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132部分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132部分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久之后,云收雨住,窗外已经红日高起,明光灼灼。

    柔福帝姬白了徐还一眼,挪动有些酸痛的双腿起身,埋怨道:“都怪你,新婚头一天便起这么晚,让人笑话。”

    “笑话什么?谁敢笑话?”

    “公主府是没人敢,但”

    “嬛嬛是担心有人去宫里嚼舌根?”

    徐还眉头微皱,公主府里有不少钦赐的宫娥仆从,里面有多少耳目眼线真不好说,这往后辛夫人的职责任重道远啊!

    柔福帝姬没有应声,算是默认了。

    徐还摆手道:“我们夫妻恩爱何错之有?何况太后多番叮嘱,她老人家可等着抱外孙呢,我们这是谨遵慈谕,奉旨行事,就让宫里那些不受宠的嫔妃们羡慕去吧!”

    “你呀,也不羞”柔福帝姬嘟着嘴,待夫妻俩都穿上中衣后,这才伸手开门。等候多时的宫娥们立即鱼贯而入,伺候洗漱。

    瞧见驸马面带笑容,衣衫未整,公主云鬓散乱,双颊生霞,宫娥们都心领神会,微微含笑。

    柔福帝姬不由越发脸红,心中泛起些许担忧,也不知先前自己的声音他们在门外等候,不会都听到了吧?

    唉!都是这个坏人,柔福帝姬不免又白了徐还一眼

    随后两人一道用过“早食”,一同往前厅而去,阖府上下的属官差役,仆从宫娥在长史裴元衍的率领下,首次向公主与驸马见礼。

    柔福帝姬与徐还象征性地训了几句话,然后很阔绰地向所有人发放了“红包”,粘粘喜气。

    也是,昨日当街向临安百姓撒钱,没道理亏待了自家府里人。

    “见钱眼开”乃是人之本性,阖府上下全都喜滋滋地谢过公主与驸马。

    徐还瞧在眼里,轻轻点头,俗话说的好: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那些拿了红包的宫娥,回宫之时总得多美言几句吧?

    府中事务安排妥当,柔福帝姬留下休息,徐还则匆匆赶往临安府衙。虽说是新婚燕尔,但有些要事必须处理。

    徐还到来之时,杭州知州康允之恭候在府衙之外,恭敬有佳。

    瞧见他通红的双眼,想来又是一夜未眠,徐还拱手道:“康知州,辛苦了,今日抽空休息一会吧!”

    “谢驸马关怀,不打紧,下官还撑得住。”康允之倒是想睡,却有担心一觉醒来乌纱不保。

    辖地潜入大量刺客本就是莫大的罪过,若再不用心处理善后,可就真的不好交代了。为今之计,只能尽量将功折罪。

    “进展如何?”徐还边走边问。

    “韩将军亲自主持,颇有进展,驸马请!”

    进入府衙,直奔牢房,康允之歉然道:“驸马千金贵体,新婚燕尔,按理说不该让您屈尊来此污浊之地。”

    “哪里?康知州言重了。”虽说牢房之中气味不大好,阴暗血腥,但习惯战场惨状的徐还并不介意。

    来到一间审讯房舍,墙边绑着几个人已经被打的皮开肉绽,一旁还有各种刑具轮番伺候。

    韩世忠坐在远处,正扶额阅读审讯笔录,听到脚步声抬头招呼道:“子归,你来了。”

    “韩兄,辛苦了。”

    “不打紧!”韩世忠笑道:“总算没白费功夫。”

    “哦?”徐还顿时来了兴趣。

    韩世忠道:“有的很坚决,咬舌自尽了,像是死士;也有嘴硬的,重刑之下仍旧一言不发;不过嘛,费了点功夫,总算撬开了几张嘴。

    不出所料,人是汪伯龙派来的,兀术可能知情默许。金贼也委实狡猾,挑选的都是北地汉人,以及收买的江南内应,故而从相貌衣着上难以辨别。”

    徐还冷笑:“还真是煞费苦心啊!”

    “刺客的目标主要是你和长公主,我算是附属”韩世忠笑了笑:“他们自以为突然,完全没料到我们早有准备,以至于有刺客怀疑内部处理叛徒,这才痛快开口。”

    徐还沉默了,如此一来,那封莫名出现的报讯信函就越发耐人寻味了。

    韩世忠道:“有人开口,康知州与张俊将军连夜行动,总共擒获刺客,以及相关人等八十三人,其中不乏精锐好手,以及兀术埋在江南的暗桩。”

    “好大的手笔,看兀术是恨急了,不惜代价啊!”

    韩世忠叹道:“所以说,也算是因祸得福,否则临安城里潜伏这么多刺客细作,让人担忧啊!”

    “所有刺客都是原本潜伏在江南的?可有从江北来的?若有,当查其路径,及时防患未然才是。”

    韩世忠道:“已经审问过了,其中多半是从江北,由镇江渡江而来至于临安附近的道路要冲,城防盘查,张俊已经加强了。”

    “镇江?”徐还不免诧异。

    “稍后上报陛下和枢密院,需知会刘(光世)太尉加强江防”韩世忠轻叹一声:“否则再有刺客细作潜入江南,后果不堪设想。”

    徐还点头道:“韩兄一夜辛苦,先去休息会,此间交给我。”

    “累倒是罢了,不过腹中空空,康知州,一道去用点吃食吧!”

    “好,韩将军请!”康允之如蒙大赦,转身道:“此间有劳驸马,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

    “两位辛苦,先去休息吧!”

    目送二人离开,徐还拿起案上的笔录仔细阅读,再瞧见墙边皮开肉绽,气若游丝的刺客,不由皱起眉头。

    看似一切顺利,但

    也许是多年战场凶险,养成的本能危机意识,徐还总觉得好像哪里有些不对,可一时却又捉摸不到,说不清楚

第二六八章殿中童子谁储君() 
猜疑归猜疑,没有证据,甚至没有具体指向,徐还自然也就没多说。

    审讯结果,以及案情进展由康允之向赵构奏报。临安周边也都加强了防御,尽量追捕漏网之鱼。

    徐还就此回府而去,不再多问,新婚燕尔,与柔福帝姬自是如胶似漆。

    直到八月十五,参加完当日的大朝会后,徐还匆匆回府,与柔福帝姬一道再次赶往皇宫。

    婚后本就有回门之说,恰好又是中秋佳节,宫中要举行皇族家宴,福国长公主与驸马自然是要出席的。

    南宋皇宫的建筑布置基本是复制东京皇宫,故而家宴按照惯例设在升平楼,御湖旁的一处建筑。

    临湖赏月自是美不胜收,不过这只是皇帝后妃们的福利。徐还与柔福帝姬只能参加午后的宴会,赶在宫门下钥之前必须得离开。

    赶到升平楼的时候,徐还才发现今日的家宴规模有点大,准确说这个“家”字的范围比较大。

    大抵是觉得皇室凋零,气氛冷清,难有团圆之意,赵构的家宴还邀请了一些赵氏宗室。

    不要意外,靖康之变虽然赵氏皇族被一网打尽,掳去了五国城,但那主要是太宗一脉的近支皇族。

    太祖赵匡胤驾崩后,兄终弟及由太宗赵光义继位,而后传其子孙。太祖亲子赵德昭、赵德芳未能继位,且英年早逝,但都留下了子嗣。

    不过太祖一系的子孙从此远离皇位,成为“远支宗室。然也正是因此,太祖子孙因祸得福,很多人在靖康之变中得以幸免。

    有的尚且流落民间,甚至以耕种为生,生活困顿;但也有一些本就在朝中担任官职,或者有一定地位,而今全都追随圣驾来了临安。

    所谓皇室一家亲,不管赵构怎么想,做做姿态总是要的,同时也有些许政治考虑。

    承平之时,皇帝往往会防着自家亲族,唯恐出现阴谋夺位,祸起萧墙。但开国之初或是危难之时,皇族往往有拱卫社稷的作用。

    靖康之变后,皇室凋零,赵构光杆司令一个,少不得看文臣武将,贵族士大夫们的脸色,心里难免不舒服。

    故而有提拔几个皇族子弟,壮大皇室声威的想法,赵构将柔福帝姬嫁给徐还,就有类似考虑。

    而今随着诸多太祖子孙赶到临安,赵构便想趁中秋佳节,举办一场所谓的“家宴”。

    当然了,而今流落民间的太祖子孙众多,恐有千百人之多,能入宫家宴的却寥寥几人,说起来主要是三家。

    庆国公赵令譮、秉义郎赵子彦、房国公赵令稼,前两家是太祖四子赵德芳子孙,后一家则是太祖长子赵德昭一脉。

    赵令譮与赵令稼乃是太祖五世孙,与宋徽宗同辈,乃是赵构的族叔,故而抬举封了国公。当然了,只是徒有虚名的闲散爵位。

    两人都约莫四十来岁,分别带着儿孙前来。至于赵子彦只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携有孕在身的夫人而来。

    当柔福帝姬与徐还到来之时,这几位纷纷上前见礼。

    虽说他们是赵姓宗室,但君臣有别,他们仍旧需要向长公主与驸马见礼。更何况他们只是闲散宗室,而徐还是手握重兵的大将军,天子宠臣,高下立判。

    “拜见长公主、驸马!”

    “各位叔伯兄弟免礼!”柔福帝姬连忙还礼,徐还则拱手还礼。

    “长公主与驸马新婚大喜,老夫再次恭贺。”赵令譮再次欠身道贺。

    “多谢公爷!”徐还道谢,低头瞧见两个虎头虎脑的孩子左顾右盼,正好奇打量自己。

    赵令譮与赵令稼当即笑道:“此为老夫的孙子,奉太后之命带入宫中请安,若是有福气,将来陪太子殿下一道读书。”

    太子读书,选宗室子弟伴读,这倒是不奇怪。

    徐还若有若思地点点头,但旋即又想到,在原本历史上太子赵旉似乎早夭了,尔后赵构无子,选太祖七世孙为养子

    那么,徐还瞧了一眼面前这两个稚龄孩童,又瞟了一眼赵子彦夫人的大肚子,不由心中一动,莫不是历史上的宋孝宗就在其中?

    瞧见徐还眼神有异,赵令譮刚张嘴想要询问什么,那厢有宦官喊道:“太后、陛下驾到!”

    升平楼前,孟太后、皇帝赵构在几个要紧的嫔妃、宫娥、内侍的簇拥走来,众人赶忙快步上前,前去迎驾。

    登楼、落座!

    赵构自然侍奉孟太后坐在主位,吴贵妃、生育太子的潘贤妃,以及张才人在座,紧接着便是徐还和柔福帝姬,另一边则是太祖一系的各位的宗室。

    孟太后笑道:“中秋佳节,难得一家子吃顿团圆饭。”

    众人齐齐点头,赵构和柔福帝姬的脸色却不免微微黯然。想当年东京皇宫家宴,几十个皇子女济济一堂,哪像如今这般寂寥

    气氛略微暗淡,还是几个孩子率先活跃起来,大抵是平时没什么玩伴,三个幼年稚子互相地打量着对方,满眼好奇。

    只是也不知是孩童认生还是什么缘故,赵旉本来迈着小脚要去找小伙伴玩,突然却怯生生地停下脚步,一头扎进了身旁的柔福帝姬怀里。

    过去的半年,柔福帝姬在宫中时常逗他玩,感情似乎不错。更为难得的是,赵旉与徐还似乎也颇为亲昵,竟然在柔福帝姬的教导下,张着小嘴乖巧地喊:“姑父!”

    本来赵旉是太子,君臣有别,但近日既是家宴,如此称呼倒也说得过去。徐还当即将赵旉抱在怀里,使出些许前世逗外甥的手段,赵旉顿时满脸笑意。

    赵构笑道:“子归啊,看来皇儿与你有缘,等他再大些,就由你来教他骑射吧!”

    “是!”

    孟太后笑道:“你和柔福也抓紧些,吾年纪大,盼望着儿孙绕膝呢!”

    “是”徐还无奈,只得讪笑着应允。

    然而一低头瞧见怀中赵旉满是笑容的小脸,心中莫名有些酸楚,这孩子会如同原本历史上那样早夭吗?

    孟太后儿孙绕膝的梦想只怕

    徐还目光扫过几个皇室孩童,心中不由泛起嘀咕:殿中童子,谁会是大宋未来的储君呢?

第二六九章荻花开处思故人() 
名为家宴,寓意团圆。

    但气氛并没有那么好,尤其是几位太祖系的宗室,到底不甚熟悉,在太后和皇帝面前难免局促。

    若不是孟太后与两位国公算是旧识,时不时闲聊几句,几个孩童渐渐熟悉,在一起相互玩耍,恐怕当真会冷场。

    整个过程,徐还多少有点心不在焉,目光大部分时候都在几个孩童身上。

    一方面是心中揣测哪个孩童可能会是未来储君,另一方面,完全是种说不上来的情绪,有些莫名

    孟太后和潘贤妃瞧在眼里,纷纷笑称徐还是喜欢孩子,催促他与柔福帝姬早些添丁。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歌舞表演也停了,眼见已经接近黄昏,宴会也便结束了。

    率先告辞的是几家远支宗室,徐还与柔福帝姬则稍作停留。

    长公主自然要与太后,以及列为妃嫔说几句体己话,并且送上孝心厚礼。徐还则是去见赵构,君臣同样有要事相商。

    赵构道:“子归,刺客的事情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