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楚小掌柜 >

第109部分

大楚小掌柜-第109部分

小说: 大楚小掌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甄建将这两张方子递给为首的老军医,道:“这药方你们先收着,咱们现在便去看看其他伤者,若是有机会,我把多层缝合的技艺教给你们。”

    “好好好……”众人欢喜点头,纷纷带甄建去大医帐。

    来到了大医帐,只见一个偌大的房间里摆放着近百张病榻,每一张病榻上都躺着伤者,躺在这里的,都是受伤较重的,很多军医都在这里忙活着。

    很快,他们便找到了一个腹部中箭的伤者,甄建上前查看了一番,然后转头面朝众军医,道:“箭伤在战场应该是最常见的了吧,身体中箭,首先要确认伤者的内脏是否受伤,若是受伤,伤到一个什么程度,看现在这伤者的中箭部位,避开了脾脏,脾脏没有中箭,就不会出现大出血的状况,那就还有救,接下来,取箭矢,工具给我……”

    他一边讲解,一边开始做手术,从头到尾演示了一遍,特别是最后缝合的时候,完美演示了多层缝合的技术,看他娴熟的手法和飞快的手速,众人看得目瞪口呆,等到最后缝合完成,只见伤口竟然一点都不流血,顿时满医帐都是一片赞叹之声,简直惊为天人。

    接下来,甄建又连续治疗了三个不同部位的外伤,不同部位外伤,需要注意的事项也不同,甄建在努力把自己所学的医术传授给在座的军医,这是他眼下能为大楚为襄阳做的最大的一件事了。

    一直忙到半夜,甄建才回去休息,而秦渊则在秦雪阳的病榻前守了一夜。

    天快亮了,秦渊忽然听到有人呼喊自己:“爹……爹……”

    秦渊猛然睁眼,只见秦雪阳躺在那里,睁着一双大眼望着自己,秦渊可别提有多开心了,立刻眉开眼笑道:“雪阳,你终于醒啦!”

    “爹,我竟然还活着?这不是梦吧?”

    “不是梦,你还活着!”秦渊开怀笑道,“是是那个甄副使救了你,他可是宫中的御医,你当真命大啊,那些军医都说你没救了,他跑来一看,便说你还有救,嘿,御医就是厉害啊,三两下便帮你取出了胸口的箭矢,帮你止住了血,你从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呢。”

    “爹定要替女儿好好谢谢御医老先生。”

    “哪是什么老先生啊!”秦渊闻言哈哈大笑起来,“他才十六岁,跟你一样年纪!”

    “啊?”秦雪阳闻言一阵惊讶,在她看来,能出手医人的,大多都在三十岁以上,医术越高,年纪越大,能坐上御医位置,怎么说也得有五六十岁吧,万万没想到,人家才十六岁,这实在有点出乎她意料。

    她感受到胸口的疼痛,忽然一惊,问道:“他给我治疗,岂不是看过我的……他才十六岁啊……”

    秦渊闻言淡然一笑,道:“你莫害臊,医者父母心,只要能活着,咱们父女都是在刀口上过日子,只要能活着便好,别要拘泥于这些小节。”

    “嗯。”秦雪阳轻轻点了点头,但其实她心中还是有点膈应,若是被一些老军医看了自己的身子,她恐怕还不会感到膈应,可被一个跟自己年纪一样大的年轻男子看了自己的身子,即便对方是医者,她也感觉好害臊。

    东方天际微亮,忽然,外面传来急呼:“将军,大将军,城外敌军撤军了!”

    秦渊和秦雪阳闻言尽都一阵惊喜,秦渊赶忙道:“雪阳你安心养伤,为父出去一趟。”

    秦雪阳微微一笑:“嗯,爹你去忙吧,军事要紧。”

    秦渊起身,大步走出了医帐,走到那个士兵面前问:“怎么回事。”

    那士兵道:“回大将军天刚微亮,我们在城头便发现城外敌军不见了,只有一片狼藉的营地。”

    “走!去看看!”秦渊说罢大步朝外面走去。

    医帐内,秦雪阳躺在那里眼望屋顶,心中开始暗忖,年仅十六岁的御医,会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为何如此厉害,才十六岁便学得高超的医术,简直匪夷所思……

    秦渊来到城头的时候,太阳已经有一半露出了地平线,秦渊站在城墙上,极目眺望,十几里内都不见敌踪,下方的营地全都拆卸一空,遍地狼藉,汉水之上的敌军船只也是一只都看不到了,他沿着城墙又绕到北边的临汉门,隔江眺望樊城,只见樊城的城墙之上空空如也,不见一个敌军把守。

    秦渊立刻下令:“传我军令,派三十斥候,向南,向北,向西,三个方向追查敌踪!”

    “是!”

    “再传我军令,派一千人马渡江,探查樊城!”

    城门打开,吊桥落下,三十快马飞奔而出,分三个方向疾驰而去。

    中午时分,士卒来报,樊城之中敌军尽数撤去,百姓惨重荼毒,还好死伤只有两成,但财物和物资都被掠夺一空。

    秦渊闻言心中暗喜,当即便派兵渡江去收复樊城,同时派人将连接樊城和襄阳的浮桥修复,然后回到府上,去见廖延,二人在客厅聊天,秦渊把敌军忽然消失之事说了出来,廖延闻言一喜,激动问道:“我们的离间计成功了?”

    “我也是如此想的。”秦渊点头兴奋道,“若我所猜不错,应该是梁国皇帝派人来查察哈尔罕,将他缉拿回去了,大军自然也随之撤退。”

    当天夜里,斥候回来汇报情况,才证明了他们的猜测是对的,但也只猜对了一半,察哈尔罕并没有被缉拿,大军也不是撤退,察哈尔罕真的造反了,因为斥候得到的情报是,察哈尔罕已经带领大军突然袭击,攻下了梁国的唐州。

135章:载誉而归() 
察哈尔罕为何要造反,因为不造反他就得死,梁皇听到了传言,说他与楚人勾结,妄图谋反,便派特使前来查他,查到的第一件事,便是察哈尔罕放任楚国粮草队送粮进襄阳。第二件事,察哈尔罕围困襄阳一个月了,只围不攻,徒耗粮草,这是为何。

    察哈尔罕赶忙解释,自己是想要等到襄阳城中粮草耗尽的时候拿下襄阳,那样可以少损失许多兵马,特使问他,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要让楚国粮草队送粮进襄阳呢,你不是要耗尽他们粮草吗?

    对啊,特使问的不错呀,察哈尔罕这才发现自己中了楚人的奸计了,原来送粮草进去并不是为了多撑一个月,而是为了算计他,这让他怎么解释?

    特使下令擒住察哈尔罕,然后从他身上搜出了九万两金票,正如谣言中所说,察哈尔罕与楚人勾结,收受楚人十万两黄金,意图伙同楚人攻打大梁。

    察哈尔罕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办法为自己洗刷冤屈了,若是被他们押回去,死路一条,于是他决定孤注一掷,忽然暴起,杀死了特使,然后杀死了特使队伍的所有人,这可是在他的军营了,而且他武艺不凡,想要弄他,可没那么容易。

    杀了特使后,他立刻发兵攻打襄阳,因为他气愤,火大,这一切都是楚人的阴谋,但攻打之后他才发现,襄阳固若金汤,想要强攻下来,根本不可能,他赶忙收兵,冷静下来思考一番,如今朝廷断了他的粮草供应,剩下的粮草只够撑半个月的,他既然已经杀了朝廷特使,那就是已经反了,没有退路了,既然如此,不如反攻回去,先夺下几座城池,获得足够的资源,补充兵力,徐徐图之,说不定自己还真能造反成功,弑君夺位,那么他可就是大梁的皇帝了,于是他立刻带兵反扑大梁,攻其不备,先拿下了唐州,然后兵分两路,朝东西两个方向扩张,又夺下了邓州,蔡州,颍州,夺下大小城池三十多座,同时掠夺资源,强拉壮丁,队伍扩大了十五万,朝许州进发。

    这样的结果,甄建也曾想过,不过这是他想到的最完美的结果,他没敢奢求过,察哈尔罕谋反,绝对能让梁国大乱,还会导致国力衰退,这对大楚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事,三到五年之内,大梁估计都无暇来骚扰大楚,而这些功劳,全部都是甄建的。

    在确定察哈尔罕谋反后的第三天,甄建他们就离开了襄阳,半个月后,回到了京城了。

    秦渊的加急战报早已送回了京城,京城也早已得到了这个好消息,现在满城都在欢庆,热闹得很,使者队伍归来之时,受到了百姓们的夹道欢迎,甄建骑着望云骓,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望着欢迎他们的百姓,心中美滋滋,春风得意四个字,最能形容他此刻的心情了。

    他们身为外交使臣,归来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进皇宫面圣复命,廖延、甄建、许杰三人立于麟德殿上,群臣立于两侧,皇帝满面笑容地望着甄建他们,别提多开心了,似乎从他当皇帝以来,都没这么开心过。

    皇帝破天荒地走下了宝座,走向三人,边走边道:“了不得,了不得啊,此次三位当真是功不可没啊!”

    廖延拱手道:“皇上,臣只是陪衬,此次离间计,从头到尾,皆是甄建的功劳,从他提出计策,到于察哈尔罕交涉谈判,蹴鞠取胜,都是甄建的大功,臣并未做什么。”

    “廖先生太谦虚啦,哈哈。”皇帝居然难得地称廖延为廖先生,然后转头看向甄建,开怀无比道,“甄建。”

    甄建拱手:“臣在。”

    “你做得很好!此次你居首功!”

    甄建谦虚道:“臣为国效力,不敢居功。”

    “莫要谦虚!”皇帝道,“朕之前便答应过你,你若胜利归来,朕有重赏,而你的功劳,也对得起如此的赏赐,除了太中大夫外,朕还要加封你为平昌县伯!”

    此言一出,群臣一阵惊呼,秦桓皱了皱眉,想要出列反对,但他老奸巨猾,最擅揣摩皇帝心思,这个时候若是出来扫皇帝的兴,殊为不智,所以他没有冲动。

    其他人见秦桓都没有动静,自然也不敢做出头鸟。

    甄建偷偷看向周围的群臣,发现他们似乎不太开心,他知道自己这次跳得有点高,锋芒太露了,他才十六岁,一下子从一个太医摇身变为伯爵,搁谁都眼红,他对爵位什么的不在乎,没有实权,都是虚的,于是他决定暂退一步,拱手道:“皇上,臣还太年轻,当不得如此重赏,臣会骄傲的,皇上若愿赐臣一个子爵,臣便欢喜无限了,太中大夫,臣也承受不起。”

    “年轻人不骄不躁,好,好啊,朕很喜欢。”皇帝非常满意地笑望着甄建,道,“既然如此,朕便如你所愿,封你为正五品朝议大夫,加封绍兴郡子爵位,食实邑三百户,赏黄金万两,帛千匹……”

    朝议大夫是散衔,散衔都是没有实权的,但朝议大夫刚好达到参加大朝会的门槛。

    听完这些封赏,群臣脸色好看了许多,子爵,他们还是可以接受的,而且皇帝没有封他什么实职,这才是最重要的。

    廖延听完这些封赏,却是一阵蹙眉,他觉得甄建虽然年轻,但是才识过人,皇帝应该封他一个实职,让他在朝堂上一展拳脚,将来必定能成为朝廷肱骨,没想到尽赏赐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但他也没办法,大楚有个定律,想要当官,而且是职官,你就得考科举,这叫做科班出身,秦桓够牛逼吧,在朝中呼风唤雨,但他还是让他的儿子去考科举。

    甄建这种情况,叫做半路出家,而且他是草根出身,想要在朝中担任实职,很难,就算混上了一个职位,想要升职也很难,如此巨大的救国大功,居然连个实职都没捞到,可见这是有多难。

    接下来,便是对许杰和廖延的赏赐,廖延的赏赐可以说是最大的,坐实了御史大夫的职位,成为御史台最高领导,以后的御史台,就是廖延说了算了,被秦桓压制了这么多年,他总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而许杰则是把之前封的太中大夫坐实,也没有封职官,毕竟他才入朝为官,庶吉士还没当几个月呢,不可能这么快升职,他是科班出身,加上这次的功劳,以后升职肯定不用愁的。

    封赏结束,皇帝又是对甄建好一番赞赏,还宴请群臣,说是为三位使者接风洗尘,席间觥筹交错,一片和谐,还有宫娥的舞蹈表演可以看,甄建对舞蹈没什么兴趣,对那些跳舞的美女倒是很有兴趣,很显然,这些舞女是经过严格筛选的,身材样貌均属上佳,不然她们也不可能过得了那么严格的筛选,从数千人之中脱颖而出。

    一曲舞罢,众舞女退下,秦桓忽然眼珠一转,拱手奏道:“皇上,臣早就说过,甄建是少年英杰之辈,据闻甄建如今尚未成家,皇上不妨亲自为甄建赐婚,以示荣宠。”

    皇帝闻言双眼一亮,抚掌赞道:“秦太傅所言甚得朕心,朕怎么未想到呢,秦太傅可有良配推荐。”

    甄建闻言在一旁十分着急,赶忙朝廖延投去求助的眼神,他知道,这肯定又是秦桓的阴谋。

    廖延心中也是一清二楚,但他也没办法,皇帝赐婚这种事,任何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