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哉大明 >

第87部分

大哉大明-第87部分

小说: 大哉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皇帝陛下许诺,一定要为她讨回公道。因此梁惠妹就一直没有离开――她要亲眼看着皇帝陛下如何为她主持公道。再说了,姐姐去世之后,她就成了一个孤苦无依之人,真的是没有可去之处。

    “臣已经习惯,天一亮就再也无法安睡了。再者,臣也听说,那……”说着,骆养性用眼睛瞄了一下桌上白瓷大碗中的那些白生生的鸡子儿,“那东西不多,晚了可就没得吃了,”此前骆养性就陪伴圣驾日久,再次见面显得尤为亲热。而且他也知道,在这样不是非常正式的场合,皇帝陛下是不介意些许调侃的。

    “哈哈,好你个骆养性,原来是惦记着朕的鸡子儿啊!别担心,朕给你个‘特批’……”皇帝陛下又扭过头,冲着旁边的梁惠妹说道:“骆大人在的时间,鸡子儿管够,他能吃几个,就给他几个,不许克扣,”然后他又回过头,对着骆养性说道:“这总行了吧?”

    “奴婢遵旨,”梁惠妹也是凑趣,故意一本正经地答应着。

    “谢主隆恩,”骆养性也是适时接话。

    “可惜今天预备的不多,”皇帝陛下一边招呼着大家在八仙桌旁坐下,一边说道:“不过,朕也不会让你吃亏,喏,这两个是你的,”随着“叭儿叭儿”的两声,两枚白生生的鸡子儿就竖立在骆养性的面前,“朕的这两个……今天也归你了,”然后又是“叭儿叭儿”的两声,四枚鸡子儿就在骆养性的面前挤做了一团。

    “臣,不敢,”骆养性有些局促起来。

    “有什么不敢的,不就是两个鸡子儿吗?”

    “臣……”

    “别废话,吃掉,”皇帝陛下故意板起了面孔,“***,吃下去……也给朕好歹赶紧长点儿肉,就你这副尊荣……若不然有人还不得说朕是如何克扣臣下呢,”

    “臣骆养性,谢主隆恩,”虽然一直是玩笑的语气,可骆养性却已经不以玩笑视之了。

    他一边用两只微微有些颤抖的手剥着鸡子儿的壳,而喉咙却接连吞咽着什么,鼻孔也是唏嘘有声。

    八仙桌旁吃饭的人一时无语,旁边侍候的人也是蹑手蹑脚,整个餐室只听到咀嚼和吞咽之声。梁惠妹更是抿紧了两片薄薄的嘴唇儿,嫩白的脸蛋儿也仿佛是被红润涂抹了似的,两只眼睛也微微有些湿润。

    ――――

    “去做吧,”

    “是,臣骆养性遵旨,”

    当皇帝陛下的面前只有骆养性时,两人的面色都是出奇的凝重。两人也都知道,因为此刻做出的决断,大明王朝有多少人会被卷进漩涡之中,其中肯定也会有很多很多的人被这个漩涡所吞没。

    “那些事前的筹划……都落实了?”虽然明知若是做不到万事俱备,骆养性肯定不会亲自来御前请自己“定行止”,可他还是禁不住有此一问。

    “臣已经按照皇上的筹划布置下去,目前看来尚无必要做大的更改,”

    “嗯,也不用过于拘泥于咱们事前的那些筹划,地区不同,习惯不同,每个家族也都是各有各的实情,因此些许调整不仅是可以的,有时甚至是必须的,”

    “是,臣一定细心梳理,若是发现有何地方出现了偏差,臣也一定会因其势而力导之,只是……”骆养性有些欲言又止,似乎有些碍口。

    “朕既然将此事交付于你,自然就会放权给你,”从骆养性欲言又止的样子,皇帝陛下看出他在什么地方还有着顾虑,而对此皇帝陛下也是要格外慎重,此例一开,或许后患无穷,可目前又确实找不到更好的方式,“有些事情……朕知道,根本不容许往来请示,事急从权,你就仔细去做吧,只要你的本心无他,即使偶尔出了差错,朕也不会揪住不放,”

    “臣叩谢皇上的信任,臣的衷心,日月可鉴,臣也一定不会辜负皇上圣恩,”兹事体大,而范围又是无比广阔宽泛,一旦发动就没有任何的缓冲。其中,肯定有着事前预想不到的情况。若是出现此类计划之外的变故,再要“请旨定夺”,根本就是不可能。

    而“事急从权”的要求,做为臣下是绝对不敢主动开口提的。尤其是涉及到动用军方的事情,就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谁敢轻言,抄家灭族都是分分钟的事。

    “朕的这番话,也希望你给手下的那些人交代清楚,”

    “臣领旨,”

    “还要给他们讲清楚,仅限于此事,”

    “臣一定铭记在心,不敢稍有惘纵,”骆养性知道,皇帝陛下的意思,可不仅是对自己的那些手下而言。因此,他也首先摆明了自己的态度。

    “嗯,朕对你还是信任有加,”

    “臣铭感五内,”

    “在凤翔府多呆几天吧,好好休息一下。凡事不必急于一时,尤其是你,陛下得沉的住气,越是到了关键的时候,越不能操切从事,”该说的都差不多已经说完,皇帝陛下嘱咐几句,就打算结束这一场奏对了。

    “臣谢过皇上,”

    骆养性确实又在凤翔府多呆了几天。可若说是休息,那也不过是嘴上说说而已。

    既然已经决定开始做,那就肯定不得闲。别的暂且不提,只是那海量的讯息,大多都是要提前传递出去。尤其是偏远地区,更是要留有足够的时间余地。

    随骆养性而来的锦衣卫竟有数百名之多!做为同殿之臣,本来徐光启还想瞅机会与指挥使大人提醒一下,劝告他不要过度张扬。哪知道还未等他开口,那数百名的锦衣卫就被三五人不等地、分散着派往了各地。也就两天的工夫,来时犹如众星捧月的骆养性,几乎就变回了孤家寡人。

第170章 龙翔潜邸1() 
    近期圣驾即将回銮的讯息传出之后,很多人都像是要卸下一个巨大的包袱那样,大大地舒了一口气。(。。l

    至于何时起驾,以及具体的回銮路线如何,那可就不是一般人能够知道的了。

    什么?去打听打听,打听什么?打听皇帝陛下的行踪?你是不是不想活了?皇帝陛下的行踪也是什么人都可以打听的?难道你还想刺王杀驾不成?

    确实,很多人感到即将解脱,可还是想确知圣驾回銮的事情。而他们如此岌岌,也确实不是想要图谋不轨。他们的目的,真的只是感到能够确切知道那位爷何时离开陕西,他们的心里才觉得更妥当了些。

    不管怎么说,尽管还不知道具体的时间,也不知道具体的回銮路线,可总算是有了去除这块心病的希望。

    可在希望真正变为现实、真正能够将郁积胸中的那股气彻底宣泄之前,也还要有段难熬憋闷的时间。

    因为皇帝陛下的出跸和回銮,安全问题绝对都是一等一的大事。因此,不仅京畿与陕西两地,包括之间的山西、河南和北直隶,甚至临近的四川、湖广、山东都是处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氛围中。

    尤其是各地的卫所,更是犹如剑拔弩张、如临大敌。不过,好在自从皇帝陛下出行以来,各地的卫所已经慢慢适应、并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京城派出的锦衣卫的进驻。

    此番圣驾回銮,只是将一直绷紧的那根弦,再行收紧一些罢了。等过了这一阵子,大家不是又都可以放松下来吗。

    各地都司衙门的都指挥使、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以及各守御千户所的正、副千户和镇抚等地方上的军方大员,对于京城锦衣卫的登堂入室、喧宾夺主都是敢怒不敢言。

    因为有“圣驾安危”这顶大帽子在那儿压着,任谁也不敢稍显异议。

    “哼,这下若是再出现问题,可就找不到我们的头上了。”某种程度上,这种观点几乎就是他们所有人的共识,也是他们足以自慰的籍口。

    因此,对于那些京城锦衣卫拿着鸡毛当令箭的行径,他们大多都是嗤之以鼻,对于部下兵丁军户整天不是“被”整训就是“被”演练,他们大多也都是袖手旁观。

    做几天甩手掌柜也好,等这帮子锦衣卫撤回去之后,那些兵丁军户就会知道自己这些人的好了。

    与此同时,各地官府也是将绥靖地方做为这一时期的头等大事。他们都是企盼着自己的治下,在此期间千万不要出现什么风吹草动之事,因此安民告示和各项惠民举措也是不断地颁布施行,目的也是忍过这段时间再做道理。

    令所有这些人大跌眼镜的是,就在各地官府和军方扰攘不已的时候,皇帝陛下一行,却已经从陕西悄然起行。并且像来时那样,只在八名随扈人员的护卫下,神不知鬼不觉地就返回了京城。

    圣驾返回京城不假,可并没有进入紫禁城的皇宫,也没有入驻京城里的信王府,而是直接去了西山。

    皇帝陛下此举的目的,自然是要隐匿自己的行踪,或者说,至少要在一定时间之内,让外界还是以为圣驾仍然在外。

    之所以刻意如此,还不是……为了那件大事发动之时,皇帝陛下能够以闪电之势坐镇朝堂,以镇饬可能的反对、甚至可能的反抗。

    经过前段时间的修建与整饬,西山军营基地已经颇具规模。

    站在一个山坡之上朝那个方向一看,一切尽收眼底。

    一侧是兵营,一排排的屋舍整齐壮观,屋舍的前后及旁边都是大块的经过修正的空地,用于兵丁的操演。

    隔着兵营一箭地之外是靶场。这个靶场不大,是专用于火铳试射和操练之处。而在更远一些的地方,火炮的试射靶场也已经初具规模。

    因为有孙元化孙大人带领,因此在这个山坡上负责警戒的兵丁并没有上前阻止窥视。

    可没想到的是,自己虽然已经网开一面了,对方却得寸进尺,竟有人前来要把他们这些警戒之人驱赶开一些距离。

    没办法,人家不是亮出了锦衣卫百户的腰牌了吗。因此几人虽然嘴里嘟嘟囔囔,可还是不得不挪开了地方。

    张玉等八人也随身携带着百户的腰牌,也是皇帝陛下一行进驻西山兵营之前,早已设想好的最大限度掩饰行踪的一个办法。

    西山的这个地方,不止有兵营,而且还有兵仗局和军器局的研制基地,因此盘查甚严。

    皇帝陛下一行虽然都是身着便装,出入此处肯定也会遇到盘查。若是动辄出以锦衣卫千户的腰牌,势必引起不必要的揣测,因此就难免泄露行踪之虞。

    其实,他们八人的身上,锦衣卫小旗、总旗的腰牌也都是一应俱全、应有尽有。为的就是在不同的场合,可以有不同的“吓人”招式。最为关键的是,既要“吓人”,却又不能“惊人”,这才是真正目的所在。

    “托皇上的洪福,目前从铸造和试射的效果来看,八磅炮和六磅炮都很是令人满意,至于十二磅和十六磅……目前看来,还有些难度,”待指点了目力所及的那几处地方之后,孙元化对皇帝陛下奏报着。

    发射的炮子越重,对炮体的要求肯定也是越高。别看从八磅到十二磅只是增加了一半的重量,可对炮体的要求却提高了不止三两倍,因此十二磅以上炮体的铸造难度相当大。以目前大明王朝这个时期的冶炼水平和技术,的确有些强人所难。

    如此说,并非就此断定无法铸造那些超级大炮。若是要求不那么严格,倒是勉强可以铸造出来。可那也多半只是样子货,且不说精准度了,相当高的炸膛比例就令人难以接受。

    “朕看……不必亟亟于那些庞然大物,孙爱卿何不致力于目前现有的……或许,或许抛开眼前这些……更有潜力可挖,”皇帝陛下虽然也并非能言善辩,总的来说口齿也还算是伶俐,可没想到此刻却一时磕绊起来。

    这是因为皇帝陛下的大脑中,忽然出现了另外的一种设想。这种设想一旦实现,肯定会使大明王朝军队的野战能力有一个巨大的提升。

第171章 龙翔潜邸2() 
    若是早知有朝一日自己会回到几百年前,在那一世时王复徟肯定会选择做一个炼钢工人之类的技术人员,而不是去做一个什么半饥半饱的县城公务员。真的,即便是那世的土法炼钢,恐怕也比眼下的冶炼技术高着不止一个等级。

    但是,皇帝陛下此刻却不是为此感到懊悔。

    他是在考虑一个问题:既然现有的技术无法达到铸造精良的红衣大炮之类超级武器的程度,那为何不将有限的物力财力用于制造次一级利器方面?

    比如说,四磅炮,甚至更小一些的三磅两磅炮……诚然,这等级别的火炮,杀伤力是远不如那些八磅、十二磅火炮的,可若是辅以灵活性和机动性,那威力岂不是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吗?

    重炮的作用,无疑是在攻城拔寨、攻城略地方面,可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