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哉大明 >

第29部分

大哉大明-第29部分

小说: 大哉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灾鞯赝肆顺隼础

    那四名随从看主人已经把三位请了进来,自然不好再强行逼退对方。可因为职责所在,又不能让自己的主人身处险地,因此就想上前,也不管主人愿不愿意,一起簇拥着离开。

    “这位兄台,可否……”其实大胡子大汉已经瞄见了那四名随从的动作,可他却装作浑然未觉,一门心思要与这个年轻的权贵……子弟搭讪。这也是他刚才压抑着心中的不适,进到里间的真实目的。

    “哦,兄台有事?”没想到年轻人竟然很快就接口,并且一副兴味盎然的样子。

    “兄台可否……可否帮忙推荐一下,说实话,在下对这些东西不太在行,不知道是否货真价实?”对于那四名随从瞪过来的恶狠狠的目光,大胡子大汉却置之不理,兀自说道。

    “放心吧,这里的东西每样都是真品,价钱也绝对比别家便宜,你绝不会吃亏上当的,”年轻人热心地推销,竟似是自家的买卖那样上心。

    说起来,这也确是这个年轻人的自家买卖,因此推销起来也格外来劲儿。

    今天的早朝事情不是很多,因此卯时(早上五点至七点)上朝之后,仅用了一个时辰就处理完毕。

    进完早膳之后,皇帝陛下就四名千户的随扈下,出了东华门。承天门是正门,可那里的护卫眼都尖着呢,而且承天门外都是六部和五军都督府扎堆的地方。虽然每次微行皇帝陛下都是便装,可也免不了被官员们发现。之后满朝文武很可能就大惊小怪起来,折子肯定接连不断地上,又是谏劝又是弹劾,搞的如临大敌。

    今天好不容易朝仪结束的早,皇帝陛下就想趁着街市行人较少的时候,到自己刚开的铺子去看看。

    看到自己亲自命名的店铺,皇帝陛下非常具有成就感,因此进到铺子里面之后,看看哪里都感觉非常亲切,流连了很有些时候了,还是不忍离去。

    现在终于有一位顾客光临,皇帝陛下当然要热情接待了。

    “哦,真的吗?那可要好好挑几件了,”大胡子大汉向后面招了招手,“你俩也过来看看,有什么喜欢的尽管拿,别给你哥哥省着……”

    在哥哥的招呼下,那对双胞胎也凑上前来,对着摆设的各种饰物品头论足起来。彼此离的近了,皇帝陛下更加肯定这是两个雌儿了。因为两人身上散发出的那种体香,绝不是一个男儿应该有的。而且,看出来是因为太过引人注目,她们才没有怎么打扮,可素面示人更是她们这个年龄的优势。那大大的眼睛、薄薄的嘴唇以及那细嫩的肌肤,无一不是浑然天成。

    而皇帝陛下似乎对此视而不见,他所贪恋的是看着顾客照顾自己生意的那种感觉。这种感觉的魔力是如此的强大,即便因此屡受伙计的白眼儿,他都丝毫不以为意。

    伙计是皇帝陛下叫过来的。因为他有的只是一片热诚,对于自己货物、尤其是女人饰物的情况他几乎就是一问三不知。没办法,为了留住这位客人,他就把伙计叫过来,让他给客人详加解释。

    看到真的有客人要掏腰包了,伙计的脸上终于有了笑模样。可对于这位一直在旁边碍手碍脚却又只看不买的人,伙计的心里自是讨厌至极,因此在向客人介绍情况的间隙,没少向旁边甩过去白眼儿。

    随扈们看这伙计也忒不像话了,也忒无理了。别说是这位爷了,就是他们自己也从未享受过这种“待遇”,因此他们的胸腹间一直在起伏不定。如果不是皇帝陛下一再暗中摆手制止,他们早就一拥齐上,三两下就会将这个小伙计捶成肉饼了。

    看皇帝陛下一再用手势制止,他们也只好暂且让他闹得欢,日后肯定要给他好好地拉个清单的。

    这个大胡子大汉叫伊格莱西斯,是佛郎机人,名下有四条船,专跑澳门、印度果阿、里斯本航线。为了在大明行走方便,他也为自己起了个中国名字,叫任大华。

    任大华对金银首饰基本也是一窍不通,可他毕竟是走南闯北的生意人,因此眼光自有独到之处。

    刚进来的时候,他只对里面的那个年轻人感兴趣,对店铺内摆设的物品并没有太留意。等后来妹妹们开始挑选自己喜爱的东西,他就有了闲情逸致。本来他是非常想与那个年轻人继续搭讪的,可看到那个人那副专注的样子,还以为是被自己的妹妹们迷住了。

    任大华觉得这样也算是一种接近的方式,因此就没有打扰,而是自己浏览起室内摆设的物品来。

    这一看不要紧,任大华就看出了端倪,不由得嘴角撇了起来,“哦,我明白了,原来是销赃的!”

第1卷 第五十七章 蠢蠢欲动() 
任大华的眼睛确实够毒。

    直营店铺中摆设的物品,也就是从阉党那里抄家抄来的。这些东西绝大多数都是新的,可是其中也有少量是曾经使用过。其实要想区别还是很容易的,只要留心就能分辨出来。用过的东西,边缘和表面都会或多或少有些磨损的地方,而新的物品则绝没有这样的损伤。

    这也完全符合实情。抄家可不管是不是用过还是没用过,也不管是在妻妾和小姐们的妆奁里还是在库房里,只要是金银玉石等值钱的东西,可不是都要收走嘛。

    此前也曾有人对此产生过疑问。可大明的京城人士都知道前段时间发生的抄没阉党家产的事情,再加上这家直营店铺中出售的东西的确便宜,大家因此就都安之若素了。

    可任大华是异域人士,此次也是初入京城,对大明朝局的动荡反复当然很是隔膜,因此见不及此也是完全可以想象的。

    其实,任大华“原来是销赃的”的判断,从字面儿上看是没有错的。但字儿是那个字儿,可事儿却根本不是那个事儿。

    大明王朝皇帝陛下可不是专门安排锦衣卫开设了三家铺面处理查抄阉党所获得的赃物嘛。但是,任大华心里想的这个“赃”,与皇帝陛下安排专人所销的这个“赃”,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区别就在于,前者本来应该是“偷来的锣鼓打不得”,即便要变现,那也是要走“地下渠道”的,怎么敢堂而皇之地摆在闹市的货架上呢?而后者本来就是大张旗鼓得来的,自然也毫不避讳地在闹市中大张旗鼓地进行公然发售的。

    外国朋友伊格莱西斯不知道这背后的曲折经过,因此也没有意识到这些区别。

    此刻的他,正为自己的这一重大发现而不以为然地摇头叹息呢,“一个销赃的……也敢如此明目张胆地公然发卖,可笑啊可笑,这可真是!咦,不对啊……”想到这里,任大华却猛然愣住了,“一个销赃的既然敢将赃物如此公然发卖……那肯定就不是一般销赃的,那……他家里得有多大势力啊!”

    任大华由第一个误会引发了第二个误会,而第二个误会得出的结论却与事实有些接近了——那直营调派的背后老板的确是拥有着老大老大的势力。至少在大明王朝,还真找不出比他还要大的官儿。

    “自己开始一个劲儿地要与这个年轻人搭讪,不就是因为看上去他的气势不凡而肯定有较深的背景嘛。现在看来,这个店铺的东家才是真正的大能,看来这趟京城没有白来……”

    任大华名下是有四条船,几年的航线跑下来,也获得了一些利润。可随着对大明的接触不断加深,对大明腹地货物的行情也越来越了解。

    原来自己此前拿到的货物,中间都是经过了几次盘剥。若是能够保证充足的货源,任大华本来也打算忍气吞声。但是,不行,不是这样。谁让大明的海商都是坐地户呢,货物的数量和档次当然是先紧着他们的需求。因此他每次来到大明,卸下从欧洲捎来的货物之后,还要等上好多时日,才能装满返程的货物。这还是已经派人提前有所准备,要不然就得要等待更多时日了。

    这一来一去的,每年都至少比大明的海商要少装一到两船的货物。

    可不要小看这一到两船的货物。要知道一切顺利的话,一条船每年也就是能跑一趟。如此一来,基本就等于少赚一半。况且即便船只不动,船只和人员的费用可也是基本不变的。

    人都是这样,得陇望蜀,不知道详细情况时还则罢了,明白了此中关窍之后,任大华的心思就开始活动了。

    这个时间的大明海外贸易,绝大多数都被江南士绅把持着。他们有朝中的势力做为后盾,等闲不会放弃已经在手的利益。而海外还有郑芝龙、刘香等那一窝一窝的亦商亦匪的海盗把持着海上的交通,要是遇上他们,“留下买路财”是最幸运的,船毁人亡货没那也不是新鲜事儿。

    虽然有着许多的险阻,可与其他行当比起来,与大明的贸易还是能给任大华带来不菲的收获,因此他也不甘心就此放弃。

    海外的那些海盗令人无可奈何,只能祈求上帝的保佑。若是不幸遇上了,也只能希望花钱免灾。

    任大华一直念兹在兹的是,能否绕过那些把持着丝绸和瓷器货源的江南士绅,寻找到另外的可以提供货源的门路,好歹让自己的船只和人员都满负荷地运转起来。其实他现在还不敢奢望在货物的价钱上能够得到优惠,充足的货源保证就是他唯一的目的。

    这次他的两艘船都已经卸完了货物,正在澳门等待着装货。

    此前他去过江浙地内地,也接触过一些当地的货主。可大家一看他这个胡商的身份,就不敢相信他,因此就没有一个敢于和他直接交易的。

    此次北上京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两个妹妹向往大明的繁华才有此一行。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权当散散心。因此本来他也没抱多大希望能够得遇贵人。

    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在直营店铺中无意遇到那个气度不凡的年轻人时,他就认定这是一个有着深厚背景的人,即便从年龄来看这个年轻人或许还无足轻重,可他看重的不就是背后的身后背景嘛。

    因此,任大华那颗已经冷去的心又开始热络起来。他是想通过首先结交这个衙内,进而接触到衙内的家长,再进一步接触到其背后的宗族势力。

    与大明接触几年之后,任大华也逐渐认识到,任何一个位高权重的人物,从来都不是孤零零的,要么宗族,要么同年,反正他绝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只要自己潜心结交,大把的银子撒出去,不愁攀扯不上。

    但是,当任大华看到,这家叫做直营的店铺竟敢将赃物明目张胆地公然发售,他的那颗心就再次禁不住蠢蠢欲动起来。

第1卷 第五十八章 披肝沥胆() 
“你们也都累了,不用跟着了,下去歇息去吧,”回到乾清宫之后,皇帝陛下就吩咐那四名随扈下去休息。

    “皇上,请恕臣等死罪,”没想到四名随扈就像商量好似的,竟然齐刷刷地跪倒在地。

    “怎么啦,你们这是?”皇帝陛下有些愕然。

    “皇上,请恕罪,臣等有话要对皇上说,”其余三人只是跪着,还是只有张玉一人发话。即便不是事先商量好的,显然也是形成了一定的默契。

    “好吧,朕恕你们无罪,说吧,”本来皇帝陛下被他们四人簇拥着匆匆返回还有些意犹未尽,可现在看他们一副犯言直谏的样子,似乎有什么大事发生。

    这四人,张玉、王嵪、李庚和赵都,都是大明王朝的勋贵之后,也是锦衣卫中的佼佼者。他们不但弓马娴熟,而且心思缜密,办事极为得力,已积功升为千户。而且因为他们都出身勋贵,忠诚方面也没有任何问题,因此才被骆养性挑选出来担任皇帝陛下的随身护卫。

    “臣等请皇上准许,遇有非常之时,可不尊圣谕,或请皇上准许临机决断,”张玉的声音虽然有些发颤,可还是义无返顾地说了出来。

    说实在话,这样的话,不要说是言之于口,就是自己在心里偷偷地想一想(别让人知道就暂且没事儿)都是杀头抄家的罪过。“非常之时,可不尊圣谕”、“准许临机决断”,这不都是要取代为君者的专断之权吗?!这不都是大逆不道的言论吗!

    对于此事,四人的确在私下有过交流。

    当今皇上的英明睿智他们是心悦诚服,有幸做为随身护卫也是无上的荣光。可这无上的荣光却并非那么容易分享,承担的责任也是重如泰山。

    当然最好就是皇帝陛下禁足,老老实实呆在皇宫里面,需要什么大家都给你送过去还不成吗。要人送人,要钱送钱,愿意听戏,就让全套的戏班子常驻皇宫里面也没有问题。万岁爷你就不要由着自己的性子,说出宫就出宫,说微行就微行,不知道大家有多担心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