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149部分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149部分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还笑道:“当然是真的,将来你也会状元唱名。”

    “驸马谬赞了,小儿生性顽劣,能多读几本圣贤书就不错了,其他的不敢奢望。”

    陆宰连连谦辞,儿子虽然聪明,但年纪还小,长大时候是何情形难料,状元之说更是遥不可及,故而下意识认为是“奉承”的吉祥话。

    “先生莫谦虚,令郎天资聪颖,龙姿凤雏,只要悉心教导,将来定是状元之才。”

    徐还信誓旦旦,绝不能让秦桧坑了陆游,他已经下定决心,定要给陆游争取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然而陆宰仍旧没当回事,只是借此教训陆游道:“听见否?驸马对你期许甚高,好生读书知道吗?”

    “是,孩儿谨遵教诲,孩儿这就回去读书,孩儿告辞!”陆游一板一眼,活脱脱一个小大人。

    看着小陆游离去的背影,徐还心中不由冒出一个念头,自己的话不会给小家伙造成什么压力吧?

    不行,得给他老爹陆宰找点事做,不能让他望子成龙,揠苗助长。

    徐还沉吟片刻,低声道:“符钧(陆宰表字)先生,听闻归府藏书极多?”

    “家祖、家父与在下都有收藏书籍的习惯,所以有一些。”陆宰有些疑惑,徐还是要打他家藏书的主意?不至于吧?

    “符钧先生,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

    “驸马请讲!”

    徐还道:“前番金贼入侵,为了抗敌,我让临安百姓转移,虽无伤亡,很许多百姓家中房舍财物不同程度都有损失,故而心中有愧,一直想找个机会补偿。

    可惜一直没有合适的方式,刚才看到令郎,突然想到,或许可以给临安的学子们做点什么。”

    “驸马是打算?”

    “不瞒先生,易安居士李娘子不日会到府,她与亡夫赵明诚也有大量藏书。”

    徐还沉吟道:“我想着,能否将贵府藏书抄录,加上李娘子的藏书,并收集更多孤本书目,在临安建一座图书馆藏书阁,好让临安学子有更多书本可读。”

    咦?怎么都在发愣?

    瞧着陆宰和裴元衍等人的神情,徐还沉吟道:“当然了,这个想法很不成熟,太过唐突,若不方便,倒也无妨。”

    “不!”陆宰回过神来,摇头感慨道:“驸马此举让人惊叹,此等盛事,前所未有啊!

    陆宰并非迂腐之人,藏书虽是我陆家所有,但书上文字诗句,圣贤道理却是全天下的,岂可据为己有。抄录复本,另建书阁供学子阅览,此乃功德之举,陆家定鼎力支持。

    书籍分藏乃好事,一旦遇到战火或意外,但有伤毁,都是天下读书人莫大的损失。”

    看来越州危机,影响很大啊!

    徐还欠身道:“谢过先生,先行收集,未来若可能,还可以整理藏书,加以编撰刊印。”

    陆宰又是一震,古代大规模编撰书本,雕版刊印很难,甚少有之。徐还有此想法,着实让人惊叹,若办成了绝对堪称盛事。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即便驸马不是嘴炮,短期内恐怕也难有成效,故而陆宰很快便冷静下来。

    一旁的裴元衍却知道,徐还不会无的放矢,既然说了,肯定会做,只是早晚的问题。

    而且,

    裴元衍心念电转,脑海中浮过些许念头,除了书香气,还嗅到些许不同寻常的气息

第三〇二章文澜阁() 
藏书就需要有藏书阁!

    徐还站在院子里,抬头看见不远处的黄妃塔(雷峰塔),顿时灵机一动。

    (古今雷峰塔位置不同,原址在今浙江博物馆内,塔基遗址犹在)

    “元衍先生,你去临安府走一遭,找知州康允之,以我的名义,把白沙堤旁,黄妃塔下,孤山附近的土地全部买下。

    徐还道:“就在那里修建藏书阁,名字我都想好了,西湖波澜,文华璀璨,就叫文澜阁吧!”

    陆宰心中微微一震,原来徐还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有的放矢,早有打算,要不怎么顷刻间连藏书阁名字都想好了。

    “是!”裴元衍欣然答允,他知道,雷厉风行是徐还的一贯作风,这件事自然不能等闲视之。

    徐还却在心中腹诽,孤山那边地蛮大的,除了文澜阁之外,我要不要再修个西泠社,楼外楼呢?

    嘿嘿!

    不久之后,李清照乘船到达临安。

    随船带来了大量金石收藏,书籍字画,直接入住公主府。

    听说徐还要修文渊阁,李清照更是激动不已,多有感激。驸马想得真是太周到了,如此一来,视若性命的金石书画得以安置,她便彻底安心了。

    陆宰已经开课,李清照暂时闲来无事,徐还让她专心整理书稿,不想易安居士却有些不好意思,连称无功不受禄。

    徐还只能笑称,尽早给她找几个女学生,让她与陆宰教授弟子,一较高下。

    动了这个心思,徐还忽地想起一事,想起了两阙词,词牌恰好都是——钗头凤,作者分别是陆游和唐琬。

    据说李清照晚年遇到唐琬,曾有意收其为弟子,可惜因为种种原因错过。

    徐还不由动起心思,不若想想办法,早日让唐琬拜在李清照门下,易安居士也算后继有人。

    还能借着切磋的名义让唐琬与陆游多些接触,青梅竹马,早成良缘。

    至于传闻中的陆母棒打鸳鸯,也不知是否确有其事,往后得留意着,但愿世间能少一桩憾事。

    寒冬腊月,徐还基本全都赋闲在家。

    皇帝和大部分文臣都想见好就收,动了和议的心思,自然怎么不怎么待见武将。

    不过收复淮南到底是大功,若不赏赐有些说不过去,不过这次没有加官进爵,而是赏赐了不少土地钱财,其中就包括西湖孤山。

    赵构听闻徐还要买孤山土地的消息后,很慷慨地大手一挥,将整座孤山全部赐给徐还。

    接到圣旨的时候,徐还忍不住啧啧惊叹,大舅哥真是出售阔绰啊!

    这下好了,无论是长安郡公府扩建,还是修建藏书阁什么的,完全不在话下。

    毕竟,眼下徐驸马才是西湖边最大的地主。

    站在孤山上俯瞰西湖时,徐还不禁浮起一个念头,若放在后世坐拥整座孤山,啧啧

    皇帝赏赐,自然是要谢恩的,期间徐还进宫见了一回赵构。

    大舅哥还算热情,但因为秦桧,以及赵构的懦弱本质,徐还心里已经没了往日那般恭顺心境。

    芥蒂,不知不觉百便有了。

    不过彼此都很默契地没有谈论战和之事,只是一番无关紧要的闲话。

    听说徐还要修藏书楼,赵构笑道:“如此甚好,子归少年从军,误了读书,而今抽空多读点书,修身养性。”

    修身养性?磨掉所有的锐气吗?

    徐还不动声色,答允道:“是呢,这些日子和几位文士攀谈,领悟到不少道理!”

    “这就好!”赵构点头道:“近来无事,你便在家好好休息,陪陪福国,开春之后,朕再给你安排新差事。”

    皇帝发话,徐还欣然领命。

    难得不问朝政,直接带着柔福帝姬住到了西湖边,双宿双栖,为老徐家添丁大计辛勤耕耘。

    这个时候,两名信使悄无声息地离开临安。

    过长江、过淮水,沿着运河一直到了应天府,送去一封密信。

    临近年终,兀术即将启程北返会宁府。

    一年征战,他们这些在外的将领要回去向皇帝完颜吴乞买述职。

    不过兀术很清楚,今年的述职不同以往,如果没有意外,金国朝堂将会有一次权力洗牌。

    上位的人选已经初露端倪,但不到最后时刻,一切都不好说。不过兀术确认一点,那就是自己要暂居边缘了。

    江南战败,损失惨重,实力上暂时难与那几位一较高下,何况名誉更是一塌糊涂。

    此番北归,还不知道会被怎样嘲讽羞辱呢!

    也罢,汉人有句话: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走着瞧吧!

    就在兀术准备动身的前一晚,亲兵来报:“四太子,有人送来一封密信。”

    “哦?”兀术微微诧异,从亲兵手中接过密信。

    兀术只当是哪个部将僚属送来消息,没想到打开一看,映入眼帘的竟然是汉字。

    匆匆浏览过去,兀术眉头拧起,脸色阴沉。

    徐还,竟然是徐还送来的。

    虽然上面没有明确的署名,但字里行间记述的事情,分明像是徐还的自述,口吻也十分契合。

    相比于送信之人,兀术更惊讶的是信函上的内容,一个故事,一个天大的阴谋。

    一字一句地看过去,兀术的脸色越发阴沉,拳头也越发紧握,仿佛周遭的气温也低了很多。

    竟是这样?

    挞懒的阴谋!

    兀术有些不敢相信,会不会是徐还挑拨离间?

    但桩桩件件事情,以及些许忽略的细节联系起来,严丝合缝,由不得不信。

    徐还以一个受害者的身份,通知他这个另一受害者,也合乎情理。

    当然了,这其中或许的确有挑拨离间的成分,但重要的是事实。

    如果确有其事,那么

    兀术紧握着拳头,瞧见另外一个小竹筒,形制像极了金国元帅府的惯常传递密函的手法。不过蜡封已经被破坏,从痕迹上看,已经坏了很久。

    徐还说这是送给自己的另一份礼物,弥足珍贵,保准不会让四太子失望。

    故弄玄虚!

    兀术冷哼一声,顺手拧开。里面是一张纸,出乎意料,纸上竟然是新造的女真文字。

    不多几行字,一眼看过去,兀术顿时脸色大变,眼珠血红!

第三〇三章公主孕,太子薨() 
一场冬雪如约而至,整个西湖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

    红泥火炉,烹茶赏雪是文人雅士的爱好,颇有情趣。

    徐还和柔福帝姬却全无兴致,他们一早便换了冬衣,穿上皮裘皮靴上了宝瓶山,去看断桥残雪!

    一年之前,南归的路上,徐还曾多次提及断桥残雪。

    也许当时更多是鼓励,但这四个字,以及徐还描述的景象,已经深深印刻在柔福帝姬脑海中。

    自从回到临安,她就一直盼望着下雪,欣赏期盼已久的美景,今日总算是如愿以偿。

    站在宝瓶山上,远处湖水荡漾,长桥积雪,一片雪白,若隐若现,好似隐没湖水之中。

    “果然美妙!”柔福帝姬悠悠道:“我一直好奇,白沙堤那座桥明明叫宝佑桥,你却说断桥残雪,原来是这个缘故。”

    (断桥宋代称宝佑桥,元代是因桥头有段姓人家,称段家桥,断桥是后来的名称)

    徐还悠悠道:“今日尚不名副其实,等到雪后初晴,积雪开始融化的时候,你会看的更真切。那个时候,中间的拱桥先行融雪,桥洞里的冰雪与灰褐石桥相互映衬。

    桥面两边低矮处的积雪消融慢一些,白雪与湖上冰雪浑然一体,整座桥似断非断,方是真正的断桥残雪。”

    “徐郎,你亲眼见过?”

    “啊没!”幸好徐还反应快,回过神来,笑道:“我也是听人说的。”

    “哦!”柔福帝姬轻声道:“徐郎,我总觉着你好像亲眼见过。”

    “怎么会呢?我是关中人,先前没来过临安如果见过,那肯定是上辈子的事。”

    柔福帝姬嫣然一笑,靠在徐还身前,转而道:“徐郎,你最近不开心是吗?”

    “没有啊!”

    “不,虽然你最近很”柔福帝姬含羞停顿,续道:“但我有感觉,自打那个秦桧回来,你的情绪就有点

    那个奸贼害死了茂德姊姊,确实不可饶恕,不过想来你恨他或许还有别的理由;皇兄的做法也不妥让你失望了。”

    徐还心头一动,原以为自己这些秘密掩藏的很好,外人完全看不出来,但在枕边人面前,还是露出了蛛丝马迹。

    也是,朝夕相处,亲密无间,柔福帝姬又是细心的女子,有所察觉也不奇怪。

    只是该怎么向柔福帝姬解释呢?徐还一时间有些为难了。毕竟她是赵构的妹妹,大宋的公主。

    柔福帝姬似乎察觉到什么,善解人意道:“徐郎不必为难,我与九哥虽是兄妹,但自小没什么往来,根本谈不上兄妹之情。而我们,是患难与共的夫妻,将来还会有孩子,我们才是一家人。

    说实话,九哥也却是让人失望,他本身的性情恐怕也他是韦娘娘的日子,有其母必有其子嘛!”

    恍惚间,徐还想起南归之时,柔福帝姬便曾有过类似的言辞,她与赵构没什么感情,也并不看好赵构。

    虽说来往不多,但毕竟是亲兄妹,自小同在宫闱长大,单是道听途说,对赵构的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