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布衣卿相 >

第26部分

布衣卿相-第26部分

小说: 布衣卿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茂弘的书房里,此时正有五人,多了个王瑾萱小姑娘,虽然她是不能考试的,可是也是书香门第,王老爷子平日没事,也就教着孙女读书识字,也是颇有成效。

    此时,下首坐着的三人,夏元鼎、夏元杰、王瑾萱,一人拿着一杆毛笔,案上铺着白纸,是要准备写字了。

    看这书房摆设,就知道王茂弘是文雅之人,书架上的藏书可比夏继祖家丰富多了。藏书最能看出一个书香门第的底蕴了,这点也难怪当初元志堂兄入了书院就读,在世的许多大学问家最新的著作,他们家没有,可人家书院就有,这点怎么跟人家比呢!

    再说这墙上挂着的几幅山水画,以夏元鼎的鉴赏水平呢,他鉴赏不出来,就不提了。反正他就看出了这书房的位置挺好,窗明几净,很适合读书。

    无意中,他是知道王老先生会作画的,作的好不好就不敢说了,但“琴棋书画”作为读书人四项基本功,想来就不会差太多。

    一想到这个,夏元鼎就怎么也想不明白,爷爷怎么就说他不会呢,是真的不会,还是不肯教呢,这得打个疑问,但爷爷家书房的墙壁上确实挂着一把七弦琴,这是骗不了人的。

    一年苦练,夏元鼎的字可以说是三人中最好,写好之后便拿给夏继祖和王茂弘看。

    “奉先兄,没想到元鼎的字已经有了筋骨,假以时日必成一家啊!”

    拿起夏元鼎写的字,王茂弘就不愿意放下了,从字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夏元鼎练字,一直以“颜筋柳骨”为追求目标,虽然自己也知道想要达到先贤的高度是很遥远的,但是他却一直努力着。

    都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没有目标是悲哀的,有了目标。即使最后达不到,但是过程却是幸福的。

    “自教导他以来,他却是每日勤学苦练,能有此成就也是不易,元鼎这点我倒是满意!”夏继祖同意说道。

    王茂弘又看了看,连连点头这才不舍的把夏元鼎写的放下,又从夏继祖手中接过夏元杰的看了起来。

    这时夏元鼎和夏元杰还好,王瑾萱却是紧张起来,两只小手不自觉的握在了一起,眼睛紧盯着爷爷手中的白纸。

    点评了几句后,王茂弘把元杰写的那张纸放下,却不去拿王瑾萱所写的那张。

    此情景落在王瑾萱的眼中,她的失落一闪而逝,以为是爷爷不在意她了呢!

    “奉先兄,贤孙女的字,还请你点评一番啊!”王茂弘带着一些趣味地说道。

    “正好,我也看看,你教导出来的孙女能不能让我满意!”夏继祖也不拒绝,笑着就拿起了瑾萱所写的那张纸。

    “嗯,清丽娟秀,看来是下了功夫的!”只是夸了两句,夏继祖已经很满意了。

    “能得你一句夸奖也是不容易了,早年我就说我的字比你写得好,你还不服气!”王茂弘顺势说道。

    “茂弘兄,我这夸的是瑾萱,你可不要得意,我的字当年可是得了宗师夸过的!”夏继祖悠悠说道。

    “对对,宗师是夸过,当时奉先兄真是有心了!”王茂弘调侃说道。

    “哼,你有能耐当时倒是现写出一幅字来,我也没拦着你们!”对于这事,夏继祖是有些得意的。

    这一幕,看的是下面的三人无所适从,怎么教得好好的,突然开始斗起嘴来。

    还好,这只是短暂的插曲而已,他们还是没忘了正事的,又开始认真的教导起来。

    学习的时光就是这么过去的,偶尔有些情趣,但是远谈不上摆脱了枯燥。

    空闲下来,夏元鼎可不去瞎跑了,他就在客房休息,街上的熙熙攘攘也打扰不到他。

    只是这天午睡的时候,王瑾萱带着一只小黄狗闯了进来,这可下了一条,不单单是硬闯这种行为,而是这条小黄狗什么时候出现的,之前都没见过的。

    “我说你怎么每天中午都躲在客房里,原来你在偷懒睡觉,你这样还怎么去县试呢?”

    对于硬闯客房的行为,王瑾萱丝毫不觉得为难,对她来说,这里的一切都是她的。真正客人的客房她不敢去,但这是爷爷让她来的,她还特意牵了条小黄狗跟着。

    夏元鼎就想问,牵着条狗就过来,这样合适吗!

    “那个,瑾萱妹妹,你来有什么事,没有的话,我还要午休呢,你知道,男女授受不亲吗,没事的话,还是不要这样的好!”

    说到这里瑾萱有些微微脸红,她倒是听说过男女之防的一些事,但是她可是没娘教的孩子,总是不那么清楚。

    “爷爷让我问你,他们下午要去游湖,问你去不去?”瑾萱也不愿意多待,赶紧把话问了出来。

    一听游湖,夏元鼎是想去的,但又想到自己是个旱鸭子,万一掉河里了,可就不好了,现在是春季,河水一定很冷对吧。

    “不去!”他的回答短促有力。

    “福迪,我们走!”有了答案,王瑾萱呼唤了小黄狗转身就走。

    “汪汪”最后,夏元鼎是听到了这样的回到。

    回到爷爷处,王瑾萱说道:“爷爷,元鼎哥哥说了,他不想去!”

    “好了,爷爷知道了,你去吧!”王茂弘没想到却是得到了这样的答案,有些诧异,不是说元鼎好新鲜吗,怎么不愿意去游湖呢。

    这游湖原是不该带上夏元鼎的,他正忙着要参加县试呢,不可为别的事分了心,只是那里常有文人聚首,就想着带着他开开眼界,没想到好意却是被拒绝了。

    对此,王茂弘倒也不怪,总是临时起意的,不去就不去吧,也少些事端。

    本书对考试的时间设定与现实历史中有些出入,是为了剧情需要。xh:。254。201。186

第四十二章 游湖?() 
春日游湖是文人的一大爱好,似夏继祖这种闲散的文人也不能免俗。

    本来游湖应是上午最佳,可惜他们错过了时辰,但傍晚也不差,那时也常有文人相聚。要是再晚些时日,气温渐升,那时候再来反而不好了。

    “你真的不跟我们一起去游湖吗?”夏元杰是打算跟着的,临走还不忘再来问一问他。

    夏元鼎笑着说道:“你们去吧,我就不去了!”

    “那好吧,我们走了!”

    夏元鼎看着他的背景离去,摇了摇头,无聊的进了客房练字去了。

    王家的马车就在院外角门口守着,这可是夏元杰第一次坐马车,所以他显得有些兴奋。从这点上看,王家的生活水平要比夏家高出一截。

    这跟当年的情景有些翻转,本来的富家少爷如今窝在了乡下。本来穷苦出身的王茂弘经过不懈的努力,不仅开了客栈,而且还在县城经营一家铺子。

    所以你要详细探究王茂弘的身份就有些复杂了,他既是读书人又是拥有田地的地主,也兼有商人的身份。还好宁朝立国得了许多巨商的资质,所以对商人一向比较宽容,商人也可以科举为官,但是中小商人忍要忍受社会歧视性的眼光。

    第一次去镇上赶集的时候,夏元鼎见到有商人穿着绫罗绸缎招摇过市,以及听说有人可以经营酒坊自行酿酒,都是朝廷法令对商人宽容的表现。

    “奉先兄,先请把!”

    夏继祖也不客气,一抬脚一跨步先一步上了马车。等到王茂弘也进了车厢以后,赶车的伙计把车凳放在车厢前面,赶着马车就往净湖方向而去。

    净湖边载种的桃花也不知道现在盛开了没有,成排的柳树是否吐出了嫩芽,夏元鼎才不去凑那个热闹呢!

    等马车走远了,夏元鼎“蹬蹬蹬”的走下了楼,这一幕敲好被王济堂看到。

    “元鼎,马车都走远了,你再去怕是迟了!”看到他下楼,王济堂还以为他是要想去游湖了呢,便忍不住问道。

    “王叔误会了,我并不是要去游湖的!”夏元鼎解释说。

    “那这就怪了,不是游湖,你有何事如此匆忙,你对这县城可是不熟,要不要我派伙计跟着你?”

    好意心领了,夏元鼎想到,看看这白云客栈,王叔叔本人就承担掌柜的责任,一个伙计、一个杂役、一个酒保、一个厨师,已经临时派出去了一个,哪还有闲着的人手。虽说忙碌的时间都是集中在午时和晚上,夏元鼎可不愿意就麻烦人家。

    “不用不用,我就在客栈附近逛逛,不会走太远的,不用人相随,王叔不用担心!”夏元鼎拒绝了王济堂的好意。

    看着夏元鼎独自一人出了客堂,王济堂眼带疑惑,搞不懂这个侄儿到底目的何在。

    如果此时夏元鼎身上哪怕有点碎银子,他也会毫不犹豫的潇洒一回。那么请问,他身上现在有钱吗,不好意思,一文钱都没有,他是最穷的穿越者了!

    虽然如此,夏元鼎却正按着自己的规划努力前行者,年龄这个问题只能一天天熬了,为了能获得一个特权者的身份,只能靠自己了。

    在久远的未来,书读的好未必就是鲤鱼跃龙门的一步,在这古代,那就是实实在在的恰当比喻。

    这次急着出门,也是事出突然,便想要探个究竟。

    瑾萱去问他的时候,他是真的不打算出门,就安静的在客房里看书的。

    夏元杰问他的时候,他的态度依然没有改变,还是不打算与他们一起去游湖。

    有时候,夏元鼎感兴趣的东西,他便积极起来,对不喜欢的东西,他又懒得看。

    他现在正在看的一本书,是一本杂书,从王茂弘的书房里找到的。

    夏元鼎进过爷爷的书房,对王老先生的书房也大致了解。比较下来,就可以发现两人读书趣味的不同。爷爷是只看那些正统的书,都是先贤的警世之言。而王老先生不同,喜欢看一些杂书,虽然具体的内容夏元鼎不清楚,但匆匆浏览就能发现,这些书名可不是什么经、论、策的,其中一些游记、演义可都是用来消遣的。

    一直为钱发愁的夏元鼎是突然间开了窍,他怎么就不能也搞搞这方面的事,是不是能够推出一些合口味的书来销售?

    卖书应该能挣点零花钱吧,夏元鼎已经开始想着搬上那部大作了,之后就是他出门的一幕和王济堂的对话了。

    先去考察考察行情,到书肆看看这书价钱如何,销量怎么样。

    这时候的书肆都是既刻书又卖书的,分工没那么细,至于印刷出来的书的质量,更是远谈不上精美。印刷书籍的纸张,有时候会选择劣质的发黄的纸,不只是难看,纸张也不光滑。

    夏元鼎看到的书肆可不是高大上的,也没有门面,就是一书摊子,摆了许多书。

    到了跟前,旁边也没有看书的人,夏元鼎蹲下伸来,就要翻看起来。

    “咦,你这小童,难道也能识文断字!”主人能这么问,也不稀奇。

    像他这么大的时候,别的家的孩子连字都认不全,更不要说看书这事了。

    这里又没有标点符号,一个句子断错了这意义就南辕北辙了。

    举例来说,杜牧的清明诗,就曾有大才子因为少写一个字而差点被皇帝定罪,幸好自己机灵,立刻把诗改成了词,居然有了另一番意思。

    “这本书怎么卖呢!”夏元鼎开始问道。

    这书肆主人看了看夏元鼎手里的传奇,说道:“两百文!”

    一听这个数字,夏元鼎还是有些惊讶的,这书卖的不便宜啊。

    “那这本呢!”放下原来的书后,夏元鼎又拿起了另一本书。

    “三百文!”此时书肆主人虽然也保持风度,但是明显有些不耐烦了,不想多说什么。

    这样问,自然问不出什么有效信息,夏元鼎还是换了别处。

    兜兜转转,看了解的差不多了,天色也不算玩,他便慢慢回去。

    “元鼎,你可回来了!”这时候,怎么元杰回来这么早,没多逛一会吗。

    “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夏元鼎问道。

    夏元杰早就想说了,便赶紧把事情一五一十全讲清楚。

    听了之后,夏元鼎才是真正吃惊起来,因为这可不是什么小事。

    原来他们一行人去游湖之后,不小心看到了一幕,也在此时游湖的县太爷,不知为何翻船落水了!

第四十三章 谁在操心() 
听到这个消息,夏元鼎也感到突然,这好端端的,县太爷怎么就能落水了,难道县太爷的船也说翻就翻了?

    马上就是县试的时间了,县太爷不在县衙里好好待着,怎么还有闲情逸致去游湖,难道士大夫的生活总是这么舒坦吗!净湖可是有许多准备参加的县试的学子的,就不知道避讳一下吗?

    夏元鼎要是知道,县太爷正是知道这里有这些学子的存在,才正要去的。新来的县太爷,不寻找机会与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