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184部分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184部分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失为极好的左膀右臂,可以辅助徐还,可是驸马爷年轻气盛,能否善待,愉快合作也是问题。

    当此之时,张浚已经不仅仅考虑个人得失,他是真心忧虑西北局势。

    不希望自己一手经营起来的西北防线毁于一旦,更不希望大宋岌岌可危

    等徐还到了,交接之时,要好好叮嘱他一番。

    兴许会让驸马不悦,有伤颜面,但他还是打算倚老卖老,忠言逆耳,直言不讳

    张浚已经做好了准备,甚至已经想好了说辞,话已到了嘴边,却没机会开口。

    徐还病了!

    水土不服,抱病成都,不能及时北上。

    一军主帅病倒,而且还是在如此关键的时刻。

    真是

    张浚满心忧虑,不知该说什么的时候,第二条消息到了。

    官拜利州防御使的牛皋奉命率部三万,北上支援,暂归他张浚节制。

    这

    如果此时,张浚还不明白,他就在朝堂白混了许多年。

    他并不觉得这是徐还避战畏敌,推卸责任之举。

    反觉得徐驸马这场病,对他而言,简直就是一场及时雨。

    有了时间,得到支援之后,也有力量反击,又有了一雪前耻的机会。

    牛皋!

    那可是徐驸马麾下头号猛将,而且三万兵马也着实不少。

    徐还入蜀,总计带了五万人马,等若出动了大半,而且都是精锐。

    一时之间,张浚真不知道该说什么。

    “谢”字太单薄,也不合时宜,有些情分,心照不宣即可。

    且先不说以后如何,眼下全力以赴,赶在寒冬来临有所建树。

    将一条牢固的秦陇防线交到徐还手上,算是最大的感谢吧!

    虽说是卖张浚个面子,但一想到老将军在前线征战,自己却坐在浣花溪边喝茶,徐还多少还是有些歉然。

    不过想来张浚应该甘之如饴吧!

    对于一个名将而言,沙场征战的劳苦不算什么,荣誉才是最重要的。

    麾下大半的兵力已经前去驰援,相信张浚一定会把握好机会。

    人情已经送给他,如果把握不住,那就只能怪他自己了。

    在这期间,牛皋应该也能熟悉前线情况,并与西北将领建立起联系,这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目的。

    身在天府之国,小日子悠哉惬意。

    除了每天在榻上“养病”之外,徐还也开始着手一些事情,比如一个人待在房间里,写很多东西。

    无人之时,一点点讲给黄若彤听。

    黄若彤原以为丈夫是要讲情话,却不想打开的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原以为自己在机关制造,所谓“奇技淫巧”方面颇有心得,但看到丈夫画出的草图,讲出的词句,黄若彤惊奇不已。

    新奇!

    完全超乎了她本来的认知,但仔细思量,却又能找到似曾相识的道理,弄清楚来龙去脉之后,会恍然大悟,酣畅淋漓。

    黄若彤很惊讶丈夫竟然有如此渊博的知识,也很好奇这些知识的来源,不过徐还不说,她也不曾多问。

    只是像个乖巧奋进的好学生,认真听从丈夫讲解,然后思考、消化、掌握。

    一连许多天,夫妇二人都没出闺房半步,有人以为是国公病情略微严重,可是从未见延医问药。

    那么,国公与夫人新婚燕尔,正是如胶似漆的时候,这个嘿嘿!

    浣花溪大宅上下不免想入非非,然而事实上,闺房之中,只是一对师生,在孜孜不倦地教学、探索

第三七二章英雄志,美人择() 
连续数日的学习后,黄若彤已经掌握了七七八八,然后她开始好奇。

    “徐郎,你教我这些是?”

    “你觉得呢?”徐还躺在榻上,将佳人揽在怀中,轻声询问。

    黄若彤低声道:“这里面的方法,随便拿出去一个,都是赚钱大生意,如果都着手实行,便能富可敌国。

    至于另外一些法子,若用到军旅战场之上,将会无往不利,锐不可当”

    “没错,我就是打算让你成为富甲天下的富婆,顺便当个军工制造商。”

    “我?”

    “嗯!”徐还侧头看着黄若彤红润的脸颊,轻声低语。

    “我教你这些,一来是因为你能听懂,二来是我信任你,打算委以重任。”

    徐还这番话出自肺腑,作为一个穿越者,他懂得太多超前的原理、技术,可以生产出很多赚钱的物品,可以捣鼓出很多强悍武器。

    但来到这个时代已经两年多了,他几乎没有这样做过。

    不是不想,而是没有条件。

    唯一的例外,大概就是南归之时,用火药制造了东京宣德门前的灯楼爆炸事件。

    明明有大杀器在手,但他从来不曾提及,更不曾再制造。

    因为那个时候,他只是个小人物,哪怕后来贵为驸马,但身后还有皇帝,还有整个朝廷。

    些许赚钱的玩意或许可以据为己有,一旦与军事挂钩,必然属于朝廷。

    否则赵构不会安心,百官也不会答应,“发明者”将会失去技术和产品的所有权。

    徐还是有私心的,在完全掌控大局之前,他想独家私有。

    同时也是为了防止泄密,以临安朝廷千疮百孔,奸臣当道的混乱情形,机密可能很快就会传到北方金国人耳中。

    一旦金人也掌握了火药,宋军不仅会失去仅有的优势,大宋的城池、百姓,也将遭遇空前的灾难,生灵涂炭。

    这是一头可能反噬的猛兽,徐还不敢轻易放出来。

    在临安,在荆湖都没有条件实验、生产,而今到了蜀中,终于有了可能。

    天高皇帝远,临安朝廷对此间鞭长莫及,甚至信息不畅,很多事情一无所知。

    手握大军,只要摆平蜀地官员,徐还便是蜀中的“土皇帝”,在这里完全可以自己说了算。

    且蜀中多山闭塞,寻个山野深沟,搞个秘密生产基地很方便。

    从各方面看,已然有条件着手这些新科技。

    而且很必要!

    北伐关中,山野作战,西北之地多有骑兵作战,这些都是弓马娴熟的草原部族所擅长,靠什么克制他们?

    一些武器,军事物资适时出现,十分必要。

    另外是对钱财的需要,想要做大事,购置物资,招兵买马,收买人心,铺设渠道,安插人手,花钱的方面太多。

    朝廷的军饷赋税都是有数可查的,自家的俸禄赏赐也有限,不足以支撑,必须要另辟财源。

    故而,这些事情刻不容缓。

    殊为难得的是,遇到了黄若彤,她在这方面有基础,有天赋,而且可以信任,委以重任。

    听到徐还这么说,黄若彤心中一动,轻声道:“如此机密与重任交给我,徐郎放心吗?”

    “当然!”

    “嗯!”黄若彤轻轻点头,将头埋在徐还胸口,沉默了许久后,爬起身来紧紧盯着丈夫的眼睛,问道:“徐郎,你是不是打算”

    后半句没说出口,言下之意已经很明确。

    避开皇帝和朝廷,另辟财源,私下生产比铠甲刀剑更加犀利的武器,只是为了单纯抗击金贼吗?

    “嗯!”徐还没有任何隐瞒,应了一声,然后问道:“害怕吗?”

    “不!”黄若彤摇摇头,相反有点小兴奋,轻声道:“徐郎真英雄也!”

    “我需要你的支持。”

    “徐郎放心,妾身会竭尽全力,支持夫君。”

    徐还柔声道:“具体执行我会安排人手,你负责把控全局,掌管机密就好,我可不愿意佳人受累。”

    “嗯!”

    黄若彤点点头,张了张嘴,却欲言又止。

    “想说什么就说吧,你我不必顾忌。”

    “徐郎,长公主柔福姐姐知你心意吗?”

    徐还闻言,微有沉默,在这件事上,柔福帝姬的身份着实特别,也有些许尴尬。

    自己的心意,柔福知道吗?

    “应该知道一些。”

    徐还想了想,如是回答。虽然从来没有明说过,但有些事情心照不宣,夫妻心里其实多少有数。

    “那柔福姐姐会不会不赞成?”

    黄若彤的问话不是没有道理,帮着夫家反娘家,这个年代甚少有女子能做出这样的事来。

    现在相安无事,将来柔福帝姬会不会为难呢?

    徐还想过这个问题,为难多少会有一些,因为她姓赵,但论起亲密来,赵家对她太淡漠。

    尤其是赵构,兄妹关系徒有虚名,南归路上她也透露过对父兄的失望,对赵构的不屑。

    而自己与她是患难夫妻,情谊深厚,还有了共同的儿子。

    对一个女人而言,如果一定要在徒有虚名的兄长,患难与共,感情深厚的丈夫和爱子之间做出一个选择。

    结果会怎样,似乎不言而喻。

    而且柔福帝姬与赵构之间,如今看似兄妹友爱,但其实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危机。

    有朝一日,一旦爆发,足以让他们兄妹形同陌路,反目成仇。

    故而柔福帝姬的态度,徐还颇有把握。

    平心而论,徐还并不想让爱妻面临这样纠结局面,但现实就是这么无奈。

    如果真的走到那一步,终究避无可避,只能尽量保护好她,让她少受伤害。

    徐还暗叹一声,对黄若彤道:“等你姑父到了,可以商议一下,那些生意可与苏家合伙,毕竟算是自己人,而且他们有资源、渠道。”

    “好!”

    “记住,一切以你的名义,你才是伟大的发明家。”

    “发明家”黄若彤反应过来,不解道:“徐郎,为何?那你呢?”

    “我啊专心做英雄啊!”

    徐还顺手一拉黄若彤的衣带,轻笑道:“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

    “你”

    画风变得太快,黄若彤不由惊呼一声,却已来不及反抗。霎时间,满室旖旎

第三七三章不期而遇的虞允文() 
初冬时节,徐还与黄若彤在浣花溪沉溺于知识海洋,顺道筹谋大事。

    牛皋则率部北上,经利州到达兴州(略阳),支援秦陇前线。

    张浚很知趣,写来书信一封,虽未点明,但心照不宣,字里行间饱含谢意。

    这个结果,徐还甚是满意。

    也不枉自己费煞苦心,张浚是明白人,也已领情,这就足够了。

    至于接下来,就看他自己造化了。

    希望他能在这个冬天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皆大欢喜。

    辛赞也带来了荆襄的消息,岳飞所部已经到达襄阳,与粘罕交上手,暂时处于对峙状态,尚无得失胜负。

    至于淮水那边,刘光世与韩世忠严防死守,完颜挞懒一时也难有机会。

    当此之时,苏范到了。

    从眉山一路风尘仆仆而来,赶到了成都府。

    徐还因为“水土不服,抱病之故”,不能公开露面,故而是福伯与苏红袖出城前去迎接。

    黄若彤想了想,留下来继续“照顾”徐还。

    虽说是晚辈,前去迎候长辈是应有礼数,但思来想去,还是先给苏家父女一些单独的时间与空间。

    父女许久未见,肯定有好多话要说,而且还牵涉到苏鸿文之死。

    虽说噩耗早就写信告知,纵然苏范再坚强,见面之后也难免悲伤,需要时间弥合伤口。

    这种时候,外人不宜在场。

    出乎意料的是,这个时间远比想象的要短。

    晌午时分,苏家父女便一道前来“拜访”。

    在主人家里被主人,而且还是长辈拜访,感觉有些怪怪的。

    苏范很年轻,应该不到四十,一袭锦布长袍,气质儒雅,典型的书香名门之风。

    瞧着眼角,略微有些泛红,想必父女相见之时,念及长子亡故,曾伤感流泪。

    不过此时已经擦干泪水,看起来神色如常,见面之时,率先欠身道:“眉山苏范,拜见秦国公。”

    “先生不可,你是长辈,折煞晚辈了。”徐还赶忙抢上,扶住苏范,态度恭敬。

    苏范是苏辙次子苏适的次子,并非嫡长孙。

    然苏家子孙为官者不少,许多定居他处,真正留守眉山宗祠的便是苏范,在苏家地位非同一般。

    因为苏洵、苏轼、苏辙的余荫,还有个在泸州担任通判的三叔公苏逊,苏家在蜀中影响甚大,是眉山首屈一指的大地主。

    在成都府也有许多产业,尤其是书籍印刷出版,以及蜀锦织造贩运都占有巨大份额,可谓是财大气粗。

    这样的人,本该就是入蜀后优先招揽的对象。

    而今有黄若彤这层关系,成为联系蜀中的天然纽带,也是长辈,自然要恭敬待之。

    “君臣之别先于亲缘,应当的。”

    苏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