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哉大明 >

第80部分

大哉大明-第80部分

小说: 大哉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现实的社会里,高迎祥也并非完全“务虚”,归根结底,本质上他还是一个极其“务实”的人,而且也是凭借着扎扎实实的“务实”精神,他高迎祥才走到了今天这一步。因此,可以想象的是,接下来高迎祥还是准备干点儿“实事儿”的。

    高迎祥采取的第二步行动,就是准备对安塞县进行一次远距离的袭击,最大限度地扰乱家乡父老的安定生活。

    逻辑就是如此简单——你那儿安定了,我这山头的日子可就没法儿过了,因此我要想过安定的日子,就必须将你们的日子彻底搞乱。

    别说高迎祥不愧是山上的老大,还是有些不同常人之处。

    这想法已经提出,就遭到了手下得力干将王大梁的强烈反对。

    但是,可惜的是,王大梁的反对理由虽然充足而且不容辩驳,可因为某种难以宣之以口的原因,王大梁并不能理直气壮地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因此他的态度模棱两可,言语也显得支吾其词、不得要领。

    而高迎祥是这样对大家进行分析的:这次袭击行动的最大的不利因素就是距离远,而这也恰恰就是他们最有利的条件。

    因为距离远,所以官府根本不会朝这方面想象,因此也就增加了他们这次行动的突然性,成功的可能性也是非常的大,基本接近万无一失。袭击的效果肯定也是丰硕的,可喜的,是能够最大限度破坏安塞县的宁静的。当然了,在山上公开的说法是“解家乡父老于倒悬”。

    既然没有反对的声音(只要能够争取到不“出山”的权利,王大梁觉得自己就没必要坚持反对下去。),高迎祥就开始准备行动。

    当然了,首先还是挑选参与的人员。

    这次行动,除了高迎祥自己,其他安塞籍的人员一个都不带,所带领的人员,都是他来到延庆府之后新加入的英雄好汉。

    但是,令高迎祥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率领着人马甫一离山,王大梁就率领着……哦,不,是剩下的那些安塞籍的弟兄们纷纷找到他,吵吵嚷嚷地要他领着大家回家去。

    看来高迎祥再如何低调,也是过高估计了谎言的效用。

    一方面是群情汹汹不可遏止,另一方面王大梁也是非常害怕高迎祥回来——如果能够的话——之后,肯定要找他算账。因此,做为二当家的王大梁,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在“自己走”还是“一起走”这二者之间,终于聪明地选择了后者。

    走,是一定要走的,就是大当家的,也肯定不会放过他。

    因此,高迎祥带来着第一批人马下山之后不过两天,王大梁就带领着山上的剩余人员、或是让他们簇拥着,也离开了他们的基地。

    王大梁率领着的这些安塞籍的人员,本来也没有其他目的,因此路途中就不太避讳人群,他们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关于陕西、关于他们家乡安塞县的消息。而且随着越来越接近陕西地界,他们自己也看到了一些就是几天前也不敢相信的事情。

    最早的那些谣言多半已是能够、或者是可以看到的现实,而后来王大梁带回去的讯息,可就是根本不靠谱的虚妄之词。

    渐渐的,大家看向二当家王大梁的目光,就夹杂了很多不“友好”的成分,有几人甚而至于要对他老拳相向。

    因为落草的时日尚短,此时的所谓流贼,除了极个别的具有着较高的“职业素养”,绝大多数还没有彻底脱去“流民”的本质。他们的目的,也仅是“吃饱饭”,或是“有饭吃”,而“做大事”、或“谋大事”的思想,根本与他们毫不沾边。

    因此,明知道家乡就有“有饭吃”和“吃饱饭”的讯息,王大梁竟然不仅对他们进行了残忍的隐瞒,而且还编些其他的瞎话来忽悠他们……仅仅是横眉冷对是轻的。

    咱们当初抛家舍业地从了高迎祥和王大梁,图的不就是每天能够弄个“肚儿圆”吗?怎么的,现在明明有这样的机会,有这样的讯息,竟然藏着掖着不告诉咱们,那咱们也没必要给你客气了不是。

    王大梁看出了不妙,因此赶忙将所有的责任全都推到了大当家高迎祥的身上。

    这倒并非王大梁无中生有、冤枉了大当家,自然也并非事实的全部。不过,事急从权嘛,王大梁也不是脑筋僵化之人。

    其实,众人已经无心听取王大梁的任何解释,别说是二当家,就是大当家的在场,恐怕也无法阻止大家的归心似箭了。

    而大当家高迎祥,此时也正在心里大骂王大梁。

    高迎祥带领着手下,虽然是小心翼翼,专拣那些背人的小道,可一路行来倒也顺利。

    但是,越接近陕西地界,他越是感到情况不妙。因为各地卫所的兵丁几乎全体出动,各关卡要道的盘查也比以前严密了许多。不过,对于从小就出没于三秦大地的高迎祥来说,这也仅是增加了一些难度而已,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挡他们向安塞县进发的脚步。

    这一日来到了延安府肤施县境内,再向西北方向二十五里,就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安塞县了。

    这里离着家乡已经很近了,高迎祥年轻的时候,这些地方都是经常来往的,因此对他来说,这里就和家乡基本没有什么区别了。

    接下来,决定高迎祥命运的时刻,就要到来了。

第1卷 第一五八章 安塞鼙鼓3() 
高迎祥虽然没有多少谋略,可也并非莽撞之人。

    一路行来,路途中的所见所闻,使他开始时的那股气势汹汹的劲头儿,此时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因此,本来还想大大地、狠狠地折腾一番,也变成了打一记黑拳就跑的策略。

    要说到打黑拳,这可是高迎祥们的专长。

    把其他人藏好之后,高迎祥独自一人到了一处村镇。

    他是安塞县的口音,变身为一个在外游荡多年、现在又想返乡的游子前来打听一些有关家乡安塞县那边的事情,听起来也是合情合理,因此人们不仅都没有怀疑,并且主动热情地提供帮助。

    所以,高迎祥没有费多少事就已经打听清楚。从肤施县向西北方向心走二十五里,进入安塞县之后,就有一处流民安置点,也就是朝廷安排的开垦荒地的地方。现在那个地方的流民,已经接近六百名,并且人数还在不断地增长。

    到目前为止,高迎祥的此次冒险行动还算是比较顺利。原因有两个,一是有他这个熟悉地形的当地人带领,可以最大限度地绕过一些关卡。二是他们的人手实在太少,总共十几、不到二十个人,因此行踪也比较容易隐蔽。

    若是知道以“外地流民,投奔某某地方”的名义,他们这二十来人,完全可以大摇大摆地行走在官道上、并且还会有人主动接济食物时,高迎祥不知是不是要悔青了肠子。

    无奈,这是他们无法想象的事情,也是他们从来没有、也不敢想象的事情。

    高迎祥在村镇上的时候,看好了一家出售桐油等易燃之物的店铺。之所以看中这一家,是因为其位置比较偏,而且周围左近基本没有什么邻居。

    天黑之后,他有叫了几名手下,把那家店铺劫了。店主及家人都是一刀了账,店内的易燃之物全都洗劫一空。

    二十五里地,不用两个时辰就能轻松赶到,因此他们一行来到安塞县的这处流民点时,也不过刚交丑时(凌晨一点)。

    此时,劳作了一天的流民们都已经进入梦乡。

    人常说,吃得饱睡得着,这话一点儿不假。

    或许是夜深人静的原因,也或许是几百人聚集在一起的原因……可那些流民的鼾声也不至于如此雄浑、几达嘹亮的程度吧,这也太夸张了吧!

    刚刚接近流民们晚上睡觉的那几排房屋,一阵风吹过,高迎祥他们就被这种奇怪的、犹如隐雷般的声音震撼住了。

    “TMD,是鼾声,他们竟然在打鼾!他们竟然如此放肆地鼾声如雷!不知道有劫道的来了吗?”在仔细倾听了一会儿之后,还是高迎祥首先分辨出了声音的来源。

    “这不奏是些泥腿子吗,凭什么比我们这些‘劫道的';都吃得饱、睡得着!真是岂有此理!”

    “都俩月了,我连一顿饱饭还没吃过呢,”

    “就……就是,我们……我们那什么下山的时候,不才吃个半饱吗?”

    不由得他们不“义愤填膺”,简直是“太刺激”了。

    那声音本来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曾经非常的熟悉,因此并不难以分辨。可分辨清楚之后,一股股更加不可遏止的怨气,在他们的心头迅速蒸腾,冲昏了他们的头脑,搅乱了他们的心智。

    就是这些泥腿子,若是平时,在他们的刀枪棍棒面前,还不是一个个瑟瑟发抖、哀叫饶命的份儿!现在竟然就这么四仰八叉地躺在床上,肆无忌惮地发出如此恼人的声音,实在是令人难以忍受。

    “对,烧死他们!”

    “烧死这些泥腿子,让他们再这样放肆、再这样放肆地打鼾!”

    若是徐光启正在现场,看到这些人如下的行为,一定会急速地点过胸口和额头,然后说道:“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

    高迎祥等人,也的确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反正当高迎祥等人逃离这处地方的时候,有几间房屋开始冒出了明火。

    因为没有足够的砖石物料,因此当初为流民点搭建房屋时,多是以木板为主,里外再辅以草席糙纸予以密封,可以起到阻挡寒风灌入的作用。

    就这样,天干物燥再加上风势助威,火势蔓延的速度和程度,比高迎祥们预想的都要快速和猛烈。

    在房屋内沉睡的泥腿子们,根本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儿。

    一是因为根本没有想到,警惕性基本等于无。二是也从未经过这方面的演练,因此出现火情时,也根本不知如何应对,只知道自己拼命逃出就是最正确的选择。

    烟熏火燎、再加上拥挤踩踏,出现一些伤亡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因为在现场左近发现一些用于盛放桐油易燃物的坛坛罐罐之类的东西,因此此次火灾,迅速就被定性为有意纵火的恶性事件。

    这下可麻烦了!

    高迎祥摊上事儿了!

    高迎祥摊上大事儿了!

    要说这天下的百姓黎民,最是容易满足,也最是容易得过且过,只要让他们能够有一口饭吃,他们本不会过分需求些什么。

    可是,若是连这种最基本的需求都无法满足,那后果也是相当的严重的。具体就不提了,反正“载舟覆舟”之说也是经过了数次验证,并非完全的虚言恫吓。

    同样的道理,如果黎民百姓刚刚吃饱肚子,忽然有一个家伙又不知从哪儿窜出来,恶狠狠地要打碎他们的饭碗,那……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高迎祥没有想到,自己的一次冲动行为,竟然招致了无比惨痛的后果。

    而更令陕西地方官府、甚至大明朝廷也都没有想到的是——原来百姓是那么的……可爱!

    安塞县流民安置点发生有人蓄意纵火事件的讯息传出之后,整个安塞县、整个延安府、甚至整个陕西都被激怒了。

    “这是要砸我们的饭碗啊!”

    “这是不想让我们活啊!”

    纵火者的目的,就是要破坏目前陕西赈灾的大好局面,这是昭然若揭、不容狡辩的事实,因此并非乱扣帽子。

    “既然他们不想让我们活,我们也就别让他们活了!”

    “对,既然他们要砸我们的饭碗,那我们就干脆将他们吃饭的家伙也砸烂了吧!”

    有这样同仇敌忾的陕西父老,惹下大事儿的高迎祥们虽然得意从现场逃离,可若要从三秦大地消失,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了。

    当人们瞪起眼睛时,任何蛛丝马迹都不会错过,何况是二十来个要吃要喝、而且从未登记在册的人。

    “冲动是魔鬼!”这句名言,再次证明了它的价值。

第1卷 第一五九章 天子嘱托() 
不知侥幸逃离纵火现场的高迎祥等人,如何才能逃离陕西数百万父老乡亲的怒火。

    我们将拭目以待。

    延安府安塞县的这次纵火事件,造成了三处棚屋烧毁倒塌,近三十名流民受伤的后果,幸好没有出现人员死亡的情况。伤者中,大部分是因为拥挤倒地而造成的踩踏伤,少部分是烧灼伤,但好在都不是多么严重,稍微加以治疗就可恢复。

    但是,虽然造成的损失和伤害不是多么严重,可其影响却是极其恶劣。

    这是自朝廷在陕西实行赈灾以来,发生的第一起蓄意破坏事件。如果不加以严厉的制止,恐怕效尤者众矣。

    因为此前钦差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