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哉大明 >

第233部分

大哉大明-第233部分

小说: 大哉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在那次的偷袭明军的辎重时,为了独占战利品,皇太极派出的是清一色的巴牙喇。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派出的巴牙喇几乎全军覆没。皇太极心痛之余,也倒是得到一个“意外”好处……不用再费心思去封口了。

    因此,他们那些其他普通的女真人和蒙古人,只是觉得那些出动的精锐用巴牙喇再也没有回来,不过,也有可能是去别的什么地方执行什么特殊任务,或许还有可能是去其他地方驻扎、埋伏之类的,总之,那支部队出动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再加上也没有其他“不好”的消息透露出来,因此,对于那支部队的去向,大家也并没有过于操心。

    也因此,距离更为远些的、相对也更为闭塞的建昌城的色楞,对于明军的新式火铳,基本上是无从知晓了。

    再加上苏布地觉得自己老巢建昌城,似乎与大明与后金的争端距离相当遥远,因此,他即使有些怀疑,恐怕也一时觉得与建昌城无关,至少是关系不大,所以他没有及时与叔叔色楞互通这方面的消息也是可以理解的。。l'小说'

    以前是无从知晓,今天可是亲眼所见……远处一篷硝烟腾起,一粒弹丸就尖啸而来,一个血洞猛然迸现,一朵鲜红的花儿随即盛开,一具血肉之躯颓然倒地……

    “速去传令,以抛射为主,不要暴露身体,”色楞不愧是久经战阵,马上就找出了应对之策。

    “得令!”一旁的传令兵马上转身离开。

    “来人,来人,”传令兵刚刚离开,色楞似乎又想起了什么。

    “小的听令,”旁边又过来几名传令兵。

    “到其他三面城墙去看看,有什么情况马上回来汇报,”色楞向他们发布着命令。

    进攻东面城墙的明军,距离城墙八十步就停了下来,色楞就担心对方采取“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策略,将看起来要做为主攻的东面城墙改为佯攻,而在其他三面城墙中,任选一面做为了主攻……虽然他也只是脑中一闪,并没有多么清晰的意识,而且若是其他三面城墙中,有任一处发现明军进攻猛烈,也肯定会在第一时间派人前来通报……可万事总以小心为主,派人去看一下,并不需要费多少事不是。

    “是,”

    “等等,”有三名传令兵行礼之后马上就要转身离去,却又被色楞叫住,“若是其他三面城墙之上也是发现明军有火铳射击,就要守城的弓箭手以抛射为主,另外也尽量掩护好自己的身体,不要暴露在女墙之外,快去……”

    “是,”三名传令兵答应一声之后,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稍微停顿了一下,直到色楞挥了挥手,他们行礼之后,转身跑步离开。

    在眼下这个时代,医疗的技术手段还都是极端低下,肢体上所受的伤,若是不能及时止血的话,伤者很可能就会因为血尽而亡,更别说内脏器官受到伤害的情况了。

    为了指挥的方便,色楞是城门楼的位置,这里是东面城墙之上最高的地方。站在这里,城墙内外的情况都可以尽收眼底,明军阵地硝烟升起的地方,距离城墙也就是一百多步。

    色楞看到一个个蒙古的弓箭好手,被尖啸而来的弹丸击中之后,鲜红的血液汩汩流出,人也在一阵剧烈的抽搐之后,头部猛地向旁边一歪,就再也动弹不了了……他就不由得心痛不已。

    这可都是蒙古人的精华啊!就这样一个个被人“点了名”……

    不过,还好,看样子明军那边,射程能够如此之远的火铳根本就只有那么十几、二十来支,而且射术也不是多么的精良,因为除了开始时一轮射击比较密集之外,之后的射击就明显稀疏了很多。

    色楞之所以如此判断,是因为他在城墙之上看的非常清楚,在同一个射击的位置,前一篷硝烟升起之后,要间隔好段时间,下一篷烟雾才能够腾起。

    “也是啊,若是明军有着充足的火铳,也有着射术精良的火铳手,那么城墙之上的蒙古人岂不是都要成为他们的靶子,”从开始的惊慌中慢慢冷静下来的色楞,又观察了一番,得出了如此的结论,“他们是不会手下留情的……”

    有了这种认识之后,色楞都很有心阻止一次出城的突袭。

    明军的火铳虽然威力足够,可数量少,射术又不精,若是组织个三五百蒙古精骑,突然打开城门冲出去,拼着一些牺牲,拼着一些损失……百多步的距离,战马冲刺起来,也就是一瞬间的事儿,这期间对方的火铳只能有一轮、最多两轮的齐射。

    至于八十步之处的那两千名明军步卒,竟然直接被色楞忽视了。

    骑兵与步卒,本来就不是一个层面的对手,何况对面还是大明的步卒,一个冲锋就可以令他们做鸟兽散……至于在明军刚刚到达建昌城外,立足未稳之际蒙古人发动的那次突袭,色楞认为那是因为自己的目的只是掩护求援的信使和斥候,并非是铁了心要与明军见个高低,因此是蒙古人主动的撤退,根本不是明军把他们逼迫回城的。

    曾经几度,色楞的这种想法还甚为强烈,可也数度被他自己打消。

    色楞的名字中虽然有个“楞”字,可也并非就是二愣子,他知道这么明显的问题,明军那边肯定也会意识到,因此他不认为明军就一点防范都没有。

    “或许这就是他们故意卖出的破绽,故意施出的吸引我们上钩的诡计,一俟我们的骑兵杀出,他们的埋伏也……”根据斥候的回报,以及明军的营帐来推算,驻扎在建昌城东面城墙外的明军,至少有五千人,而眼下看得见的也就两千来人,剩下的三千人不会在什么地方、或以什么方式埋伏着吧?!

第436章 错失良机2() 
    色楞考虑再三,觉得在敌我双方数量悬殊的情况下,在没有十足的把握之前,还是尽量以稳妥为主,不要采取冒险的行动。'。。l'因为一着不慎,受损失的不仅是他们那些军汉,更大的灾难绝对要降落到建昌城内数万名家人身上。

    而对于色楞的这番犹豫不决,不能不说是一个最大的遗憾。

    就像色楞在建昌城东面城门楼上看到的那样,明军除了八十步之外的那两千名步卒,以及在更后面的那些火铳手,正对着东城门的那些火炮及火炮手之外,真的完全没有其他埋伏。

    如此说,也不是可惜色楞错过了一次取胜明军的机会,而是说,通过一次尝试,色楞很有可能抓住一次减少蒙古人的痛苦、缩短蒙古人痛苦过程的机会。

    色楞是错过了一次机会,而这个机会不是“冲击明军”,是“试探明军”,是试探明军真实战力的一次机会,或者干脆说,是试探明军的火炮,以及火铳手那恐怖杀伤力的一次机会。

    明军虽然有着“慢慢消耗建昌城内蒙古人”的命令,可若是敌方拼命冲击本方阵地的话,那七门火炮绝对没有坐视不理的道理,那憋的手痒的火铳手,也完全没有视若无睹的道理。

    只要看到蒙古人打开了城门,明军的火炮、火铳肯定就做好了准备,一通“乒乒砰砰”的发作,三五百的骑兵,夸张地说能够出的了出不了城门都大成疑问,更枉论冲到明军阵前、冲垮明军的阵地了。

    若是通过一次彻底失败的尝试,发现了明军火器那闻所未闻的超级恐怖的杀伤力,色楞以及建昌城内蒙古人或许会陷入绝望,但也或许会选择一项比较明快的选择……投降。

    对于色楞和建昌城内绝大部分的蒙古人来说,或许选择投降是最痛苦的,最不能接受的,可若是与这之后发生的事情相比起来,短暂的痛苦不仅是完全能够忍受的,也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但是,对于大明王朝的皇帝陛下来说,建昌城内的蒙古人投降,是最差、最不能接受的一种结局。

    因为尽管皇帝陛下的心,有时候足够硬实,可对于已经选择投降的敌人,他的下一步策略就根本无法实施,他给何腾蛟的那一份密令,也就无从打开。

    在何腾蛟离开京城、前往辽东军前效力之时,皇帝陛下将一个小巧的锦囊,并且告诉他,只有最后明军攻破建昌城的时候,这个锦囊才能打开。若是中间出现偏差,或是建昌城不是最后被明军所攻破,那么这个锦囊就不要打开,要原封不动地交还皇帝陛下。

    而且这个锦囊一旦打开,一旦对蓟辽总督孙承宗宣示了圣旨,就要完全按照其中的旨意行事,若是孙承宗不能担此重任,何腾蛟就要在众多的总兵中间,寻找一名可以胜任的人选。

    锦囊中的内容,皇帝陛下没有提及一字,何腾蛟也没有敢问及一字。可何腾蛟从皇帝陛下那从未有过的凝重神色可以看出,这绝对不是普通的旨意。

    进攻建昌城的计划,何腾蛟与卢象升都是亲自参与制定,因此何腾蛟非常清楚,明军的策略,就是以围攻建昌城为诱饵,迫使皇太极分兵回援,若是皇太极回援的兵少,那就尽力予以歼灭,若是回援的兵多,那就算是达到了大明目的,围攻建昌城的部队完全可以选择撤退,回去固守宁远城。

    若是皇太极恼羞成怒,矛头转向宁远城,大不了再重演一番宁远城攻防战罢了。

    因此,至少在开始的阶段,明军对建昌城的策略,就是采取围而“小打小闹”,最大限度地消耗蒙古人的实力而已。

    但是,君臣几人推演了数番,都没有得出皇太极大规模回援的结论。

    最大的可能,就是皇太极派出小规模的援助。对此,明军的策略非常明确……全部吃下。

    其实,对于明军来说,这种情况是最为凶险,因为届时建昌城内的蒙古人很可能也嗣机出动,明军就要冒着腹背受敌的风险。

    最坏的结局,就是皇太极不管不顾不闻不问,或是装作毫不知情。对于这种情况,明军的策略也是非常明确,那就是坚决将建昌城打下来……那个锦囊,就是在那个时候派上用场。

    ――――

    将错失了良机的蒙古人色楞,还是生怕色楞抓住良机的在京城的皇帝陛下,以及身在建昌城前线的何腾蛟、孙承宗等人暂且搁置一边,如今最感郁闷的,就是陶百城陶百户了。

    “沉住气,瞄准了再打,必须保证能够给我一枪放倒一个……才能扣动扳机,”明军火铳手阵地上,陶百城陶百户一边从趴在土坑中,向对面城墙瞄准射击的火铳手们的后面,溜溜达达地走过,一边大声地提醒、或是命令着手下,“我们不是对蒙古人手下留情,是要尽量节约弹药,后面需要弹药的地方多的是,弟兄们杀敌立功的机会也是多的是……现在,先都给我忍着点儿,不要一下子就把城墙之上的那些蒙古鞑子统统撂倒,”最后这句话,似乎是露出了心中的怨气。

    “留着他们干嘛,当咸菜吃啊……”陶百户刚刚对手下的弟兄们宣布完了命令,可他自己扭头就是低低的一声抱怨,“诶呀,真是想不透,”但是,想不透也不行,这可是上司的命令,他,以及他手下的所有弟兄,是必须严格执行的。

    要说起来,有资格坐上火铳手百户的位置,那可是要一等一的射击好手才可以的。陶百城当然也是其中的佼佼者了,几乎每次内部比试的时候,他都能进入前三名。可是,如今真的到了战场之上了,自己却只能干瞪着眼睛看着别人一枪一个地过瘾了……诶,那是多好的靶子啊!这可真是……没什么道理嘛!

    “沉住气,不要慌,瞄准了再打……”尽管对上司的命令不理解,可在偷偷小声抱怨完了之后,陶百户尽管不情不愿,可他还是一边注视着,一边宣示着上司的命令。

第437章 温水中的青蛙1() 
    对于蒙古人来说,相对于以往与明军之间、或是在归附后金之前彼此之间的交战来看,此次蓟辽总督孙承宗率军发动的对建昌城的第一次攻击,基本上算不上一场攻防战。(。。l

    看样子来势汹汹的明军攻城部队,只是行进到距城墙八十步之外,就停止了脚步,然后就是在盾牌的掩护下,向城头上的蒙古人施射箭矢。而守城的蒙古人也给予了回击,双方互有伤亡,但是因为距离有些远,所以双方的伤亡都不大。若是考虑到双方总共投入的数万兵力来说,开始损失的这点人马,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再然后,就是在更远些地方的明军火铳手,也开始了对城头的射击,然后……就没有然后、而应该是最后了……在双方互射了那么一段时间之后,最后明军就撤离了战斗。

    在此期间,明军的攻城部队,始终停留在距城八十步之外,既没有发起冲锋,也没有试图填平护城河,更没有架起云梯试图强行登上城头。当然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