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哉大明 >

第66部分

大哉大明-第66部分

小说: 大哉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谓成亲不久,丈夫就因病去世云云,也都是她们婆媳二人的自说自话,旁人无一可以作证。

    有的人说小寡妇是跟着一个男人离开的,有的说是与好几个男人一起离开的,不过,此后就犹如黄鹤一去不复返,这倒是众口一词。

    想起那个小寡妇曾经“一定等着他”的承诺言犹在耳,现在人却是不告而别。张秉回家琢磨了三天,终于明白过来——很有可能……自己是被这个外表看起来娇的女人欺骗了。

    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让一个女人给骗了。

    做为一个堂堂的男人,他感到这是无法忍受的、是巨大的耻辱。他在心里暗暗发誓,如果将来自己能够“成就大事”,一定要让天下的女人尝到水性杨花的后果。

    若是皇帝陛下了解了他在这个阶段的心理变化,恐怕就对后来的那场空前惨烈、灭绝人寰的屠川事件,以及使用极其残暴的手段戕害川中妇孺的昭昭罪恶,大概能够找到一些缘由。

    到目前为止,虽然因为某些因素、甚至某些重要因素注入了这个时代,很多事情都因此而改变。可张秉的命运轨迹也似乎并未受到影响,还是按照冥冥中的安排发展着。

    走投无路之际,张秉决定去投军。

    只要自己愿意,这个时代转入军籍还是比较容易的。只要加入到边军中去,有边军这顶大帽子护着,就算是延安府赵家也不能轻易就把自己怎样。如果自己足够努力,运气也足够好,指不定就能在军旅中闯出一片天地。

    但在临行之前,他竟然鬼使神差地来到葛瞎子的挂摊上去算一下,看看自己到底是否适合军伍生涯。

    ————

    后来张秉把自己打算投军的意图对葛瞎子一说,算命先生竟然也是一叠声地赞同。

    因为葛瞎子看张秉像是很识一些字的样子,而且身板结实四肢灵活,显是曾经练过。最为关键的是,葛瞎子手眼并用,将张秉的尊荣觑了个仔细。

    此时的张秉年轻,尚未蓄须,颌下只有软软的胡须,虽然“黄虎”的名头尚未被人所知,可看上去的模样也算雄奇。再加上刚才了解到,这个年轻后生竟然还能识得一些字,这在军伍中绝对算是稀缺资源,肯定能够有所作为的。

    说实话,葛瞎子一生全指着一张嘴忽悠人讨生活,而他下面说出的话,绝对出自真诚,绝非为了多赚取几文铜钱。

    “小哥相貌堂堂,又识文断字,虽暂时蹉跎,可切莫抛弃了心智,”说到这里,葛瞎子为了表示重视,表示是经过了自己的慎重思考,有意沉吟了一下,然后接着说道:“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小哥日后定能成就一番事业,来……”葛瞎子心血来潮、意犹未尽,非得来个买一送一,“来,小哥有何愿望,瞎子一并满足,嘿嘿,不多收钱的,”

    看相算命都有很多窍门,掌握好了就能少受很多的打。“千万不要把话说死”就是其中最主要之一,而“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基本就是此类人的口头禅,也是避免挨打的、响当当的挡箭牌。

    葛瞎子本来对于这位小哥很是笃定,看好他将来肯定能够出人头地,开出八面威风的局面。但是,几十年养成的习惯,很是让他将那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的口头禅顺嘴带了出来。

    也亏得葛瞎子有这么一个小小的失误,才保全了他今天这一卦的完美。

    因为,就在一会儿之后,真的就有意外发生。

    “小子想有个重新开始,不知先生有何教我,”年轻后生浑不在意,依然执着于自己开始的想法。

    “好,改头换面,哦,不,是重打锣鼓另开张,好,不知小哥如何称呼?”葛瞎子一边顺口咧咧着,一边在心里琢磨如何才能令他“重新开始”。

    “小子张秉,”

    “张秉,是……”

    “弓长张,秉公秉政之‘秉';,”

    “张秉……嗯,不若改下名字吧,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先从名字开始,应该能够博个好彩头的,”

    “那麻烦先生了,”

    “秉是持、或是握之意,不若秉忠,嗯,对堂上大人、帐中的大人秉持忠心,如此必视为心腹……好名字好名字,阁下若是有志从军,秉持一份忠心,上司定能依为心腹……”

    “秉忠……秉持忠心,嗯,那谢谢……”别看就加了这么一个字儿,可张秉感觉就是要好一些。张秉嘴里念叨着自己的新名字,对葛瞎子表示着感谢。

    “唉,何若献忠,”葛瞎子似乎又有了新的发现,说话的声音也随之高亢起来,“就叫张献忠吧,将一颗忠心毫无保留地献给将军大人……”说完之后,葛瞎子那迷迷瞪瞪的两只眼睛似乎都要放光,他自己都要佩服自己的急智了。

    “献忠!忠心献给将军大人,这个名字比那个秉忠又要好……”

    “拿下!与我速速拿下!”

    张秉兀自比较着“献忠”和“秉忠”的区别,一声声调尖利而嘶哑、几失人声、且近似歇斯底里、声嘶力竭的叱呵,在卦摊儿的旁边陡然响起。

    随着这一声叱呵,卦摊儿左近区域,刹那间就人影激射,飞沙走石。

第1卷 第一三零章 搂草又逮到一只兔子3() 
在大明王朝的这个时代,对于李自成和张献忠这种出生于零零后、而且在当时尚无显著“反迹”的、二十郎当岁儿的年轻人,能够给予足够重视、必欲除之而后快的,有且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大明王朝的皇帝陛下。

    不错,发出这一声歇斯底里叱呵的,就是与张玉等四名护卫在延安府微行的大明王朝皇帝陛下。

    与此同时,皇帝陛下还用手指着站在挂摊前面的张秉。而他自己都不知道的是,因为激动,因为紧张,或许还有着些许的亢奋和惊奇,鬼都不信的手指、手臂、甚至整个身体都处在不停的颤抖之中。

    在刚刚过去的大事件中,张秉本来是属于一枚小小的棋子的。虽然必不可少,可总免不了被轻视,因此除了与他有过直接接触的叶荣生等人,其他人或许连个印象都没有。因此,不要说皇帝陛下从未见过此人,就是身边的锦衣卫千户也是从未谋面。

    可是,这些都无足轻重。在这个时代,皇帝陛下只是听到“献忠”这两个字,就已经很能起到“提神”的功效了,何况这个人还是姓张!

    如果只是杀官造反,皇帝陛下或许对这个姓张名献忠的人并没有多大的“成见”,因为就连皇帝陛下自己都认为,有些官实在是死有余辜。只是,造反就免了吧,在其位谋其政,谁让他是大明王朝的皇帝陛下呢?

    可张献忠降而复叛,叛而复降,视朝廷为法度儿戏、视皇帝陛下的好生之德为时有时无的饰物,实在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然而,最不能容忍的,还是他在四川犯下的灭绝人伦的滔天罪孽,其行径简直禽兽不如,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宽宥的。

    幸而今天偶然遇到,真乃大明王朝莫大的幸事。皇帝陛下怎能不心惊肉跳、如临大敌、精神亢奋呢。只是有些遗憾、有些丢面子的是,堂堂的大明朝皇帝陛下,为这么一个已经失业、而且正处于惶惶如丧家之犬的捕快而失去常态,事后好一段时间他自己兀自脸红不止。

    皇帝陛下有些失态,而张玉等四名护卫却着实被皇帝陛下惊人的反常举动雷了个外焦里嫩。

    此时,路上的行人也逐渐多了起来。他们四人随皇帝陛下微行,精神从来都是高度紧张。只不过他们的精力和目光都是向外的,关注的是路边的民居和路上的行人,以期若有不轨之人欲行不轨之事,他们可以及时发觉,并将不轨之人或不轨之事扼杀在他娘的肚子里。

    他们只用余光照顾皇帝陛下本人,以此保持同样的行走节奏。

    他们刚才确实看到了皇帝陛下的脚步慢了下来,因此也随即放慢了脚步,而注意力却也始终关注着外围的情况。

    就在这个时候,皇帝陛下的一声叱呵,陡然在他们耳边响起。如果不是久经考验,首先受到惊吓的,恐怕就是他们四个人了。

    不过,他们四人不仅功夫一绝,且心思反应也是一流,绝对不能以常人度之。四人顺着皇帝陛下的手指望去,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卦摊儿的那主客二人。

    看是看到,可他们却不信。他们不相信皇帝陛下就因为这么两个人,就发出那么歇斯底里的叱呵……不可能!

    他们又仔细一看,“哦,原来如此!”皇帝陛下的手指是在指指点点,并没有固定在那二人的身上,旁边的行人和店铺中出入的主客也都在其笼罩的范围之内。

    “这还差不多,”

    一俟确定了目标,他们的反应迅如脱兔,几乎就在一眨眼之间,挂摊周围五丈之内,已经没有站立着的人了。不是吓跑了轰跑了打跑了,而是遵照皇帝陛下的口谕,全部都被拿下了。

    从皇帝陛下发出那一声叱呵,到三名锦衣卫千户兼皇帝陛下的护卫将一众人等拿下,也就是——拿后世的记时标准——不到五秒钟的时间。

    一阵微风吹过,刚刚荡起的尘埃稍许飞散,眼前的画面似乎定型——三名锦衣卫千户,每人的两只大手,差不多都是揪住了三四个人,膝盖下面和脚底下也还有一两个人正在苦苦挣扎,其中自然包括了算命先生及其客户张秉。

    这些瞬间被擒住的人,开始的时候兀自不明所以,正自己走着自己的路呢,忽然就被人扣住了手腕;正与摊儿上卖家讨价还价之际,忽然膝盖一麻就被一脚踢到在地……这,这到底是恁么回事儿啊?!

    可之后他们就马上明白自己是被人生生活捉,可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却是一头雾水。因此,尽管他们的身体已被牢牢控制,可四肢却仍然四处抓挠着,就犹如螃蟹或者蛤蟆奋力挣扎不已。

    锦衣卫护卫可不知道皇帝陛下手指的只有一人,急切间自然也无暇探问究竟,因此皇帝陛下所指指点点的那个方位的所有目标,就全被当做了袭击的对象。

    锦衣卫的办事宗旨本来就是宁杀过勿错过,即便冤枉了十个八个的……那也叫冤枉,这可是大明朝的皇帝陛下……况且他们心中只有皇帝陛下,只有皇帝陛下的口谕,只要是皇帝陛下发出的谕旨,即便是上刀山下火海他们都不会皱一下眉头,遑论这几个衣衫不整之人。要是连这点儿差事都办不好,那还不如早早回家抱孩子去呐。

    即便事后发现是真的冤枉了,大不了再放了就是。

    张玉的头脑一直保持着极度的镇定。他没有扑向那些目标,但也不是说他的反应就迟钝。当皇帝陛下发出叱呵之时,他是最先做出反应的,可他并不是合身扑向目标,而是向皇帝陛下的身边跨近了几步。然后他一面两眼迅速地扫视着远处,一面张开六识,探查身边左近有无异常状况。

    张玉的首要任务,并不是执行皇帝陛下的指令,而是保护这位爷的安全。要是皇帝陛下的安危出现问题,他就是有一万颗脑袋也不够砍的。

    即便再加上老家的那一百多口……那也还是个不够。

第1卷 第一三一章 洪承畴独对1() 
大明王朝的两个最大的****因素,李自成和张献忠都已经被拿下。

    皇帝陛下感到很是侥幸。

    若不是自己有那么清晰准确的“先见之明”,没有人会把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两个二十郎当岁儿的人,当做巨枭来对待。

    李自成倒也罢了。

    张献忠目前的所作所为,最多不过是行为不检的公务人员,一番诫勉谈话足以警示,距离“双规”的“待遇”,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可是,皇帝陛下并不打算让这个人再留在世上。尽管对于这个时候的张献忠来说,的确有些冤枉。但若果考虑到大明的子民,会因此减少了很多很多的苦难,大明王朝也能够减少很多很多的生灵涂炭,皇帝陛下也并没有感到任何的心理压力。

    (本卷卷名“除三害”,至此两害一死一囚,可以说对大明王朝已经再也构不成危害,因此三害去其二。其实枯藤如此安排,是忍痛做出的决定,因为两个重量级角色的过早陨落,绝对可以导致本书的篇幅以数万字、或许十数万字、甚至数十万字的规模减小,各位大大肯定知道这会意味着什么!但是,枯藤明知如此,还是义无返顾地如此安排,究其原因,实在是因为不忍自相残杀的现象出现,即便这种自相残杀的现象只是出现在虚构的文字中。不管是官兵还是流民,总是大明的子民,总是炎黄的子孙,相互仇杀之事,即便是嘴上说说,也并非我之所愿。各位大大以为然否?谢谢各位大大的谅解。)

    ————

    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