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哉大明 >

第260部分

大哉大明-第260部分

小说: 大哉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了。

    他也曾偷偷派人,前往明军阵中试探对方的意图,若是可以的话,‘色’楞也打算在其他方面付出一些代价,甚至是相当大的代价,甚至举城以降也不是不可以。

    举城以降,虽然名义上不好听,可至少能够借此往来“磋商”的机会,双方消停几天,也是可以减少一些城内‘蒙’古人的伤亡不是……

    如今的‘蒙’古人,早已不是几百年前那么的聛睨一切了,甚至也不如几十年之前,至少在关外可以唯我独尊的那种气势了。自从‘女’真人崛起之后,‘蒙’古人在关外的地位也是江河日下,想要保住独有的尊严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投靠后金‘女’真人与投降明军,难道区别就那么的大吗?!反正目前最大的威胁是来自大明,那么就先度过眼前这一道难关,保住数万‘蒙’古人的‘性’命再说其他吧!

    但是,‘色’楞自以为已经做出相当大的让步了,可对于‘色’楞做出的试探,明军的反应……就是没有什么反应,连‘色’楞派去的人也都是黄鹤一去不复返,就好像根本没有发生这回事儿一样。

    开始的时候,‘色’楞还以为自己所派出的人谈判不成,又害怕回到建昌城被自己责罚,也或许发觉即使返回建昌城也没有生路,因此就借机跑掉了呢。

    可如是者三次,‘色’楞大起疑心,因此派出斥候窥探。斥候回来之后,将情况汇报给他,说他派去的人,都被明军悉数砍了脑袋……人家一点儿谈判的意思都没有极品全能学生。

    ‘色’楞这才明白自己冤枉了手下之人,也明白了明军的真实意图。

    他所明白的明军的真实意图,不是表面上的拒绝接受建昌城的投降,而是明军肯定还有更大的企图……明军不在意建昌城,不在意建昌城内‘蒙’古人的死活,那么,除了建昌城‘蒙’古人自己,别人还有没有在意的?!

    于是,‘色’楞感到明军所图乃大,他们是在隔着自己向什么人喊话,建昌城只不过是适逢其会、或者说足够倒霉,被大明当做一个“榜样”了。

    而明军隔着自己喊话的那人,比起自己来,那可是不一般的存在。自己这区区数万的‘蒙’古老弱,恐怕根本不会放到人家的眼里。

    这一些事情,‘色’楞在信中,有些是明白无误地告诉了苏布地,有些无法直言,只得隐晦地透‘露’,有些更是连提都不敢提。

    因此,苏布地接到叔父的信之后,就感到有些意外,因为在整封信里,‘色’楞只是在讲述建昌城这几天发生的事情,也透‘露’出了一些悲观的情绪,可直到信的最后,‘色’楞都没有表现出与上封信里所显‘露’的那种十万火急、一定要苏布地早日回援的话,也没有表‘露’出任何的急切情绪。仿佛他在信上所说的根本于己无关,只是隔壁什么人家的事情。

    在信的最后,‘色’楞对苏布地说,若是皇太极尚未打定主意是否派兵一同回援建昌城的话,苏布地也不要有什么不满的情绪表‘露’出来,更不要再次请求皇太极,只是表现的与以前一样即可。

    ‘色’楞虽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来,可苏布地能够想象到叔父想要说的话:“建昌城已经不敢奢望能够解困了,反正咱们一族老少,能够死在一起,也是长生天的恩赐了!”

    看完叔父的信,苏布地的心在流血。他能够从这封信里体会到叔父的真实的心情,就是绝望。而且在绝望之际,他也不想苏布地所率领的三千本族,与建昌城一同毁灭。

    若是皇太极不加派其他兵力,与苏布地一起回援建昌城,就苏布地的三千余兵力,也只不过能够多维持十天半个月,不会从根本上扭转建昌城所面临的局势。

    苏布地一直带领本族的战士,跟随‘女’真人征战,因此‘女’真人所面临的一些真实的情况,他也了解的比较真切。因此,他能够理解叔父‘色’楞在信中透‘露’出的意思。

    他也能够比较清晰地意识到,大明王朝与后金正在较着劲儿,双方谁若是先退一步,那么接下来就会步步后退,或许从此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苏布地能够抱怨的,只是“若是自己没有跟随皇太极四处征战,或许大明王朝就不会找上建昌城的麻烦了!”

    但是,理解归理解,可建昌城还是要回援的。因为建昌城属于他苏布地的,而他苏布地也是属于建昌城。

    只不过在开始的时候,他还真的奢望皇太极能够调配一些人马,帮助解救建昌城之围,哪怕是其他几支‘蒙’古人也行啊!

    可是,要知道关于调动军队的事情,若是皇太极不主动提及,别的任何人都是不能首先提出来的。这可是大贝勒皇太极的专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觊觎,否则就会遭受灭顶之灾。

    其他‘蒙’古人中,虽然也有想助苏布地一臂之力的,可也是惮于皇太极的‘淫’*威,不敢有所表示。

    因此,叔父‘色’楞的来信,让苏布地彻底放弃了奢望,他也感到没必要再等下去了,所以,看完信之后,苏布地就吩咐手下马上准备连夜开拔,他要率众返回建昌城,共赴“族难”。

    至于皇太极那里,虽然事前不会通报,可在事后,在拔营而去之后,他还是留了一个人,等天光大亮之后,再去向皇太极汇报。

    。。。q

第490章 西归() 
    皇太极接到苏布地拔营西归之后,马上就大张旗鼓地带人亲自去追。…。79xs。…`乐`文`小说`し

    之所以说是大张旗鼓,不是因为皇太极带领的随从多,而是说他所造的声势足,几乎所有的后金营寨、尤其是那几个‘蒙’古人的驻地更是‘弄’得人人皆知。而他真正带领的亲随,却不足百人。

    说实话,在正与之‘交’战的朝鲜大地上,皇太极出行只带领百名亲随护卫,也的确冒了很大的风险了。

    但是,皇太极到底是没有追上,这多少出乎他的意料。

    追出百里之后,亲随护卫纷纷拦住了皇太极的坐骑,死命劝阻,不能再轻进了,因为此处已经脱离了后金大军的控制范围了,若是不小心落入朝鲜人的包围,后果不堪设想。

    无奈之下,皇太极才放弃了继续追赶。不过,这也倒省去彼此见面时的尴尬。

    可不管是在去追的路上,还是在返回的路上,只要是遇到人,皇太极的护卫们都会主动上前招呼,然后“顺便”将大贝勒皇太极此行所为何事“不小心”透‘露’出去……

    皇太极自认此事做的不是多么力巴,可‘蒙’古人知道之后,大多齿冷。就连很多‘女’真人知道这件事情以后,也大都感到脸红。

    苏布地是回建昌城救火的,因此当然是饥餐渴饮、马不停蹄了。别看是三千余骑兵大队,速度绝对不比单人独骑慢多少。再加上三千喀喇沁‘蒙’古子弟几乎没人都有家人居住在建昌城,当他们得知明军正对建昌城进行围攻之时,回归的心情如何不迫切。'。。l'况且他们还要早行了几个时辰,皇太极如何能够追的上。

    不过,在马不停蹄地奔行了五个时辰之后,苏布地还是遇到了早一天外出、事毕回营的范文程。

    范文程路遇苏布地西归,就知道他是去回援建昌城。可当看到他只是带领着本族兵马时,范文程的心里就有不祥的感觉,觉得皇太极在这件事情上,是有些‘乱’了阵脚了。但是,做为皇太极的谋士,他是不能对主上的做为进行指摘的,而且还要为皇太极的行为粉饰一二。

    范文程对苏布地说道:“大贝勒知道建昌城被围之后,寝食难安,宵衣旰食,一直在与我等几人商讨,琢磨着如何调整部署,调配出一些兵力,好一起回援,没想到……咳咳,”说道这里,似乎是觉得自己的这番话,自己都不太相信,何况是苏布地。但是,范文程看了一眼对方,见苏布地的脸‘色’还比较正常,并没有表‘露’出厌烦的情绪,因此就接着说道:“看来建昌城的情势已经非常危急了,那也好,你们先行返回,某在此次外出之前就已知道,大贝勒也已经给锦州的哈占发去了命令,让他抓紧时间派出兵马驰援建昌城,一定要保得‘蒙’古兄弟姐妹的平安……”既然前面的谎言没有被戳穿,后面也就不介意再追加一个谎言了。

    苏布地虽然知道范文程的话多半是不尽不实,可总不能当面揭穿,那不就等于当面打脸了吗。况且范文程平时与大家相处的也都还不错,他有调和之心,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而且,苏布地知道自己真的不能希望太多,也绝对不会得到太多。因此他说道:“某只是因为挂念家人的安危,不得不……只要家人无恙,某会马上赶回朝鲜,听从大贝勒的差遣,”

    既然都到这份上了,苏布地觉得也没必要死乞白赖的要求什么,只是‘交’代几乎冠冕堂皇的话就过去了。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况且……他还不知道自己有没有以后呢!

    苏布地带领三千‘蒙’古子弟兵,过了鸭绿江一路向西,急急忙忙往建昌城赶。到了锦州,与哈占匆匆一面,哈占根本未提曾经接到皇太极救援建昌城的命令,而苏布地也就连提一下的兴致也没有了。

    过了锦州,距离建昌城就只有不到三百里了。

    苏布地派出斥候,快马加鞭赶回建昌城,与叔父‘色’楞预先联系,商定开启一面城‘门’,迎接子弟兵的回归。

    不论是苏布地,还是‘色’楞,都没有趁此机会,来个里应外合,给予包围建昌城的明军沉重打击的意识。一来是因为苏布地带领的子弟兵虽然号称‘精’锐,可毕竟是经过了两千多里数日的奔‘波’,说是人困马乏都是轻描淡写。

    虽然三千子弟都知道这是去解救父母兄弟于倒悬,一路之上的连续奔‘波’没有一个人口出一句怨言,而若是号令他们以死相战,相信他们也不会皱一皱眉头……可‘精’神固然可嘉,毕竟体能已到极限,能够平安返回,没有遭遇半路的截击就已是万幸,如何还能有一战之力。

    说实话,也就是宁远城明军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锦州哈占的身上,因此才没有余力去找苏布地的麻烦,若不然可真够这伙喀喇沁‘蒙’古人喝一壶的。

    可人困马乏、即便是人人都几乎累的脱了形却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找个地方休息一天,像他们这样年轻力壮的‘精’锐,是完全可以恢复如初。

    最关键的是,城内的‘蒙’古人已经没有多余的力量,进行一次出城之战了。

    所谓的里应外合,就得有城内的‘蒙’古人也出动一定的兵力,与苏布地形成两面夹击,牵扯对方的力量,才能取得更大的效果。可先决条件是不能反被敌人趁机攻进城去。而这是‘色’楞绝对不敢冒险的。

    因为此时的建昌城内,加上那些轻易不敢动用的机动部队,总共不到五千能战之士了,若是出城一战,至少得有个三两千之数才能有所斩获,那城内的防守力量,平均到每面城墙可就不到千人了。

    这是非常危险的,‘色’楞不敢冒这个险。

    也幸亏他们叔侄没有这个想法,否则的话,他们这回援的三千余人马,尚未进入建昌城,恐怕就得至少折进去半数。

    三千多兵马,两千多里的行程,就是想掩饰行踪那也不是轻易做到的,何况他们纵马狂奔,本来就一点儿也没有掩饰的意思……难道他们就真的以为别人都是熟视无睹吗,尤其是这里还正打着包围呢,斥候更是撒出去百里,何处有可疑的兵马路过,是否就是冲着自己这个方向而来,肯定是预先要搞搞清楚的。

    。。。q

第491章 殊死一战1() 
    苏布地和‘色’楞是过于小心了。(。。l’)。更多访问:ЩЩ。。》乐》文》小说し

    即便是知道了‘蒙’古人要来个里应外合,明军也不会“趁人之危”,也不会趁机攻陷建昌城的,因为他们认为,攻下建昌城的火候还不够,因此即便有这么好的机会,他们也会轻轻放过。

    他们最多布下阵势,对远道而来的朋友进行一次气氛比较热烈、或者说是场面比较火爆的欢迎仪式罢了。

    当然了,他们总是尽可能地多多留下远来的朋友多多盘桓几日,那就是他们的最大的“心愿”,除此之外,他们绝对没有其他更多的想法……至少目前暂时没有更进一步的想法。

    不过,这些都是没有发生的事情,因此多说无益。

    也就是苏布地率领着三千余子弟进入建昌城的那一天,明军攻城的节奏有些被打‘乱’,从次日开始,此前一直保持着的进攻模式,又重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