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布衣卿相 >

第41部分

布衣卿相-第41部分

小说: 布衣卿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看样子,他们中的大部分,恐怕心思都不在这曲子上,自然也不会仔细去听。

    五音生克,宫生徵、徵生商、商生羽、羽生角、角生宫,徵克羽、羽克宫、宫克商、商克角、角克徵。

    国家的兴旺,跟音乐有着无形的联系。有书中说,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官坏;角乱则忧,其民怨;徵乱则衰,其事勤;羽乱则危,其财匮。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

    照这种说法,不知道现在大宁的曲风如何,如果靠着曲子能扭转一国的气势,夏元鼎还是乐意而为的。一直以来,空城计里那个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的智者形象,夏元鼎一直挂在心间。

    聚会终有结束时,夏家二兄弟早已心满意足。

    回去的街道上,夏元鼎忍不住唱道:“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

    唱的如此投入,可惜大伯和元杰都听不太懂,只猜测大概是北地之音,为何元鼎就会的?

第六十八章 府试(一)() 
没有逍遥的日子,过得也挺快!

    明天就是府试了,夏元鼎决定不看书,让自己脑子清净下来。

    听说主持府试的是许知府,这个不难打听到。但是也仅限于此,毕竟身边没有高人指点,所以这一次他们要多充实自己的知识,以免考试时遇到盲点。

    考试的内容,倒是跟县试没有多少出入,还是那些东西,不同的可能就是难度会有所加深。

    大伯提前给他们加油说道:“元杰、元鼎,你们明天就要参加府试了,尽量放松的去考,过不过都没关系,你们看大伯我,那也是考了好几次才过得,比你们大许多的考生都有没过的,何况你们的年纪这么小,咱们有的是时间!”

    夏守仁的话虽然不错,但是浪费一年家里的花费就要多上许多,他们又不是富裕人家,能过的话还是要尽力争取。

    夏元鼎说道:“大伯放心好了,我们不会给家里丢人的!”

    一听这话,夏守仁很是满意,看来他的话还是很有作用的,如果两个侄儿都过了府试,那他的功劳可真是不小,不行了,不能想,不能想,想到回去时带回两个考过了府试的侄儿,怕是做梦都会醒。

    提早入睡,府试日,凌晨时分,外面还是一片漆黑,这时候夏元鼎便醒过来了。

    “大伯!”

    “元鼎醒了啊,元杰也醒了吧,都赶紧起来,吃了东西,别耽误考试了!”

    看到大伯准备的早饭,这时候夏元鼎才觉得,大伯其实也是有可爱的一面的,对于一个人的了解始终不能停留在片面,是人都有好的和坏的。

    出门后,看着路上只有星星点点的灯火,大概都在睡梦中,而他们却要抹黑的去追逐梦想了!

    当夏元鼎逐渐的融入这个社会,越能明白阶级这种东西对人的束缚和帮助,也许他也可以向他爹夏守智那样扛起出头摆弄庄稼,可美好的家园在这个时代太脆弱的,战争、自然灾害、各种势力的破坏,这给他敲响了警钟。

    要想真正的兴旺,就要摆脱寒门的束缚,只有世家望族才能长久的兴盛下去,而他们看什么,靠的是家教、家规、家藏。底蕴深厚的望族,必然是家里藏书丰富的,这是最宝贵的财富。

    夏元鼎兄弟两个跟着大伯来到了府试的考场外,这时候与县试的状况又不一样了。

    府试的人数众多,一般的话,并不是所有人一起考试的,而是一个县或者几个县的一起考,出的试卷会有所不同。

    这个夏元鼎不管,因为不管是是考那张试卷,难度大体都是相同的,不然出卷人就要遭殃了。

    “你们去吧,大伯等你们的好消息!”

    进去考棚前,照例的程序还是要走的,大体跟县试时没什么区别,搜身、唱名等。

    主考的知府大人可不像县试的知县那么年轻,胡子有些花白了,年纪应该不小了。

    领了试卷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夏元鼎先不急,反正时间是充裕的,他努力调整最佳的状态。

    府试跟县试不同的地方就是这考试的试卷需要糊名,光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府试已经开始注重防止徇私舞弊了。

    很多人可能没有想到的是,为什么除了殿试外,其余的考试,无论是最初的县试,还是后面的乡试、会试,都不是只考一场。不是一考定胜负,虽然增加的工作量,但对考生来说也许是好事,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有人替考。

    第一题是:“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看到这样的题目,夏元鼎一点也不觉得这题有什么奇怪的,多么正常的出题啊,只是越是简单的题目越是难写的精彩。

    怎样尽一切努力,来达到至善的境界呢,这是出题人的意思,也是题目的本意。

    也可以这样理解,品德高尚的人无时无刻无处不在追求完善,只有随时反省自己,懂得改过自新,注重刻苦磨练的人才能成就君子。做诚实的道德实践者,不欺心,不苟安,最终做到“千江水有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了解句子的意思容易,难的是去感悟它并去践行它,人无完人,人都会犯错,道德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学问。

    想清楚后,夏元鼎便知道该怎么写了,毛笔沾了墨,下笔如有神,毫不停顿的写了下去,基本上整篇文章是一气呵成的。

    看着还未干的墨迹,夏元鼎是比较满意的,整篇文章直抒胸臆,文章少了点老练却多了许多朝气。

    再看第二题是:“君子远庖厨!”

    怎么两题都与君子有关,而这第二题,要不是夏元鼎一直以来功力深厚,还真容易被迷惑了。

    夏元鼎记得,在另一个世界,这句话常被人歪解,它的意思可不是句子要远离厨房了,说这句话可不能成为你偷懒不干活的借口,不然老祖宗会出来找你说道说道的。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人有恻隐之心,这样的行为称得上君子吗?

    从这种不忍杀生的心态,夏元鼎要去分析,然后才好写出一篇文章来。不过他倒不怕,因为他已经被训练过了,胸中早已有丘壑,拿下此题不在话下。

    可能有人觉得这种不忍杀生的善是一种伪善,因为你不忍杀生,却能够坐下来心安理得的吃肉,这恐怕不是现代人能理解的。

    儒家的哲学是种差等的哲学,有尊卑、高下、远近之分。现代常有女朋友和丈母娘落水的问题,问你先要救谁,儒家的观点认为,亲人和路人同时落水的时候,应该先救亲人,然后去救路人。君子远庖厨,是要保全其恻隐之心。

    ————————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过了大半,等所有的题目都答完,夏元鼎便开始认真的誊抄答案,所有的一切都做完,便是准备交卷。

    等啊等的,知道不少考生交卷了,夏元鼎才起身离开。对于他这么小的年纪就参加府试的,被别人关注总是难免的,这点夏元鼎自己也不知道是好处还是坏处。

    据他所知,有的人可能就比较喜欢提拔年轻的学子,也有的人出于某种原因不愿意拔苗助长,例如有个叫张居中的就是因为这种原因晚发迹了几年,但府试阶段相比也没有人与他为难。

    出了考场,夏元鼎就看到大伯一直在外面等着了,开始像大伯走去。

    “怎么元杰还没出来啊?”夏守仁问道。

    “应该马上就出来了!”

    “这次的考题应该不难吧?”

    “还好,都答得比较轻松!”夏元鼎笑着说道。

    “那就好,咱们夏家以后就靠你们了,大伯看样子是不行了!”夏守仁有些感慨地说道。

    听到这话,夏元鼎一时便笑不出来了,看来科举这条路还是失意者要多。

    等到夏元杰出来,还不等问,就见他哭丧着跑过来说道:“大伯!”

    夏守仁连忙拉着夏元杰问道:“元杰,别急,跟大伯说,可是遇到不会的了,跟大伯说说!”

    夏元杰眼含泪光,啜泣着说道:“大伯,我遇到臭号了!”

    “臭号!”夏守仁和夏元杰脑海中同时蹦出这个词,夏元杰还好,夏守仁却是对这个词刻骨铭心。

    在考场上,卫生条件简陋,在号舍巷道的最后面,会放置一只粪桶,供考生大小便。如果高温之下,臊臭难闻,蚊蝇乱飞,这时候别说考试,就是臭味考生也受不了。

    现在是农历四月多,虽不至于仲夏那样酷暑,可是温度也是渐渐升高。

    想到此,夏守仁有些同情这个侄儿,没想到遇到了跟自己当年遇到的同样遭遇。

    靠近粪桶的号舍叫“臭号”,靠近做饭地方的号舍叫“火号”,均不受考生欢迎。

    不过也别怪,这个可是要抢的,没抢到怪谁呢!

    拍了拍夏元杰的后背,还是回去再说吧,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本来以为是皆大欢喜,没想到第一场考试就在心间埋下阴霾。

    果然读书人还是要多锻炼身体啊,不然别说考试了,这抢号都抢不过别人,还没开考首先输在了起跑线上怎么行,如实这般,夏元鼎更坚定了自己强身健体的心愿。

第六十九章 悲喜() 
第一场结果出来,对夏家来说可是冰火两重天。

    都怪夏元杰这张乌鸦嘴,被他不幸言中,第一场考试因为臭号的缘故他跟县试一样,第一场没过。

    考试时没有完全发力的夏元鼎居然很顺利的通过了,这倒让夏守仁刮目相看,得知结果的那一刻,夏元鼎在他心目中的分量大增,料想回去后也是一桩美谈,一门四童生了,这样辉煌的成就在整个三合县城也是不多见的。

    “好了,元杰也不要沮丧,你已经做的好多了,接下来不要影响了心情!”

    “知道了,大伯!”

    看着堂兄红肿的眼眶,流下的泪水,夏元鼎好像也被这种气氛感染了,当自己通过而自己并肩的兄弟没过的时候,他的心里也同样的难过。

    能不能想个法子使元杰在接下来的考试中顺顺利利呢,夏元鼎可没这种本事,一路走来虽然他本人看上去是顺风顺水的,可是只有他自己明白他是磕磕碰碰走过来的。

    几天煎熬下来,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艰难消息是,最终元杰没有通过府试。本来打算两兄弟一同过试的,可是最终却是一喜一忧。

    此事一了,夏守仁按照习惯,带着人去府城附近的竹林寺去还愿,求平安,求好运!

    连续绷着那么长时间,是应该放松一下了。

    这竹林寺,应该是佛家寺院吧,夏元鼎心里猜测到。到了地方,看着许多光头,夏元鼎才知道他果然没有猜错,让他不禁有些怀疑,难道这个世界他不是孤单的一个人!

    有机会,夏元鼎一定要好好跟这些和尚讨论一下佛学,再不济也要好好看看基本佛经,是不是也有割肉喂鹰。

    “大伯,你看什么呢?”

    “那有个算命的先生,好像前些天还在府城见过,大伯过去看看是不是此人!”

    “大伯,读书人怎么能相信算命说的话呢?”夏元鼎一看马上又要遇到故人了,大声的说道,这个声音足以让很远的人听到。

    “元鼎啊,你不知道,大伯几次都过不了院试,原以为只是自己学问不足,可是经过算命先生的指点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命数一直被压着,今年我就去了这命中劫数!”

    说话间,大伯口中的奇人早就走远了。

    “大伯,世外高人都是来无影去无踪,他不想见你,你还是不要勉强了。”

    听了这话,夏守仁最终放弃了寻找,既然是来游山玩水的,就要心无旁骛,不要想那些功力的东西了。

    这三人,也只有夏元鼎能始终如一,不改初心的抱着最初的目的。

    “竹林寺求山门对联一副,悬赏白银十两!”

    没走几步,便听到有人在前面说到,看着不远处聚集着一群人,有人窃窃私语的恐怕正是在讨论这些事。

    “大伯,有人出白银十两求一副对联?”夏元杰把听到的话复述了一遍,但是还是有些怀疑。

    正常来讲,十两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尤其是在他们这些小户人家看来,这是一笔巨款了。

    “十两!”

    夏元鼎在心里默默重复着这个数字,心想果然寺庙什么的最是大方,不说它们都有私产,就是看看那功德碑就一清二楚了。有的是李大善人捐了百两银子,有的是张大善人捐了万两银子的,你就不要说有些强盗喜欢打劫寺庙了,人家也不傻,没有油水的买卖谁干。

    “真是庸俗,文人的雅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