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布衣卿相 >

第9部分

布衣卿相-第9部分

小说: 布衣卿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场的其他人都盯着夏元鼎的动作,有些人的口水已经咽到喉咙里了,他们的眼神是复杂的,渴望又失望。

    突然,夏元鼎动作停下来,对着他们说道:“这颗有些脏了,我不想吃了,还是扔了算了!”

    “你不吃的话,给我们啊,我们不嫌弃!”夏元鼎的话得到了热烈的响应。

    最后,这颗糖豆被夏元鼎送了出去,他们怎么分就是他们的事情了,小小糖豆总不至于为了吃到而打起来。

    相比于第一次的初来乍到,这次他很顺利,在他的指挥安排下,一切都仅仅有条,不错,夏元鼎在推广一项叫做跳绳的运动,两人在两头甩,中间有人跳。看样子就知道,大家都很热烈,很快的成为一个集体。

    回去之时,看着有些磨损的麻绳,夏元鼎知道,恐怕这次自己又玩火了,虽然还没烧到自己,但是能跑的掉吗?

    此刻家就像是火苗,而他是一只飞蛾,火苗静静在那里,等着飞蛾自己扑上去!

第十三章 赶集()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这是夏守智看着儿子的真实想法。

    夏元鼎,把绳子王身上一捆,老实的跪着,颇有点负荆请罪的味道,最后还是夏李氏劝了一句,夏元鼎才免遭皮肉之苦。

    从此之后,夏元鼎再也没有跟那些孩子玩跳大绳,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家里的盐终有用完的一天,日常生活,柴米油盐,这盐是万万不能缺的。

    “家里的盐没了!”

    “三天后就是集市,到时候,把都东西都带上!”

    是要去赶集了,三天后,正好爷爷不授课,他正好有空,是不是能跟着一起去呢。

    到时候肯定是爹和娘一起去的,家里就剩两个小孩子怎么可以,虽然八岁的夏莹雪已经能自己做饭了,但是毕竟家中无大人。

    难道是要把他们留在爷爷家里,这个可能性很大。毕竟现在村与村之间的距离都很遥远,更何况是去镇上的集市呢,想必一个来回天都黑了。路途劳顿,小孩子受罪还不如放在家里托亲人照顾。

    “姐姐,集市是什么样的啊?”夏元鼎好奇的问道。

    “你不是去过一次吗,怎么还问我?”

    “可是我现在都忘了!”

    “集市啊,有好吃的果子,还有糖人,还有香喷喷的大饼!”夏莹雪向往的说道。

    夏元鼎一听,都是吃的,这就更好了。

    “那你说爹娘会不会带我们一起去啊?”

    “这不太可能,爹和娘是去忙正事的,带我们去的话,可能没办法照顾我们了!”夏莹雪认为爹娘不可能带着他们去。

    “姐姐到时候照顾我不就行了,只要我们不添乱,爹和娘能带我们去吧!”夏元鼎建议道。

    “可能吧!”夏莹雪不确定的说道。

    “那你想不想去呢!”

    “我也想呢!”

    “那我跟娘说让她带着我们俩,你到时候可得帮我说话!”

    “好!”

    得到姐姐的支持,夏元鼎心满意足的睡去。至于娘同不同意,他就一哭二闹三撒娇好了,用我百般手段,攻破你心里最柔软的防线。

    第一天:

    “娘,你带我去赶集好不好!”夏元鼎充满期待的说道。

    “你还这么小,到时候在爷爷家好好玩,想要什么娘给你买。”夏李氏好像从儿子没看出那一丝期待一样,不同意。

    “我都忘了集市是什么样了,就带我去吧!”夏元鼎试图勾起母亲曾经带他去赶集的回忆。

    “等你大了,大了娘再带你去!”夏李氏也忘了第一次带着儿子去赶集是个什么情况了。

    “娘,不如你带我和弟弟一起去,到时候我看着弟弟就行了!”夏莹雪说道。

    “好了,先不说了,娘去盛饭,你爹快回来了!”

    第一天中午的没有成功。

    第二天:

    “娘”

    “行了,别说了,好好在家待着,集市远着呢,大早上就得起来,天黑了才能回来,乖,就好好在家里玩。”

    “娘,弟弟都多大了,你应该带着弟弟出去看看,弟弟以后可是要出远门的,怎么能天天待在家里!”夏莹雪在旁说道,这话说的有水准,这还是昨晚夏元鼎教的。

    “好了,娘同意了,等你爹回来,他同意了,就带着你们!”说完夏李氏忙乎去了,这两天可是被两个孩子烦死了。

    夏元鼎和姐姐双眼对视,原来这两天的功夫花的不值啊,突破口还在一家之主身上。

    “弟弟,你看怎么办?”

    爹的话,不好办了。

    第三天:

    “爹,我想跟你一块去赶集!”中午,一边吃着饭,夏元鼎提出了自己的请求。

    “不在家好好待着,怎么想着去赶集了?”对于此事,夏守智明知故问,他很早就知道儿子吵着要去赶集,但一直装作不知情。

    “我想跟着爹一起去长见识!”夏元鼎提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赶集能长什么见识,读书不是更能长见识吗?”夏守智觉得儿子的理由很扯。

    “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您没听说过吗?”夏元鼎提醒道,可是他忘了这句话的出处,再说他爹是个农民,能懂才怪。

    “这话谁说的,你爷爷教你的吗?”

    “对,爷爷就是这么说的,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学习做人和做事的知识!”关键时刻不管了,这话就暂时挂在老爷子身上,他也算是扯了虎皮。

    “你要想去就去吧,好好吃饭吧!”

    大功告成,终于能见识外面的世界了,夏元鼎狠狠的咬了一口手里的窝头。

    下午夏守智就去二哥家取了牛车,赶回自己家的院子。

    夏元鼎看着这头牛,就是他们家的大功臣了。分家的时候,他们家还没有牛,只给他大伯二伯三伯家分了,后来牛下来仔才给他们家一头。

    说老爷子偏心,倒是真的,就看大伯家的房子,就直接是石头房了,而他们家却住着土坯房。但是那也没办法,谁让他爹夏守智成家晚的。

    因为没有牛棚,这牛就一直养在二伯家,夏守智是每天都去给牛喂草,所以牛才跟他不陌生。

    赶集的日子,天还是一片漆黑的时候,他们就都得起来,这时候才五更天,夏元鼎估摸着只有四点钟左右。

    乡村的生活习惯夏元鼎已经习惯了,戌时的时候就得上床睡觉,这一时段叫“起更”,也就是一更天。二更在亥时,三更在子时,而五更天就是寅时,即黎明前的三到五点钟。

    开始洗漱,这时候爹娘已经在准备了,把绸缎布匹放在牛晨上,鸡蛋不行,道路颠簸,得抱在怀里。还有吃的,饿了的话留在路上吃。最后母亲还带了一个包裹,把能能带的东西带上,酒坛子也得带上。

    要是有马车就好了,可惜没有,马车只有杜地主家才有一辆,平时这村民去赶集都是坐牛车,不然就得走路了。

    “东西都准备好了吧!”夏守智再确认一遍,没发现忘记什么,才锁好家门。

    牛车上铺上干草,他和姐姐坐在车的后半段,爹在前面赶车,娘坐在牛车中间。

    鞭子一响,牛开始缓缓前行。

    坐在牛车上,望着天上星星还在闪烁,正南方向的猎户座还能看得清楚,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星星还是那个星星。只是桂宫里的女神不叫嫦娥了,那个砍柴的大叔成了她的恋人,玉兔是他们定情之物。

    路过一片芦苇地的时候,夏莹雪开心的唱起了童谣:

    “芦苇高,芦苇长,芦花似雪雪茫茫。芦苇最知风儿暴,芦苇最知雨儿狂。

    芦苇高,芦苇长,芦苇荡里捉迷藏。多少高堂名利客,都是当年放牛郎。

    芦苇高,芦苇长,芦苇荡边编制忙。编成卷入我行囊,伴我从此去远航。

    芦苇高,芦苇长,,芦苇笛声多悠扬。牧童相和在远方,令人牵挂爹和娘。”

    在这翠屏山东边的便道上,有些黑暗的夜色里,夏莹雪的歌声传了很远,一家人亲切的交谈伴着欢声惊醒了还在沉睡中的小动物们。

    牛车缓慢前进,天色渐凉,夏元鼎终于能看的清周围景象,路边杂草丛生,有冬季的枯叶,也有新吐露的绿芽。村子周围还是阡陌纵横,一片沃野,可走的远了,便不能看到有人住的地方了。

    再往前走,就是荒无人烟的地方了,夏元鼎都有些担心会不会有野兽出没。不过夏守智从没告诉他这些,想必是没有大型野兽的,不然他们怎么都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可能是他多心了。

    其实这片荒无人烟之地都是距离遥远又不适合作物生长的地方,野兽就算有也是在翠屏山脉深处,不会出现在平坦的地带,经过宁朝立国六十多年的猎杀,数量已经很少了,真能遇到个野猪什么的也是罕见。

第十四章 乡下小儿() 
“前面就是陈庄了!”夏李氏一手扶着放在大腿上的篮子,另一只手指向斜前方。

    现在天色已经大亮,夏元鼎看过去,隐藏在桑树、梧桐树、榆树下,有袅袅炊烟升起。

    现在人家才刚刚开始吃早饭,他们已经走将近一个时辰了吧,回头去看已经看不到杜山村的样子了。

    吃着嘴里的食物,夏元鼎不停地四处张望,不管是路边开的野花,还是水沟里偶尔的响动,都是他观察的目标。

    “娘,外公家是在哪个方向吗?”夏莹雪咬了两口馒头,用纤细的手指指着一个方向。

    “对,就是在东北的方向,从我们村子出去,沿着映柳河往上游一直走,就是李圩了。”母亲解释道。

    知道就知道吧,可是夏莹雪在得到母亲解答后特意的看了看弟弟,这令夏元鼎大为不解啊,不就是知道吗,有什么可得意的。

    想当年他可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古今畅行中外。,他的大脑里可是藏着整个世界。

    日头渐高,再经过一个村庄以后,夏元鼎发现路上三三两两的人多了起来。

    有的驮着粮食,有的带着农具,还有的拉着编制的手艺,有竹子做的和木头做的。

    最羡慕的就是能骑马的了,呼啸而来,留下一地尘土飞扬。

    等到快中午的时候,夏元鼎远远的看去,就见一片房屋林立,多是木质结构,高低相映,沿着街道两侧分布着。

    再走进,就能看得清店家高挂的字幅了,布庄、绸缎铺、客栈、酒楼等等。

    “我们到了!”

    “就这!”夏元鼎心里想到,出了一个三层的酒楼,其他的都是一两层的木质建筑,这个小镇还真是小镇。

    村民们聚集起来的地方就是集了,是一处很大的空地,处在小镇的南方,因为镇子是南北长型分布,去集上是穿过镇子的行为。

    夏元鼎就和姐姐在牛车上等着,父母要把带来的绸缎布匹和鸡蛋等卖掉。

    走走停停,就见牛车上的东西越来越少,接着就是沽酒、买盐、买酱等的行动了。

    “元鼎,你干嘛!”到了集上,夏元鼎想下去看看,却一把被姐姐拉住。

    “我想下去看看,也不行吗?”

    居然现在有人杂耍,当真是稀奇事,夏元鼎想下去挤进人群里看看人家表演的怎么样,到底有没有真功夫。

    “元鼎好好在车上待着,一会我们就回去了!”母亲对夏元鼎私自行动的行为也是禁止的。母女同心,她们还真是一致。

    “好了,到前面一人给你们买一串糖葫芦!”夏守智许是买了酒人就有些漂了,许了儿女两串糖葫芦。

    听到这话,夏李氏给了丈夫一个白眼,怪罪他就会乱花钱,但后来还是不得不掏钱买了两串糖葫芦,花了两文钱。当然这只是小钱,买锄头的时候可是花了夏守智五十文钱,更不要说买酒的钱了。

    幸亏夏守智还有一门石刻的手艺,这也是他能积攒起来盖房的钱财来。他自己家的石磨就是自己刻的,还有牲畜饮水的器物。

    东西都买好之后,也是中午了,夏守智拴好牛就带着着一家人准备吃饭了。那高挂着“酒”字的酒楼,看看就好了,哪能真去了。

    还是去在路边支起了棚的小摊子。

    “朱五哥,来三碗面!”

    “好勒,马上就好啊!”夏守智每次来赶集都到这里吃面,跟这摊主也熟。

    至于为什么只要三碗,看看旁边的食客就知道了,那么大的碗足够两个孩童吃了。再说一碗面就十文钱。

    一股香味传入夏元鼎的鼻子,闻了闻他就确定这是放了葱花的猪油,转头望去,朱大厨已经开始往锅里倒早已烧开的水了,再把切成条的面条放进去。

    “要是能放点青菜进去就更好了!”看着面已经算是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