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哉大明 >

第263部分

大哉大明-第263部分

小说: 大哉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咚……日儿……”

    正当这些蒙古勇士即将越过了三道壕沟,马上就要到达开阔地带,马上就可以纵马冲锋之际,对面猛然爆发起了沉闷的轰鸣声,紧接着,令人闻听之后浑身直起鸡皮疙瘩的撕裂空气的尖啸声音也随即响起。

    当他们依稀记起这种声音所代表的恐怖内容时,一股股炙热的空气,已经夹带着硬实实的感觉扑面而来。

    十颗实心炮弹,携带着炮膛之内炽烈的热度,呼啸着从架设在壕沟之上的四架云梯上穿过。实心弹在飞行的途中,也不知穿透了多少人的、或是多少战马的肢体,留下了多少个令人恐怖的血洞,喷溅出多少浓稠温热的血浆……而那些刚刚涌出城门洞之后,形成冲击队形的蒙古勇士,几乎被这十颗实心炮弹一扫而空。

    接连响起的火炮声音足够震撼,以至于炮声响过之后,人们的耳朵还兀自“嗡嗡”作响,而那些随后不断响起的零星的火铳声音,也几乎犹如蚊虫的嗡鸣。'。l更新快,网站页面清爽,广告少,无弹窗,最喜欢这种网站了,一定要好评'

    ――――

    时间回到前一天晚上。

    “苏布地:兀良哈喀喇沁蒙古王公,建昌城蒙古人的领主,五年前投靠女真,一直跟随后金征战,性格坚定,不易被左右,”

    寥寥数语,已经将苏布地的出身、履历和为人性格,简单而全面地总括在内。

    这样一份情报,是参军部总结了所有搜集来的情报汇总而成。

    不仅是苏布地,对于色楞的评论,以及一些更为详尽的分析,何腾蛟也一并呈给过兵部尚书兼蓟辽总督孙承宗。

    这两人的情况,至少在字面上,孙承宗和何腾蛟已经非常的熟悉。

    而此前他们的对手是色楞的话,那么目前这个苏布地就是最主要对手了。

    本来这两人的情况,孙承宗和何腾蛟几乎倒背如流,之所以又重新拿了出来,是因为他们两人要做一个比较重要的决定,因此以资参考。

    “今天的战斗,应该很是成功,”孙承宗缓慢地说道。

    凡是有关战事,人们多是以“胜利”或是“失败”加以论断,而此时孙承宗却以“成功”论之,言下之意似乎是另有所指,“不知这个苏布地……”孙承宗嘴里“成功”的论断,是对明军今日一战“表现”的自我认可,但这种表现再完美,人家苏布地不“认可”的话,这一切就都是白费心机。

    因为人家若是不“认可”,明军的所有“表现”,就如同俏眉眼儿做给了瞎子看,根本一点儿作用也没有。

    而孙承宗不知道的是,人家苏布地也早已表示过满意了。

    “我想苏布地的心里恐怕早有计划,今天的试探,只不过是他要最后确认一下而已,”何腾蛟边思考,边慢慢说道。

    何腾蛟的推断,源自今天这场战事虽然形式有所不同,可实质内容并无新意,都是常规的弓箭与火铳的对射。相信此前色楞已经对苏布地讲解过有关明军火铳的事情了,而今天还是如此这般地进行一番,不是苏布地任性执拗,而是他在寻找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那咱们还是按原计划施行,”

    “其他的可能性……还都是比较小,”

    “好,就按照原定计划,”孙承宗说道。

    其实,可供苏布地选择的选项,本来也就不多,从东门发动一场突袭战,是他最适当的选择。

    东门外的地势比较开阔,非常适合战马驰骋,不像其他三处城门之外,不是起伏的丘陵纵横,就是山势逼仄,根本无从发挥骑兵往来冲突的优势。

    不管是苏布地回援之前或是之后,建昌城的蒙古人是从来没有想过要突围的,这一点是相当肯定的。因此,城内的蒙古人若是出城作战,绝对不是绝尘而去,必定是要在城门之外往来冲突,冲溃明军的阵营,尽可能给明军造成最大的杀伤,既可以灭一灭明军的气势,又可以张一张自家的威风。

    因此,地势平坦开阔,是苏布地的首要选择。

    若是明军经受不住蒙古骑兵的突袭,阵营就会被冲垮。此招的效果见效之后,蒙古人就可以如法炮制,反复来上几次,或许就会将建昌城所受的围困就此解除。

    在断绝了外援的情况下,建昌城也只能以此自救了。

    当然了,这是蒙古人的想法,尤其是刚刚带领三千余兵力回援的苏布地的如意算盘。

    其实,自从斥候汇报,苏布地带领本部兵马已经开始西归那时起,孙承宗和何腾蛟就已经预见到,双方难免要有一战了。

    这里所说的“一战”,不是后世的那场规模浩大的“沃尔得窝万”,也不是最近十几天来他们在建昌城外一直在从事着的工作,而是一场、且仅仅是一场真正的、面对面的杀伐。

    既然难免一战,那就来战好了,反正明军也是希望将蒙古人的有生力量消灭干净,然后才能继续进行围困。

    此前的在建昌城的护城河或者城墙之前裹足不前,不是因为惧怕牺牲,而是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完全没有必要用那么大的牺牲去攻破这座已经成为孤岛的城池,只要按照既定的计划,建昌城就早晚都会陷落的。

    而这个过程越是长久,给皇太极造成的压力也就越是巨大,因此明军完全没有必要尽早收功的。

    既然也是希望有此一战,所以该有的准备还是要有的,而且还是要连夜进行。

    最需要准备的,就是确定苏布地选择哪座城门做为突袭的起点。经过简单的讨论,苏布地的选择就已经是属于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情了。

    除了东城门,相信苏布地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那么接下来调动一番就可以了。

496。第496章 殊死一战6() 
    其实,建昌城的东城门开启的时候,明军的人员和火炮等武器的调动也仅是刚刚完成不到半个时辰。'。。l'

    虽然基本上笃定苏布地会以东城门做为突击点,可孙承宗还是非常小心,其他三个城门那里的兵力,这里说的当然是火铳手,也并没有彻底抽空,而是每处都保留了五十名火铳手,剩余的六百五十名就全都调集到东门外。

    调动最大的、最费手脚的就是火炮。

    随同明军至建昌城作战的是一个火炮营,总共十六门火炮,本来那三个城门处每处都有三门,此次调整只给他们留下了两门,其他的十门也全都调至东门外。尤其是那两门十六磅和那两门十二磅的重炮,悉数集中到了东门。至于炮位嘛,此前已经多预备了几个,现在再增加几个就是了。

    十门火炮,黑洞洞的炮口一致朝向建昌城的东城门,最多不离城门洞左右十丈之内的范围。

    在没有开战之前,火炮都是做了很好的伪装,前面是随军运输给养的大车,火炮的身上,还用些了树枝遮掩,不知道的还以为这里堆放的是前线需要的军辎等物。

    至于其他三座城门之处,除了调走的火炮和火铳手之外,其他一切都保持不变。

    而且孙承宗还严令马科、杨国柱等几位总兵,尽管调走了一些火铳手和一两门火炮,但他们也一定要严守阵地,绝对不许蒙古人越出城门一步。若是从他们的阵地放出蒙古人,必定严惩不贷。

    毕竟是老成持重,孙承宗的这道命令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虽然笃定苏布地选定的突破口是在东城门,可也不能忽略他有从其他城门派出一支部队,从侧面协助东城门突击的可能。

    关于这一点,蒙古人和明军几乎都是同样的思路,主战场东城门固然重要,可其他次要的战场也是不能忽视的。

    蒙古人选定了从东城门突击,可也不敢放松其他三面城墙的防守,若不然被明军趁机攻进建昌城,那这次所谓的突击就是取得再大的战果,也是无法弥补损失的。

    而孙承宗的想法也是差相仿佛,就是千万不要忽略其他三处的防守,只要蒙古人不从其他地方出击、或是突击不成,那东城门外明军的阵地两翼就确保无虞,就可以专心致志地对付蒙古的突击部队了。

    ――――

    或许是因为蒙古骑兵一时间都簇拥在城门洞与三道壕沟之间,而且因为时间有限,他们填出的道路也不是多么宽阔,因此对于明军的火炮手来说,目标太过集中,这么集中的目标若是再脱了靶,那真的是要回家抱孩子去了。

    因此十门火炮,一个齐射,基本上就将冲出城门的百多名蒙古勇士一扫而空。

    明军新式火炮的威力,别说是对面的蒙古人了,就是在明军后面观阵的孙承宗、王廷臣及其麾下的将士,也被惊得目瞪口呆。他们在出征建昌城之前,平时也倒是见过火铳手们训练,也见识过实际的发射,可平时训练只是训练,偶尔发射一发两发的,也是以几辆破车做为目标。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他们”,应该也包括火炮手他们自己。

    因为,真正往人堆里这么硬生生打过去,这么血肉横飞的场面,他们也没有见过,也是第一次亲身体验。

    明军以前也倒是也有些火炮,可那些火炮粗制滥造的居多,别说是敌人了,就是火炮手自己都是怕的要命,因为他们害怕炸膛伤到自己。

    一轮发射过后,火炮手们非常麻利地进行着自己的事情,清理炮膛的清理炮膛,搬运实心弹的搬运实心弹……对于身后的那些人是什么样的表情,他们不用回头看也能猜出个大概。

    “这有什么,切,等会儿有机会的话……让你们真正见识见识!”火炮手们的嘴唇微翘,一副满是对乡下土包子没见过世面的嘲弄表情。

    他们手脚麻利地重新装填好了弹药,然后就静守在自己的位置上,等待着长官下一次发射的命令。

    其实,今天能够得偿所愿、过足了瘾的,不是刚刚做出骇人之举的火炮手们,而是那些已经大发神威的火铳手们。

    直到刚刚开始的这场战斗之前,虽然已经有了十几天的战斗,可他们都被再三地告知,要节约弹药,要保证命中率,每发射一粒弹丸,都必须要击中一名敌人。否则的话,要受到处罚。而且在敌人没有发起冲锋的情况下,每天只可以发射五粒弹丸,就是每天只能开五枪,每天战斗之前和战斗结束之后,长官都要对每个人进行检查,若是发现弹丸和火药的数量出现短少,也要接受处罚。

    这让火铳手们如何能够尽兴。

    尤其是开战几天之后,城头之上的蒙古弓箭手也都长了心眼儿,轻易不会将身体和四肢露出来,他们有时等候半天,终于看到机会了,可往往又被身边的同伴捷足先登,自己也只好再继续等下去了。

    因此,刚开始的时候,听说每天只能发射五粒弹丸,他们还感到不可思议,到后来,就是这五粒弹丸也竟然几乎每人都有剩余,这可是刚开始时他们绝对想象不到的。

    不过,这十几天的战斗下来,他们每个人的耐性几乎都得到了相当好的锤炼,稳、准两字之上,几乎每个人都是大有长进。

    可今天在战斗尚未开始之前,长官就说了,今天不加任何限制,只要认准了目标,就可以发射,但是命中率还是要保证的,否则一样要接受处罚。

    长官的命令一下,若不是前方不远就是建昌城,就是敌人据守的城池,他们几乎就要欢声雷动、欢呼雀跃起来了。

    “这下可终于能够过过瘾了!”

    “这下终于可以赶赶进度了,这十来天,我才只有四个斩获,回去都没法交代……”

    虽然不让大声喧哗,可低低的议论之声还是阻遏不住。

    果然,建昌城的东城门开启之后,五六百名的蒙古弓箭手踏着云梯,接连越过了三道壕沟。因为是要踩着云梯通过壕沟,因此他们就只能舍弃战马、就只能步行了。他们越过三道壕沟之后,就在第三道壕沟的边沿停住,然后向两侧伸展开来。

第497章 殊死一战7() 
    “三轮发‘射’,预备,放!”随着长官的号令,明军火铳手就向对面‘蒙’古人开始倾泻弹丸。'。。l'。更多访问:ЩЩ。。

    在五百多‘蒙’古弓箭手出城,越过三道壕沟,并在壕沟前沿向两侧展开的过程中,明军的火铳手就已经开始轮次发‘射’了。虽然不是成梯次队形,可谁是第一轮发‘射’,谁是第二轮、第三轮,在平时的训练中已经做好了安排,此时也根本无需再行划分了。

    ‘蒙’古弓箭手刚刚越过壕沟,队形尚未完全展开,被明军一阵如雨点般的弹丸就打开了数个缺口,死伤众多。

    一上来就被明军这么一打,‘蒙’古人本来就是转变阵型的过程中,此时就更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