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102部分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102部分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宫之后,苗傅和刘正彦遗憾地发现,徐还守在内宫门前,还有牛皋的数百兵马。

    徐还,又是徐还!

    几次三番坏了大事,苗傅心中早就窝了一团火,上次是必须妥协,放他一条生路。这一遭,绝不饶恕。

    虽说徐还与其部下战力强大,但两千对数百,四五倍的兵力,苗傅和刘正彦还是相当有信心的。

    冲锋!

    几乎没有犹豫,苗傅和刘正彦便指挥兵马发起了冲锋。这些都是他们的亲信手下,虽然对冲击皇宫多少有些畏惧,但至少还是愿意听命行事的。

    对苗刘而言,这才是他们最后的凭恃。

    徐还也没有丝毫客气,身先士卒,带着几百义军兄弟拼死力战,坚守宫门。这是生死线,绝不能让叛军越过;也是生死时刻,最为艰难,但只要熬过去,来日便可光明灿烂。

    徐还和牛皋的部下很骁勇,作战勇武,但落在苗刘二人眼中,只是拖延而已。他们认定,徐还这般苦战,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拖延时间,他们大抵是想要拖延到韩世忠率部赶到。

    岂能让你们如愿?

    苗傅冷哼一声,指挥身边所有的兵马冲上去,对内宫门,以及并不十分高大坚固的宫墙发动进攻。

    然而万万没想到,身后却又一部分兵马没有听命行事,反而对叛军的背后痛下杀手。

    苗傅和刘正彦大惊失色,转身看到王钧甫与王世修指挥亲信,倒戈相向。

    “小人!”苗傅脸色一变,顷刻之间很多事都明白过来,顿时恼怒不已。

    “苗将军,此言差矣,我们是弃暗投明。”王钧甫冷笑一声,叛军已经败相毕露,虽说自己及时倒戈,也算立功不少,但是功劳这东西,可谓是在多多益善,尤其是自己这种有污点的臣子。

    如今在宫门之前,及时平叛护驾,必定能落入皇帝眼中。那么事后论功行赏,除了能功过相抵之外,多少也能有些封赏吧?

    机会难得,王钧甫没有丝毫犹豫,在苗刘最后疯狂一搏之时彻底倒戈,并在后背狠狠捅了一刀。

    前有徐还与牛皋骁勇坚守,后有王钧甫、王世修倒戈相向,遭到前后夹击的叛军顿时有些乱了。

    尤其是军心,彻底乱了。

    眼见如此情形,苗刘等人情知回天乏术,皇宫后庭他们是决计无法攻克。眼看着韩世忠所部即将到来,为了避免彻底被堵在城中,苗刘当即率领残部逃亡而去。

    临走之时,他们不忘在临安城里放火,也不知是出于报复,还是延缓官军追击的目的。然而连老天爷也看不惯他们的卑劣行径,一场迟来的春雨飘飘洒洒,浇灭了叛军点燃的火苗。

    士兵见状,只觉天意难违,军心彻底涣散奔溃。

    苗刘二人只带着为数不多个几个亲信,逃出来临安城。徐还都看在眼里,但并未前去追击。

    几个逃走的残兵败将而已,江南之地尽是勤王官军,他们能逃到哪里去?两番守住宫门,睿圣宫护驾多日,这份功劳已经足够重了。

    至于追捕叛将余孽这份功劳,还是交给别人的好。当此之时,勤王大军已经进城,护卫着皇帝前去慰劳勤王之师,顺道见一见威名赫赫的韩世忠才是当务之急。

第二〇六章论功行赏() 
苗刘之变,总算是告一段落。

    赵构得到奏报,从内宫出来时,瞧见宫门前满地鲜血与尸体,不由眉头大皱。

    “护驾有功的英烈厚葬抚恤。”

    不管怎么说,其中不少是为了保护他这个皇帝而战死的忠义之士,赵构自然不能视而不见。

    “是!”李邴欣然称是,枢密使被杀的情况下,他这个有功的兵部侍郎显得越发重要。

    “叛贼都拉去城外,一把火,挫骨扬灰,投入钱塘、东海,让他们永世不得上岸。”赵构声色俱厉,言语间对叛军的仇恨的可见一斑。

    “遵旨!”李邴微感错愕,但还是很快回神应允,沉声道:“天黑之前,臣定将宫中打扫干净。”

    赵构点头道:“嗯,去司天监找邵冲还有灵隐寺的高僧,在宫中坐几场法事,否则干净不了。”

    “臣遵旨!”

    徐还站在一旁,心情却不免感慨,这皇宫确实是人间最富丽堂皇的地方,却也是最肮脏血腥之地啊!

    “韩世忠到了?”

    听到赵构的问话,徐还连忙道:“是,韩将军此刻已经进城,率部分将士到宫门前见驾。”

    “走,随朕一道去慰劳勤王将士。”赵构特意叫上徐还,是陪同,但应该也有让他护驾的意味。

    经此一事,赵构对武将的信任度似乎大打折扣,哪怕是韩世忠等前来护驾的有功之臣,赵构似乎也生出了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心思。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当年宋太宗赵光义北伐契丹,幽州一败,终生不敢再北伐。如今赵构也是如此,苗刘之变虽然有惊无险,但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心里阴影。

    也许赵构就是从这时候开始,不信任武将的,后来的淮西兵变,宠信秦桧,岳飞的十二道金牌等,皆是皇帝疑心武将之故。

    不得不说,哪怕是一件小事,对历史的影响也非常之大。从这一点来看,苗刘等人确实罪该万死。

    不过徐还庆幸的是,赵构眼下对自己颇为信任,看来睿圣宫多日护驾,加之两次拼死力战守卫皇宫,确确实实达到了简在帝心的效果。

    来到宫门前,一个身材高大魁梧的戎装武将肃然而立,见其风采,在看到梁红玉站在身畔,徐还便心里有数,自然是大名鼎鼎的——韩世忠。

    “臣韩世忠救驾来迟,请陛下降罪。”臣子救驾面君的套路,明明有功,却首先得请罪。

    “韩卿快快请起,见到韩卿,朕总算是可以安心了。”赵构上前握住将韩世忠扶起,握着他的手,说着说着便眼眶泛红,闪现着泪花。

    此情此景,也不知是真情流露,还是刻意表演。

    但韩世忠“感动”了,当即痛心疾首道:“臣未能及时前来护驾,累及陛下置身险地,臣罪该万死!”

    “不晚不晚,韩卿来的正是时候。”赵构擦了擦眼眶的泪水,低声道:“卿可愿为朕除贼。”

    韩世忠眉头一动,当即道:“但请陛下吩咐。”

    “中军统制吴湛,此贼子也!”

    听闻赵构之言,韩世忠转身朝宫门走去,中军统制吴湛就站在那里。在王钧甫等人倒戈之时,他也曾见机倒戈,装模作样地追击叛军。事后表现出自己当初是被苗刘所迫才打开宫门,如今已经及时弃暗投明。

    加之他手中还握有些许兵马,朱胜非和李邴为了大局暂时没把他怎样,但是皇帝赵构心中却一直记恨着,并未打算原谅他。如今韩世忠入城,再无顾忌,吴湛的死期自然也就到了。

    徐还站在不远处一直瞧着,但见韩世忠过去,似乎是吴湛握了个手。片刻之后,吴湛捂着右手,倒在地上凄惨地嚎叫着。韩世忠又毫不客气地飞出一脚,吴湛又捂着大腿,鬼哭狼嚎。

    捏断手指,踢断大腿,韩世忠的力量可见一斑。

    更让徐还欣赏的是,韩世忠回到赵构面前,躬身道:“陛下,臣已经替陛下拿下贼子,稍作惩戒。贼子参与谋逆,触犯国法,臣以为当由有司审判,陛下下诏定罪处置。”

    “嗯!”赵构满意地点点头。

    韩世忠一挥手,便有兵丁上前将吴湛带走,等待他的将是短暂的牢狱之灾和死亡召唤。

    “梁氏”赵构瞧见韩世忠身旁梁红玉,微笑道:“此番你也是有功之人,辛苦了。”

    “臣妇能为陛下,为大宋尽忠做些事情,乃是荣幸,谈不上辛苦。况且危急之时,陛下记挂我们母子安危,臣女与拙夫感激之至。”梁红玉十分谦逊,不敢居功,而且将提醒她母子避难一事,巧妙地上升到皇恩浩荡。

    虽然此事多半是徐还一人特意提醒,但毕竟有传达皇帝旨意的成分,归属为皇恩倒也说得过去。梁红玉相信那位徐将军肯定不会介意,不过他们夫妇日后道谢却十分必要。

    赵构闻言,呵呵一笑,甚是欣喜,身为帝王最喜施恩于大将,更喜欢大将知恩图报。

    不过赵构这回倒也诚信,笑道:“此事说起来,也是子归及时提醒。”

    “子归?”韩世忠微微诧异,梁红玉却隐约想到什么。

    “来来来,且让你们认识一下。”赵构笑了笑,向徐还招了招手,笑道:“韩卿,此乃徐还徐子归,护送皇妹自北国归来,此番护驾有功。”

    韩世忠上下打量着徐还,笑道:“原来是徐将军,韩某早就听闻将军威名,今日一见,果然年轻有为。”

    “哪里,韩将军骁勇之名如雷贯耳,在下亦是仰慕已久。”徐还这话倒不是相互吹捧,仰慕名垂青史的名将确有其事。

    赵构笑道:“此番苗傅、刘正彦作乱,多亏了你等,你们皆是有功之臣,朕绝不会亏待你们,定有赏赐。”

    徐还与韩世忠皆道:“为陛下,为大宋尽忠乃臣之本分,不求赏赐。”

    “朕知你们忠心,不过国家法度,赏罚分明,乱臣贼子要严惩,有功之臣自然也要重赏。否则又会有奸佞小人污蔑朕赏罚不明”

    赵构轻叹一声,笑道:“当然了,朕主要是不愿意亏待了你们这些忠臣良将待众将进城,城中安定,朕自当论功行赏。”

第二〇七章太后召见() 
于皇帝,于朝廷而言,论功行赏是必然的。

    于臣子而言,拼死力战,勤王护驾,当然是期盼封赏的,徐还也不例外。

    只不过相比别人,在赏赐这方面,他的诉求或者说想法更为特别一些。相比于高官厚禄,他更想求点别的。

    可是该如何开口呢?

    徐还正在为难之时,宫中传来消息,太后召见徐还与梁红玉。

    太后召见立功的女眷不奇怪,反倒是召见徐还一个外臣,略微有点奇怪。不过徐还近日守卫宫廷,护驾之功,太后对其另眼相看,特意召见倒也说得过去。

    就连皇帝赵构也笑道:“子归,前些日子太后就说要见见你,今日你便去吧!顺便奏报太后,叛乱已经平定,请她老人家安心。”

    “是!”徐还欣然称是,同时脑中灵光一闪,转身对内侍道:“公公且先引韩夫人觐见,在下甲衣染血,恐惊吓到太后她老人家,待换过衣衫后,即刻前去觐见。”

    “好的,徐将军请便。”徐还两番在宫门前护驾,内侍宫娥有目共睹,对其都十分尊敬客气。

    徐还匆匆换过衣衫,赶到内宫门口时,满地的尸体已经处理的七七八八,不少兵丁侍从正在洒扫冲洗血迹,看得出来李邴的效率还是很高的。

    徐还到了宫门口,适才那名内侍送过梁红玉之后,特意在此间等候,见徐还前来,欣然在前引路。

    孟太后召见徐还的地方是慈宁殿,那里是赵构专门开辟出来,供养伯母之所。

    徐还到来之时,宫中的侍从宫娥正来来往往,兵变期间很多东西都乱糟糟的,如今正在抓紧时间收拾。

    “臣徐还拜见太后。”兵变之日见过一面,徐还对孟太后也不算陌生,当即上前见礼道:“启奏太后,叛军已被绞杀,叛乱已被平定,陛下命臣禀奏太后,请太后安心。陛下检阅慰劳三军,处理好大事后,会前来向太后请安。”

    在赵构复位这件事上,孟太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即下诏表示支持,不曾恋栈权位,让赵构十分欣喜,对这位德高望重的伯母自然是越发尊敬。

    “嗯!”孟太后点点头,轻声道:“乱子平定了,吾也便放心了,你们辛苦了。”

    说这话时,孟太后目光亦从身旁的梁红玉身上扫过,似乎也包括一旁的柔福帝姬。

    徐还隐约听闻,这段时间一直是柔福帝姬近身侍奉太后,看护三岁的“明受皇帝”赵旉,亦算有功。

    “护卫陛下、太后,为大宋尽忠乃是臣的本分,谈不上辛苦。”徐还少不得摆出一副高风亮节的姿态。

    “徐将军过谦了,连日凶险辛苦,功劳苦劳吾与官家都看在眼里,论功行赏那是朝廷的事,官家会安排。”

    孟太后笑道:“今日召你们前来,是看看你们是否安好,吾命御医准备了些许治疗伤患,舒筋活血的药给你们,顺便请你们坐下来喝杯茶,算是一点心意。”

    “臣(妇)谢太后恩典。”

    “赐坐,上茶!”

    梁红玉和徐还奉命在殿中落座,立即有宫娥送上香茗,孟太后先是与近处的梁红玉细聊了几句,内容大抵是一夜奔袭前去报讯之事。

    徐还则趁机看向柔福帝姬,两人目光相遇,皆是柔情蜜意与无限关怀。凶险的日子里,许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