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148部分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148部分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经入彀一次,往后必须小心谨慎,千万不可冲动大意。”

    “官家和朝廷的很多人都希望有这么一个人,游走于宋金之间,保全他们的地位荣华。杀一个有什么用呢?

    没了秦桧,还会有张桧,李桧!还不如且先留着他,至少我们知道他的奸佞本质,可以时刻提防。”

    说出这番话,徐还也很无奈。

    这两天他想了很多,也想通了一个道理,杀了秦桧就万事大吉了吗?

    想起那天大宋君臣眼睛发亮的情景,徐还清楚地意识到,问题出在大宋朝堂,树根朽了,开始烂了。

    也许曾经某个时候,徐还还曾对赵构有过幻想,但自从那日朝会之后,荡然无存。

    烂泥扶不上墙,这话一点没错。

    南宋初年朝政混乱,固然有秦桧这个奸臣作乱的缘故,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出在赵构这个皇帝身上。

    没有昏君,哪来的奸臣?

    当然了,赵构或许不那么昏庸,但他内心那个众所周知的小九九,却比昏庸的更可怕。

    正是因此,南宋朝堂才会奸臣当道,佞臣辈出,直至亡国。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如果不能从根上改变,一切都是徒劳。

    想要剜掉一块毒疮,最好的时机是等它彻底烂透了,然后彻底清除毒疮腐肉。

    从这个角度而言,留下秦桧,让他和赵构,以及那些趋炎附势,畏敌避战的小人一起烂掉,没什么不好!

    否则以赵构的身份,他在大宋有着无可撼动的合法性,将来会是个大麻烦。

    徐还不是迂腐之人,必要的时候,在家国天下,大义面前,舅兄与妹夫那点情分,也就顾念不得了。

    当然了,秦桧的存在始终是个威胁,但眼下这个局势,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加强提防,尽量避免让他害人。

    与此同时,自己也该加快步伐,与昏君奸臣赛跑,与时间赛跑。

    自己这番所谋甚大,“大逆不道”的考虑,眼下是不能宣之于口的,即便裴元衍、傅选等亲信,甚至是妻子柔福帝姬都不能明言。

    不过以裴元衍的见识与心思,或许能够猜到一点,彼此心照不宣也好。

    “秦桧且先如此,你们费点心思,给我仔细盯着。”

    “公子放心。”

    徐还道:“挞懒让我吃了这么大个哑巴亏,可不能就这么算了。”

    “公子是打算?”

    徐还冷冷道:“他给我添堵,挑拨离间,那我也就给他添堵,让他们完颜家也不得安生,祸起萧墙。”

    “公子打算怎么做?”

    “很简单,把这一切告知兀术,那位四太子殿下也是受害者。死了那么多的部将,还有他的亲女婿,你说他能咽得下这口气吗?”

    裴元衍道:“兀术肯定会寻机报复,可问题是兀术会相信我们的话吗?”

    “这个不难,我有办法让他相信,傅选,你挑两个妥帖之人,把这个连同信函一起送去应天府。抓紧时间,临近年关,兀术随时可能北归。”

    徐还从怀中取出一个竹管,里面有一封女真文书写的密函。正是去岁从会宁府逃离时,从元帅府信使手中截取的之物。

    珍藏许久,终于派上用场。

第三〇〇章西席先生() 
裴元衍见徐还信誓旦旦,笑道:“公子如此有把握自是最好不过,完颜氏祸起萧墙不远矣!”

    “祸起萧墙恐怕不容易,但至少让他们不能团结一致。”

    徐还淡淡笑道:“不出所料,挞懒是主和的,否则秦桧也不会抛出‘南自南,北自北’的说辞。

    不过我从不觉得金人会真心讲和,‘以和议佐攻战’才是本来面目。我给兀术添把火,就是希望他去闹腾,让金贼战和难决。”

    “公子高明!如此一来,秦桧主导的求和,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大宋的武备防御自然不能松懈,机会也便来了。”

    裴元衍心思通透,顿时反应过来。

    徐还悠悠道:“挞懒塞个秦桧回来,就是想从内腐蚀大宋。眼下在大宋境内无法对秦桧下手,那么只好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挑拨金国皇族,拖住秦桧的后退。”

    “妙哉,公子可趁机做些事情”

    徐还与裴元衍心领神会,相视一笑,意味深长。

    “对了,有件事差点忘了,回来路过金陵的时候,我请了位西席先生回来。”

    “啊?公子请了何人?”

    “江宁知州赵明诚的遗孀,易安居士李娘子!”

    徐还道:“这位李娘子出身书香门第,才学出众,眼下正在编撰金石稿,无处可去,我便请了回来。”

    “李娘子我听说过,辛赞也十分熟悉,济南府大明湖畔归来堂大名鼎鼎,赵氏夫妇经常以文会友,漱玉泉边可谓是高朋满座。”

    裴元衍道:“李娘子的学问,为府上西席绰绰有余,甚至有些屈尊了”

    “是啊,我也是盛情相邀,李娘子才屈尊答允的。”说着说着,徐还瞧见裴元衍神情微微有异,蹙眉问道:“先生觉得李娘子身为女子,为西席不妥?”

    “那倒没有”裴元衍低声道:“不瞒公子,我刚刚费工夫请回一位西席先生来,府上的学堂已经开课了”

    “这样啊!”

    徐还笑道:“没关系,府上不是有些女孩嘛,再大些若不方便,可以让李娘子去教她们。”

    “如此也好!”

    “元衍先生,你请的这位西席先生是何许人也?”徐还突然有些好奇。

    裴元衍含笑道:“公子,不瞒您说,这位西席先生还真不是寻常人,学问资历恐不在李娘子之下。”

    “哦?”徐还越发好奇了。

    “此人名曰陆宰,越州山阴人士,出身书香世家,其祖陆轸乃真宗大中祥符年间的进士,担任过吏部郎中;其父陆佃乃王介甫公(王安石)的弟子,官至尚书右丞。

    陆宰本人也是进士出身,其妻唐氏亦出身名门,其祖乃宰相唐介。陆宰前几年因主张对金强硬遭到排挤,随返回山阴老家,居家不仕。”

    一听三代出身,徐还惊讶道:“果然了得啊!”

    裴元衍介绍道:“陆氏家学更加了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皆出自陆佃之手。而且陆氏的藏书楼‘双清堂’乃是越州三大书楼之一,据说藏书万卷之多,恐怕比皇家内府都要多。”

    徐还这次是真的惊了,古代书籍印刷极难,多是抄写,保存收藏更不容易。陆家竟有万卷藏书,在这个年代确实非同小可。

    只是

    “陆先生这等高人,怎会愿意屈尊我府做个西席呢?”徐还难免疑惑。

    裴元衍道:“公子不必惊讶,一来是我家陆宰本有交情,昔年我裴氏也藏书不少,我曾赠他不少孤本图书。二来嘛,陆家也是感念公子恩德。”

    “我对陆家有恩吗?”

    “公子有所不知,当时金贼先锋入侵越州,陆家上下人虽逃走,但万卷藏书却无法带走,唯恐毁于战火。

    陆宰爱书如命,为此忧心如焚。好在后来公子在曹娥江拦住了金兵,越州免于战火,陆家的藏书也就保住了,陆宰心中甚是感激公子。”

    “这”这份感恩,徐还深觉受之有愧!

    “再者”裴元衍笑道:“陆唐两家都是官宦世家,唐家如今已经起复,陆夫人难免催促丈夫。

    陆宰不胜其烦,来临安散心,我与聊天之时谈及此事,一拍即合,愿意到公主府担任西席。”

    一位出身书香官宦之家,文采斐然的饱学之士,怎么会屈尊做西席先生呢?

    徐还明白,这其中可能也有政治投资的意味,可见陆家是看好自己的。

    担任西席是个不错的选择,往前一步可为亲信宾客,往后一步可从容全身而退,比在朝为官战队更为安全,选择更便利。

    陆家,有些意思!

    “如此也好,陆先生与李娘子都是学问大家,到时候可以彼此切磋交流。”徐还笑道:“届时再让两位大家的弟子比试一番,想来十分有趣。”

    裴元衍笑道:“可不是嘛!”

    “真没想到,转瞬间府上就多了两位文坛大家,惊喜啊!”

    徐还沉吟片刻,笑道:“左右今日无事,不若去拜访一下这位陆先生。”

    “也好!”裴元衍笑道:“陆宰对公子也是仰慕已久。”

    一行人来到西湖畔长安郡公府。

    一所小院中,一位身姿挺拔,气度优雅的文士正在领着一群孩子诵读论语。

    瞧见众人到来,文士吩咐一声,当即快步而出,瞧见徐还纳首便拜道:“山阴陆宰拜见驸马!”

    “徐还见过先生,打扰先生授课了。”徐还客气还礼,礼数周到。

    陆宰摆手道:“无妨,读书当劳逸结合,孩子们也该休息一会。”

    “先生乃学问大家,教几个孩子读书,实在委屈您了。”

    “哪里?”陆宰摆手道:“驸马府收养英烈遗孤于府上,能教他们读书,算是告慰诸位英烈在天之灵,陆宰求之不得。”

    徐还欠身道:“先生高义,令人钦佩,徐还替孩子们和他们的英烈长辈,谢过先生。”

    不得不说,古代读书人的气节和思想,有时候高尚的出乎意料。

    “哪里,驸马折煞陆某了。”陆宰连忙推辞,正准备张口说点什么,目光却突然瞧向了院门口,眉头微微蹙起。

    徐还转身瞧去,一个约莫三四岁的小孩冒出了半个头,白嫩的小脸蛋上挂着天真无邪的笑容,水灵灵的大眼睛转个不停,正好奇地打量众人。

第三〇一章小陆游() 
“这是谁家孩子,我怎地没见过?”

    陆宰歉然道:“犬子淘气无状,让驸马见笑了。”

    “原来是令公子。”徐还笑道:“先生言重了,我观令郎聪颖机灵,活泼可爱。”

    “驸马谬赞了,此子自小被家母与拙荆宠溺,有些顽皮。”

    陆宰道:“前日才从越州到临安,今晨我让他在家中读书,没想到他竟私自摸到此间,唐突之处,还请驸马海涵。”

    “先生说哪里话?既然令公子也正当读书年纪,不若先生一并带到此间教导?”

    话音落地,看到陆宰微妙的神情变化,徐还心念电转,顿觉冒失。

    “有道是因材施教,陆门家学渊博,令郎天资聪颖,学问基础定然远高于寻常孩子,当另行教导。适才失言,唐突之处,还请先生勿怪。”

    “哪里,这孩子不过幼年随她母亲多识了几个字罢了!”陆宰转身瞪了一眼小家伙,沉声道:“还不来见过致歉见客?”

    小家伙慑于父亲权威,不得不乖乖上前有板有眼道:“陆游见过各位长辈,冒然打扰,还请见谅!”

    其他人都在称赞小家伙懂礼貌,不怯场,徐还却震惊的却是他的名字。

    陆游?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那个陆游?

    南宋年间,一生创作一万多首诗的诗坛大家,至死不忘矢志抗金的志士。与陆氏家学渊博,其父陆宰的气节态度都十分契合。

    对了,陆游科举之时似乎与秦桧的儿子秦熹有过较量,结果不仅被秦桧使手段夺走了状元之位,还对其多番打压,以至于难展抱负。

    算算年纪,八九不离十,应该错不了。

    徐还饶有兴趣地打量着陆游,这个白胖机灵的小家伙就是未来的“万诗文豪”陆放翁?

    有趣,实在有趣!

    与此同时,徐还心中浮过一个念头,陆游已经在这,李清照也马上要来,南宋诗词界最有名只剩一个辛弃疾了!

    辛弃疾?

    姓辛!

    徐还心中猛然一个激灵,没记错的话,辛弃疾应该比李清照、陆游稍晚些。

    那么,会不会

    徐还转身看了一眼身边的辛赞,以及书房内摇头晃脑的辛文郁,心中泛起一个古怪的念头。

    刹那间,徐还突然很想笑!

    看样子,大宋诗词圣手尽在我府啊!

    “我很好笑吗?”小陆游抬头看着徐还脸上的笑容,不解询问,好似有些不开心。

    陆宰刚要呵斥,徐还却笑道:“我看到了文曲星,开心!”

    “文曲星是什么?我是陆游,不是文曲星。”小陆游眨着眼睛摇头。

    “状元郎知道吗?”徐还蹲下身,看着陆游的天真无邪的眼睛,轻声道:“好好读书,你就是我大宋未来的状元郎。”

    “真的?”小陆游好似明白过来,笑嘻嘻道:“祖父和爹爹都讲过,东华门外状元唱名!”

    徐还笑道:“当然是真的,将来你也会状元唱名。”

    “驸马谬赞了,小儿生性顽劣,能多读几本圣贤书就不错了,其他的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