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哉大明 >

第235部分

大哉大明-第235部分

小说: 大哉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而导致崩溃,而这……也并非皇帝陛下的本意。

    而若是过于“温文尔雅”的话,部队见不到丝毫的血腥,虽然能够“全师而退”,可自然也得不到丝毫的锤炼。大老远地开过来,劳师远征却没有经受任何挫折磨难,不仅没有任何意义,也远非皇帝陛下所期待的那样。

    而在经过了第一次混乱、见识了几颗血淋淋的人头之后,明军兵士也颇能稳住阵脚、不再发生未曾接战,就大有崩溃的迹象了事儿了。'。。l'

    与此同时,何腾蛟及其手下的参军人员,也深入到部队中间,通过与普通兵士和下层校尉的积极接触,让他们明白了一个事实――只要他们全力对敌,朝廷自会尽可能地保护他们的安全,尽可能地不让他们处于危险的境地……但是,这也不是说,就不会有危险,就不会有牺牲了。战争毕竟是勇敢者才能参与的,朝廷和皇帝陛下也为此准备了足够的奖赏,奖给那些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大明勇士。

    而且朝廷保证,这些奖赏会直接到人,若是发现当官的意图侵占,他们可以越级申诉,皇帝陛下一定会主持公道。

    参军人员的工作没有白费,很多人已经逐渐升起了“凭借战功挣得一份出身”的想法。

    “吃粮当兵”是这个时代几乎所有军户的共同意识,也是他们最基本的需求。但是,在有了更“诱*人”的赏格、而且也不用担心这赏格会被人“截胡”的情况下,他们就不会再满足于“当兵吃粮”了。

    当然了,其中自然也是有些人,依然是贪生怕死之辈,有些将官也是仍然存了从中克扣、妄图侵冒的龌龊想法。这些人,显然已经划入了被淘汰的范围,只要时机或者时间合适,淘汰没商量。

    ――――

    色楞派出的求援信使,向西、或西北方向的,即使越过了明军的包围圈,多半也被林丹汗派来的斥候截杀。即使有侥幸穿过重重防线的,可在茫茫的草原上,若想寻到可以求助的“友邻”,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够成功的。

    再者说了,如今的蒙古,归附后金、与建昌城的蒙古人算是还有着“友好关系”的,多半都已经向东边移动了,而仍然留在察哈尔以西、以北地区的,多半是以前就亲近林丹汗、或者最近一段时间受了林丹汗的“诱*惑”,重新从后金那里回归林丹汗怀抱的蒙古小部族。

    因此,色楞派到这个方向的求援信使,即便能够突出重围,多半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而从建昌城向东、以及东北方向,是一条康庄大道,色楞派出的求援信使,自然可以纵马驰骋了。

    所以,最先得到建昌城被明军攻击消息的,是锦州等处的后金驻军。

    皇太极留下来镇守锦州的,是一名副都统,姓伊尔根觉罗,名叫哈占。哈占率领着五名协领或参领,万余名由马甲、步甲和养育兵组成的混合部队,分别驻守在塔山、松山、杏山、锦州和大凌河各处。

    哈占姓伊尔根觉罗,也是女真人中比较有头脑的。

    说实话,建昌城被明军包围攻击,不用色楞费心派人通知,哈占也早已得到了本方斥候的汇报。而且几天前色楞派出的第一批信使,也曾经到过锦州。可当时哈占借故没有出面,只是派了手下敷衍了一番。因此,他对建昌城的情况,也并非一无所知。

    按理说建昌城的蒙古人是后金的盟友,而且苏布地还带领着数千蒙古人随同皇太极出征,因此建昌城有难,后金都是应该伸出援手的。而色楞也是如此想象,他寄予最大希望的,就是距离最近的锦州等处的后金驻军。

    但是,哈占虽然有心伸出援手,可却无力派兵。

    锦州等处的重要性,哈占是心知肚明的。

    后金早晚要南下,这是毫无疑问的。而南下最直接的通道,就是锦州、宁远和山海关一线,打通了这一条通道,大军就可以直逼大明的京城。

    因此,锦州等处若是一直握在后金的手里,肯定就不会成为后金将来南下的一大障碍,由此就可以省却很大一部分时间和兵力。

    虽然目前的情况有些棘手,后金有些自顾不暇,可只要度过了眼下的难关,后金的未来还是充满了希望的,伊尔根觉罗・哈占对此充满了信心。

    所以,能够被皇太极点名镇守锦州等处,哈占感受到了皇太极的信任,也是自己莫大的荣幸。他因此下定决心,一定要将锦州等处防卫的固若金汤,决不能在他的手里丢掉,以做为不久之后后金再次南下的桥头堡。

    为此,受了皇太极的命令之后,哈占几乎居无定所,日夜巡视这五处城池,督促手下的五名协领和参领,不停地加固城墙。另外,他还四处派兵,将游荡在附近的人口悉数收拢而来,身体强壮一些的,就强迫他们干活,但是所给的食物,仅仅保证维持生命。因此,这些人的死亡率始终保持在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上。锦州等处的城墙,也几乎是用白骨垒成。

    宁远城明军的动向,自然也是哈占要时刻关注的。

    哈占派出的斥候,除了在锦州等处周围,就是宁远城那边派去的最多。

第440章 求援2() 
    哈占接受了皇太极的命令,镇守锦州等五处城池之后,他几乎所有的注意力,全都放到了两个地方。这两个地方,一个就是他要镇守的锦州等处及周围,另一个地方就是百多里之外明军的桥头堡宁远城。

    两大对手的桥头堡相距不过百多里,急行军的话,一日之内就可到达,若是骑兵突袭的话,五六个时辰那是富富有余,而且还是“到之能战”。

    因此,虽然皇太极临行之前,一再叮嘱,绝对不要轻举妄动,不要受了明军的诱*惑,否则锦州等处很有可能得而复失。

    所以,哈占除了加紧修筑防御设施,就是派出了大量的斥候,尤其是宁远城周围,他需要每日都掌握明军有无出兵的动向。

    可是,最近一个时期,从宁远城返回的斥候急剧减少,有时甚至数日不曾回来一波。哈占感到很是不妙,他觉得明军要采取什么行动了,否则不会如此紧张。

    但是,几天之内,宁远城二三十里以外的斥候仍然可以按照正常的时间返回,而且他们所提供的情报中,也没有宁远城明军出动的任何讯息。

    虽然如此,哈占心中的那根弦仍然没有放松,他往来巡视的更加频繁了,对手下协领和参领的督促更加的严厉。

    因为哈占知道,皇太极率领后金大军撤退之后,明军随时都有反扑的可能。

    敌之要点即我之要点,锦州等处不仅对于后金来说位置重要,对于大明来说也是同样的视为关键所在。(。。l’)

    皇太极撤离的时候,对哈占交代,一定要坚守住锦州等处。

    现在锦州等处只有万余名兵丁,若是平均分作五处之后,每处就只有两千余人,对于防守一座城池来说,这点人马也的确寒酸单薄了些。

    好在明军也不会对五处城池同时发动攻击,多半是要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而这其中就有很多可以施展的余地了。

    哈占的计划,是锦州留两千人,塔山、松山和杏山只留一千人,而更远些的大凌河,他干脆只留了区区五百人。而且留下守卫城池的,都是相对弱势的,而其余的五千精锐些的兵力,都是骑兵,他都做为了机动。

    他是如此打算,若是明军进攻其中的一两座城池,那么他就挥动手中的这五千精锐,从侧面或后方袭扰明军,让他们不得安生,也无法全力进攻。

    五千精锐骑兵,那战斗力是相当恐怖的,即便明军有所埋伏,恐怕也不会轻易兜得住。

    哈占相信,凭借着自己的智谋,以及后金兵丁的勇猛,尽管女真人并不擅长防守,可在他的调动之下,守卫这五座城池,还是比较有把握的。

    那一天,斥候来报,宁远城的明军出动了。但是,明军自宁远城出动之后,并没有向北,朝着锦州等处而来,而是向西,冲着建昌城的方向而去。

    “再探,再探,”接到斥候的汇报,哈占有些不敢相信,急令斥候继续探查。

    在这一点上,哈占与建昌城的色楞,刚开始时候,可谓是不谋而合。他们两人共同的认为就是,明军为了迷惑对手,故意向西绕行,然后等锦州等处的后金放松警惕时,突然转而向北,直扑明军的最终目的地――锦州。

    因此,得知明军向西进发时,哈占一点儿也没有感到轻松。

    当斥候向哈占汇报,明军的随军粮草军辎,是如何的壮观时,哈占也只是心中狠命地动了一下,可旋即就平静下来。

    围攻宁远城的时候,那次袭击明军粮草军辎的全军覆没的惨败的事情,哈占是后金高级将领中为数不多的知情者之一。所以,哈占也很是怀疑,明军是否又施出了以粮草为诱饵的诡计。

    自己这边总共只有万余兵马,派出去截击明军粮草的人马少了不顶用,自身的安危都是个问题,即便侥幸能够截取了明军的粮草,恐怕要想安全的返回也不是那么容易。可若是派出去的人马多了,那锦州等处基本上就唱起了空城计了……哈占虽然自负有大才,可无论如何还不敢与诸葛武侯相提并论。

    而且等锦州等处的后金驻军出动图谋明军的粮草军辎时,恐怕人家也正在算计着……是吃掉前来截取粮草的这一部分呢,还是直接杀向锦州等处,甚至是双管齐下,一部分埋伏袭击,另一部分直趋锦州――因为人家明军的兵力充足,是很可以分兵作战的。而锦州的后金驻军就没有这个优势,兵力一动,就大有捉襟见肘的窘迫,实在是难以筹划。

    总之,无论是那一种情况,锦州都大有不保之虞。

    况且皇太极交给他的任务,是坚守锦州等处,因此,不管损失了多少兵马,不管其他地方出现了什么变故,只要锦州等处仍然掌握在手里,那就有功无过。

    嗣后明军大军进发建昌城、宁远城的周围也随即松弛了一些,后金斥候也能够有机会靠近、并将宁远城尚有数万兵马的情况汇报给哈占。哈占得知之后,自己都被惊出了一身的冷汗……果然,果然,明军果然还有后手!

    宁远城数万兵马的按兵不动,哈占认为,就是在等着自己犯错误,只要自己分兵去截取明军的粮草,那宁远城中的明军就会立即出动,自己就会中了他们的奸计。

    宁远城与锦州等处之间,也就百多里路,如果强行军的话,一天多的时间就可以赶到。(哈占倒也并非自己吓唬自己,明军开始的策略,也的确包含了这么一种选择。)

    因此,通前彻后地考虑了一番,哈占觉得自己不要瞎捉摸了,还是老老实实地守住锦州等处最是要紧。

    几日之后,斥候来报――数万明军已将建昌城包围起来,并且开始了攻城的准备。再过数日,斥候来报,明军开始攻城了。

    与后金斥候前后脚到达锦州的,还有建昌城中色楞派出的请求支援的信使。

    哈占到此才似乎有些回过味儿来……敢情明军是铁了心要将自己的兵马从锦州等处调出来啊!

    他认为,明军的第一步,是以粮草军辎为诱饵,诱使自己派兵。如今一计不成又施一计,通过攻打建昌城,迫使自己出兵救援,其最终目的,最终还是在锦州等处。

441。第441章 更大的鱼1() 
    哈占既然已经避过了第一次的陷阱,那第二个陷阱也就没有眼睁睁跳下去的道理。'。。l'

    主意是很容易打定的,可如何回复建昌城色楞的求援,哈占也是要好好想一下的。若是平铺直叙地据实以告,肯定会大大伤及“睦邻”关系,恐怕不是个好主意。

    按道理说,归附后金之后的蒙古人,现在就如同女真人的小弟。如今小弟被别人摁住,拳打脚踢的一顿胖揍,做为大哥的后金,不要说要出面找回场子了,怎么的也要出手把小弟从人家的拳脚之下解救出来吧,最不济……起码也要派出些人去,高声大嗓地吆喝上那么几声也好啊,权且给小弟壮壮胆儿,也是起码的“道义上”责任不是。

    但是,所有这一切,哈占恐怕一样都做不到,就连最基本的“声援”都无法实施……锦州等处的重要性毋庸讳言,兵力又少,本来就非常紧张,根本无法分兵,更是一点儿无谓的损失都不能有。他是有苦难言。

    除非皇太极亲自下令,那即使锦州等处因此丢失也与哈占没有关系,否则的话他是不会出兵救援建昌城的。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可这话如何对建昌城求援的信使说,却是大有讲究。

    的确,可以“军令”二字做为借口,直接拿出皇太极的要自己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