震惊与不甘,身首异处

第三七八章北上秦陇() 
完颜娄室终于率军赶到大散关前,等待的他的却不是如火如荼的交战局面。

    平静,或者用寂静,死寂来形容更为恰当。

    没有见到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翰鲁古和他的部下,只看到满地尸体。

    残阳如血,大散关前的道路上,血水横流,尽是金兵尸体。

    完颜娄室只看了一眼,便有些头皮发麻。

    发生了什么?

    翰鲁古败了,全军覆没?

    应该不至于啊,虽说接到消息的那一刻,他就觉得这位部将有些轻率冒失。

    但麾下好歹有近三千骑兵,都是骁勇精锐,只要不是攻城战,即便遇到埋伏也能及时脱离战场,杀出重围。

    可是,眼前却是另一番景象,截然不同的结果。

    粗略清点尸首,人数好像差不多,没有一个活口。

    每个金兵将士身上要么插着羽箭,要么有很深的刀口,或者是血迹未干的血窟窿。

    再往前走,他终于见到了翰鲁古。

    一个锦盒摆在前往大散关的道路中间,上面贴着封条,写着:完颜娄室亲启!

    在其授意下,亲兵迅速上前,打开锦盒,只听到一声惊呼,一颗人头便滚落出来。

    熟悉的面孔,赫然正是翰鲁古。

    完颜娄室瞧过去,依旧能从翰鲁古脸上,以及不曾闭上的眼睛里,看到震惊、恐惧、不甘、愤怒

    兀那宋人,杀我部将,辱我太甚!

    完颜娄室拳头紧握,勃然大怒,情绪格外激动。翰鲁古不是寻常部将,是他七水部同族的亲信。

    遥想当年,曾一块打猎、喝酒,这些年东征西讨,并肩作战,颇有情谊。

    而今就这么死了,被宋人杀死了。

    完颜娄室岂能不恨?此举无疑深深触怒了他,让他这位前敌主将颜面尽失。

    再看那锦盒上的封条,后面还有落款的小字:宋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敬呈。

    虽然这个职位现在属于徐还,但在正式交接之前,张浚依旧可以使用这重身份。

    张浚!

    完颜娄室冷哼一声,将封条攥在手心里,眼神里尽是寒芒。

    他抬头看向不远处的大散关城楼,恨不得立即率兵上去,攻克关隘,将城中宋人尽数屠戮,为翰鲁古报仇。

    作为部族首领,作为前敌主将,为族人,为部属报仇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理智告诉他,宋军现在肯定做好了万全准备,甚至布好了陷阱。

    强行进攻讨不到什么好处,还是汇报身在京兆府的三太子,从长计议为妥。

    “翰鲁古,等着,老夫定为你报仇。”

    完颜娄室低声许下一个诺言,转身吩咐道:“收尸!”

    大散关城头,只到几路斥候纷纷来报,确认完颜娄室已经撤到百里之外,众人才松了口气。

    凝重的脸上这才露出些许笑容,低调地庆祝先前的胜利。

    关中开战之后,两个多月里,宋军接连大败,死伤惨重。

    而今终于打了一场胜仗,干掉了数千金军,也算是扬眉吐气了一回。

    对张浚而言尤其如此,驻守西北的国之大将接连战败,虽说有客观因素,但颜面上终究挂不住。

    而今歼灭三千金军,斩杀翰鲁古,也算找回些许颜面。

    当然了,距离“一雪前耻”还有很远,除非是收复整个关中,斩杀或者彻底击败完颜宗辅、完颜娄室。

    可惜,他已经没有那个机会了。

    此战之后,他已心满意足,是时候向徐还交接。

    不管怎么说,总比灰溜溜地回临安强得多,如此对朝廷也算有个交代。

    如果官家还念着些许情分和苦劳的话,应该不会苛待自己,不至于灰头土脸,兴许还能有个不错的位置。

    至于“一雪前耻”,就交给徐还了,张浚相信他会比自己做得好。

    牛皋和麾下兵马的战力就是很好的说明,他已经问过自己好几遍,如果没有牛皋截断金兵后路,今日的伏击还能不能成功吗?

    如果换做旁的兵马,能不能顶住金军铁骑的强势冲锋?

    原本还担心徐驸马只擅水战,不习山野作战,现如今看来是多虑了。

    至少麾下这支兵马,是不折不扣的精锐,是精心打磨过的百战之军,比如原本常年驻守秦陇的西军都不逞多让。

    西军,那可是多少年来与西夏作战,才磨炼出来的大宋王牌精锐。

    徐驸马这才用了多久?看来他真不是浪得虚名,确实带兵有方,此番统御川陕,也是有备而来。

    这就好!

    将秦陇防线交到这样的人手中,安心。

    甚至,也可以有所期待的,收复关中并非再是遥不可及的梦。

    张浚神清气爽,叮嘱道:“金军暂撤,但说不定会卷土重来,还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小心防备着。”

    “是!”

    吴玠欣然领命:“大散关而今防御严密,兵力充足,不惧金贼。末将倒是巴不得完颜娄室恼羞成怒,率部来攻呢!”

    张浚点头道:“是呢,有伯远来助,我军兵锋大盛,何惧金贼?”

    “张宣抚言重了,末将只是奉命行事,是您谋略得当,指挥有方,将士用命,奋勇杀敌。”牛皋的态度始终明确,坚决不沾染这份功劳,纯属帮忙。

    张浚心里清楚,这是徐还的一片良苦用心,是徐驸马送给自己的大礼。

    没必要扭捏,却之不恭,欣然领受便是。

    滴水之恩,涌泉以报,来日自当寻机还上这份大人情。

    “既如此,向秦国公和朝廷报捷吧!”

    “是!”

    吴玠立即吩咐,派使者向成都府和临安报捷。

    同时也意味着,张浚该离开了,而秦国公徐还就要北上,接过抗金大旗,亲自主持大局。

    秦陇战局,乃至天下格局,也将步入一个全新的篇章。

    消息送到成都府的时候,徐还笑了。

    张浚果然没有辜负自己的一片好意,歼敌三千,斩杀敌将翰鲁古。

    不错!

    也算是一桩不小的功劳,可以体面地离开,对朝廷有个交代。

    对前线而言,也能提振士气,一扫多日来接连战败的阴霾。

    捷报到了,自己也该动身了。

    徐还很清楚,金军吃了这么大亏,不久的将来肯定会发起报复,前线形势十分严峻。

    作为新任的川陕宣抚使,责无旁贷,刻不容缓。

第三七九章女皇故里() 
徐还动身北上,有些安排是必须的。

    首先一个,兵马!

    杨再兴调去剿匪的两万兵马,只留下五千,交给李彦先统率,以维护粮道的名义留在蜀地。

    至于剿匪,仍在继续,除了少量徐家军外,可以调动地方兵力。

    不占用太多兵力,指派些许中低层将领统兵指挥,从而逐步向地方军中渗透,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至于在成都府的生意,黄若彤大都交给了苏红袖,本人则跟着徐还北上兴元府。

    如此一来,苏红袖在成都府难免有些孤单,某些人的小心思不免暂时落空。

    得知秦国公动身北上,赵开、萧振率领成都大小官员前来相送,预祝徐驸马旗开得胜,早传捷报。

    赵开信誓旦旦保证,宋军所需粮草会按时按量送到前线,绝对不会有迁延。

    这位德高望重的转运使,徐还信得过。

    怕的是下面的人阴奉阳违,这也是留李彦先在蜀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为了警告这些人,确保粮草,后方无忧。

    同时让秦国公的影响持续存在,让蜀地上下开始产生信任、依赖、甚至是归属和认同。

    萧振得知江夏夫人和苏家建工坊,做生意后,表示一定多加支持,确保徐、苏两家在蜀中的利益。

    权贵买地、垄断某个暴利行业,这是大宋历来有之的传统,不足为奇。

    除此之外,比较忙碌的应该属于辛赞。

    他不仅要铺设情报网络,打探各种军情,而今还有一项重要差事,发掘蜀中官员与临安的联系。

    自从上次弹劾剿匪事件后,徐还就想知道,蜀中究竟有哪些人,与临安的什么人在联系。

    这些爱打小报告的人必须留意,不能关键时刻让他们在背后捅刀子。

    只是如此一来,辛赞的工作量成倍增加,徐还已然在他脸上看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