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153部分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153部分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幺之乱不足为惧,最多是地形复杂,多费些许时日罢了,此事我有耐心,会徐徐图之,先生不必担心。”

    徐还沉吟道:“对了,前些日子在紫金山,我曾与司天监邵监正偶遇,请他指点。

    当时他告诉我说什么金戈杀伐,西方属金,于我有利,当时不大明白,而今想来,恍然大悟。”

    “竟有此事,此乃吉兆,甚好甚好。”裴元衍心头一动,连声称好,不忘了补充道:“不过公子也需当心,不可操之过急。”

    徐还点头道:“洞庭那边我不担心,但是临安,让我放心不下。”

    “请公子安心,我们定会照料好我长公主,平安生产,照料到小公子,府上大小事务,我们都会处理妥当。”

    徐还沉吟道:“有劳先生了,我呢,有些事需要交代先生办理。”

    “但请公子吩咐。”

    “嗯,此去不知多久,柔福与孩子最为重要。”徐还沉吟道:“孩子幼年,照料抚育都需格外精心。

    所以无论是照料的御医、乳母、保姆,以及仆妇侍女都需格外留意。记住一点,但凡与公主、孩子相关的人等,都得是绝对可靠的自己人,懂吗?”

    “是!”

    “其次就是情报消息,朝堂动向,官员来往,暗中打探,市井行市,甚至流言蜚语,都需留意。”

    徐还叮嘱道:“每三日将消息汇总,做成简讯传送给我,必要的时候,每日传信。我远离中枢,但必须保证消息畅通。”

    裴元衍省得此事重要性,当即道:“公子放心,我已在着手安排。”

    “尤其是那些我特别交代的人,定要多加留意,尤其是以秦桧为主。”徐还又叮嘱一句。

    “是!”

    徐还续道:“我不在临安的这段时间,公主府上下,尽量低调,先生闲来无事,可以着手做点生意。”

    “生意?”

    “是!”徐还道:“公主的嫁妆,我的赏赐,府上钱财不少,不能就那么放着,得钱生钱才是。

    先生可以考虑投些生意,明面上可以投些粮食、丝绸、珠宝玉器等,前者关乎百姓生计,后者嘛,都是达官贵人及其家眷喜爱之物,也都是赚钱的行当。”

    “是!”

    “对了,还有车行船队,衣食住行嘛,行这一块尤其重要。”徐还叮嘱道;“不过这块生意私下暗中进行为妙,从临安往四方,务必快速通达。”

    裴元衍点头称是,了然于心。

    “还有冯五那边,我曾让他结交市井之人,这个继续进行。”徐还道:“尤其是一些牢头狱卒、码头船工、城门关口的兵卒、脚夫车把式。

    哪怕是手脚不干净的人贩子,贩私货郎等等,这些三教九流之人平素不起眼,甚至腌臜不堪,但人尽其中嘛!

    记得暗中进行,也不用怕花钱,就当是布几颗闲棋冷子。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没准什么时候就能派上大用场。”

    “是!”裴元衍眉头一动,心中隐约想到了什么。

第三一〇章西泠诗社() 
落子布局,时不我待,而今恰是好时机。

    此番离开临安,很多事情必须未雨绸缪。

    徐还叮嘱道:“元衍先生,这些是都需不着痕迹地暗中进行,你明白吗?”

    “元衍省得,公子放心。”

    “我走之后,阖府上下都搬到西湖去住吧,远离是非。况且孤山是我们独有,很多事情更方便。”

    徐还悠悠道:“告诉傅选,派人好好熟悉一下西湖周遭的山势地形,搞清楚所有的路径,林间小道,小河港汊都不能忽略。”

    “是!”

    “对了,还有件顶要紧的事情。”

    裴元衍道:“请公子吩咐!”

    “文澜阁已经在建了,不日就会完工,李娘子编撰书稿,陆先生整理文集都需要有人帮助,可以招募一些文士帮忙。”

    裴元衍道:“已在安排,陆宰与李娘子都是知名大家,前来应募者不在少数,皆称文坛盛事,以为荣幸。”

    “如此甚好!”徐还沉吟道:“既然文士聚集,不能只是埋头编撰,太枯燥了,也需有点风雅娱乐。

    这样吧,在文澜阁附近再修建些许房舍庭院,空闲之时,以陆先生、李娘子为首,成立个诗社。西湖四季风光旖旎,临湖吟诗填词乃风雅之事。”

    “妙哉,如此可重现李娘子昔年漱玉泉归来堂盛况。”裴元衍当即赞同。

    “没错,要得就是这个效果。”徐还笑道:“我最好是把这个诗社打造成江南,乃至天下第一诗社,文人墨客,才子名士络绎不绝,争相往来之地。”

    “公子宏愿,元衍定竭力为公子达成。”

    “嗯,既然是诗社,就该有个名字”徐还心中“恶趣”陡生,笑道:“不若就叫西泠诗社吧!”

    “西湖碧波,泠风徐徐李太白亦有诗云: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好名字啊!恰与文澜二字相映成趣,甚至是雅致,公子高才啊!”

    听到裴元衍的赞赏,徐还不免有些尴尬,讪讪一笑敷衍过去。

    文澜阁与西泠诗社有了,孤山还有徐还灵机一动,轻声道:“李娘子收藏了不少金石字画,先生可继续在江南各地搜罗前朝金石、名家真迹、名窑瓷器等,然后放在一起,在孤山开个博物博览之所,邀请文人雅士前来参观。”

    裴元衍讶然道:“公子这是要把孤山打造成江南文华圣地啊!”

    “没错,是这个打算。”

    徐还微笑道:“既有了文澜阁,还可以继续搜罗藏书,然后借助文澜阁吸引更多饱学之士前来,谈诗论道。

    往来鸿儒名家若是多了,还可以开坛讲学,做个文澜讲坛,或者是西泠辩论之类的,吸引文士学子前来听讲论道。”

    裴元衍有些惊诧,一时间难以完全消化。

    “总而言之,最好达成江南名士以前来孤山开讲辩论为荣,江南学子以前来孤山听讲参观为幸的效果。”

    “公子,属下明白了。”

    不用徐还明说目的,裴元衍已经了然于心,只需想想这些构想全部达成后的效果,便心里有数了。

    “对了,因要出兵荆湖,吏部向我呈递来湘鄂一带地方官的名册,先生可知我看到了何人?”

    徐还自问自答道:“我发现郴州知州竟然是衍圣公孔端友,据说走到半道上便发生叛乱,眼下进退两难。”

    “公子的意思是?”

    “道路阻隔,郴州暂时不便前往,且又是叛乱之地,衍圣公乃孔夫子之后,名门高士,不宜只身险地。”

    徐还沉吟道:“我会想办法,让他返回,在临安附近任职。”

    裴元衍眉梢一动,试探着问道:“公子是想让衍圣公也来孤山讲学?”

    “知我者,先生也!”

    徐还笑道:“孔端友的学问或许一般,但身份特殊,孔门弟子千万,衍圣公乃孔圣嫡孙,虽是虚爵,但在天下人心目中的地位与影响非同小可。他若能来孤山讲学,效果远胜于寻常鸿儒博士。”

    裴元衍赞同道:“确实,要不然为何历朝历代都要尊他孔氏后裔?不过孔府清贵,这衍圣公恐怕不好请。”

    “所以喽,礼尚往来,欲取先予嘛,我先送衍圣公个人情,让他打道回府,安居江南。”

    徐还沉吟道:“孔氏虽得陛下赐居衢州,但人口众多,又是初来乍到,难免总之,比之曲阜差距甚大。听说他们而今在修孔庙,可能有点拮据,若这时候有人雪中送炭先生以为呢?”

    裴元衍赞道:“妙哉,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孔府乃礼仪之家,不说知恩图报了,但至少不会忘恩负义。”

    “尽力而为吧!”徐还道:“这些事情同样不可操之过急,徐徐图之即可,有些尽量暗中进行。

    过程之中,公主府若即若离,不要让人觉得刻意而为,不要留下把柄,但在关键时候,又要为我们所用。想要做到这个局面比较困难,先生少不得多费心。”

    裴元衍信誓旦旦道:“公子放心,属下一定竭尽全力,不让公子失望。”

    “先生办事,我自然放心。”徐还点头道:“还是那句话,不必着急,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

    “是,属下知晓。”

    “临安这边只要周全,我便可后顾无忧。”

    徐还端起茶杯呷了一口,沉声道:“仔细说起来,洞庭湖是战场,真刀真枪,临安何尝不是暗潮汹涌,辛苦先生,一切小心。”

    裴元衍顿首道:“公子言重了,此乃元衍分内之事,也是荣幸。”

    “我不在的时候,提醒柔福多入宫去探望太后,请太后她老人家务必保重凤体。”徐还想起原本历史上,孟太后似乎病逝较早,不禁有些担心。

    这位老太太的存在意义非凡,只要有她在,妻儿在临安便可高枕无忧。

    但愿柔福帝姬多带孩子去探望,多些天伦之乐,老太太心情愉悦,保养得体,能够长寿一些。

    “是!”

    “还有,遇到事情可以找韩世忠和杨国夫人帮忙,临走之时路过镇江,我会与韩将军打招呼。”

    徐还暗叹一声,相比于大舅哥赵构,他刚放心韩世忠夫妇,眼下临安能指望的也唯有他们。

第三一一章临别叮嘱() 
建炎四年六月二十一,徐还自临安出发,踏上西征之路。

    驻守金陵的岳飞已经先一步行动,带着兵马自陆路出发,先行前往岳州。徐还则是前往镇江,率领水军战船沿江而上。

    武林门码头上,送行的人很多。

    宰相吕颐浩代表皇帝赵构前来送行,枢密使赵鼎也前来相送,双双表示会对平叛作战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一些将官则祝愿驸马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徐还简单与众人拜别之后,匆匆乘船离去。

    站在船舷上的时候,才发现远处的码头上停着一台轿子,轿子前站着大腹便便的柔福帝姬。

    说好的不让她送,没想到妻子还是不顾车马劳顿,挺着大肚子亲自来了码头。

    徐还只得远远地挥挥手,与妻子道别。

    柔福帝姬也挥手示意,一切尽在不言中,她的眼眶有点红,但始终不曾落泪,只是默默地站在码头上,犹如望夫石一般。

    今日一别,何日相见?

    柔福帝姬轻叹一声,轻轻抚摸凸起的肚皮,目送丈夫远去。

    她没有注意到,身后不远处,秦桧不知何时也赶到武林门码头,悄然站在阴凉处,看着柔福帝姬,以及逐渐远去的徐还,目光越发阴沉,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随着船帆扬起,座船渐渐离开码头,柔福帝姬的身影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直到最后成为一个小黑点。

    “嬛嬛,等我!”

    徐还心中默道一声,然后盯着渐渐远去的临安城,有些惆怅,却又满怀期待。

    “临安,等我!”

    心中再次默念一句,徐还转身前往船头,迎着晨风向前走去,开启一个全新的篇章。

    船到镇江的时候,水军大抵已经准备妥当。

    接到皇帝诏书与枢密院的公函,韩世忠便着手准备,十艘楼船,以及其他小战船,运送粮草物资的船只,共计百多艘船绵延在焦山附近的江边,只待次日一早扬帆起航。

    临行在即,韩世忠作为镇江守将与徐还的知交战友,自然要表示要尽一下地主之谊,徐还欣然应允。

    六月天,江风徐徐,甚是凉爽,临江小酌无疑是上上之选。

    小桌之上,几道精致的小菜,一壶酒水,徐还与韩世忠相对而坐,对酌共饮。

    “子归啊,此去平叛,愚兄没什么好说的,惟愿旗开得胜,早日报捷归来。”韩世忠举杯祝酒,先干为敬。

    “多谢韩兄,杨幺之流不足为惧,只是洞庭荆湖河湖众多,地形复杂,恐怕要耗费些许时日,甚至有可能旷日持久。”

    徐还轻叹道:“我不在的这些日子,韩兄多保重,另外还有件事要麻烦韩兄我不在家,我府若有什么事情,还请韩兄与嫂夫人多加照拂。”

    “好,你就放心去吧!”韩世忠点头之后,略微沉吟便觉有些不对。

    徐还即便不在,柔福帝姬是长公主,皇帝的亲妹妹,又深得太后宠爱,能有什么事需要自家照拂的?

    唯独长公主产育一事,妻子颇有经验,不过听闻太后赐了不少稳婆乳母,似乎不需要旁人帮忙。

    韩世忠看着徐还诚心十足的眼神,不由有些疑惑,低声道:“子归是有什么不放心吗?”

    徐还叹道:“得罪的人太多,难免不安心,尤其是我不在的时候,他们母子难免让人牵挂。”

    “你放心,我主持江防,定不会让金贼刺客潜入临安的。”韩世忠信誓旦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