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楚小掌柜 >

第72部分

大楚小掌柜-第72部分

小说: 大楚小掌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甄建点头道,“走,跟我去酒楼,这些天你尽吃干粮,也该犒劳一下了,好酒好菜,边吃边聊。”

    “妙极。”曾嶙开怀一笑,大家转头就走。

    来到酒楼,此刻将近晚饭的饭点,生意非常好,爆满,甄建便带曾嶙来到后院,像上次一样,摆上折叠木桌,让厨房做几个精致小菜,大家坐在院中,漫天晚霞,画面美得不像话,菜还没到,甄建便和曾嶙先喝茶,聊了起来。

    甄建问道:“现在可以说了,这次会试,怎么个顺利法?”

    曾嶙微微一笑,道:“第一场考经义,我押对了题。”

    甄建闻言开心笑道:“那第一场稳了。”

    曾嶙点头一笑,又道:“第二场,考五律八韵诗,你给我的诗,派上用场了。”

    甄建闻言双眼一亮,惊喜问道:“哪一首?”

    “便是那首《从军行》。”曾嶙缓缓吟道,“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匈奴终不还。”

    这首诗是王昌龄所作,原文最后一句是“不破楼兰终不还”,但由于这个世界没有楼兰,甄建便改成了匈奴,正好匈奴和图勒人夺去了大楚的半壁江山,特别是匈奴,霸占了大楚曾经的国都长安,所以大楚和匈奴是世仇。

    甄建听完开心问:“莫非这一题是让你们写军旅诗?”

    “差不多。”曾嶙缓缓道,“可以看出来,出题者也是花了一番心思的,出题者以国恨为题,让我们赋诗一首。”

    “哦——”甄建恍然点头道,“虽然以诗词选拔人才有点儿戏,但这道题出的还是不错的,难度也不小,而我给你准备的这首军旅诗也正好派上了用场。”

    “正是如此。”曾嶙笑着点头,继续道,“第三场,考赋词,题的大意可精缩为四个字…‘继往开来’。”

    甄建闻言微微蹙眉,若有所思道,“这题也不错,难度不小,看来朝中那些官员也不全是吃干饭的,对于玩文弄字还是颇有研究的,你做了一首什么词。”

    “念奴娇。”曾嶙回答,“你给我的那首念奴娇,我稍作改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高祖当年,十八定中原,雄姿英发,剑指天下。覆掌间,胡虏灰飞烟灭!”

    “好!”甄建听得不禁鼓掌赞道,“你这一段改得好,光是这一段,今年的会元就是你了。”

    “哪里哪里……”曾嶙赶忙谦虚摆手,虽然在谦虚,但却难掩脸上喜悦的笑容,他也知道,他真的有很大希望问鼎会元。

    考完试了,曾嶙也算是一身轻松了,接下来的日子便带着女儿在京城四处游玩,乘画舫,逛西湖,而甄建酒楼的生意也是越来越好,短短十天,就净赚了三万五千多贯。

    这个收入让甄建开心啊,按照这个挣钱速度,光是酒楼一年就能盈利百万,虽然还要分钱给祁王和盖桐,但毕竟甄建占大头,分红之后,他一年的收入也能达到八十万贯。

    没有人会嫌钱多的,而且甄建知道,自己就算钱再多,跟那些权贵比起来还差太远了,侯崇文一次生意就能亏掉三百万贯,就已经充分说明了权贵们有多有钱。

    侯崇文的脂粉铺已经准备好了,第一批香水从绍兴作坊运过来,虽然有百里路程,但有马车运货,当天发货当天到达,一点也不耽误,所以甄建暂时也没有在京城这边开香水作坊的打算。

    香水虽然发源于绍兴,但在京城也是小有名气,侯崇文的脂粉铺开业第一天,七百瓶香水便卖了五百多瓶,剩下的一百多瓶香水全是最低廉的一星香水,可见京城人的消费能力确实远超绍兴,在这里,高档香水反而好卖。

    甄建立刻又让绍兴那边的作坊加快生产,而且加大高档香水的生产量,脂粉铺开业的第二天,生意依旧火爆,由于这一次补的香水比较多,终于够卖了,而且今天来买高档香水的人更多,廉价香水又剩下不少,甄建也算摸索出了京城人的消费观了,派人送口信回绍兴,以后一星香水的生产量降低三成,两星香水的生产量降低两成,三星和三星以上的香水生产量提高三成。

    于此同时,他又开始研究新的香水了,想要将香水的生意站稳并扩大,必须要保证每隔一段时间有新型香水推出。

    仅两天时间,侯崇文那小小的脂粉铺的营业额就达到了五千贯,平均每天的营业额超过两千贯,虽然这样的成绩比酒楼要差一点,但酒楼占地面积那么大,而侯崇文的脂粉铺只有二十平不到啊,不是一个档次上的。

    二人商议了一下,决定先营业两个月,两个月后,差不多也有资金了,换个大商铺,必须把香水生意做大,香水的生意只要做大了,绝不是酒楼能比的。

    四月十四,会试成绩已经出来了,榜单呈递给皇帝过目后,转呈礼部,由礼部明天放榜。

    众考生们还不知道自己能否中榜,均都紧张无比,然而朝中官员们自然能够提前知道内幕。

    秦府正堂上,秦桓面色阴沉地坐在位置上,柳尚书垂头站在堂中,双腿颤个不停。

    秦桓虽然现在脸上一片淡然,但所有人都知道他现在很不开心,因为他的儿子秦轩虽然中了贡士,但却没能考上会元,会元是一个叫做曾嶙的家伙。

    这还不止,秦轩连第二都没抢到,第二居然是一个叫做韩礼的家伙,韩礼他知道,兵部尚书韩岩的儿子。

    秦桓手左手捧茶杯,右手持杯盖拨去茶水上的茶叶,吹了两口气,浅浅饮了一口,搁下茶杯,冷冷道:“说吧,这是为什么?”

    柳尚书苦着脸躬身道:“秦相恕罪!卑职……真的尽力了。”

    “混账!”秦桓猛然一拍椅柄,忽然瞪眼喝道,“你的意思是说,本相的如此助自己的儿子,然而他却拿不到会元,甚至连第二名都拿不到?”

    “卑职不敢!”柳尚书吓得“扑通”一声直接跪倒在地,连声求饶,道,“实在是那会元曾嶙才学太过惊人,卑职复查了他的试卷,经义释论无可挑剔,诗词更是惊才绝艳,为二公子代笔的是翰林院的张铭,他可是上一个状元啊,然而张铭的才学……远不是此人对手啊!”

    秦桓闻言用手捏太阳穴,他感到头疼,以往科举很难遇到什么惊才绝艳之辈,为什么偏偏这一次冒出了这么一个有才学的人,以至于在人家的强大的才华面前,他这大楚第一权臣暗箱操作都没有用,气人啊。

    他捏了片刻太阳穴,放下手来冷然问道:“那韩礼呢,他是怎么回事,也是才高八斗吗?”

89章:殿试() 
柳尚书闻言赶忙道:“卑职已经查过了,韩礼只是中人之资,不过阅卷官有二十四人,韩岩花了三十万贯,买通了十八人,卑职虽然也找了阅卷官,但只找了五人而已,所以……大水冲了龙王庙,二公子(秦轩)只能屈居第三。”

    “简直混账!”秦桓闻言气得不行,韩礼也是他的人,然而现在居然自家人打自家人了,其实这也没什么,毕竟秦桓的目标是会元,而韩礼的侄子只不过考了个第二而已,但可以想象,若是曾嶙的试卷不是那么华丽,让阅卷官们都无法作假,恐怕这次的会元还真是韩礼的侄子。

    “哼!”秦桓瞪眼冷哼道,“韩岩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坐得太久了,等科举的事情结束后,你带人弹劾韩礼,不管找什么缘由,把他从兵部尚书的位置上拉下来,但也别逼得太狠,给他留个活路,免得他狗急跳墙,四处攀咬!”

    “是,卑职明白了。”柳尚书匍匐在地,连连点头。

    “退下吧!”

    “多谢秦相,卑职告退了。”柳尚书赶忙起身告退,走出屋后,发现里面的衣服全都汗湿了,不过他很庆幸,因为韩礼帮他吸引了火力,不然这一次秦桓的怒火肯定要撒在他身上。

    柳尚书走后,秦桓起身在屋中踱步,蹙眉沉吟:“会元失之交臂,想要让轩儿留在京城,只能考上进士或者进士出身了,以他的才学,殿试……唉……也不知道皇上会出何题……”

    会试的作弊率很高,主要是因为会试的考生太多了,殿试想要作弊就几乎不可能了,因为殿试只有贡士才能参加,而贡士一般不会超过三百人,正因为人数少,所有皇帝派人全程监控,皇帝本人也会亲赴考试现场,派人监察,而且阅卷的时候,皇帝也要亲自检查三甲者的试卷。

    大楚自从变革之后,历代国君都重文轻武,特别是这一代皇帝,对诗词歌赋十分喜欢,只怕每一份试卷他都会亲自检查,就算是秦桓也没有办法作弊。

    四月十五,放榜日,放榜的地址就在贡院门口,贡院门口有一块大白墙,平时无人问津,但每次放榜的时候,这里将是整个京城最热闹的地方。

    红榜已经贴在了墙上,甄建和曾嶙一起在人群里往前挤,甄建力气大,一路过关斩将,终于挤到了前面,看到榜首的曾嶙,他顿时兴奋道:“快看,快看,你在榜首,会元,你果然是会元!”

    曾嶙踮起脚尖,伸长了脖子,也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开心笑起来,这一刻,他也不知道说什么了,反正很开心,会元啊,数千考生中的第一啊,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甄建继续在榜单上看,终于在榜尾倒数第七个看到了他三叔的名字…“甄文”,作弊了才勉强入榜,可想而知甄文的才学还真是有限,假如不作弊的话,恐怕他这辈子也别想考上贡士。

    现场很吵闹,有人在兴奋高呼:“中了,中了,我考中了,哈哈哈……”

    有人则是垂头叹气,相互勉励,当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与他当初高考成绩出来的时候差不多。

    放榜之后,所有入榜的贡士们又开始温书,为殿试做准备,而那些落榜的考生们,有人黯然离开了京城,还有人则借酒消愁,甄建的生意又火了一把,连续好几天被迫通宵营业,厨师和服务员们都实行日夜轮岗,忙得不可开交。

    四月二十一,殿试开始了,殿试的地址在瑞德殿,此次试题,由皇帝亲自所出,只有一试,答题时间是三个时辰。

    上午巳时(9点),众考生入考场,巳时三刻,开始考试,试卷发下,数百考生看了试题后,开始苦思冥想起来。

    曾嶙看到考题的时候,先是一愣,片刻之后,他兴奋得双眼放光,这一题,甄建给他的诗又能派上用场了。

    时近中午,皇帝的銮驾来到瑞德殿,为了不惊扰考生们答题,皇帝让人不要报驾。

    众臣得知皇上驾到,尽都垂首在瑞德殿的后殿等候,皇帝缓步走进了后殿,只见他四十来岁,留着两寸来长的胡须,胡须有点发黄,眉宇之间与云亲王有点相似,但云亲王满面英气,而这皇帝则是瘦瘦弱弱,脸色发黄,看起来有点虚,不过他的言行举止很是儒雅。

    进殿后群臣行礼,皇帝摆手淡笑:“诸卿免礼平身。”然后走到后殿中的位置坐下,问道:“殿试进行的如何?”

    秦桓作为百官之首,自然抢先拱手答道:“有皇上庇护,一切都很稳妥。”

    “嗯。”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忽然道,“朕听闻此次会试的会元是一个叫做曾……”

    “陛下,会元叫曾嶙,襄阳人。”礼部尚书提醒。

    “对,曾嶙。”皇帝点头笑道,“朕听闻这个曾嶙啊,他的才学十分了得,不仅经义无可挑剔,所作的诗词也是惊艳无比,朕很想看看他会试的卷子。”

    礼部尚书丁全不知从哪里掏出了一卷纸筒,双手捧住,高高举起,上前道:“皇上,臣正好将曾嶙的三份卷子全都带来了,而且是曾嶙的原笔书写的试卷,请皇上过目。”

    “丁尚书有心了。”皇帝开怀笑道,“刘青,呈上来给朕瞧瞧。”

    内侍太监刘青赶忙下去从丁全手中接过试卷,转呈给皇帝。

    众臣纷纷朝丁全投去嫉妒的目光,有人则翻着白眼小声嘀咕:“这马屁精。”

    皇帝解开纸筒上的封贴,展开试卷看了起来,第一张经义卷看完,他微笑点头,赞了声:“好,不错。”然后开始看律诗卷。

    律诗卷也就是一首诗而已,皇帝看完顿时双眼陡睁,欢喜赞道:“好诗!当真是好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匈奴终不还,看得朕都有点热血沸腾了,朕简直不敢相信,我大楚学子之中,竟有如此雄才大志之人,若非亲历沙场征伐,是绝难写出如此雄浑气势诗文的,真不知他是如何做到的,此人胸中,定有丘壑……”

    看到皇帝如此夸赞,众人纷纷上前拍马屁,说什么天佑大楚,出此良才,皇帝本来心情就好,听了这些马屁后,更是心花怒放。

    好一顿赞叹后,皇帝又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