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布衣卿相 >

第21部分

布衣卿相-第21部分

小说: 布衣卿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终于在眼神的对攻中,夏元鼎完胜,吓得小丫头匆匆的跑进了书房。

    其实本来可以一嗓子解决的事,为了礼节和教养,夏元鼎还得亲自过去,一副好好受训的模样,然后才能说请爷爷去吃饭。这么转念一想,这么艰巨的任务,教给元初和元杰确实不妥。

    自我安慰中,夏元鼎终于进门了,他看到站在老人身后的王瑾萱。

    “奉先兄,这是你哪个孙儿?”王瑾萱的爷爷看到进来一个小童首先开口问道。

    夏元鼎心想,这奉先肯定就是爷爷的字了,看样子读书人都是要有字的,他以后取个什么字好呢!

    “茂弘见笑了,这正是我那四子守智的小儿。”夏继祖接着又对夏元鼎说道:“元鼎,还不见过你王爷爷。”

    “王爷爷安康,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爷爷发话了,夏元鼎也不含糊,赶紧一个马屁拍上去。

    果然,这位王爷爷听了,脸上笑意更浓,连夸夏元鼎懂事,可见这两句话效果出奇的好。

    “满招损谦受益,元鼎才刚进学,以后的路还长着呢!”

    “奉先兄这话可不对,当年你我同在私学,最后那有怎么样”

    你们谈是谈,可别把咱给忽略了,夏元鼎找到机会,赶紧把话说完:“爷爷,爹让我来通知一声,说是饭菜都好了,再晚了就都凉了!”

    夏元鼎这么一说,他们才反应过来,原来已经到了饭点了,虽然有点意犹未尽的味道,但是只好到饭桌上聊了。

    四个人起身,夏元鼎最先出了门,先行离去。

    “爹,爷爷马上就过来了。”夏元鼎回去就报道了。

    “嗯,好了,我们也准备吃饭吧!”对酒香,夏守智贴别敏感,这时候肚子里的酒虫早已按耐不住了,多少天没沾酒了,于他来说,最大的痛苦就是爱好不能坚守得住。

    等到坐上桌的那一刻,夏元鼎悬着的心才算放下啦,看着满桌子的饭菜,这是他他这辈子以来见到过的最丰富的一顿了,这一顿饭要花不少钱吧,但是偷偷看看爷爷三伯他们,怎么他们脸上一点担心或愧疚的表情都没有,人家请客就能问心无愧了。以后,夏元鼎会明白的,只怪现在他还小,什么事都不清楚。

    唯一不满意的一点就是,这里的饭菜都偏清淡了,他是一个喜欢吃辣的人,要有辣椒才好呢,他猜测这时候辣椒应该还没有传过来才对。

    看看饭桌上的众人,几个大人主要在喝酒聊天,两个堂兄一直埋头消耗食物,瑾萱倒是不紧不慢的,而他比埋头只会吃的堂兄要好上很多。

    疑惑的是,连王瑾萱都上桌了,她母亲怎么却一直没有踪影,夏元鼎有些怀疑。

第三十三章 神童() 
“听闻奉先兄在教导孙辈读书,刚才一见,元鼎如此年纪便能看出有文人气度,以后后辈成材,奉先兄功不可没啊!”

    王老先生倒是知趣,夏元鼎才夸了他两句,他立马就投桃报李来了。

    “哪里,我能有什么功劳,只是闲来无事,恰好识得几个字,心想总不能辜负了圣人的教诲,虽不能教化万民,也只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瞎折腾!”夏继祖谦虚了一手。

    “一说到这里,我差点忘了提一件事了,奉先兄不告与我知道,莫不是还不知情,你家长孙元志县试可是已经过了,可喜可贺!”

    “什么?!”对于这是夏继祖还真是不知道,虽然对于县试他自己觉得很简单,但毕竟元志才十五岁,这才是他第二次参加县试,第一次不过是在意料之中,但第二次过了却在意料之外。

    “来来来,咱们喝一个!”说着,就要和夏继祖碰杯。

    夏元鼎听到堂兄夏元志居然过了县试,也是不明觉厉,但是因为没怎么见过,怎么也树立不起来这个人的印象,只能打上读书人的标签。

    几杯薄酒下肚,饭桌上的气氛很快热烈起来了,老一辈的谈的都是年轻时求学的事,偶尔也谈谈诗词文章,中年一辈谈的生活琐事,讲讲日子该怎么过下去,夏元鼎作为最年轻一辈的杰出代表,可是居然找不出一个能跟他说话的人。

    “什么?奉先兄打算明年春就让元杰和元鼎参加县试,可有把握!”

    “茂弘难道觉得太仓促了!”夏继祖反问道。

    “今年刚进学,明年就参加县试确实太仓促了,奉先兄太心急了!”

    听到爷爷的决定,夏元鼎也是一阵心惊,他也觉得自己明年就参加县试有点赶鸭子上架,主要就是考的东西他招架不住。

    “茂弘有所不知,别人不行,我对元鼎和元杰是有信心的,按照我的进度,到了明年春,所学东西足以应付县试了!”夏继祖亲自教导元杰和元鼎,对他俩人的学习能力还是非常满意的。

    “这,莫非他们聪慧过人?”王导王茂弘看着元鼎和元杰,惊讶的问道。

    听了此话,就连和王济堂交谈的两人也停了下来,因为他们爹好像有什么事情隐瞒着他。

    夏元鼎看着爷爷的状态,知道今天可能是刹不住车了,只好默默地低下头去。

    “茂弘猜的不错,当然元杰可能只是每次能记得字多一些,可是元鼎就不一样了,元鼎真的是过目不忘,我教的字,他看过一遍就能记住,没想到有生之年真的能见到这样之人!”说到这个,夏继祖有些激动。

    夏元鼎一听,心情沉重,爷爷当初还要他保密,不要把这样惊世骇俗的事说出去,最后关头自己却出卖了自己。

    这事也怪夏元鼎他自己,为了让夏继祖不再循规蹈矩的按照教学进度给他授课,找个机会他就透漏了自己过目不忘的事。

    不过,这倒不是凭着前世知识充教授,他是真的发现自己记忆力变强了,上天倒也没真的亏欠他,总算是给了他点东西,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有总比没有强吧!

    夏元鼎再也不能若无其事的吃下去了,因为所有人的眼光都看着他呢!

    “爷爷!”夏元鼎故意喊了喊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夏继祖丝毫没有一点愧疚之色,既然都说了,干脆就坐实孙儿的神童之名好了,于是夸口说道:“茂弘若是不信,大可一试便知!”

    好嘛,这甩手掌柜当的,您怎么一点就不担心呢,万一我要是翻船了,您也不跟着丢脸,夏元鼎心里诽谤着。

    “奉先兄,我还真的想试他一试,且容我想想!”一时间紧张的气氛蔓延开来。

    首先,问的是一道算数题,今有圆材,埋在壁中,不知大小以锯锯之,深一寸,锯道长一尺,间径几何?

    听到这个问题,其他所有人都有些皱眉,几个大人都表示摇头,一时间难以回答。

    夏元鼎一听是算数题,他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就把整个宁朝的数学家找来,他也可以完爆,甚至北燕、西凉、南越的加在一起也不够,毕竟他研究过微积分。

    “二什六寸!”夏元鼎张嘴就来,丝毫不给活路。

    难道他看过这个题,这是不明真相的人所怀疑的地方,只有夏继祖清楚,元鼎应该是即时作答的。

    为了再次确认,王导又出了一道题,这可是他自己想出来的。

    “有几人同买一物,若每人所出八文钱,则余三文钱,若每人所出七文钱,则少四文,问人多寡,物价值几何?”

    其他人都感觉这个问题更难了,因为它包含了两个问题。

    “共七人,物五什三文!”别人在掰手指头算的时候,夏元鼎已经给出了答案。

    “这个算数还是不用考了吧,九九乘法歌,元鼎早就能倒背如流了!”

    “速速背来!”王导急迫地说道。

    又背这个,说实话,对于这个一一得一,一二得二的九九乘法歌,夏元鼎始终不理解这些古人的思维,为什么要从大到小开始。

    倒背是吧,夏元鼎一口气开始背起来,背到六六三十六才停下,看得别人目瞪口呆的样子,夏元鼎心想,自己其实不想过早暴露的。

    当然这都说明不了夏元鼎过目不忘,为此,王导特意往自己书房跑了一趟,回来时就看到他手中拿着的几章纸。

    “这是我闲暇之时的涂鸦之作,元鼎可以试试看能背下多少,不要勉强,能背多少背多少,不需要勉强!”这时候王导看向夏元鼎的目光越发的和善。

    “崇德七年十二月,余住东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夏元鼎看了一遍文章后,就开始背诵起来这篇小品文,停顿一下又接着背道:“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当着所有人的面,把王导自己写的文章只看了一遍就完全背下来,这下子所有人都信了。

    而王济堂更是吃惊地说:“这文中的字,元鼎都识得了,这如何了得!”

    光顾着背文章了,倒是忘了还有很多字都没学过。

    听了此话,夏继祖倒是主动解围,说道:“元鼎早就能自己读文章认字了,只是碰到生僻的才过来询问我!”

    “得此佳孙,当浮一大白!”

    这杯酒夏继祖倒是喝的爽快,而夏元鼎奉献了那么多,就只是得到了几句夸奖,付出与收获显然不成正比。

    不过,看到两个堂兄和王瑾萱看向自己崇拜的目光,也就知足了吧。

    很快他们几个小的就吃饱了,纷纷告辞离去。从傍晚就开始刮起了北风,让这个夜晚有些寒冷。不过谚语说道,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

    残月当空,只是不知人是否依旧!

    跟着两个堂兄睡一屋,临睡前元初和元杰还在问他很神勇的事,夏元鼎一直在应付,知道迷迷糊糊的睡着,也不知道最后说了什么。

    第二天一大早,夏元鼎就起来了,不早起也不行啊,睡得太久了,不自觉的就想起来。

    吃过早饭,夏继祖又和老友约定下次碰面的时候,就准备回去了。

    王导看着他们的马车消失在路口,这才收回目光,这时候旁边的儿子王济堂按耐不住了。

    他说道:“爹,您怎么这么草率的就把瑾萱许给了他们夏家,现在瑾萱还小,再等几年也不迟!”

    “鼠目寸光,元鼎你也看到了,爹想不出意外,必能成材,就算再不济,他们家现在跟我们家也是很般配的,你还怕瑾萱吃亏了不成!”

    王济堂心想,再说什么也无济于事,什么事您都定下了,我反对还有效吗!

    与此同时,夏继祖那边对这件事却是丝毫不提,昨晚最后他又跟王导跑去书房商议什么,两个儿子毫不知情,他打算等几年再把此事说出来,但也仅限夏守智知道,绝对不能告诉夏元鼎,以免他学业分心。

    此时,正在牛车上乐呵呵的夏元鼎,其实他不知道自己实际上已经被爷爷私自定下了娃娃亲,他还在幻想着什么大家闺秀,公主倾心的,这些梦总有破碎的时候。

第三十四章 六艺() 
欣赏了一路的风景,也是吃了一路的尘土飞扬,这个时代到处都是土路。

    就连三合县城,除了主要的大道或是用石板,或是用写不易起尘的东西铺上,一些次要的道路仍是泥土裸露着,平日人多倒是压的平整,一遇到下雨天可就难以出门。

    此时正是清明时节,有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可见这时候雨水比较常见,这次他们一行没碰到下雨,可以说是很走运的了。

    又看到了映柳河畔,两岸的柳枝倒影水面,又过了桥,阔别一日的杜山村就到了眼前。

    高大挺拔的杨树一棵棵静静地守护着小村落,牛车往西拐,向着夕阳朝着村子走去。

    一时间,夏元鼎突然感觉自己对这村子有了几分感情,可能这就是萌芽的乡情吧!

    “夏伯可是祭祖回来了?”熟悉的村民一见面就开始问候。

    “呵呵,回来了,我们不在时,村中没有什么事发生吧!”夏继祖回道。

    “哪有什么事发生,不过杜员外家倒是来了好多亲戚,听说是做过官的,怎么之前就没听说过呢!”这村民对杜员外家的亲戚有些好奇。

    “那是几十年前的事了,我当时都还年幼,你又怎么会清楚!”夏继祖说道。

    其实夏继祖也只是知道一点点,那还是杜远山无意中透漏的,想想当年,他也只是城中读书郎,又怎么会关注到这些呢!

    最终还是要各回各家的,下了牛车的夏元鼎飞奔在前,无拘无束的,他们家的新房子倒是显眼,看看烟筒还没有冒烟。

    “娘,姐姐,我们回来了!”这次他的声音比较大,力图让两人听见。

    “鼎儿回来了!”听到儿子的声音,夏李氏的声音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